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平傣族女性及其原始宗教信仰 被引量:3
1
作者 艾菊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居住在云南省南部的金平傣族与其他地区的傣族相比 ,他们大都不信仰小乘佛教 ,却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金平傣族女性在其宗教活动中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金平傣族女性神灵、女巫以及普通女性在宗教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描... 居住在云南省南部的金平傣族与其他地区的傣族相比 ,他们大都不信仰小乘佛教 ,却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金平傣族女性在其宗教活动中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金平傣族女性神灵、女巫以及普通女性在宗教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描述 ,指出在金平傣族宗教活动中存在着对女性既排斥又尊崇的两重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金平傣族 女性 原始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 排斥性 尊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还坛神》的原始宗教信仰遗存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田万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5-47,共3页
恩施《还坛神》的原始宗教信仰遗存初探田万振1992年以来.为了解恩施市的民族宗教信仰情况.我们召开了与恩施城关相连的红庙、六里坪、三岔几个乡的民间老艺人的座谈会.搜集到曾广泛流行的《还坛神》资料.并组织了一场中等规模... 恩施《还坛神》的原始宗教信仰遗存初探田万振1992年以来.为了解恩施市的民族宗教信仰情况.我们召开了与恩施城关相连的红庙、六里坪、三岔几个乡的民间老艺人的座谈会.搜集到曾广泛流行的《还坛神》资料.并组织了一场中等规模的祭祀演出。《还坛神》是内容极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信仰 祖先崇拜 原始人类 多神崇拜 民间宗教信仰 万物有灵 遗存 神学宗教 “还坛神” 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恋歌与原始宗教信仰
3
作者 郭丹 《江淮论坛》 CSSCI 1993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孙作云先生在《诗经恋歌发微》一文中列举了二十三首恋歌,认为它们与上古时期暮春三月男女会合、祭祀高禖、祓禊求子的风俗有关①。这已为众多的学者所首肯。但是,笔者似感意犹未尽。对于部分恋歌所反映的民俗礼俗,还可以再提出两个疑问... 孙作云先生在《诗经恋歌发微》一文中列举了二十三首恋歌,认为它们与上古时期暮春三月男女会合、祭祀高禖、祓禊求子的风俗有关①。这已为众多的学者所首肯。但是,笔者似感意犹未尽。对于部分恋歌所反映的民俗礼俗,还可以再提出两个疑问:一是祭祀高禖、祓禊求子风俗的性质是什么?这种风俗为什么都是在春季三月进行?二是“诗三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原始宗教信仰 上古时期 民俗 疑问 祓禊 图腾崇拜 原始 男女交合 祖先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族的分布与宗教信仰的异同 被引量:9
4
作者 罗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9-64,共6页
我国的傣族居住在云南省,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境内外的傣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傣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历史上对傣族社区生活的影响至今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本文试对傣族社区影响较大的原始宗教和上座... 我国的傣族居住在云南省,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境内外的傣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傣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历史上对傣族社区生活的影响至今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本文试对傣族社区影响较大的原始宗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异同作探讨,从中了解傣族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信仰 傣族 南传上座部佛教 类型区 勐神 西双版纳 土司制度 玉溪地区 寨神 金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宗教对拉祜族文化的渗透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野 《云南社会科学》 1988年第6期69-74,50,共7页
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历史的早期,宗教渗透到文化领域的各个侧面,原始宗教意识成为建构原始文化的主要支柱,哲学、科学、艺术、道德、礼仪等,无不与宗教存在不解之缘。可以说,缺乏宗教,原始文化的古朴画卷难以绘制,原始... 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历史的早期,宗教渗透到文化领域的各个侧面,原始宗教意识成为建构原始文化的主要支柱,哲学、科学、艺术、道德、礼仪等,无不与宗教存在不解之缘。可以说,缺乏宗教,原始文化的古朴画卷难以绘制,原始艺术的神秘殿堂无法矗立于人类文明发展长河的源头。原始宗教信仰有时就是人们的理想,人们虔信笃奉,执着追求;有时又表现为潜意识,伏流暗藏,隐行潜移。原始宗教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恐惧和精神的锁链;人们创造的宗教理想又给自己的苦难生活带来缥渺的期望,抚慰着人们的灵魂,鼓舞了与自然奋斗的勇气。而融汇于感情、思想、欲望中的宗教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 拉祜族 原始宗教信仰 宗教渗透 原始文化 宗教意识 宗教理想 民族历史 原始艺术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哈尼族社会中的原始宗教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国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35,共5页
论哈尼族社会中的原始宗教李国文自古发生于云南古人类和原始族群的原始宗教,直至近、现代,大部份内容,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于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中。哈尼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云南原始族群一脉相承,但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她们又... 论哈尼族社会中的原始宗教李国文自古发生于云南古人类和原始族群的原始宗教,直至近、现代,大部份内容,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于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中。哈尼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云南原始族群一脉相承,但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她们又根据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自然崇拜 原始宗教信仰 祖先崇拜 灵魂观念 社会历史发展 万物有灵 葬仪 村社 艾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卦·《易经》·原始宗教观念
