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原因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1
作者 董建惠 郭佳丽 +3 位作者 张通 秦江霞 马玉霞 韩琳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4,9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原因,为制订促进患者及时就医的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质性研究文...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原因,为制订促进患者及时就医的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3年10月。结果共纳入16篇研究,提炼出27个研究结果,归纳为9个类别,整合成3个结果:决策延迟、转运延迟、院内延迟。结论就医延迟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通过加强卒中知识的普及宣传、提供有效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完善医疗体系建设等措施,可减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提升患者的早期诊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延迟 原因 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冰 侯雨希 +3 位作者 田霞 王铁功 刘建民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模...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模态CT检查提示前循环AIS-LVO且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27例,其中ESUS 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心源性栓塞58例。比较3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及低灌注强度比值(H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影像学特征对ESU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鉴别价值。结果 ESUS、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组前循环AIS-LVO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US组入院时GCS评分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核心梗死体积和HIR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SUS组与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R对前循环AIS-LVO患者的病因为ESUS有独立预测价值(OR=9.757 0,95% CI 1.203 4~79.107 2,P=0.03)。结论与大动脉粥样硬化AIS-LVO患者比较,ESU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与心源性栓塞AIS-LVO患者更为接近,提示大部分ESUS可能由心源性栓塞引起。HIR对前循环AIS-LVO的病因判断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 颅内栓塞 大血管闭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栓塞 影像学特征 低灌注强度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维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检出初发急性缺血性卒中1296例,筛选完成诊断ESUS必须检查项目患者200例,其中ESUS占46.5%(93/200例),大动脉硬化性卒中26%(52/200例),心源性卒中25%(50/200例),腔隙性脑梗死2.5%(5/200例),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0例;ESUS患者卒中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基本一致;ESUS患者中94.6%(88/93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二级预防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而5.4%患者(5/93例)因梗死后渗血未应用抗栓治疗,所有入选ESUS的患者均未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结论 ESUS作为新的卒中亚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临床应完善诊断ESUS所需的检查项目,提高其诊断率,进一步细化卒中亚型,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 诊断标准 筛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MA Neurol: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机制与抗栓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中华 KAMEL H +1 位作者 MERKLER A E IADECOLA C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重要性经标准评估后,1/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仍无法找到确切的病因。在2014年Hart等把这类卒中称为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s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认为抗凝治疗对这类患者可能有效。但最近的2项随机临床试验并不支持... 重要性经标准评估后,1/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仍无法找到确切的病因。在2014年Hart等把这类卒中称为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s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认为抗凝治疗对这类患者可能有效。但最近的2项随机临床试验并不支持这个假说,因此人们对ESUS的概念提出了疑问。观点这篇文章提出ESUS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如果根据ESUS患者对抗凝治疗是否有反应将患者分成两个亚组,可以提高ESUS的临床治疗效果。最近研究表明一些ESUS病例是由亚临床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性心脏病、未被发现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或癌症引起的;而另一些病例则是由非狭窄性大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粥样硬化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引起的。证据显示第一组患者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但在第二组患者则不然,提示需要个体化治疗。结论和相关性虽然当前的ESUS概念尚不能指导治疗,但更好地理解ESUS和研发针对其特定机制的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心脏病 抗凝治疗 隐源 缺血 随机临床试验 不明原因 大动脉粥样硬化 抗血小板治疗 JAMA Neurol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脑栓塞与心源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译升 詹艳丽 +4 位作者 潘辉 尹家文 胡玥 蔡学礼 刘建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70-1276,共7页
目的·比较不明原因脑栓塞(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和心源性脑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所致颅内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 目的·比较不明原因脑栓塞(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和心源性脑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所致颅内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及浙江大学附属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11月—2019年4月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资料,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比较,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定性资料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ESUS组30例,CS组87例。ESUS组平均年龄较小(64岁vs 75岁,P=0.003)、平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低(12分vs 15分,P=0.020),平均术后24 h NIHSS评分较低(10分vs 12分,P=0.033),平均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低(2分vs 4分,P=0.015),但两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0.264,95%CI 0.099~0.704,P=0.008)、基线NIHSS评分(OR=0.758,95%CI 0.673~0.853,P=0.000)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CS患者相比,ESUS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起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预后较好,但均有较高的死亡率。