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责任主义困境及其化解——从行为时点到结果归属
1
作者 邓毅丞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7,共18页
有关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与责任主义的冲突,传统的化解方法是调整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行为时点,并由此衍生出实行模式和责任模式的对立。这种方法论注重实行行为和责任行为的关系,却忽略了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整体评价的实质根据,很容易陷... 有关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与责任主义的冲突,传统的化解方法是调整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行为时点,并由此衍生出实行模式和责任模式的对立。这种方法论注重实行行为和责任行为的关系,却忽略了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整体评价的实质根据,很容易陷入循环论证和转移论题等误区。精神障碍状态是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的介入因素。如果原因行为创设足以让行为人在精神障碍状态下实施结果行为的类型危险性并使该危险现实化为结果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就能整体评价。那么,原因行为实施时的责任能力就能成为谴责原因自由行为的基础。因此,应采取以行为危险现实化为中心的结果归属论。该理论对原因自由行为的故意认定同样适用。在结果行为能够归属于原因行为的情况下,原因行为时的故意和结果行为时的故意都能作为原因自由行为的故意。同时,应注意原因自由行为中对不同结果的故意以及中间阶段故意等特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 行为时点论 结果归属论 行为危险现实化 故意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外国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兼论原因自由行为在我国刑法中的规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永江 舒洪水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0,共4页
本文浅析了原因自由行为的含义及其可罚性的根据,结合国外有关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例,探讨我国大陆刑法中有关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完善。
关键词 原因自由行为 可罚性根据 立法例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及其认定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岚 李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刑法 原因自由行为 可罚性 醉酒犯罪 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外国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 被引量:26
4
作者 于改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原因自由行为是指故意或过失使自己置于无责任能力状态 ,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导致构成要件的实现。原因自由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 ?学者们依据不同的理论根据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但无论哪种学说似乎都有其缺点。目前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 原因自由行为是指故意或过失使自己置于无责任能力状态 ,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导致构成要件的实现。原因自由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 ?学者们依据不同的理论根据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但无论哪种学说似乎都有其缺点。目前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承认其可罚性 ,但具体采取的立法例却有不同。尽管有上述国家的立法 ,但原因自由行为诸多理论上的问题仍未解决 ,如处罚对象、主体范围、罪过形式等。我国现行刑法未规定原因自由行为 ,但从法感情以及法秩序来说 ,应当对此种情形作出规定 ,以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法系国家 刑法 原因自由行为 可罚性 立法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驾肇事犯罪案件的定性与原因自由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忠民 王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1,共6页
将醉驾肇事犯罪案件一律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不妥当的。原因自由行为固然是有责的,但其罪过包括了故意和过失。作为意思不连续类型的原因自由行为,醉驾肇事行为在通常情形下,其罪过只能是过失。无论是从刑法理论出发,还是... 将醉驾肇事犯罪案件一律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不妥当的。原因自由行为固然是有责的,但其罪过包括了故意和过失。作为意思不连续类型的原因自由行为,醉驾肇事行为在通常情形下,其罪过只能是过失。无论是从刑法理论出发,还是依据现行刑法的规定,醉驾肇事在绝大多数情形下都不宜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肇事 原因自由行为 罪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之论证 被引量:10
6
作者 孟伟 《政法论丛》 2005年第6期58-60,共3页
原因自由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故意或过失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刑法中的行为理论,在原因自由行为中,结果行为不具有刑法意义,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原因行为才应当被认... 原因自由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故意或过失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刑法中的行为理论,在原因自由行为中,结果行为不具有刑法意义,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原因行为才应当被认定为实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自由行为 原因行为 结果行为 实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原因自由行为——与齐文远、刘代华先生商榷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家林 《政法论丛》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原因自由行为问题是刑法理论界聚讼的焦点之一。近年来 ,国内有学者对原因自由行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文章对该种新观点进行了评析 。
关键词 原因自由行为 刑法 行为主体 主观罪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自由行为与责任原则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继坤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42-146,共5页
大陆刑法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认为,行为人故意或过失自陷无责任能力状态,虽然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时并无责任能力,但是行为人仍然要负全部行为刑事责任。为了论证处罚原因自由行为并不违反现代刑法责任原则,产生了责任原则维持说、修正说和... 大陆刑法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认为,行为人故意或过失自陷无责任能力状态,虽然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时并无责任能力,但是行为人仍然要负全部行为刑事责任。为了论证处罚原因自由行为并不违反现代刑法责任原则,产生了责任原则维持说、修正说和例外说,修正说既有力论证了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又维护了刑法理论的稳定。我国刑法应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下正确处理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自由行为 责任原则 醉酒犯罪 主客观相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与急性酒中毒的司法精神病鉴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汤涛 黄富颖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5-227,共3页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理论是研究精神正常的行为人自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能免除刑事责任的理论。本文尝试以该理论分析急性酒中毒司法鉴定中的若干问题。醉酒所致精神障碍与...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理论是研究精神正常的行为人自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能免除刑事责任的理论。