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7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朝至隋唐时期流行于中原地区的风帽类型特征分析
1
作者 夏侠 李楠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大融合阶段,风帽正式在此进程中传入中原并逐渐普及。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风帽造型、装饰、用料等方面也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演化过程... 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大融合阶段,风帽正式在此进程中传入中原并逐渐普及。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风帽造型、装饰、用料等方面也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演化过程。通过归纳古代文献、图像和实物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得以获取更多有关当时流行风帽的细节信息,由此可以发现北朝风帽以传统鲜卑样式为主,而隋唐时期的风帽则带有更显著的混合特征,其中异域元素的多寡与胡风文化的盛行及消退过程基本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帽 原地 流行样式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平膜生姜轻简高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
作者 郑军伟 周琳 +6 位作者 梁毅 彭红 陈诺 李亚辉 翟庆慧 姚鸿凯 轩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0,共6页
中原地区平膜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投入少效益高,生产轻简化、技术标准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每667 m^(2)产量6000~9000 kg,效益3.5万~5.5万元,成功打造出口欧盟的生姜标准化种植基地540 hm^(2),带动周边发展生姜种植1... 中原地区平膜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投入少效益高,生产轻简化、技术标准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每667 m^(2)产量6000~9000 kg,效益3.5万~5.5万元,成功打造出口欧盟的生姜标准化种植基地540 hm^(2),带动周边发展生姜种植1333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种植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标准化种植 轻简高效 轻简化 技术标准化 平膜 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水体污染特征与控制对策
3
作者 祝怡斌 陈国梁 +4 位作者 赵学付 陈斌 鞠丽萍 周士捷 陈玉福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为了揭示离子型稀土矿山水体污染来源及影响因素,制定了针对性污染防治对策,进行了浸矿母液水质以及矿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母液中含多种污染物,污染物按来源分为外源性污染物和矿源性污染物,外源性污染物来源于浸矿和母液处理加入的药... 为了揭示离子型稀土矿山水体污染来源及影响因素,制定了针对性污染防治对策,进行了浸矿母液水质以及矿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母液中含多种污染物,污染物按来源分为外源性污染物和矿源性污染物,外源性污染物来源于浸矿和母液处理加入的药剂,如硫酸铵、硫酸镁、硫酸、碳酸氢钠、萃取剂、盐酸等,矿源性污染物为酸性浸出环境下矿土中元素的释放,如铅、锌、砷、铊、铍、铀、钍、氟等;稀土矿体赋存特点及浸矿工艺决定了矿山水体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母液渗漏、残留浸矿剂、矿土金属矿物含量及赋存形态、矿土酸性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从渗漏母液截获、残留浸矿剂淋洗、矿土酸碱环境恢复和金属离子矿化稳定等方面提出离子型稀土矿山水体污染控制对策措施。研究结果有助于识别离子型稀土矿山水体污染物,指导矿山企业制定水体污染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浸矿 浸矿剂 重金属 淋洗 矿化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土石方开挖技术研究——以加查水电站为例
4
作者 任明 《四川水利》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文章以加查水电站右岸“三通一平”工程导流明渠开挖支护施工为例,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地质条件,详细阐述了该工程的土石方开挖技术。通过对施工规划、施工方法、边坡支护、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为高原地区类似水电站工程... 文章以加查水电站右岸“三通一平”工程导流明渠开挖支护施工为例,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地质条件,详细阐述了该工程的土石方开挖技术。通过对施工规划、施工方法、边坡支护、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为高原地区类似水电站工程的土石方开挖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土石方开挖 加查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矿原地浸矿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研究
5
作者 李晓芸 程东旭 蒋雨村 《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某离子型稀土矿采用原地浸矿的开采方式,浸出开采可能对地表的村庄造成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计算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开采的几个典型边坡在注液、顶水、暴雨与地震工况下的最小安全系数,对比分析了边坡坡度... 某离子型稀土矿采用原地浸矿的开采方式,浸出开采可能对地表的村庄造成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计算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开采的几个典型边坡在注液、顶水、暴雨与地震工况下的最小安全系数,对比分析了边坡坡度及软弱层厚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不稳固边坡进行处理及加固,并对加固方案进行了模拟验证。研究表明,10#边坡在顶水、顶水+降雨和顶水+地震工况下,边坡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小于许用安全系数。10#边坡剖面留取25m保安矿柱后,最小安全系数仍不满足要求,为充分保证注液开采边坡安全,对边坡进行了抗滑桩加固处理,经过加固验算后,边坡在对应的加固措施下满足许用安全系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 边坡稳定性 安全系数 边坡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导向下高原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实践
