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产主义必胜的宣言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百年纪念
1
作者 卓天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7,共7页
1884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引用该书出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只注页码)一书,“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它历史地考察了国家发生、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要消... 1884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引用该书出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只注页码)一书,“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它历史地考察了国家发生、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要消亡的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被列宁誉为“研究国家问题”的必读的教科书而广为推荐.(同上)在《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这部经典著作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制度 《起源》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百年纪念 摩尔根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宣言书 无产阶级 家庭 原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
2
作者 于光远 《财经问题研究》 1982年第2期1-11,共11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决议,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文献。这个文献的精神,就是把我们以往的历史做一个总结,接受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叫做“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说,我们大家过去在建...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决议,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文献。这个文献的精神,就是把我们以往的历史做一个总结,接受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叫做“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说,我们大家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当然应该说是自觉的。但是,每个人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程度并不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的自觉程度也是可以提高的,并且这种提高应该说是没有尽头的。“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是普遍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 按劳分配 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 什么是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社会史辨》即将出版
3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71-71,共1页
该书是时佑平同志近年来系列性论文的前九篇,对原始社会分期,婚姻、家庭,亲属制度,血亲,血缘、血族、氏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见解。这九篇都曾作为论文提交给全国有关学术... 该书是时佑平同志近年来系列性论文的前九篇,对原始社会分期,婚姻、家庭,亲属制度,血亲,血缘、血族、氏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见解。这九篇都曾作为论文提交给全国有关学术年会。其中有的篇章载于刊物和年会的论文集。已引起有关学术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分期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亲属制度 生产关系 新见解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力 学术年会 教育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利己主义”
4
作者 魏道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18-22,共5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在全党大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关键词 利己主义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无政府主义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道德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伦理学 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看“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志纯、学盛同志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75-81,共7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历史的理论基础。离开这个理论基础,就没有历史科学。“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弄清“亚细亚生产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历史的理论基础。离开这个理论基础,就没有历史科学。“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弄清“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可逾越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奴隶制 部落所有 所有制形式 摩尔根 原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的起源及其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圣学 《现代城市研究》 1995年第1期37-41,共5页
一、城市的起源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没有城市,没有工商业,没有阶级、国家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劳动产品除了维持劳动力需求外有了剩余,个体劳动在... 一、城市的起源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没有城市,没有工商业,没有阶级、国家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劳动产品除了维持劳动力需求外有了剩余,个体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财产私有制出现了。在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经常的交换就成为可能了,尤其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某种专业化的生产劳动如饲养牲畜、生产陶器、制造工具等已经可以由个体劳动者来承担了。这样,就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最初的商品生产。此外,由于氏族部落财富和地区富裕程度的差异日益扩大,为争夺财富的部落冲突日益频繁,于是氏族部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筑墙设防。正是这种贸易和防卫的需要,使一些位置适中、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村落逐渐演变成为最初形态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部落 起源 大城市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古代城市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时代”的含义是什么
7
作者 吴铎 《社会》 1982年第3期81-81,共1页
编辑同志: 今年的《社会》第一期上“家庭社会学”讲座第一讲中讲到婚姻的三种形式时转述恩格斯的话:以通奸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相适应的。这里面多加了一个“资本主义”的前置词,这与恩格斯所述“文明时代”的... 编辑同志: 今年的《社会》第一期上“家庭社会学”讲座第一讲中讲到婚姻的三种形式时转述恩格斯的话:以通奸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相适应的。这里面多加了一个“资本主义”的前置词,这与恩格斯所述“文明时代”的含意是否符合?有人认为这“文明时代”是指奴隶社会,哪种理解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时代 相适应 一夫一妻制 资本主义社会 恩格斯 奴隶社会 对偶婚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家庭社会 理解正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8
作者 李天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23-31,共9页
自从1859年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以来,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了。最初只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上的某一所有制,没有引起什么争论,同时那时马克思、恩格斯都还在世,如果有人对于这个概念提出疑问,也会得到园满的释答。... 自从1859年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以来,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了。最初只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上的某一所有制,没有引起什么争论,同时那时马克思、恩格斯都还在世,如果有人对于这个概念提出疑问,也会得到园满的释答。不料二十世纪以来,中外许多历史学者因为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没有从科学原始社会史发展的经过来认识这个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时,论证不够充分,说服力也不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 农村公社 恩格斯 公社所有制 氏族社会 部落所有 摩尔根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古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9
作者 朱光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4年第S1期34-43,56,共11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从极"左"的方面干扰这个方针的执行,把它推向了荒谬的极端,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造成了恶劣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从极"左"的方面干扰这个方针的执行,把它推向了荒谬的极端,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今天,当我们把教育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的时候,当我们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当代教育 学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学技术 体力劳动 知识分子 发展情况 教育事业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
10
作者 贾星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8-52,共5页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人们长期争论而且至今仍在争论的一个概念。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这场争论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既有对马克思原著中有关内容的不同理解,又有历史上和政治上的多种原因。但是从马克思有关这个概念的论述本身去...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人们长期争论而且至今仍在争论的一个概念。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这场争论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既有对马克思原著中有关内容的不同理解,又有历史上和政治上的多种原因。但是从马克思有关这个概念的论述本身去弄清这个概念的内涵,应当是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前提。关于这个概念的争论,一个基本的对立是,这个概念指的是一般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亚细亚社会 概念 原始社会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 东方社会 形成过程 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