两者机械取栓再通率相似。基线NIHSS评分、高血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机械取栓 不明原因栓塞 心源 基线NIHSS评分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莹鑫 张爽 +3 位作者 周晓梅 袁景林 赵留庄 杨海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探索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连续住院的急性单侧前循环缺血性ESU... 目的探索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连续住院的急性单侧前循环缺血性ESUS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梗死同侧颈动脉与对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多发斑块的发生率、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例以及颈动脉斑块厚度等特征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1例ESUS患者,平均年龄60.7±14.1岁,男性72例(71.3%)。梗死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6.3%(67/101),梗死对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55.4%(5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梗死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发生率为41.6%(42/101),梗死对侧多发斑块发生率为31.7%(3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梗死同侧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发生率高于梗死对侧颈动脉(39.6%vs.23.8%,P<0.001)。另外,梗死同侧颈动脉斑块平均厚度大于梗死对侧颈动脉(2.8 mm vs.2.1 mm,P<0.001)。结论本研究急性ESUS患者中,梗死灶同侧的颈动脉较对侧颈动脉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多发斑块、斑块不稳定的比例也更高,斑块平均厚度更大,提示ESUS的发生与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 非狭窄颈动脉斑块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累及岛叶预示心源性栓塞性卒中风险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宝资 黎建乐 +4 位作者 李苹萍 曹谡涵 陈椿勇 蒋自牧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 探讨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病灶累及岛叶是否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7 d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目的 探讨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病灶累及岛叶是否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7 d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卒中病因分型分为心源性栓塞型和非心源性栓塞型。病灶是否累及岛叶主要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确诊。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累及岛叶的脑梗死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1585例,其中心源性栓塞型173例(10.9%)和非心源性栓塞型1412例(89.1%)。脑梗死累及岛叶448例(28.3%),其中心源性栓塞组135例(78.0%)和非心源性栓塞组313例(2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累及岛叶的脑梗死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未调整模型:OR=12.474, 95%CI 8.520~18.263,P<0.001)。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两者间仍存在显著相关性(模型3:OR=6.233, 95%CI 3.688~10.543;P<0.001)。此外,累及左侧(模型3:OR=4.977, 95%CI 2.757~8.987,P<0.001)和右侧岛叶的脑梗死(模型3:OR=4.998,95%CI 2.743~9.107,P<0.001)均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结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累及岛叶可作为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潜在影像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受累 心源栓塞 大脑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影像学标志 相关 风险 非心源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诊治现状研究
8
作者 王恒恒 夏志伟 樊东升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将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完善24 h心电监测(Holter)但已...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将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完善24 h心电监测(Holter)但已完成其他评估并符合ESUS标准者,定义为可疑ESUS(suspected ESUS,sESUS),将完善了包括24 h心电监测等在内全部评估并符合ESUS诊断标准者,定义为"确定ESUS"(definite ESUS,dESUS),以上均划分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非ESUS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随访ESUS组患者二级预防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900例,按照住院资料诊断d ESUS 9例(1.0%),sESUS 95例(10.6%),合计104例(11.6%);非ESUS组796例。ESUS患者活动中起病85例(81.7%)、病情波动58例(55.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0(0,4.0)分,非ESUS组分别是538例(67.6%),245例(30.8%)和3.0(1.3,5.0)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别为0.010、<0.001、<0.001)。对ESUS组患者急性期及二级预防抗栓药物使用的调查发现,随访d ESUS患者均为抗血小板治疗,其中6例出现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sESUS患者也全部为抗血小板治疗,其中10例出现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结论目前ESUS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比例较高,与非ESUS患者相比,其病情波动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轻。对该类患者应该加强24 h心电图的监测以助查找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 24 h心电监测 抗栓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对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检出研究
9
作者 李延辉 Venkatakrishna Tholakanahalli +3 位作者 Selcuk Adabag 杨进刚 王仲 李剑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ICM)Reveal LINQ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识别准确性及检出情况。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9月11日至2017年9月1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退役军人中心医... 目的:探讨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ICM)Reveal LINQ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识别准确性及检出情况。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9月11日至2017年9月1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退役军人中心医院植入新一代ICM Reveal LINQ的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植入指征:6个月内发生的、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评估确定为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或TIA;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测及至少24小时Holter检查除外房颤病史。