7
作者 刘金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中国的宗教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一部典册《易经》,就以文字的形式为我们了解原始宗教信仰提供了部分珍贵材料。虽然这些内容距原始宗教的发轫时期也有相当长的时间,但终因它是一部最早的著作而使它的记载成了最接近古代宗教信仰真... 中国的宗教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一部典册《易经》,就以文字的形式为我们了解原始宗教信仰提供了部分珍贵材料。虽然这些内容距原始宗教的发轫时期也有相当长的时间,但终因它是一部最早的著作而使它的记载成了最接近古代宗教信仰真实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观念 原始宗教信仰 八卦图形 图腾崇拜 伏羲氏 宗教迷信 自然崇拜 自然力量 古代宗教 自然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文化研究的现代意义
8
作者 高福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3-67,共5页
原始文化研究的现代意义高福进一、引子一九九三年十月份,一则新闻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森林深处,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原始部落,这一部落的人对外界一无所知,他们仍然过着渔猎生活、赤身裸体,简直同书本上所描绘... 原始文化研究的现代意义高福进一、引子一九九三年十月份,一则新闻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森林深处,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原始部落,这一部落的人对外界一无所知,他们仍然过着渔猎生活、赤身裸体,简直同书本上所描绘的原始人一模一样。随即,全世界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文化研究 太阳崇拜 太阳神话 精神文化 文化内容 原始时代 原始宗教信仰 学术研究 古代埃及 人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琐谈宗教祭祀舞蹈二题
9
作者 邓天柱 谢宗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具有一般宗教意识与祭祀活动的舞蹈,与人民群众和民间歌舞是什么关系?宗教祭祀舞蹈兴盛衰微与民间歌舞繁荣发展的历史,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需要思考这个问题.一... 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具有一般宗教意识与祭祀活动的舞蹈,与人民群众和民间歌舞是什么关系?宗教祭祀舞蹈兴盛衰微与民间歌舞繁荣发展的历史,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需要思考这个问题.一、人民群众是宗教祭祀舞蹈的“母体”宗教祭祀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随人类生产劳动与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使用民族共同语言(包括动态形象的舞蹈语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人民群众 民间歌舞 人为宗教 宗教祭祀 民族共同语言 繁荣发展 原始宗教信仰 功能作用 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散论
10
作者 姜守明 《学海》 1992年第3期28-30,共3页
一宗教信仰是世界各民族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自然力的压迫是原始宗教信仰(也称自然宗教或自发宗教)产生的主要因素.人们将不可捉摸、变化无常的自然力人格化,反过来对“
关键词 宗教 原始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各民族 自发宗教 自然宗教 宗教问题 人格化 阶级社会 天主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禁忌的起源及演变试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白兴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78-81,共4页
本文认为 ,彝族禁忌是在彝族先民巫术观的支配下产生的 ,源于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彝族原始社会的禁忌具有神秘性、全民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古代社会彝族传统禁忌向着神圣化和世俗化两个方向分化 ,近现代随着... 本文认为 ,彝族禁忌是在彝族先民巫术观的支配下产生的 ,源于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彝族原始社会的禁忌具有神秘性、全民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古代社会彝族传统禁忌向着神圣化和世俗化两个方向分化 ,近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禁忌 起源 演变 传统文化 宗教观念 原始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鬼、人—三位一体的神话结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9-94,共6页
神话的主体是什么?以前我认为,神话的主体是神,有神才有神的活动,所谓有“神”则有“话”,神话的构成完全依赖于各种神的表演。现在看来,把神话的构成局限在神及其神们的活动上,有悖于客观事实。神、鬼、人原本都是构成神话的重要部分,... 神话的主体是什么?以前我认为,神话的主体是神,有神才有神的活动,所谓有“神”则有“话”,神话的构成完全依赖于各种神的表演。现在看来,把神话的构成局限在神及其神们的活动上,有悖于客观事实。神、鬼、人原本都是构成神话的重要部分,他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相斗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要是忽略或割裂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影响到对神话进行科学的考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信仰 神话体系 人神 山海经 原始神话 自然现象 希腊神话 少数民族 中国神话 原始宗教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的图腾崇拜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48-53,共6页
图腾崇拜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无论从考古发现,历史文献记载以及民族学资料来看,中国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都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已作为一种原始宗教信仰和抽象观念,深深积淀在先民的头脑中成为原始意象,影响着古代文学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图腾崇拜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无论从考古发现,历史文献记载以及民族学资料来看,中国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都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已作为一种原始宗教信仰和抽象观念,深深积淀在先民的头脑中成为原始意象,影响着古代文学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诗经》的时代距离母系氏族时代已相当遥远,然而仍可从这部诗集中发现图腾崇拜这一远古时期人类精神的碎片与心理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崇拜 鱼图腾 诗经 母系氏族社会 原始宗教信仰 历史文献记载 中国原始社会 民族学资料 考古发现 远古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屈原的拟史诗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丹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0-57,共8页