本文尝试以该理论分析急性酒中毒司法鉴定中的若干问题。醉酒所致精神障碍与本身所患精神疾病不同,醉酒行为是自陷行为,行为人醉酒前精神正常,能够控制饮酒行为和饮酒程度,能够预见醉酒后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醉酒行为是原因自由行为,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原因引起的醉酒,并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应评定有责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急性酒中毒 司法精神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理论评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7-89,共3页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理论评析姜伟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某...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理论评析姜伟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不是精神病人,也可能暂时丧失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行为 无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 危害结果 理论评析 危害社会 构成要件 注意能力 实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 被引量:6
11
作者 倪德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0-64,共5页
刑法中的行为虽然含义不一,多种多样,但危害行为乃是刑法研究的行为之核心部分。这是因为“犯罪是刑法的主要内容,而危害行为是犯罪的实体或核心的缘故”。①但是刑法学界对于危害行为的概念这一基本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 刑法中的行为虽然含义不一,多种多样,但危害行为乃是刑法研究的行为之核心部分。这是因为“犯罪是刑法的主要内容,而危害行为是犯罪的实体或核心的缘故”。①但是刑法学界对于危害行为的概念这一基本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科学地界定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中危害行为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社会危害性 法律特征 忘却犯行为 行为概念 犯罪构成 因果行为 刑法行为 目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诗忠 《法治研究》 2018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将"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无论是理解为"犯罪故意",还是理解为"犯罪过失",抑或是理解为"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的"复合",都是不尽妥当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醉驾... 将"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无论是理解为"犯罪故意",还是理解为"犯罪过失",抑或是理解为"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的"复合",都是不尽妥当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醉驾者在实施危害行为时,其辨认能力、控制能力可能已经严重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对"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主观罪过形式的探讨应当跳出传统的范式,不能囿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认知心态,而应合理借鉴大陆法系中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将"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理解为严格责任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 主观罪过形式 原因自由行为 严格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醉酒型犯罪的解释困境——以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之检讨为切入点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舸禛 曹小航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醉酒型犯罪的规定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之前集中体现在第18条第4款"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其在立法时并没有针对醉酒后行为人可能陷入的责任能力状态的不同在量刑上有所区分。这种立法模式不...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醉酒型犯罪的规定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之前集中体现在第18条第4款"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其在立法时并没有针对醉酒后行为人可能陷入的责任能力状态的不同在量刑上有所区分。这种立法模式不仅与原因自由行为的理论内涵相去甚远,而且会在实践中造成许多解释论上的困境。鉴于此,在借鉴国外醉酒犯罪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建议将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醉酒后陷入无责任能力状态下所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作为一种减轻处罚的情节在立法中予以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自由行为 醉酒 责任能力 危险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构成要素新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安凤德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0-84,共5页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针对司法实践中认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标准各地掌握和理解不同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解释,特别是对于如何界定"有...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针对司法实践中认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标准各地掌握和理解不同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解释,特别是对于如何界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进行列举式的规定,并且将此罪规定为"公诉与自诉"相结合,确保有力打击此类诚信缺失的行为。虽然有新的司法解释作为办案依据,但是面对具体案件时,仍然会出现疑惑或者有待商榷之处,关键是要从法理上理解此罪的来龙去脉,掌握如何正确认定此罪的构成要件要素。文章结合新的司法解释,借鉴"原因自由行为"等法学理论,探索如何正确认定此罪,做到不枉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不执行 原因自由行为 有能力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克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47,共10页
本文系对中外刑法学中的刑事责任能力的几个问题 ,诸如限制责任能力、无责任能力与原因中的自由行为等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 刑法理论 责任能力 无责任能力 限制责任能力 "原因中的自由行为" 荆责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责任能力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兴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68-74,共7页
本文对刑事责任能力问题进行了法理上的分析 ,认为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是犯罪能力 ,即行为者实施有责之行为的能力。关于责任能力在责任结构中的地位 ,通过对责任前提说与责任要素说的考察 ,本文赞同责任要素说 ,主张将责任能力纳入罪责... 本文对刑事责任能力问题进行了法理上的分析 ,认为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是犯罪能力 ,即行为者实施有责之行为的能力。关于责任能力在责任结构中的地位 ,通过对责任前提说与责任要素说的考察 ,本文赞同责任要素说 ,主张将责任能力纳入罪责的构成要件之中。关于责任能力的根据 ,本文认为是指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 ,并论述了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本文还对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责任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它是“责任能力与实行行为同在”原则的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能力 辨认能力 控制能力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