结果:连续入选23例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8±9)岁(46~83岁),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新一代ICM Reveal LINQ,无明显并发症。中位随访369(17~944)天期间,未出现电池耗竭,4例患者的ICM被取出;ICM共检出房颤事件293次,经人工校对核实的房颤事件62次,ICM对房颤的识别正确率为21.2%。随访期间房颤检出率为21.7%(5/23),随访1年、1.5年、2年、2.5年时的累积房颤检出率分别为11.2%、19.2%、35.4%及56.2%。结论:ICM Reveal LINQ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的,虽能有效识别房颤但其识别房颤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在常规检测手段(如普通心电图、Holter等)未能检出房颤的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ICM对房颤的检出率为21.7%。ICM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式心电监测器 原因不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心脏磁共振检查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云南省卒中学会 赵新湘 陆敏杰 蒲军 程敬亮 马运婷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8-1196,共9页
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卒中患者的70%。在IS中,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和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分别占20%~30%和30%~40%。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 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卒中患者的70%。在IS中,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和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分别占20%~30%和30%~40%。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不仅有助于IS病因的确认,还可以揭示IS新的发病机制。本文阐述了IS患者CMR检查的必要性、CMR检查技术的价值及在IS患者中的应用适应证,并推荐了IS患者的CMR检查流程,以便更好地为IS的病因诊断、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心脏磁共振 来源不明的栓塞 隐匿心肌病 风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人参皂苷-F11对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的防治作用及血栓性炎症相关调控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月阳 高永峰 +1 位作者 杨静玉 吴春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2-792,共1页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血小板参与的血栓性炎症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拟人参皂苷-F11(PF11)是西洋参茎和叶中的一种三萜皂苷,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能够显著抑制大鼠永久性和短暂性脑缺血损伤。然而,P...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血小板参与的血栓性炎症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拟人参皂苷-F11(PF11)是西洋参茎和叶中的一种三萜皂苷,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能够显著抑制大鼠永久性和短暂性脑缺血损伤。然而,PF11能否通过调节血栓性炎症而改善栓塞性脑缺血损伤尚未见报道。方法采用大鼠血栓大脑中动脉阻塞(eMCAO)模型,结合神经行为学、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等检测技术,考察PF11对eMCAO所致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血栓性炎症相关的调控机制。结果每天单次尾静脉注射(iv)给予PF11(4,12和36 mg·kg^(-1)),连续3 d,能够显著减小eMCAO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抑制缺血侧皮质神经元的缺失以及改善缺血侧局部脑血流量。PF11(4,12和36 mg·kg^(-1),iv)可显著降低eMCAO大鼠缺血侧脑内血栓形成数量,减少缺血侧脑内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微血管中的沉积,显著抑制大鼠缺血侧脑内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活化以及炎症介质的生成。进一步研究显示,PF11能够抑制eMCAO大鼠体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糖蛋白Ib(vWF-GPIb)轴和接触-激酶通路的激活,表现为显著抑制血小板受体GPIbα和GPVI蛋白水平的上调,下调缺血侧脑内的vWF蛋白的表达,降低缺血侧皮质内FXIIa、前激肽释放酶水平和激肽释放酶生成,抑制激肽原释放缓激肽以及缓激肽1受体的上调。结论PF11可能通过抑制血栓性炎症发挥对eMCAO所致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WF-GPIb轴和接触-激酶通路的激活以及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参皂苷F-11 血栓栓塞 血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合并颈动脉蹼和卵圆孔未闭的青年栓塞性卒中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荣荣 徐晓彤 +2 位作者 余莹 姜铃先 马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2期205-207,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右利手,因“突发一过性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无力21天”于2017年12月18日入院。该患者发病时症状持续2 h完全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2017-12-01)示左侧颞顶叶散发点片状急性梗死灶(图1A),头颈部CTA及头部HR...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右利手,因“突发一过性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无力21天”于2017年12月18日入院。该患者发病时症状持续2 h完全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2017-12-01)示左侧颞顶叶散发点片状急性梗死灶(图1A),头颈部CTA及头部HR-MRI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颈动脉蹼可能,经胸超声心动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为进一步明确病因,遂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颈动脉璞 卵圆孔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源性卒中病因学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艺华 邢英琦 陈嘉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8期691-696,共6页
隐源性卒中是指尚未明确病因的缺血性卒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引起隐源性卒中的病因被发现,如反常栓塞、主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夹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偏头痛、遗传性单基因病等。本文... 隐源性卒中是指尚未明确病因的缺血性卒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引起隐源性卒中的病因被发现,如反常栓塞、主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夹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偏头痛、遗传性单基因病等。本文就隐源性卒中病因学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增进临床医师对其了解,以便早发现、尽早进行防治,以降低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源 病因学 反常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瞿浩 卢丽娜 张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176-4177,共2页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其病情危重、患者年老体弱、抢救过程采用各种诊疗措施甚至侵入性操作,国此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为了解我院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其病情危重、患者年老体弱、抢救过程采用各种诊疗措施甚至侵入性操作,国此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为了解我院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脱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医院感染 原因 院内感染 脑血管疾病 侵入操作 病情危重 抢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竹林 黄光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5期457-462,共6页
