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P5B 调节鸡原始生殖细胞形成的功能初探
1
作者 孙长花 赵娟娟 姚泽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201,共6页
为了研究ATP5B在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形成过程中的具体功能,通过构建家鸡ATP5B的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制备低表达ATP5B的鸡胚胎干细胞(ESCs)株,并对ATP5B在ESCs分化为PGCs过程中的功能进行研究。依据家鸡ATP5B的转录本设... 为了研究ATP5B在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形成过程中的具体功能,通过构建家鸡ATP5B的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制备低表达ATP5B的鸡胚胎干细胞(ESCs)株,并对ATP5B在ESCs分化为PGCs过程中的功能进行研究。依据家鸡ATP5B的转录本设计2个RNA干扰靶点以构建ATP5B干扰载体,通过qRT-PCR方法检测各靶点对ATP5B的干扰效率,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shRNA干扰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利用ATP5B的慢病毒载体侵染ESCs后进行视黄酸(RA)诱导,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收集各组不同时间的细胞,通过qRT-PCR、流式细胞术和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PGCs的形成效率以及生殖相关的标记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ATP5B干扰载体被成功构建,分别命名为sh ATP5B-1、sh ATP5B-2,其中sh ATP5B-2干扰效率高。ATP5B低表达的ESCs细胞株,体外利用RA诱导,6 d后观察发现PGCs样细胞明显增多,且C-kit和Cvh等PGCs形成标记基因的表达极显著上升(P<0.01),而Oct4和Nanog等多能性标记基因的表达则极显著下降(P<0.01)。ATP5B表达抑制后,CVH标记阳性细胞比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成功制备了ATP5B低表达的ESCs细胞株,证实ATP5B可以作为ESCs分化为PGCs的一个体外负向调控因子,为系统解析鸡PGCs的发生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合成酶亚基β基因 胚胎干细胞 分化 原始生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产物泛酸的筛选及其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功能验证
2
作者 程富富 武嵘峰 +5 位作者 耿晴晴 赵梓多 王哲 牛英杰 左其生 张亚妮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研究旨在探究差异代谢物泛酸(PA)对鸡胚胎干细胞(ESCs)向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从代谢角度解析PGCs形成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试验基于转录组学筛选出PA,通过CCK8与EdU试验探究PA及其代谢抑制剂PZ的适宜添加浓度;最后... 研究旨在探究差异代谢物泛酸(PA)对鸡胚胎干细胞(ESCs)向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从代谢角度解析PGCs形成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试验基于转录组学筛选出PA,通过CCK8与EdU试验探究PA及其代谢抑制剂PZ的适宜添加浓度;最后,分别通过观察细胞形态、qRT-PCR检测PGCs特异标记基因、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分析等分析PA代谢在ESCs向PGCs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参与PA代谢相关的基因在ESCs与PGCs中呈现差异性表达,且富集于生殖细胞分化相关的通路(Pantothenate and CoA biosynthesis、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和AMPK signaling pathway);PA和PZ的适宜添加浓度分别为20μmol/L和80 nmol/L;PA组在第6天的类胚体数目显著低于PZ组,PA组中CVH和C-KIT3的表达量显著低于PZ组(P<0.01);PA组的DDX4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PZ组(P<0.01)。结果表明添加PA抑制PGCs的形成,添加PZ促进PGC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代谢物泛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绒山羊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羿羿 赵丽霞 +2 位作者 李燕 白俊 周欢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6,共5页
本试验从内蒙古白绒山羊胎儿的生殖嵴中分离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了鉴定。为建立内蒙古绒山羊原始生殖细胞(pri mordial germcells,PGCs)的培养体系,试验对比了A、B、C3组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内蒙古绒山羊原始生殖细胞传代数的影响... 本试验从内蒙古白绒山羊胎儿的生殖嵴中分离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了鉴定。为建立内蒙古绒山羊原始生殖细胞(pri mordial germcells,PGCs)的培养体系,试验对比了A、B、C3组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内蒙古绒山羊原始生殖细胞传代数的影响。RT-PCR鉴定结果表明,β-actin、hTERT、GAPDH、Nanog、Oct3/4为阳性、AKP染色为阳性;免疫荧光检测胚胎干细胞特异标志物Oct3/4、SSEA-3、SSEA-4呈阳性。未添加任何因子的A培养体系仅能传1代,添加LIF及Insulin的B培养体系可以传至4代,添加LIF、Insulin及优质胎牛血清的C组培养体系可以传至9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Oct3/4 免疫荧光 NAN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原始生殖细胞(PGCs)玻璃化冷冻的研究