6
作者 李义萌 闫昊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已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绿色生态发展也已成为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具有特殊生态环境的地区,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守护好“世界最后一方净土”对于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已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绿色生态发展也已成为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具有特殊生态环境的地区,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守护好“世界最后一方净土”对于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东部城区作为拉萨市中心城区“一心两翼”格局中的“东翼”,位于拉萨市城市主导风的上风向和拉萨河的上游,但东部城区的生态环境存在着自我恢复能力弱、地貌复杂等瓶颈,文章通过对拉萨市东部城区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探讨生态文明背景下高原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应对策略,开发建设要善于利用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在充分保证和尊重生态的前提下,整合区域内的山水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以绿色健康为主题,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产城融合的高原慢城,实现城市建设从“保护良好生态”到“共建美好家园”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原地 东部城区 净土健康 生态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犊牛腹泻防治措施
7
作者 苏丹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2期56-57,共2页
随着雅江县地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犊牛腹泻防治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为防治高原地区犊牛腹泻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探讨引起高原地区犊牛腹泻的多重因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可采用药物治疗、优化饲料配方、... 随着雅江县地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犊牛腹泻防治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为防治高原地区犊牛腹泻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探讨引起高原地区犊牛腹泻的多重因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可采用药物治疗、优化饲料配方、控制环境条件和加强养殖环境管理等方法预防腹泻发生,实现了降低高原地区犊牛腹泻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养殖效益的目的,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犊牛腹泻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传统壁画绘制技法保护传承的实践
8
作者 朱虹辉 《上海轻工业》 2025年第2期74-76,共3页
中原地区传统壁画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实现了对古代宗教、艺术与工艺的高度融合,其绘制技法是华夏民族审美观念与技术智慧的重要物质载体。传统壁画承载着中原地区千余年的文化记忆,材料工艺、构图程式与色彩语言,折射出了不同历史... 中原地区传统壁画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实现了对古代宗教、艺术与工艺的高度融合,其绘制技法是华夏民族审美观念与技术智慧的重要物质载体。传统壁画承载着中原地区千余年的文化记忆,材料工艺、构图程式与色彩语言,折射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与精神诉求。因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与中原地区传统壁画绘制技法相关的内容,然后阐述了中原地区传统壁画绘制技法保护传承的意义,接着详细探讨了中原地区传统壁画绘制技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原地区传统壁画绘制技法保护传承的路径,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助力传统工艺在当代文化生态中的活化应用与价值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传统壁画 绘制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转移矩阵分析的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9
作者 许莉俊 朱晖 +2 位作者 夏源 黄玉霖 李莹颖 《城市建筑》 202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遗产、制定保护规划和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基于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2015年、2020年和2021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ArcGIS等软件,通过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转移矩阵、动态度等探...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遗产、制定保护规划和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基于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2015年、2020年和2021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ArcGIS等软件,通过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转移矩阵、动态度等探究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①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占比超过95%,森林资源丰富;②2015—2021年,林地面积略有下降,建设用地与草地面积上升,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一定影响;③耕地转为林地较多,退耕还林成效显著;④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具有差异,但整体变化趋势相似。基于以上特征,从强化林地保护、调控建设用地扩张、优化土地利用政策,以及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等方面提出规划对策,以期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并为其他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变化 梵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预制箱梁质量控制技术
