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原始社会末期的旋律乐器——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初探 |
尹德生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6
|
|
2
|
从羿的悲剧看中国原始社会解体期 |
邓启耀
|
《思想战线》
|
1981 |
2
|
|
3
|
原始社会会计产生及其记帐方法 |
于国山
|
《会计之友》
|
1997 |
2
|
|
4
|
基诺族原始社会形态教育初探 |
冯春林
崔兴盛
殷质聪
王其芬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3
|
|
5
|
略论原始社会俘虏的命运 |
范传贤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6
|
试论原始社会质变形式的特点——学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林嘉声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7
|
论西盟佤族原始社会的瓦解 |
杨鹤书
|
《思想战线》
|
1980 |
0 |
|
8
|
试论原始社会个人所有制与私有制的起源 |
宋杰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 |
1
|
|
9
|
论渤海国的社会性质 |
张博泉
程妮娜
|
《学习与探索》
|
1982 |
6
|
|
10
|
原始共产主义的遗留不是直接过渡的优势 |
赵复兴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5 |
1
|
|
11
|
明代徽州农村社会契约初探 |
刘和惠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89 |
4
|
|
12
|
关于奴隶制社会形态的研究——兼论凉山彝族的奴隶制 |
何耀华
|
《思想战线》
|
1987 |
3
|
|
13
|
近十年来关于奴隶社会历史地位的讨论综述 |
殷永林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2
|
|
14
|
试论山东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 |
栾丰实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1
|
|
15
|
对“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论断的质疑 |
涂赞琥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6 |
1
|
|
16
|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家族组织形式 |
柯昌基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0 |
5
|
|
17
|
从亚细亚生产方式看中国的古代社会 |
柯昌基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8
|
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郭怀寿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9
|
试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
石光强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0 |
|
20
|
科技业的出现标志着第四次社会大分工的形成 |
邱力生
|
《经济问题》
|
198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