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阿魏侧耳胞外酶活性及原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乐 白羽嘉 +2 位作者 谢现英 王敏 冯作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2-1698,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阿魏侧耳菌丝胞外酶活力和原基形成的影响,为生产中阿魏菇生长发育的调控和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阿魏侧耳(CGMCC 5.00774)为菌种,采用棉籽壳、麸皮、玉米粉为培养料培养菌丝至生理成熟,分别进行5...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阿魏侧耳菌丝胞外酶活力和原基形成的影响,为生产中阿魏菇生长发育的调控和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阿魏侧耳(CGMCC 5.00774)为菌种,采用棉籽壳、麸皮、玉米粉为培养料培养菌丝至生理成熟,分别进行5、10和15℃低温处理(对照处理25℃),于第5、10、15、20、25和30d取样测定培养料中菌丝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HC酶)、淀粉酶、漆酶、蛋白酶的活力,观察各处理原基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10、15℃低温处理后CMC酶和HC酶活力降低,漆酶、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则一直高于对照组。5℃处理25和30 d及10℃处理25和30 d的样品出现原基,其他处理均未出现原基。【结论】低温处理能引起菌丝胞外酶活力的变化,阿魏侧耳原基分化的最适低温处理条件是10℃,2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侧耳 低温处理 胞外酶 原基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尾菇原基形成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芳席 《食用菌学报》 1995年第4期42-46,共5页
本研究对凤尾菇担孢子萌发至原基形成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培养20小时,大多数孢子已经萌发;初生菌丝长至30μm左右开始产生分枝,但无锁状联合,有的初生菌丝能形成厚垣孢子;培养约6天,两条初生菌丝通过顶端细胞或其他部位融合,发... 本研究对凤尾菇担孢子萌发至原基形成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培养20小时,大多数孢子已经萌发;初生菌丝长至30μm左右开始产生分枝,但无锁状联合,有的初生菌丝能形成厚垣孢子;培养约6天,两条初生菌丝通过顶端细胞或其他部位融合,发育成具有顶端分生孢子和锁状联合的次生菌丝体;培养22天,大量次生菌丝的中部相互扭结,形成半球形的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菇 担孢子萌发 原基形成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蘑菇原基形成条件的研究
3
作者 蔡为明 方菊莲 +1 位作者 金群力 冯伟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高温蘑菇“夏菇 93”和杂交菌株D3 在斜面培养基上菌丝聚集体及原基的形成。结果表明 ,高温蘑菇菌丝聚集体和原基形成的适宜温度为 2 5~ 31℃ ,最适温度为 2 8℃ ;最适pH为 6 .0~ 6 .5 ;一定的温差刺激能促进斜面... 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高温蘑菇“夏菇 93”和杂交菌株D3 在斜面培养基上菌丝聚集体及原基的形成。结果表明 ,高温蘑菇菌丝聚集体和原基形成的适宜温度为 2 5~ 31℃ ,最适温度为 2 8℃ ;最适pH为 6 .0~ 6 .5 ;一定的温差刺激能促进斜面菌落菌丝聚集体和原基的提早形成 ;原基和菌丝聚集体形成只需极少的通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菌丝聚集体 原基形成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cAMP对糙皮侧耳原基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张梦珂 戚元成 +2 位作者 文晴 邱立友 申进文 《食用菌》 2019年第4期11-14,共4页
以糙皮侧耳新831为材料,分别在含有不同浓度cAMP的SA培养基上培养菌丝,观察菌丝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cAMP(0.5~3mmol/L)对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添加浓度的升高,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当添加浓度为cAMP 1mmol/L时... 以糙皮侧耳新831为材料,分别在含有不同浓度cAMP的SA培养基上培养菌丝,观察菌丝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cAMP(0.5~3mmol/L)对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添加浓度的升高,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当添加浓度为cAMP 1mmol/L时,菌丝蛋白含量最低且糙皮侧耳原基形成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表明外源性cAMP对糙皮侧耳原基形成存在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原基形成过程中cAMP的作用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原基形成 C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蛹虫草原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兰珍 林桂荣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44-45,共2页