4
作者 韩威 李碧春 +4 位作者 陈国宏 秦洁 朱云芬 周冠月 张学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对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用6种玻璃化冷冻液I:10%DMSO+10%EG+10%PVP,II:20%EG+10%PVP,III:20%DMSO+10%PVP,IV:10%DMSO+10%EG+0.5 mol/L Surcose,V:20%EG+0.5 mol/L Surcose,VI:20%DMSO... 对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用6种玻璃化冷冻液I:10%DMSO+10%EG+10%PVP,II:20%EG+10%PVP,III:20%DMSO+10%PVP,IV:10%DMSO+10%EG+0.5 mol/L Surcose,V:20%EG+0.5 mol/L Surcose,VI:20%DMSO+0.5 mol/L Surcose进行冷冻保存。结果:第19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II与IV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V与VI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28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IV与V之间差异显著(P<0.05),III与IV、V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II与III、IV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玻璃化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复苏后接种培养传至第2代的鸡胚PGCs细胞,PAS染色、AKP染色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玻璃化冷冻 培养传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调控及环境雌激素对其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付志琪 李振宇 +4 位作者 魏锦博 汪畅 程波 曹梦西 梁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随着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在人体样本尤其是孕早期人体样本中频繁被检出,对于EEs的生殖健康风险研究开始关注其对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发生和迁移的影响。PGCs是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经过特化、... 随着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在人体样本尤其是孕早期人体样本中频繁被检出,对于EEs的生殖健康风险研究开始关注其对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发生和迁移的影响。PGCs是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经过特化、迁移、分化后生成精子或卵子,作为高等生物体生命延续的载体,其遗传稳定性对人体生殖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以小鼠及斑马鱼为例总结了PGCs发育过程及其关键调控因子,讨论了雌激素在PGCs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方式,在此基础上综述了EEs对PGCs的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了解EEs对PGCs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将为EEs的人体生殖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原始生殖细胞 毒性效应 分子机制 生殖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llerRed介导消除鸡原始生殖细胞的研究
6
作者 张嘉乐 黄振文 +7 位作者 贾肖轩 彭煜琳 温静儿 季娜 许惠艳 刘兴廷 冉明霞 陆阳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6-3146,共11页
【目的】构建特异性表达KillerRed(KR)的鸡原始生殖细胞系(PGCs),为制备生殖细胞可消除的受体鸡胚和提高外源PGCs在嵌合体中的基因传递效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hyPBase转座酶将KR整合到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基因组中,建立稳定... 【目的】构建特异性表达KillerRed(KR)的鸡原始生殖细胞系(PGCs),为制备生殖细胞可消除的受体鸡胚和提高外源PGCs在嵌合体中的基因传递效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hyPBase转座酶将KR整合到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基因组中,建立稳定表达CAG-KR-EGFP的DF-1细胞系(KR-DF-1)。利用绿光照射细胞,台盼蓝染色检测DF-1的消除效率。采用CRISP/Cas9系统将KR定点敲入到鸡生殖细胞水平的PGCs中DAZL基因的第11号外显子中,建立生殖细胞特异表达DAZL-KR-EGFP的PGCs细胞系(KR-PGCs)。