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眶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1
作者 赖恒芳 王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74-174,共1页
患者女,16岁。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突出,伴眼痛,伴视物模糊,偶有视物重影。专科检查:右眼:未见异常;左眼: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3 mm,眼睑稍肿胀,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网膜平伏。双眼球突出度:14(右)-21(左)。MRI检查:左眼球稍... 患者女,16岁。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突出,伴眼痛,伴视物模糊,偶有视物重影。专科检查:右眼:未见异常;左眼: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3 mm,眼睑稍肿胀,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网膜平伏。双眼球突出度:14(右)-21(左)。MRI检查:左眼球稍突出,左眼眶外上象限肌锥外间隙见不规则异常信号灶,边界尚清,大小约34 mm×15 mm×28 mm,左眼眶外侧壁骨质吸收破坏,T1WI呈低信号,其内见小片状稍高信号影,T2WI中心低信号、边缘高信号,ADC值约(0.68~0.83)×10^(-3)mm^(2)/s,左眼环受压变形,左眼外直肌及视神经受压内移,左眶周软组织稍肿胀;右眼球及球后结构未见异常。术中见:眼眶内新生物为实性,位置靠内后,沿球旁达眶尖,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分离残余新生物旁组织,完整摘除新生物。病理显示:恶性。免疫组化:CD56(+) CD99(+) PAS(红色)Ki-67(+)热点区约40%Vimentin(+)。最终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诊断为:(左眼眶肿物):恶性肿瘤,考虑神经外胚层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2
2
作者 贾梦 徐文坚 +3 位作者 庞婧 吴增杰 冯卫华 刘吉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s。男性21例,女性8例,男:女=2.63:1,年龄2个月~69岁,中位年龄为39.00岁。27例为单发病变,2例为多发病变。发病部位:①头颈... 目的探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s。男性21例,女性8例,男:女=2.63:1,年龄2个月~69岁,中位年龄为39.00岁。27例为单发病变,2例为多发病变。发病部位:①头颈部9例,位于口底、舌根部及皮下5例,4例位于鼻窦区;②腹部和盆腔9例,其中腹膜后5例、盆腔2例(其中1例位于宫颈)、胃窦部1例、腹股沟区皮下1例;③胸部5例,肺2例,其中1例肺内2个病灶。胸壁3例;④四肢3例,其中髂骨1例,左侧股骨头颈区1例,1例为椎体附件及双侧髂骨多发病变;⑤椎管3例,胸段椎管2例,颈椎硬膜外1例。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n=25)和MR检查(n=9)。CT检查当中,平扫17例,增强扫描5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MR检查中,平扫7例(序列包括FSE T1WI,Fat-Sat FSE T2WI,STIR),增强扫描1例(序列Fat-Sat SE T1WI),同时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1例。结果①软组织肿块:29例中,2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26例单发,1例多发;②病变大小与数目:29例中,27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变直径0.7~20.5cm,平均(5.64±4.45)cm;③病变形态:肿瘤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14例边界不清楚,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15例有明确边界;④病变密度:15例肿瘤呈均匀实性肿块,14例肿块内见囊状低密度区。肿块实性成分CT值平均(34.34±13.27)HU。均无钙化或瘤骨;⑤病变信号:肿瘤呈等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影,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⑥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8例及MR增强扫描2例,病变实性成分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CT示低密度区无强化;⑦邻近骨结构改变:6例见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形态不规则,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无骨膜反应。结论 PNETs可累及全身任意部位,CT和MRI主要表现为较大的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及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钙化或瘤骨,少见骨膜反应。CT和MR能够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结构、与邻近组织的关系、骨结构等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对本病定量、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技术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9
3
作者 顾晓丽 周林江 +1 位作者 梁宗辉 陈星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病例)。结果:病灶多数位于额叶及额顶叶,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病例)。结果:病灶多数位于额叶及额顶叶,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数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9例)、出血(3例)、钙化(2例)、流空小血管影(5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2例显示肿瘤脑脊液通路播散,1例显示肿瘤侵犯上矢状窦和颅骨。结论:PNET的MRI表现无特异性,一些MR特征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最后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永 杨帆 +1 位作者 阿里甫 文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证实的15例pPNET的CT表现... 目的研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证实的15例pPNET的CT表现。4例行CT平扫检查,其余11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pPNET分别位于胸壁(4例)、腹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肩部(1例)、腹股沟(1例),胫骨近端(1例)、骶髂骨(1例)、脊柱旁(2例),11例软组织pPNET的CT表现为边界不清或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多伴坏死、囊变,1例伴有点状钙化,1例伴有瘤骨,增强后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双期扫描中)2例病灶门脉期持续强化;4例骨或椎旁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2例病变由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内压迫脊髓,1例可见瘤骨,1例可见骨膜反应,增强后中度以上不均质强化,15例病变中2例伴肝脏转移,2例伴肺转移,1例伴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标记物中阳性表达前三位的由高到低依次为:Vimentin、CD99、Syn。结论 pPNET的CT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血供情况,明确肿瘤的范围、毗邻结构的侵犯情况,判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检出远处转移和评价疗效,最终确诊须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外周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曾庆娟 许崇永 +3 位作者 何家维 方必东 杨超颖 陈雪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7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pPNET 9例。