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原始边界恢复
被引量:
42
1
作者
赵俊峰
刘池洋
+4 位作者
梁积伟
王晓梅
喻林
黄雷
刘永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3-569,共17页
有关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各时期原始沉积面貌的探讨,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但认识和研究程度不一,其中对于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克拉通内大型坳陷型盆地的属性及其演化-改造特点,从今盆地及邻区残存沉积建造...
有关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各时期原始沉积面貌的探讨,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但认识和研究程度不一,其中对于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克拉通内大型坳陷型盆地的属性及其演化-改造特点,从今盆地及邻区残存沉积建造、现今构造格局两方面出发,在大量野外露头观测、钻井与测井资料分析及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物源综合分析和对周邻构造单元形成演化史的分析,认为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盆地的原始沉积边界大致为:东在今太行山脉以西;北在今河套盆地一带;西北部边界在狼山—巴彦浩特盆地—科学山一带;西南部边界在今六盘山西缘;南部边界在今渭河盆地一带。自盆地周缘向湖盆中心有大致7个方向的物源供给,沉积中心位于原始盆地中心偏南。该期盆地的演化记录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由印支期的南北分异向燕山期东西分异的转变过程与时限。该研究对于构建完整的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时空坐标和铀矿、石油等能源矿产勘探评价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安定组
原始沉积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海域庙西凹陷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原盆面貌恢复
被引量:
16
2
作者
韩少甲
赵俊峰
+2 位作者
刘池洋
芦建军
贾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9-347,共9页
庙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的东南部,是渤海海域近期勘探的热点地区和潜在富烃凹陷之一。由于该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穿越部位,新生代以来构造改造较为强烈,致使对其主要生烃层段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的原始面貌认识不清,从而给油气勘...
庙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的东南部,是渤海海域近期勘探的热点地区和潜在富烃凹陷之一。由于该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穿越部位,新生代以来构造改造较为强烈,致使对其主要生烃层段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的原始面貌认识不清,从而给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造成困难。本文遵循改造型盆地的研究思路,在70余条地震剖面、多口钻井资料以及样品裂变径迹分析等基础上,恢复了该凹陷沙三段沉积期的原始面貌。研究表明,庙西凹陷东部在始新世末及其后遭受过较强烈的剥蚀改造,造成凹陷东部约1/4的原始沉积地层剥蚀无存;庙西北凸起和南凸起为沙三期同沉积断块,在沙三段沉积期向庙西凹陷提供物源;庙西凹陷西北部与渤东凹陷相通,西南部与黄河口、莱州湾凹陷连通。从沙三段烃源岩的原始沉积规模和勘探实践看,该凹陷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学
沉积
相
裂变径迹分析
剥蚀厚度
原始沉积边界
庙西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原始边界恢复
被引量:
42
1
作者
赵俊峰
刘池洋
梁积伟
王晓梅
喻林
黄雷
刘永涛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
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3-569,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90814005)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项目(编号BJ091354)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项目(编号09JK794)资助成果
文摘
有关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各时期原始沉积面貌的探讨,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但认识和研究程度不一,其中对于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克拉通内大型坳陷型盆地的属性及其演化-改造特点,从今盆地及邻区残存沉积建造、现今构造格局两方面出发,在大量野外露头观测、钻井与测井资料分析及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物源综合分析和对周邻构造单元形成演化史的分析,认为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盆地的原始沉积边界大致为:东在今太行山脉以西;北在今河套盆地一带;西北部边界在狼山—巴彦浩特盆地—科学山一带;西南部边界在今六盘山西缘;南部边界在今渭河盆地一带。自盆地周缘向湖盆中心有大致7个方向的物源供给,沉积中心位于原始盆地中心偏南。该期盆地的演化记录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由印支期的南北分异向燕山期东西分异的转变过程与时限。该研究对于构建完整的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时空坐标和铀矿、石油等能源矿产勘探评价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安定组
原始沉积边界
Keywords
Ordos basin
Zhiluo Formation
Anding Formation
original sedimentary boundar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域庙西凹陷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原盆面貌恢复
被引量:
16
2
作者
韩少甲
赵俊峰
刘池洋
芦建军
贾楠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9-34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330315
41002071)
+2 种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23-001-00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项目(编号BJ12146
BJ081334)资助的成果
文摘
庙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的东南部,是渤海海域近期勘探的热点地区和潜在富烃凹陷之一。由于该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穿越部位,新生代以来构造改造较为强烈,致使对其主要生烃层段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的原始面貌认识不清,从而给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造成困难。本文遵循改造型盆地的研究思路,在70余条地震剖面、多口钻井资料以及样品裂变径迹分析等基础上,恢复了该凹陷沙三段沉积期的原始面貌。研究表明,庙西凹陷东部在始新世末及其后遭受过较强烈的剥蚀改造,造成凹陷东部约1/4的原始沉积地层剥蚀无存;庙西北凸起和南凸起为沙三期同沉积断块,在沙三段沉积期向庙西凹陷提供物源;庙西凹陷西北部与渤东凹陷相通,西南部与黄河口、莱州湾凹陷连通。从沙三段烃源岩的原始沉积规模和勘探实践看,该凹陷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
关键词
地震地层学
沉积
相
裂变径迹分析
剥蚀厚度
原始沉积边界
庙西凹陷
渤海湾盆地
Keywords
seismic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facies
fission track analysis
eroded strata thickness
originalsedimentary boundary
Miaoxi Sag
Bohai Bay Basin
分类号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原始边界恢复
赵俊峰
刘池洋
梁积伟
王晓梅
喻林
黄雷
刘永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海域庙西凹陷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原盆面貌恢复
韩少甲
赵俊峰
刘池洋
芦建军
贾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