利用绿光照射细胞,台盼蓝染色检测PGCs消除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微注射KR-PGCs到受体鸡胚,孵化产生嵌合体后代,PCR检测嵌合体后代精液中是否含有KR。【结果】成功构建KR-DF-1,与野生型DF-1相比,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绿光照射后,KR-DF-1死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下同);成功构建KR-PGCs,绿光照射后,KR-PGCs死亡率极显著升高,细胞核呈破碎状;绿光照射12h,KR-PGCs中SOD2和CAS3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细胞计数结果显示,KR-PGCs在绿光照射后出现负增长;KR-PGCs的特异性基因DAZL、DDX4、Pou5f3、NANOG和DNA1正常表达,仍具有迁移定植到性腺的能力,且性成熟嵌合体公鸡精液能产生含KR的精液。【结论】成功构建了在DAZL基因位点特异性表达KR的KR-GCs细胞系,且绿光照射后可特异性消除KR-PGCs。通过显微注射成功获得了含有KR-PGCs且能产生含KR精液的嵌合体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KillerRed 特异性消除 嵌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PGCT8正向调控鸡原始生殖细胞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广政 丁颖 +4 位作者 邹艺琛 高嘉晨 徐显帅 左其生 李碧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研究旨在对前期测序筛选到的关键LncPGCT8对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形成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试验通过qRT-PCR和组织表达谱分析LncPGCT8在鸡PGCs和生殖嵴中的表达量。在体内外过表达/干扰LncPGCT8,通过qRT-PCR、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 研究旨在对前期测序筛选到的关键LncPGCT8对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形成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试验通过qRT-PCR和组织表达谱分析LncPGCT8在鸡PGCs和生殖嵴中的表达量。在体内外过表达/干扰LncPGCT8,通过qRT-PCR、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体内外PGC形成效率。结果显示:LncPGCT8在鸡PGCs和性腺中均显著高表达(P<0.05),过表达LncPGCT8组PGCs形成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扰LncPGCT8则会显著降低PGCs形成数量(P<0.05)。结果表明LncPGCT8在体内/外均促进鸡PGCs形成,为提高体外诱导PGCs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pgcT8 原始生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原始生殖细胞迁移过程中macroH2A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时小艳 于建宁 +2 位作者 吴宝江 马雪山 刘红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通过单细胞及组织石蜡切片的免疫荧光方法,探讨了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性别分化与macroH2A的关系。结果表明:PGCs在迁移过程中,macroH2A在细胞核中的表达越来越弱,而在细胞质中的表达越来越强;到达生殖嵴性别分化结束后,雄性PGCs中mac... 通过单细胞及组织石蜡切片的免疫荧光方法,探讨了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性别分化与macroH2A的关系。结果表明:PGCs在迁移过程中,macroH2A在细胞核中的表达越来越弱,而在细胞质中的表达越来越强;到达生殖嵴性别分化结束后,雄性PGCs中macroH2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基本不表达,而在雌性PGCs细胞质中发现mac-roH2A大量表达。据此推断,macroH2A可能与后期的DNA印记快速擦除及性别分化后细胞分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 macroH2A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小明 华进联 +1 位作者 冯秀亮 窦忠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从4~15周龄的牛胎儿生殖嵴中分离得到牛原始生殖细胞,以STO(一种建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及MEF(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抑制分化培养,其中1个细胞系传至4代。研究发现,STO较MEF更有利于牛类EG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体长小于5cm的...  从4~15周龄的牛胎儿生殖嵴中分离得到牛原始生殖细胞,以STO(一种建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及MEF(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抑制分化培养,其中1个细胞系传至4代。研究发现,STO较MEF更有利于牛类EG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体长小于5cm的胎儿适合牛EG细胞分离与克隆。同时观察到这些细胞在体外进行自发性分化,可形成上皮样细胞、神经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分离培养 胚胎干细胞 胚胎生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生殖细胞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 被引量:40