CT检查6例,其中4例增强扫描;MRI平扫+增强检查3例;超声检查4例,分析pPNE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pPNET 9例。CT检查6例,其中4例增强扫描;MRI平扫+增强检查3例;超声检查4例,分析pPNE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发生于后胸壁2例,腰骶部、肩胛骨、鞍结节、鼻腔、颈部、右上臂及卵巢各1例。pPNET多表现为较大实体软组织肿块,成分混杂,血供相对较丰富,呈不均匀性强化;起源骨组织者以溶骨破坏为主,周围见明显软组织肿块;起源于胸壁pPNET常伴有胸膜侵犯及邻近肋骨骨质的破坏。结论:影像学检查能较好地显示pPNET大小、范围及其毗邻关系,对于青少年出现溶骨性破坏伴较大软组织肿块或软组织内见较大异质性肿块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定性诊断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轴区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和MRI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江凯 王鹏 +6 位作者 王蓼 于志海 徐裕 王良炯 涂灿 邓生德 汪建华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 :探讨中轴区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 PNET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中轴区原发p PNETs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0例中轴区原发p PNET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 目的 :探讨中轴区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 PNET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中轴区原发p PNETs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0例中轴区原发p PNET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8~49岁,中位年龄23.6岁。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3例,平扫并增强4例;5例经MRI平扫并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骨内型6例,骨外型4例。发病部位及例数分别为骶椎3例,腰椎2例,颈椎1例,颈椎椎管1例,尾骨1例,右髂骨1例,骶前间隙1例。横断位最小肿瘤最大层面大小1.1 cm×1.2 cm,最大者8.0 cm×9.2 cm,中位大小4.4 cm×5.7 cm,其中6例最大径线&gt;5 cm。其中溶骨性破坏5例,2例伴钙化,混合性1例,2例无骨质破坏。CT以等密度为主,1例密度均匀,余6例密度不均,其中3例可见"浮冰"样改变,增强扫描1例中度强化,余3例明显强化,2例内见多发小血管。MRI在T1WI上5例均为等信号,在T2WI上均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增强后5例均强化明显。2例伴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均未见骨膜反应,5例MRI检查无椎间盘破坏。结论:中轴区原发p PNETs以儿童及青年多见,肿块常较大。骨内型肿块常包绕椎体,并以椎前间隙为主,均伴椎体骨质破坏,溶骨性常见,椎体原发多见,附件原发或受累少见,可累及椎管,以前壁受累常见,可伴多发新生小血管;骨外型以深部软组织间隙常见,少数原发于椎管,多伴椎体骨质破坏,以溶骨性为主。不侵及椎间盘,椎间隙不窄。CT可伴"浮冰"征,以骨内型常见。MRI 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以稍长信号为主,增强强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中轴区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ing's肉瘤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莹莹 金仙梅 +3 位作者 张超 王立哲 张语桐 常健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94-19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尤文氏肉瘤(pPNET/Ewing's S)的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06月-2016年08月诊治的16例pPNET/Ewing'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本组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总体生...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尤文氏肉瘤(pPNET/Ewing's S)的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06月-2016年08月诊治的16例pPNET/Ewing'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本组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总体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患儿中13例(81%)获得完全缓解,2例(13%)获得部分缓解,1例(6%)进展;患儿总体生存期为11.5~85个月,无事件生存率为63%,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9%;本组病例中5例复发,其中3例(60%)手术切缘阳性,4例(80%)原发于胸壁或脊椎旁;在5例复发病例中2例病初有远处转移;7例病初伴远处转移患儿中2例复发。复发病例中4例接受二线化疗方案,其中3例仍有缓解。结论儿童pPNET/Ewing's S对放、化疗敏感;手术切缘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肿瘤原发于胸壁或脊椎旁预后差;远处转移不是影响预后重要因素;复发病例对化疗仍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书涵 付国丽 颜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5例PNET的影像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6.4岁。结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按发生部...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5例PNET的影像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6.4岁。结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按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中枢性9例,表现为幕上肿块体积较大,内常见囊变及坏死,周围无或轻度水肿,肿瘤边界清楚,密度/信号相对均匀。CT表现为等或稍高于大脑灰质密度,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混杂信号,可伴有脑脊液播散。外周性36例,临床表现以明显的软组织肿块为主,肿瘤边界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肿瘤可见少许出血,钙化少见。CT表现为等或稍低于周围肌肉密度,MRI信号复杂,无明显特异性。肿瘤累及骨骼系统可表现为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骨膜反应及肿瘤骨。结论尽管PNET的影像检查不做为诊断金标准,但可以明确病变范围,对术前分期、术后评估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麦筱莉 范海健 +3 位作者 余鸿鸣 常莹 史炯 牡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765-1770,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影像学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影像(MRI/CT)资料齐全的21例PNET,分析其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资料,探讨PNET的影像学(MRI/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结果 PNET多见于青少年,中... 