以米饭为培养基质,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昼夜温差和划线刺激对蛹虫草原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200 lx,昼夜温差10℃、划线规格1 cm×1cm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蛹虫草原基形成。
关键词 蛹虫草 培养条件 原基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对马尾松内源激素和雌球花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文月 丰忠平 +3 位作者 王建昌 杨涛 张振 周志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8-1196,共9页
【目的】探究截除顶梢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变化对新枝生长与雌球花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以3年生209号马尾松无性系为试材,设置保留1层轮枝(T1)、保留2层轮枝(T2)、未截顶(NT... 【目的】探究截除顶梢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变化对新枝生长与雌球花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以3年生209号马尾松无性系为试材,设置保留1层轮枝(T1)、保留2层轮枝(T2)、未截顶(NT)、未截顶+100 mg·L^(−1)赤霉素(GA4/7)(NT+G100)、未截顶+200 mg·L^(−1)GA4/7(NT+G200)和未截顶+400 mg·L^(−1)GA4/7(NT+G400)等6个处理,测定花原基形成前期(S1)、花原基形成期(S2)和花原基形成后期(S3)的针叶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及其比值的变化,研究各处理对雌球花密度和枝生长的影响。【结果】与NT相比,T1处理的雌球花密度、枝长和枝粗分别增加126.00%、181.55%和35.78%,T2处分别理增加66.52%~82.67%、119.31%~150.45%和9.17%~111.49%;与GA4/7各处理相比,截顶处理后,除第1层轮枝处的枝长增长量显著(P<0.05)低于NT+G200处理外,T1和T2处理的雌球花密度、枝长与枝粗增长量与GA4/7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S1时期,与NT相比,T1和T2处理的针叶吲哚乙酸(IAA)质量分数分别显著(P<0.05)下降11.24%和9.62%,脱落酸(ABA)质量分数显著(P<0.05)增加15.09%和8.15%,GA7、GA4、玉米素核苷(ZR)质量分数下降,但差异不显著,(IAA+GA7+GA4+ZR)/ABA比值分别为7.22和7.61;在S2时期,T1和T2处理下的针叶IAA、GA7、GA4和ZR质量分数均较S1时期增加,ABA质量分数降低,(IAA+GA7+GA4+ZR)/ABA比值升高;在S3时期,所测激素质量分数均较S2时期降低。截顶与GA4/7诱导后主要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不同。在S1至S3时期,GA4/7诱导后的IAA质量分数逐渐降低,GA7、GA4和ZR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ABA质量分数则先降低后增加。在截顶后20 d内,IAA、GA7、GA4和ZR质量分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恢复特征,ABA质量分数呈持续下降的动态变化,截顶强度影响着不同轮枝处针叶IAA、GA4、ABA和ZR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结论】在花原基形成前期实施截顶和GA4/7处理均可促进马尾松结实母枝更新和雌球花形成,与针叶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顶 马尾松 雌球花 内源激素 原基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菇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春燕 王朝江 池惠荣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69-70,共2页
  针对我地试种白灵菇后发现,白灵菇出菇时间和产量难以把握,不是天冷价高无菇就是天热有菇价贱,种植收益并不高的问题.我们于2003、2004年的秋春两季,进行了不同接种日期的24个配方重复试验,在认真观察白灵菇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将...   针对我地试种白灵菇后发现,白灵菇出菇时间和产量难以把握,不是天冷价高无菇就是天热有菇价贱,种植收益并不高的问题.我们于2003、2004年的秋春两季,进行了不同接种日期的24个配方重复试验,在认真观察白灵菇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将其栽培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广大种菇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出菇袋 子实体 原基形成 栽培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解海鲜菇袋式栽培技术(十)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毅 《食药用菌》 2016年第6期377-381,共5页
15海鲜菇出菇管理海鲜菇出菇管理可分为五阶段:恢复期,原基形成期,壮蕾期,伸长期,成熟期。各阶段管理目标不同,各有相应的温、光、水、气的管理要求。
关键词 袋式栽培技术 鲜菇 图解 出菇管理 原基形成 管理目标 恢复期 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CCEF_(8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9
作者 龚胤昕 《中国农村科技》 1995年第4期33-33,共1页