10
作者 常万存 窦忠英 +4 位作者 马鸿飞 杨春荣 高志敏 雷安民 樊敬庄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取材于妊娠终止胚胎生殖腺或生殖嵴及其周围组织,用DMEM+NCS培养液体外培养,分离由人PGCs转化成的类ES细胞,并将其与同源胚胎成纤维细胞一起用胰蛋白酶+EDTA的无钙镁PBS液消化传代。在原代培养12h观察到胞... 取材于妊娠终止胚胎生殖腺或生殖嵴及其周围组织,用DMEM+NCS培养液体外培养,分离由人PGCs转化成的类ES细胞,并将其与同源胚胎成纤维细胞一起用胰蛋白酶+EDTA的无钙镁PBS液消化传代。在原代培养12h观察到胞体较大、边缘不整、贴壁分裂增殖的PGCs样细胞,48h后观察到26处紧密排列呈鸟巢状的类ES细胞集落及集落团。第6d传代成功,第16d传至第4代。结果表明,体外培养附植后胚胎能够建成人的类ES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胚胎干细胞 克隆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及存活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小珺 秦洁 李碧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3-624,共2页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第14期(孵化53h)血液、第19期(孵化72h)和第28期(孵化132h)性腺中的PGCs,以比较这3个时期的PGCs在相同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存活时间的差别。培养基为TCM 199,添加10%的小牛血清,不添加其他的细胞因子,培养后采...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第14期(孵化53h)血液、第19期(孵化72h)和第28期(孵化132h)性腺中的PGCs,以比较这3个时期的PGCs在相同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存活时间的差别。培养基为TCM 199,添加10%的小牛血清,不添加其他的细胞因子,培养后采用台盼蓝染色,以比较其在这种培养液中存活时间的差别。结果发现,第14期提取的PGCs存活时间最短,第19期的最长,第28期的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原始生殖细胞 分离 存活时间 pgcs 体外培养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原始生殖细胞与鱼类性别分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詹冰津 池丽影 +1 位作者 张军玲 张会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622-624,共3页
在鱼类的性别分化中,原始生殖细胞在雌雄二性中的增殖方式不同,而且在部分鱼类中原始生殖细胞的缺失能导致其发育为单一雄性表型。在此过程中,生殖细胞的特有基因vasa的剪接变体的二态性分布与鱼类原始生殖细胞的分化关系密切。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pgcs) 性别分化 VA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克隆小鼠ES细胞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3
作者 华进联 窦忠英 +2 位作者 李松 雷安民 杨春荣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4,29,共4页
自交配后 9.5~ 13.5 d小鼠胎儿生殖嵴 /腺或其类似物及周围组织 ,采用与其同源胎儿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分离克隆到具小鼠 ES细胞诸多特征的胚胎生殖细胞 ( EG细胞 )系。即具有连续传代的能力 ( 1例来自交配后 11.5 d胎儿类 ES细胞传... 自交配后 9.5~ 13.5 d小鼠胎儿生殖嵴 /腺或其类似物及周围组织 ,采用与其同源胎儿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分离克隆到具小鼠 ES细胞诸多特征的胚胎生殖细胞 ( EG细胞 )系。即具有连续传代的能力 ( 1例来自交配后 11.5 d胎儿类 ES细胞传至 10代 ) ,部分细胞集落呈典型鸟巢状结构 ,AP染色呈阳性 ,体外分化或延迟传代、堆叠培养具有分化形成类胚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或神经细胞等的能力。同样培养交配后 7.5~ 8.5 d和14.5~ 15 .5 d的小鼠胎儿 ,原代观察到类 ES细胞集落 ,继代培养未观察到类 ES细胞集落 ,16 .5~ 18.5 d小鼠胎儿原代培养未观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胚胎生殖细胞 ES细胞 小鼠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及表面标志物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永刚 陈地龙 +2 位作者 李芳菲 王莎莉 王亚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向生殖嵴迁移及其细胞标志物改变。方法 人胚生殖嵴或生殖腺经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 4和SSEA 1的表达;钙 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P)活性;RT PCR检测4 5、7、9... 目的 探讨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向生殖嵴迁移及其细胞标志物改变。方法 人胚生殖嵴或生殖腺经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 4和SSEA 1的表达;钙 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P)活性;RT PCR检测4 5、7、9、11周人胚胎生殖嵴中转录因子Oct 4的表达。