目的 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影像学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影像(MRI/CT)资料齐全的21例PNET,分析其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资料,探讨PNET的影像学(MRI/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结果 PNET多见于青少年,中位发病年龄为21岁,男性13例,女性8例,20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其中颅内2例,颈部1例,胸腔2例,肋骨1例,腋窝1例,腹腔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肾脏2例,椎管4例,四肢5例,均可见软组织肿块,直径3.2~20.0cm,平均10.4cm,肿块呈不规则形或类球形,13例边缘清晰,与周围结构分界清,19例肿块内密度/信号不均,见囊性坏死区,均未见明显钙化或肿瘤骨,7例见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形态不规则,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未见明显硬化边缘,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坏死区无明显强化。结论 PNET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MRI/CT可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并无特异性,诊断依靠病理组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涛 王晓健 +1 位作者 李志范 张文斌 《安徽医学》 2010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椎管内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椎管内pPNE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例完全位于椎管内硬膜外,1例自椎管内硬膜外经椎间孔累及... 目的探讨原发于椎管内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椎管内pPNE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例完全位于椎管内硬膜外,1例自椎管内硬膜外经椎间孔累及相应椎体及同侧腰大肌。全部经手术治疗,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均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术后给与不同程度的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1例14个月失访,1例16个月后死亡,1例生存至今。结论pPNET发病急促,MR有助于椎管内定位,免疫组化有助于定性诊断。首选及早手术,术中尽可能全切病灶,术后综合放化疗对提高生存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克为 王秀美 王卫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臀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MRI X线胸片 B超 诊断 治疗 表阿霉素 顺铂 异环磷酰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鼎 易明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742-74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 PNET)临床特点,CT与MRI表现。方法对24例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行CT和MR扫描检查。结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发生部位:13例位于腹膜...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 PNET)临床特点,CT与MRI表现。方法对24例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行CT和MR扫描检查。结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发生部位:13例位于腹膜腔,5例位于腹膜后间隙,左肾、右肾上腺及胰腺各2例;其中发生在胰腺部位的p PNET患者伴有黄疸、恶心、呕吐。CT平扫表现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块直径3~15cm,CT平扫示等或低密度,MR T1WI多为等、低混杂信号,肿瘤呈与肌肉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其抑脂像呈不均匀高信号或混杂信号,肿瘤大多为不均匀的高信号,少数肿瘤有出血。CT、MR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常见囊变,瘤内多见多房间隔样改变及网格状强化,肿瘤侵蚀临近骨质时,可见明显的相邻骨质破坏,1例可见骨膜反应。结论CT与MRI能较准确描述肿瘤内部结构、毗邻关系及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黎明 乔慧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7期756-756,759,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2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雄 杨俊兰 +2 位作者 张玉霄 李瑛 焦顺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对影响中老年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疾病进展时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能准确判断该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方法在以往收治的12例中老年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例中,对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是否有远处转移和CD99的表达强度... 目的对影响中老年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疾病进展时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能准确判断该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方法在以往收治的12例中老年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例中,对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是否有远处转移和CD99的表达强度对其疾病进展时间(TTP)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位TTP为5个月,性别和手术与TTP的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3和0.018,(P<0.05)。结论性别和手术可以影响中老年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TTP,女性和接受手术患者的TTP也相对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老年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鹏 仇波 张世刚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8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表现、病理特征及相关治疗方法。结果本例患者自觉下肢...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表现、病理特征及相关治疗方法。结果本例患者自觉下肢无力,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无抽搐发作。先于当地医院就诊,MRI检查示右侧中颅窝5.28 cm×3.68 cm×6.26 cm囊实性病变,累及颅骨及额颞叶。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Ⅲ~Ⅳ级,轻度颈强直,双侧Barbinski征阴性。经右侧扩大翼点入路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侵及颞骨及颞肌,肿瘤质韧,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脑组织无明确界限。血供丰富,与硬脑膜粘连紧密,显微镜下分块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SPNET。