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样品采集及处理 被引量:10
1
作者 那春光 孔屏 +1 位作者 黄费新 肖伟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着重介绍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理想样品的特点、野外采集注意事项、实验室分离与纯化以及加速器质谱测量用靶样制备等。
关键词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10BE ^26Al样品采集 实验室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任静 刘宇平 +2 位作者 杜谷 李建忠 高永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581,共6页
传统测年方法(14C、热释光、光释光等)无法直接测量地貌面或基岩面的形成年代,利用宇宙生成核素定出的年代可以直接计算地质、地貌体的暴露年代和埋藏时代。随着测量仪器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加速器质谱(AMS)检出限(可测至106原子)的大幅... 传统测年方法(14C、热释光、光释光等)无法直接测量地貌面或基岩面的形成年代,利用宇宙生成核素定出的年代可以直接计算地质、地貌体的暴露年代和埋藏时代。随着测量仪器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加速器质谱(AMS)检出限(可测至106原子)的大幅度提高,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定年技术给地貌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宇宙生成核素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学、构造地质学、火山年代学及古地磁学等。本文阐释了原地生成宇宙核素定年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在地学领域应用的现有基础上,从冰川、断层、阶地等研究对象出发,以沉积物埋藏年龄、地表侵蚀速率、断层滑动速率等为研究内容,具体描述该定年技术在冰川地貌、构造地貌、地貌过程及地貌演化研究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应用中尚待解决的诸如核素产生速率与空间、时间关系;样品地质、地貌条件对结果造成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第四纪 侵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思考(一):稳态侵蚀等式解出的ε是当前地表侵蚀速率 被引量:7
3
作者 黄费新 李岩 程杨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地表的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从而成为研究地表演化过程的有力工具。在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方法研究地表的侵蚀过程中,常常将稳态侵蚀状态下浓度与侵蚀速率的关系式所计算出的侵蚀...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地表的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从而成为研究地表演化过程的有力工具。在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方法研究地表的侵蚀过程中,常常将稳态侵蚀状态下浓度与侵蚀速率的关系式所计算出的侵蚀速率当成暴露时间内的地表平均侵蚀速率,这其实是不准确的。本文通过数学计算和理论推导,证明由当前稳态侵蚀关系式解出的侵蚀速率是地表当前侵蚀速率(或称为最后恒定侵蚀速率),显然与地表平均侵蚀速率所代表的地质含义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稳态侵蚀 当前侵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思考(二):持续抬升区单样品直接计算抬升速率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费新 李岩 +3 位作者 李广伟 董国成 程杨 赵亮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25,共8页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在计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时,一直默认样品所在位置不随时间发生高程变化,从而核素生成速率不因高程变化而改变。在构造稳定区,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在构造活动区,往往会因构造运动,地表样品高程发生改变;...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在计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时,一直默认样品所在位置不随时间发生高程变化,从而核素生成速率不因高程变化而改变。在构造稳定区,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在构造活动区,往往会因构造运动,地表样品高程发生改变;大冰盖地区(如南极)的冰川消融或加厚也会引起地壳均衡反弹,从而导致样品高程变化;而核素的生成速率将随高程变化而改变。本文对持续抬升情况下,地表样品中宇宙成因核素浓度与生成速率加速率间的计算关系进行了三种方法的数学推导,并提出如何利用单块样品中两种宇宙成因核素(以 10 Be和 26 Al为例)浓度计算地表抬升速率,最后指出以往利用宇宙成因核素方法对构造活动区的侵蚀速率的计算存在高估。本文首次提出利用地表在接近稳态侵蚀状态下的单块样品的两种宇宙成因核素直接计算地表持续抬升速率的方法,从而将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方法和构造运动学研究直接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升区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抬升速率 侵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思考(四):核素浓度年份化数列累加方法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费新 李岩 +3 位作者 程杨 李广伟 董国成 赵亮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89,共8页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中,计算核素浓度的传统通用等式假设了地表侵蚀速率(参数ε)及样品的位置在暴露期间保持不变,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然而这种假设可能并不符合复杂地质背景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与其他测年...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中,计算核素浓度的传统通用等式假设了地表侵蚀速率(参数ε)及样品的位置在暴露期间保持不变,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然而这种假设可能并不符合复杂地质背景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与其他测年方法结果也难以相互比较和匹配。本文利用将核素总浓度按年份分解为每年生成的浓度,经衰变和侵蚀的综合影响后至今剩余的浓度(称为年份净剩余浓度),组成数列累加的办法,分别推导了地表样品在高程以及侵蚀速率变化情况下的核素浓度计算等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地表生成速率和侵蚀速率逐年变化情况下的通用浓度年份化累加等式。最后讨论了传统浓度计算等式中的参数ε(侵蚀速率)的地质意义,明确了ε是一个积分中值,并不代表暴露期间的算术平均侵蚀速率,而是每年的侵蚀速率以自然指数加权的复杂方式(即T年前的那一年的生成浓度将乘以e-(λ+ρεΛ)(T-1))影响到样品的最终浓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生成 宇宙成因核素 浓度年份分解 计算等式 侵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思考(三):暴露、侵蚀、埋藏、再暴露和地表升降过程的双核素投影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费新 程杨 +3 位作者 李岩 李广伟 董国成 赵亮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0-1509,共10页