CCEF<sub>89</sub>是从国外品种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它抗杂性强,产量高,质优,该菌株已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山西及北京、天津等十几个省市推广栽种。
关键词 特征特性 平菇 菌丝体 子实体 栽培方法 综合培养基 优良菌株 栽培要点 生物学效率 原基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出菇处理方法对巨大口蘑菌丝体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杨水莲 聂健 +3 位作者 莫美华 崔淑莲 李岩 邓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12-14,共3页
[目的]明确不同出菇处理方法对巨大口蘑菌丝体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巨大口蘑菌丝体为试验材料,研究几种不同出菇处理方法对其在不同时间内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能形成原基的3个处理组从菌丝恢复期到原基形成、现蕾阶段,酪氨酸... [目的]明确不同出菇处理方法对巨大口蘑菌丝体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巨大口蘑菌丝体为试验材料,研究几种不同出菇处理方法对其在不同时间内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能形成原基的3个处理组从菌丝恢复期到原基形成、现蕾阶段,酪氨酸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不能形成原基的2个处理组酪氨酸酶先上升后下降,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说明酪氨酸酶过高反而抑制了原基形成;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在原基形成前都得到有效的激活作用,酶活性显著高于不能形成原基的2个处理组。[结论]试验结果为实现巨大口蘑从传统的袋子覆土栽培向瓶子无土栽培出菇的转变,了解巨大口蘑形成原基的相关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口蘑 菌丝 原基形成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耳新品种“蒙耳1号”
11
作者 李亚娇 孙国琴 +3 位作者 王海燕 于传宗 庞杰 郭九峰 《食用菌》 CAS 2022年第1期48-48,共1页
“蒙耳1号”是由1995年在黑龙江省林区采集的7株野生黑木耳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紫外辐射(15 W)诱变选育而成,2015年12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认定(图1)。1“蒙耳1号”的特征特性“蒙耳1号”属中温偏高型菌株,菌... “蒙耳1号”是由1995年在黑龙江省林区采集的7株野生黑木耳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紫外辐射(15 W)诱变选育而成,2015年12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认定(图1)。1“蒙耳1号”的特征特性“蒙耳1号”属中温偏高型菌株,菌丝生长温度为8~35℃,适宜生长温度23~25℃,菌丝浓密而整齐;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8~23℃,抗杂性强。“蒙耳1号”原基形成快,原基形成需要温差和光照刺激,耳片色黑厚实耳筋少,耳片胶质厚实柔软,口感好,优质高产,商品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生长温度 适宜生长温度 子实体生长 组织分离 适宜温度 特征特性 原基形成 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栽培蛹虫草管理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海波 郑春芳 《食用菌》 2004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蛹虫草 人工栽培 生长阶段 转色期 原基形成 子座生长期 园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出耳管理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天成 宋学勤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3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黑木耳 塑料袋地栽 出耳管理 原基形成 耳片分化期 耳片生长期 采耳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畸形菇防治方法
14
作者 高明敏 《村委主任》 2016年第6期52-53,共2页
1.高脚菇。菌盖小,分化较差,菇柄较长。发生的原因是原基形成及分化期菇房缺氧,光照不足,同时温度偏高,影响了菌盖的正常分化和发育。防治方法:加强通风,调节光照和温度。2.瘤盖菇。菌盖表现主要是边缘有许多颗粒状突起、色浅... 1.高脚菇。菌盖小,分化较差,菇柄较长。发生的原因是原基形成及分化期菇房缺氧,光照不足,同时温度偏高,影响了菌盖的正常分化和发育。防治方法:加强通风,调节光照和温度。2.瘤盖菇。菌盖表现主要是边缘有许多颗粒状突起、色浅,菇盖僵硬,生长迟缓,严重时菇盖分化较差,形状不规则,原因是菇体发育温度过低,持续时间较长,致使内外层细胞生长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方法 畸形菇 光照不足 温度偏高 发育温度 分化期 原基形成 生长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法
15
作者 禾苗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995年第5期9-9,共1页
金针菇栽培,传统的刺激出菇方法是搔菌,经搔菌后,在料面上开始形成原基,但原基形成经常不同步.因此长成的菇高低不齐,枝数少,柄粗、产量和质量均不理想。近年来,采用再生枝栽培法培育出的金针菇,不仅菇密、柄细、高矮一致,而且外观好。
关键词 金针菇 再生枝 栽培法 搔菌 传统方法 优质高产栽培 原基形成 不同步 料面 出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