免疫组化结果示CD99(+)、Vimentim(+)、Ki67约60%(+),术后未继续治疗,第5个月肿瘤复发,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SPNET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主要采用手术全切、术后放疗和(或)化疗的综合治疗。SPNET极易复发,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海毛 王雪松 +2 位作者 王建俭 朱峰正 陈其锋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成人幕上PNET的CT及MRI表现(其中CT检查2例、MRI检查4例)。结果 6例PNET中,位于幕上...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成人幕上PNET的CT及MRI表现(其中CT检查2例、MRI检查4例)。结果 6例PNET中,位于幕上大脑半球颞叶3例、额顶叶2例及基底节区1例。肿瘤实质CT平扫2例均呈稍高密度;4例经MRI扫描,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病灶体积较大,内含囊变/坏死4例、出血2例及流空血管1例,边界较清,瘤周无或轻度水肿5例,大片水肿1例。结论充分认识成人幕上PNE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层肿瘤 原始 幕上脑肿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文新 李明华 +2 位作者 沈比先 张刚平 楚二伟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提高的腹膜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etroperitone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rPNET)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报告1例腹膜后腹膜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病理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临床无特异性,CT表现... 目的提高的腹膜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etroperitone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rPNET)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报告1例腹膜后腹膜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病理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临床无特异性,CT表现为恶性肿瘤征象,但无明显特异性,病理具备恶性小圆细胞肿瘤的特征,免疫组化弥漫表达CD99。结论腹膜后PNET属于恶性小圆细胞肿瘤,预后非常差,临床及CT表现无明显特征,定性诊断仍依赖于病理检查,但CT能较准确描述肿瘤的大小、形态及毗邻关系,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腹膜后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古凌静 曾辉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50-52,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S/p PNET)的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及病理对照,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骨盆原发性ES/p PNET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检查,其中4例... 目的探讨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S/p PNET)的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及病理对照,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骨盆原发性ES/p PNET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影像学观察指标包括:发病部位、数目、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瘤骨、软组织肿块、强化方式等。病理学观察指标包括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7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表现以骨硬化为主要改变;7例见与骨质破坏不呈比例的巨大的软组织肿物,中央区多发坏死囊变;最大径大于8cm的肿瘤6例;4例跨关节浸润。MRI显示软组织肿物内可见T2WI低信号分隔影,增强扫描部分强化。6例出现转移,其中3例为肺转移。免疫组化8例患者CD99均为阳性表达。结论原发于骨盆的ES/PNET具有一定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青少年患者,结合影像学上溶骨性骨质破坏并明显软组织肿块,需考虑骨盆ES/PNET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骨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多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19
作者 蒋廷宠 毛小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391-2391,2394,共2页
患者女,36岁。10天前在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腰臀腿疼痛,伴腹股沟拘急,行走不利。在当地医院就诊,双侧腹股沟B超检查显示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双髋关节CT平扫显示未见明显异常,腰椎间盘CT平扫显示腰椎轻微骨质增生、腰3-骶1椎间盘... 患者女,36岁。10天前在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腰臀腿疼痛,伴腹股沟拘急,行走不利。在当地医院就诊,双侧腹股沟B超检查显示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双髋关节CT平扫显示未见明显异常,腰椎间盘CT平扫显示腰椎轻微骨质增生、腰3-骶1椎间盘膨出,予以弥可保片、妙纳片口服治疗,服用5天后症状稍缓解。现患者仍感左腰臀腿疼痛,腹股沟拘急,左下肢肿胀,今至本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盆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旁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特点和MRI影像学分析(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邢新博 杨家斐 +4 位作者 王鑫坤 习伟 杨淑辉 胡明艳 尚柳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901-905,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旁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旁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CT、MR表现。结果 3例患者年龄均在30岁以下,病灶均位于脊柱旁,颈椎、胸椎和腰椎各... 目的分析脊柱旁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旁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CT、MR表现。结果 3例患者年龄均在30岁以下,病灶均位于脊柱旁,颈椎、胸椎和腰椎各1例,MRI表现1例为腰椎旁巨大占位,伴相邻椎体骨质破坏并侵犯椎管内,1例胸椎旁呈囊实性肿块,相邻椎体未见骨质破坏,1例为多个颈椎椎间孔扩大的椎管内外沟通的串珠状软组织肿块,增强后1例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病变轻中度强化。病理光镜下以小圆细胞及Homer-Wright玫瑰结为特征,免疫组化有两项以上神经源性抗体表达阳性,以CD99为著。结论脊柱旁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缺乏特异性,表现各异,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MRI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肿瘤侵犯范围,确定手术的可切除性以及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旁肿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临床特点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