双核素稳态侵蚀岛投影是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中判断样品是否具有复杂暴露历史和估计侵蚀速率的常用方法。暴露、侵蚀、埋藏和再暴露的投影图可依据传统核素浓度计算等式利用计算机编程绘出。利用新推出的地表持续抬升与下降过... 双核素稳态侵蚀岛投影是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中判断样品是否具有复杂暴露历史和估计侵蚀速率的常用方法。暴露、侵蚀、埋藏和再暴露的投影图可依据传统核素浓度计算等式利用计算机编程绘出。利用新推出的地表持续抬升与下降过程中样品的核素浓度与生成速率(及加速率)、侵蚀速率及暴露时间的计算等式,对其26 Al/10 Be浓度比值相对于10 Be浓度/10 Be生成速率比值投影分别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发现下降样品的投影可高于或右偏于稳态侵蚀岛,而抬升样品的投影仍然在稳态侵蚀岛内。利用持续地表下降,可以解释已往文献数据中一次性暴露样品投影高于或右偏于稳态侵蚀岛的“不合理”现象,而持续抬升对投影结果的影响类似于侵蚀,因此如果忽略抬升,计算的暴露年龄结果将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升 下降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浓度比值投影 稳态侵蚀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思考(五):单核素计算地表最大抬升速率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费新 李岩 +3 位作者 程杨 李广伟 董国成 赵亮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7-1064,共8页
以往研究中,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虽然理论上可以利用两种核素(如^10Be和^26Al)联立方程组同时解出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但在实践中却常采用单种核素(常用^10Be)分别解出最小暴露年龄或最大侵蚀速率,^26Al数据只用于辅助判断。... 以往研究中,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虽然理论上可以利用两种核素(如^10Be和^26Al)联立方程组同时解出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但在实践中却常采用单种核素(常用^10Be)分别解出最小暴露年龄或最大侵蚀速率,^26Al数据只用于辅助判断。这主要是因为受目前误差水平限制,^10Be和^26Al的测试数据结果常常并未能达到联立两个方程解出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两个参数的精度(当然也有其他因素影响)这在投影图上常表现为被认为只有一次性暴露历史的样品,投影结果在稳态侵蚀岛之外,只有加上误差,才能进入或靠近稳态侵蚀岛。同理在推导出包含生成速率加速率的计算等式后,虽然理论上抬升区长期暴露的样品也能够利用两种核素(如^10Be和^26Al)同时解出侵蚀速率和抬升速率,但实践上^10Be和^26Al浓度投影结果可能并未在抬升的正常投影区(稳态侵蚀岛上曲线附近),从而解出的侵蚀速率和抬升速率合理性存疑。对此,参考计算最大侵蚀速率的原理提出利用长期暴露样品的^10Be浓度来解出抬升区地表最大抬升速率的计算方法(vmax=PH/4V),从而可以对碰撞造山抬升区的抬升速率上限进行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升区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最大抬升速率 侵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两种三水铝石铝土矿成矿的差异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谌建国 刘云华 许俊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B05期251-256,共6页
广西2种岩溶型三水铝石铝土矿都是含三水锅石和针铁矿的大型矿床,但二者成矿过程通异。平果式铝土矿是在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湿热海洋性气候下,硬水锅石被泥石流搬运至异地,经受了年积温104℃,降水量近2.0m/a的强烈大气降水淋滤。... 广西2种岩溶型三水铝石铝土矿都是含三水锅石和针铁矿的大型矿床,但二者成矿过程通异。平果式铝土矿是在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湿热海洋性气候下,硬水锅石被泥石流搬运至异地,经受了年积温104℃,降水量近2.0m/a的强烈大气降水淋滤。生成三水锅石贵港式原地残积矿床的更新世成矿期气温和降水量均低于前者,低水活度导致铁矿物中的赤铁矿的高含量。热力学稳定性图解显示:平果式三水铝石-针铁矿组合稳定在t=27℃,a(H2O)≥0.88的高铝体系中;贵港式针铁矿-赤铁矿组合稳定在t=22℃,a(H2O)=0.724的低铝体系中。均不含软水铝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型 三水铝石铝土矿 原地生成 广西 铝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17亿年前的生油岩
9
作者 丁禾(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12期26-26,共1页
尽管在苏联、阿曼和中国都有元古代的油气田,但一般並不认为它们是原地生成的。最近,据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局的M.J.Jackson等报道,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的麦克阿瑟盆地中,于井深345.4-346.5米处年龄为14-17亿年的生油岩中发现了原地生成的石... 尽管在苏联、阿曼和中国都有元古代的油气田,但一般並不认为它们是原地生成的。最近,据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局的M.J.Jackson等报道,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的麦克阿瑟盆地中,于井深345.4-346.5米处年龄为14-17亿年的生油岩中发现了原地生成的石油,该岩层是在浅海和湖泊中形成的。过去报道过的前寒武纪原地石油年龄小于10亿年。这一发现表明,在过去忽略了的中元古代地层中有可能找到新的油气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岩 石油 原地生成 澳大利亚 麦克阿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