10
作者 马斌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5年第2期50-53,共4页
依托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项目第NBTZ-8标段的实际工程背景,深入分析了高原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依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与养护工艺原理,采用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与蒸汽养护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精确计算并确定了混凝土... 依托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项目第NBTZ-8标段的实际工程背景,深入分析了高原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依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与养护工艺原理,采用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与蒸汽养护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精确计算并确定了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水灰比、砂率及骨料用量,优化了混凝土的配合比;同时,设计了保温棚进行蒸汽养护,严格控制了养护过程中的温度与湿度。结果表明,配合比优化后,混凝土28 d的抗压强度达到60.5 MPa,相比优化前提升了18.4%;在蒸汽养护条件下,混凝土7d的强度即可显著达到44.82MPa。提出的质量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高原地区预制箱梁的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预制箱梁 混凝土配合比 蒸汽养护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无缝道岔健康监测研究
11
作者 刘丹 苏成光 +3 位作者 张岷 方家 刘超 李志俊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6,共6页
研究目的:无缝道岔是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之一,高原地区的气候复杂使其受力更为复杂,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营,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期实时健康监测。本文针对高原地区无缝道岔构建实时健康监测系统,并对一组道岔进行为期2个月的在线监测,对监... 研究目的:无缝道岔是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之一,高原地区的气候复杂使其受力更为复杂,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营,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期实时健康监测。本文针对高原地区无缝道岔构建实时健康监测系统,并对一组道岔进行为期2个月的在线监测,对监测期内的轨温、尖轨尖端位移及尖轨断轨进行相应分析。研究结论:(1)钢轨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同,最高轨温始终高于日最高气温,平均差值为11.75℃,其出现时间总体来讲早于气温出现3 h左右;(2)最低轨温与气温值基本相同,其出现时间也基本相近,大致于早上7:00—8:00出现;(3)钢轨温度和大气温度之间存在较好的一次线性关系,当气温变化1℃时轨温变化约为1.5℃;(4)尖轨尖端的纵向位移变化趋势与气温和轨温变化趋势相同,与气温间呈一次线性关系;(5)本文研究可为高原地区无缝道岔的养护维修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无缝道岔 健康监测 轨温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四点源诱偏系统抗ARM防护性能仿真分析
12
作者 陈坤 张永刚 库涛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针对传统反辐射导弹(ARM)攻击仿真模型难以评价高原复杂地形下雷达诱饵的防护效能问题,对传统雷达诱饵诱偏模型进行了改进.首先建立了ARM攻击有源诱偏系统的运动模型,分析了有源诱偏系统对ARM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模拟仿真了高原条件... 针对传统反辐射导弹(ARM)攻击仿真模型难以评价高原复杂地形下雷达诱饵的防护效能问题,对传统雷达诱饵诱偏模型进行了改进.首先建立了ARM攻击有源诱偏系统的运动模型,分析了有源诱偏系统对ARM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模拟仿真了高原条件下最佳四点源诱偏系统分布模型的抗毁效能.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大各辐射源高度差可以有效弥补因间距缩短导致的防护概率下降的问题;利用前三角形布站形式,当各辐射源部署间距为100m和高度差为60m时,雷达的防护概率可以达到99.1%,基本满足雷达有源诱偏系统对雷达的防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四点源诱偏系统 反辐射导弹 诱饵雷达 防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DA对稀土原地浸出过程中的抑膨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明 吕鸿庆 +5 位作者 周多多 何正艳 瞿军 张臻悦 池汝安 徐志高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2,共7页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工艺是开采战略性中-重稀土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注液过程中,矿体所含蒙脱土等黏土矿物水化膨胀会诱发山体滑坡,造成资源浪费。为此,选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为抑膨剂,研究其对蒙脱土和稀土矿物颗...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工艺是开采战略性中-重稀土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注液过程中,矿体所含蒙脱土等黏土矿物水化膨胀会诱发山体滑坡,造成资源浪费。为此,选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为抑膨剂,研究其对蒙脱土和稀土矿物颗粒的抑膨性能及作用机理。线性膨胀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0.5%的PDDA溶液即可对蒙脱土和稀土矿物颗粒产生良好的抑膨效果。激光粒度、SEM和沉降分析显示,PDDA可使细小矿物颗粒絮凝团聚,减少矿物表面孔隙,提高沉降效率,防止其水化分散。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XRD分析证明,PDDA有机阳离子基团可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中和黏土矿物表面负电荷,抑制其晶层间距水化扩张。此外,常用稀土浸取剂硫酸铵对PDDA的抑膨作用无明显干扰。本研究可为稀土原地浸出过程中矿体抑膨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蒙脱土 抑膨剂 PDDA 原地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设施鲜食番茄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军伟 张黎 +7 位作者 胡京昂 周琳 关祥斌 陈碧华 翟庆慧 陈诺 张丽霞 董文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44,共5页