结果 人胚胎第4.5周生殖嵴未见有碱性磷酸酶、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 4、SSEA 1阳性细胞,且不表达转录因子Oct 4;第5~11周胚胎生殖嵴中持续存在碱性磷酸酶、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 4、SSEA 1阳性细胞,且表达转录因子Oct 4;第12周胚胎生殖嵴中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 4、SSEA 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但存在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结论 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自第5周后开始迁移至生殖嵴,直至第11周后完全分化,其形态学特征为碱性磷酸酶、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 4、SSEA 1阳性,且表达转录因子Oct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鹌鹑早期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和聚集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国斌 程旭梅 +4 位作者 李碧春 刘向萍 秦玉蓉 陈蓉 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510,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鹌鹑早期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和聚集规律,为分离PGCs,并将其应用于转基因技术提供依据。运用QH1单抗标记特异性的识别鹌鹑的PGCs,检测早期各个阶段PGCs的分布和数量。研究表明:鹌鹑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起源于胚盘暗区,而... 本研究旨在观察鹌鹑早期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和聚集规律,为分离PGCs,并将其应用于转基因技术提供依据。运用QH1单抗标记特异性的识别鹌鹑的PGCs,检测早期各个阶段PGCs的分布和数量。研究表明:鹌鹑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起源于胚盘暗区,而后逐渐迁移至明区、生殖新月区。孵化27h,已有少量PGCs分布于明区的血管中。到孵化36h时,有大量的PGCs聚集在明区血管网中,左右两侧都有。孵化45h时,从头部到脐肠系膜PGCs均有散在和聚团分布,并主要聚集在头部间充质的血管中。PGCs在各个时期的数量存在差异,有2个增殖高峰期,即原条期(孵化6h)和十体节期(孵化36h)。QH1单抗可鉴定早至未孵化期的鹌鹑原始生殖细胞,PGCs在早期胚盘中是随机散在分布的,而且具有2个增殖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原始生殖细胞 迁移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美双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和形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永利 陈形 +2 位作者 魏素香 杨景峰 董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福美双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农药,在我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其高残留性受到广泛的重视。试验使用斑马鱼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对生殖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福美双虽然没有引起原始生殖细胞表达量的变化,但造成原始生殖细... 福美双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农药,在我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其高残留性受到广泛的重视。试验使用斑马鱼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对生殖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福美双虽然没有引起原始生殖细胞表达量的变化,但造成原始生殖细胞移动分布的延迟,以及诱导细胞凋亡。试验表明福美双对胚胎发育以及生殖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说明斑马鱼胚胎可作为农药毒性评价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美双 斑马鱼 胚胎 原始生殖细胞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螭霖鱼原始生殖细胞的发生及性腺分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卉 王树迎 彭克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2期62-67,共6页
通过光镜、电镜及PAS法对泰山螭霖鱼原始生殖细胞的发生、迁移及性腺分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生殖细胞最早出现于受精后11 h的原肠早期;6日龄,生殖嵴形成;20日龄,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生殖嵴中,与生殖嵴共同组成原始性腺;60日龄... 通过光镜、电镜及PAS法对泰山螭霖鱼原始生殖细胞的发生、迁移及性腺分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生殖细胞最早出现于受精后11 h的原肠早期;6日龄,生殖嵴形成;20日龄,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生殖嵴中,与生殖嵴共同组成原始性腺;60日龄,原始性腺开始分化。卵巢的分化时间早于精巢。电镜下观察到泰山螭霖鱼原始生殖细胞核膜附近有生殖质存在。原始生殖细胞的PAS反应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原始性腺 性腺分化 泰山螭霖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定位及体外培养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善荣 刘厚奇 +5 位作者 汤淑萍 惠宁 冀凯宏 蒋正 戚中田 冯根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44-946,共3页