本文通过《天问》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比较研究,认为《天问》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上,都具有创世史诗的一些重要特征,但它与真正的创世史诗又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天问》应是一部以民间传承的刨世史诗为参照系,由屈原创作的拟史... 本文通过《天问》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比较研究,认为《天问》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上,都具有创世史诗的一些重要特征,但它与真正的创世史诗又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天问》应是一部以民间传承的刨世史诗为参照系,由屈原创作的拟史诗。这部拟史诗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民俗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原始宗教信仰 西南地区 苗族古歌 日本学者 创世史诗 楚国 各民族 发展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的祭敖包 被引量:2
15
作者 荣丽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9-40,共2页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活动之一,也是传统的民族祭祀仪式。“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有时还译为“鄂博”、“脑包”等等。蒙古语为“堆子”、“石堆”或“鼓包”的意思。 祭敖包,实际上就是祭天、祭地或祭山石。古代萨满教认为,...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活动之一,也是传统的民族祭祀仪式。“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有时还译为“鄂博”、“脑包”等等。蒙古语为“堆子”、“石堆”或“鼓包”的意思。 祭敖包,实际上就是祭天、祭地或祭山石。古代萨满教认为,天为大神,地为二神。“永恒的蓝天”是最高尚的神,它是永恒不变的穹苍,赐予人类一切幸福的善神;大地是养育一切生物之神灵,蒙古族牧民的一切幸福都取决于天地二神。因此,蒙古族萨满巫师(蒙语叫“博”)说:“祈祷吧!向天神求雨,向地神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包 蒙古族牧民 鄂博 蒙古语 蒙古民族 原始宗教信仰 天神 石堆 血祭 火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四川道教摩崖造像中的一些问题——与王家祐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文和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9-47,116-117,共11页
《敦煌研究》1987年第2期刊登了王家祐先生的《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述议》(以下简称《述议》),文中联系道教史、道都神系、巴蜀史等,对四川各时代、各地区的道教摩崖造像作了概括的介绍,象这样比较全面地对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进行述议,可以... 《敦煌研究》1987年第2期刊登了王家祐先生的《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述议》(以下简称《述议》),文中联系道教史、道都神系、巴蜀史等,对四川各时代、各地区的道教摩崖造像作了概括的介绍,象这样比较全面地对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进行述议,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开篇之作,读后使人获益匪浅。但是文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根据笔者多次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谈谈笔者的浅见,谨此就教于王家祐先生及其他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史 诃利帝母 玄妙观 天尊 摩崖造像 原始宗教信仰 纳西族 供养人 北周 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的民间化发展轨迹及表现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阳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9-66,共8页
关键词 佛教信仰 民间信仰 发展轨迹 西藏 民间化 格鲁派 藏传 原始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 藏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拜物教的流变:从王制标识到民俗表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开弼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关键词 拜物教 墓地 树木崇拜 象征 民俗活动 纳西族 民俗流变 标识功能 丧葬礼仪 原始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六朝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及影响
19
作者 王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6-91,共6页
汉魏六朝小说处于由原始宗教信仰到真正小说艺术的过渡阶段,其文化心理特征是:(1) 方士等所编撰的神仙之书,反映了神仙信仰的文化心理特征,虽有虚构想象,但只能算作小说的雏形。(2) 志怪小说文化心理特征的实质是道佛两教观念、教义的... 汉魏六朝小说处于由原始宗教信仰到真正小说艺术的过渡阶段,其文化心理特征是:(1) 方士等所编撰的神仙之书,反映了神仙信仰的文化心理特征,虽有虚构想象,但只能算作小说的雏形。(2) 志怪小说文化心理特征的实质是道佛两教观念、教义的具体化与形象化。由于作者力求证明其宗教观念的真实可信,因而无意中增强了故事的曲折生动性,使作品有了较鲜明的小说艺术特征。另外,志怪小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化心理特征,如伦理观念的进一步突出,对男女爱情的肯定讴歌,对强权的抗争及与鬼魅的智斗等。(3) 志人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与魏晋之际的玄学直接相关。作品的描写对象已由宗教转向人生,虚构与想象等特点更加突出,这标志着小说自觉创作意识的觉醒。汉魏六朝小说的以上文化心理特征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是:(1) 宗教信仰在一个阶段内仍是后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与归宿。(2) 宗教观念逐渐成为一种表现手段而在后世小说中发挥作用。(3) 儒释道初步融合的心理倾向对宋元以后小说创作中的三教互补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观念 神仙信仰 原始宗教信仰 道教 儒释道 佛教观念 玄学 心理特征 魏晋 万物有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