鲜食番茄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口感、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已经成为都市高端消费人群的健康食品。中原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设施鲜食番茄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通过轻简化、标准化和绿色化管理,实现鲜食番茄轻简、优质、高效、绿色、低耗的... 鲜食番茄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口感、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已经成为都市高端消费人群的健康食品。中原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设施鲜食番茄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通过轻简化、标准化和绿色化管理,实现鲜食番茄轻简、优质、高效、绿色、低耗的生产目标,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番茄 轻简高效 轻简化 健康食品 营养价值 原地 标准化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量分析计算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宇 吕小亮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基于风量平衡方程和氧量平衡方程推导和分析了室内氧浓度变化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案例计算。结果表明,当目标室内氧浓度确定后,室内氧浓度变化速率主要由新风量决定,新风量较小时,所需稳态供氧量减少,但从初始供氧浓度达到目标室内氧... 基于风量平衡方程和氧量平衡方程推导和分析了室内氧浓度变化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案例计算。结果表明,当目标室内氧浓度确定后,室内氧浓度变化速率主要由新风量决定,新风量较小时,所需稳态供氧量减少,但从初始供氧浓度达到目标室内氧浓度所需时间增加,难以满足房间使用要求。因此提出了在供氧早期对稳态计算的供氧量进行修正,适当增加供氧量,以实现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设定的目标室内氧浓度,并通过科学计算软件计算,获得所需的供氧量修正系数,可用于高原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量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弥散供氧 供氧量计算 室内氧浓度 稳态供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与平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并发症比较分析
16
作者 刘轩滔 张冲 +4 位作者 邵峻 杨志豪 耿直 苏东明 李庆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平原地区手术的基线资料和围术期并发症,探讨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海拔高度分为...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平原地区手术的基线资料和围术期并发症,探讨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海拔高度分为高原组和平原组,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外科组和介入组,分析高原组和平原组基线资料及围术期并发症差异,进一步分析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的患儿中高原组和平原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纳入排除后,共收集13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0~18岁,平均年龄在77.0(39.50~140.50)个月,其中房间隔缺损(ASD)580(41.8%)例,室间隔缺损(VSD)437例(31.5%),动脉导管未闭(PDA)244例(17.6%),法洛四联症(TOF)50例(3.6%)。定义居住在海拔超过2500 m地区的患儿为高原组,居住在海拔低于500 m地区的患儿为平原组,高原组395例,平原组993例。高原组以ASD(47.3%)和PDA(25.8%)为主,平原组以ASD(39.6%)和VSD(35.8%)为主。高原组患儿术前肺炎发生率高于平原组患儿(P<0.01);高原组往往在ICU停留的时间比平原组长(P<0.05);术前两组之间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新发窦性心动过缓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外科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射血分数(EF)值低于60%,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原组先天性心脏病以ASD和PDA为主,平原组先天性心脏病以ASD和VSD为主。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平原地区患儿的基线资料和围术期并发症有所不同,针对不同海拔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要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并发症 原地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不同时间结扎脐带对经阴道分娩早产儿的影响
17
作者 张丹丹 仝海英 +2 位作者 怡萍 孙宝琳 肖海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16,共3页