目的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 (PGC)进行定位并比较其体外培养的差异。 方法 :取 4~ 7周发育阶段的人胚胎 ,应用组织化学法检测PGC内碱性磷酸酶 (AP)以对其定位。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进行培养 ,第 1次传代... 目的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 (PGC)进行定位并比较其体外培养的差异。 方法 :取 4~ 7周发育阶段的人胚胎 ,应用组织化学法检测PGC内碱性磷酸酶 (AP)以对其定位。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进行培养 ,第 1次传代后 ,用AP标记 ,计数不同发育阶段AP阳性的PGC和体外培养的阳性克隆并进行比较。 结果 :在卵黄囊、原肠、背侧肠系膜和生殖嵴处有AP强阳性细胞 ,阳性信号位于胞质内。阳性细胞散在分布 ,在生殖嵴处聚集成团。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组织培养均有阳性克隆出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4~ 7周人胚胎内AP阳性的PGC数目及细胞内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P >0 .0 5 ) ;由胚胎组织培养获得的AP阳性克隆数也无显著差异。 结论 :人PGC位于卵黄囊、原肠、背侧肠系膜和生殖嵴处。 4~ 7周发育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原始生殖细胞 定位 体外培养 碱性磷酸酶 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和鸡鸭嵌合体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春海 李赞东 +4 位作者 黄劲松 沙金 危华 赵晨 孙明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2-66,共5页
探索了 12~ 17期鸡胚血液中的原始生殖细胞 (PGCs)迁移数量变化规律 ,将其在液氮中冷冻保存。并以Fi coll密度梯度离心、MiniMACS磁气分离、滤膜 3种方法对PGCs进行分离 ,结果发现 ,12~ 17期血液中均有PGCs存在 ,13期达到高峰 (4 7 1&... 探索了 12~ 17期鸡胚血液中的原始生殖细胞 (PGCs)迁移数量变化规律 ,将其在液氮中冷冻保存。并以Fi coll密度梯度离心、MiniMACS磁气分离、滤膜 3种方法对PGCs进行分离 ,结果发现 ,12~ 17期血液中均有PGCs存在 ,13期达到高峰 (4 7 1± 10 5 )个·μL-1,在血液中比例为 0 0 12 6 %。冷冻保存 3个月后解冻成活率达 80 %以上。3种分离方法所得的分离效果分别为 95 7%、39 2 %、6 3 0 % ;纯度为 2 7 5 %、8 4%、3 1%。将分离的原始生殖细胞以微注射法转移至 14~ 15期麻鸭胚胎中制备了鸡鸭种间嵌合体 ,获得 8只雏鸭 (8/ 110 )。以鸡W特异性DNA探针原位杂交法在早期鸭胚性腺中检测到鸡原始生殖细胞 ,嵌合率达 84 2 % (16 / 19)。表明鸡原始生殖细胞能够迁移定居到鸭胚性腺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嵌合体 分离 迁移规律 冷冻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胚龄对鸡原始生殖细胞移植后归巢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美娟 陈东阳 +5 位作者 谢龙 陆振萍 杨蒙蒙 莫丽芬 卢克焕 陆阳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究受体胚龄对鸡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移植后归巢的影响,确定最佳回注时间窗口,为提高转基因鸡的生产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黄羽鸡胚分离获得PGC,体外培养并进行转基因操作后,移植回注到不同胚... 【目的】探究受体胚龄对鸡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移植后归巢的影响,确定最佳回注时间窗口,为提高转基因鸡的生产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黄羽鸡胚分离获得PGC,体外培养并进行转基因操作后,移植回注到不同胚龄的受体鸡胚中,移植5 d后分离性腺拍照观察,对比受体鸡胚孵育至14HH^17HH时对PGC迁移归巢到性腺的影响。【结果】分别在14HH^17HH胚龄时移植回注PGC,移植5 d后的鸡胚死亡率为30.0%~60.9%,但不同移植胚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鸡胚性腺中的GFP阳性细胞数可划分为6个等级(I^VI),且随着移植胚龄的增加,PGC迁移效率呈下降趋势。14HH胚龄移植的鸡胚性腺GFP阳性细胞集中在V级(40.0%),15HH胚龄移植的集中在III级(42.1%),16HH和17HH胚龄移植的则集中在II级(45.4%和54.5%),GFP阳性细胞含量最高等级(VI级)仅出现在14HH胚龄移植的鸡胚性腺中。【结论】随着受体胚龄的增加,PGC迁移效率呈下降趋势,但鉴于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确定PGC移植回注的最佳时间窗口为14HH鸡胚(孵育5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移植胚龄 迁移效率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