目的比较高原地区不同时间结扎脐带对早产儿短期预后的影响,为明确高原地区早产儿最佳的脐带结扎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将高原地区经阴道分娩的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60 s组、120 s组及180 s组各25例,分别于早产儿娩出30 s、60 s、12... 目的比较高原地区不同时间结扎脐带对早产儿短期预后的影响,为明确高原地区早产儿最佳的脐带结扎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将高原地区经阴道分娩的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60 s组、120 s组及180 s组各25例,分别于早产儿娩出30 s、60 s、120 s、180 s结扎脐带,比较四组早产儿出生5~7 d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胆红素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四组早产儿血细胞比容及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其他三组,180 s组经皮胆红素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四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原地区早产儿脐带结扎延迟至60~120 s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出生5~7 d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发生率,且不增加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早产儿 延迟断脐 脐带结扎 贫血 高胆红素血症 喂养不耐受 红细胞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中医医院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18
作者 白雪 李军茹 +1 位作者 沈建武 汪春晓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3期33-36,41,共5页
人才流失是我国各地区、各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医疗行业人才流失是阻碍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原因,高原地区医疗行业人才流失情况更为严峻。文章分析高原地区三甲中医医院人才流失情况,寻求改善人才流失情况的相关措施,降低高原地区... 人才流失是我国各地区、各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医疗行业人才流失是阻碍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原因,高原地区医疗行业人才流失情况更为严峻。文章分析高原地区三甲中医医院人才流失情况,寻求改善人才流失情况的相关措施,降低高原地区高层次人才流失率。为强化医院管理制度落实,提升医院文化建设,加强人文关怀,提出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相应对策,为高原地区医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等相关人才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失 原地 人才培养 中医医院 现状分析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护户外作业服设计优化
19
作者 张南 梁燕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7,共6页
为构建与商业户外产品不同的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护户外作业服设计路径,首先分析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的环境特点、作业内容以及作业服需匹配的性能需求;然后通过专家访谈获取该类服装现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功能优化诉求;进一步通... 为构建与商业户外产品不同的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护户外作业服设计路径,首先分析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的环境特点、作业内容以及作业服需匹配的性能需求;然后通过专家访谈获取该类服装现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功能优化诉求;进一步通过问卷调研和层次分析法(AHP)对该类户外作业服功能性设计要素进行权重优序分析,综合各角度设计需求,解决服装功能性设计冲突,平衡功能性与舒适性设计,拆分设计要素和载体品类,最终提出参考设计方案,为设计师应对特殊工况和需求下的高原生态户外作业服的具体设计提供了实践思路和参考设计方案,也为户外作业服装的功能性设计要素优选提供了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 户外作业服 服装设计 生态保护 AHP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置艺术在高原地区城市公园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20
作者 王丽丽 种培芳 +1 位作者 袁亚飞 贾永辉 《艺术科技》 2024年第9期206-209,212,共5页
目的:在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发展虽然容易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其作为天然氧吧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为了适应居民逐步提高的生活质量要求,迎合文旅... 目的:在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发展虽然容易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其作为天然氧吧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为了适应居民逐步提高的生活质量要求,迎合文旅产业发展浪潮,高原地区的城市公园设计需要彰显特色与创意,形成三维实体景观模型或艺术空间,引发居民的情感共鸣。方法:文章对高原地区城市公园中的装置进行创新设计,从解读装置艺术与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关系入手,在分析现代城市公园装置艺术设计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设计方法和原则,并列举笔者在甘肃省合作市城市公园设计的菩提树风动亮化艺术装置和风马树冠走廊两类装置艺术。结果:从空间的定义和构想创新、地域文化传承和创新、材料选择和应用创新三方面阐释装置艺术对于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创新设计路径。一是在空间定义和构想上,通过菩提树风动亮化艺术装置和风马树冠走廊等装置,巧妙融合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营造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二是在地域文化传承上,借鉴唐卡、木雕等传统艺术形式,将其融入装置艺术当中,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三是在材料选择和应用上,用各种发光材料和现代科技手段,在保证可持续性的同时,为人们带来视觉震撼和身临其境的交互体验。结论:装置艺术对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空间创新至关重要,园林景观设计师要从各个角度持续深入探索其创新设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艺术 原地 城市公园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