隐源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0%,其病因、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发现,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是隐源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常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经颅多普勒发... 隐源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0%,其病因、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发现,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是隐源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常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和心脏MRI等方法来检测卵圆孔未闭。反常栓塞是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在头部影像学检查中,绝大多数卵圆孔未闭相关隐源性卒中患者为多血管分布区的多发散在小梗死。在药物治疗方面,抗血小板药物相对于抗凝药物,可能更适合大多数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患者。此外,近期多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均表明,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对于预防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卒中再发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隐源 反常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和溶栓治疗(摘要) 被引量:1
16
作者 时建铨 王变荣 徐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2期147-149,共3页
这篇关于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的文章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8版)抗血栓治疗和溶栓治疗中的一部分。1级推荐是证据充分的,并且表示做(或不做)带来的益处高于风险、负担和成本。2级推荐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作出不同的... 这篇关于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的文章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8版)抗血栓治疗和溶栓治疗中的一部分。1级推荐是证据充分的,并且表示做(或不做)带来的益处高于风险、负担和成本。2级推荐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这篇文章中关键的推荐如下: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若在有明确症状发作的5h内开始治疗,建议静脉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级别1A);对于发病5-4.5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建议临床医生不要静脉使用tPA(级别2A);对于发病大于4.5h的患者,反对静脉使用tPA(级别1A)。对于没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早期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级别1A)。对于活动受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级别1A)。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腔隙性或隐源性)的长期卒中预防,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级别1A),包括阿司匹林(推荐剂量,50-100mg/d);合用阿司匹林与缓释型双嘧达莫莫(25mg/200mg,每日2次)或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在这些患者中,推荐合用阿司匹林与缓释型双嘧达莫(25mg/200mg,每日2次)优于阿司匹林(级别1A);而且建议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级别2B);并且推荐:避免长期合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级别1B)。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推荐使用氯吡格雷(级别1B)。对于最近有卒中或TIA的心房颤动患者,推荐长期口服抗凝剂(目标INR2.5;范围2.0-5.0)(级别1A)。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推荐在急性期使用普通肝素(级别1B)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优于不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心房颤动 栓塞 心源 窦血 栓形成 颅内 氯吡格雷 缓释型双嘧达莫 肝素 低分子量 栓塞 非心源 抗凝药 预防 溶栓治疗 脑缺血发作 短暂I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与卒中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煜 黄光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5期463-467,共5页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onbacterial thromboendocarditis,NBTE)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成为特征。NBTE与恶性肿瘤及其他原因所致的高凝状态有关,是引起隐匿性卒中的原因之一。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头颅MRI是诊断NBTE相关...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onbacterial thromboendocarditis,NBTE)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成为特征。NBTE与恶性肿瘤及其他原因所致的高凝状态有关,是引起隐匿性卒中的原因之一。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头颅MRI是诊断NBTE相关卒中的重要方法。合并恶性肿瘤的NBTE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较正常人群高,短期内卒中的复发率高、预后差。因此,早期识别NBTE相关性卒中,并开展相应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是值得临床关注的问题。目前对NBTE的治疗包括原发肿瘤的治疗和抗凝治疗两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细菌心内膜炎 赘生物 栓塞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综述: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源于冠状动脉研究的易损斑块概念适用于脑血管床,尤其是颅外段脑动脉。大多数颅外段或颅内段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是由易损/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栓塞所致的。... 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源于冠状动脉研究的易损斑块概念适用于脑血管床,尤其是颅外段脑动脉。大多数颅外段或颅内段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是由易损/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栓塞所致的。易损斑块的病理形态特征为影像学评估提供了多个潜在的目标。因此,对于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利用血管壁和斑块成像技术识别潜在的脑血管易损斑块将有助于预测患者的卒中风险和指导治疗选择,同时还有助于研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史,提高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水平。目前,冠状动脉和颅外段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但是颅内动脉易损斑块成像尚处在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脑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无症状 血栓栓塞 影像学检测 风险 影像学评估 形态特征 血管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logy:房性心脏病,卒中的新病因?
19
作者 杨中华 LEIFER D RUNDEK T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5期480-480,共1页
隐源性卒中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25%,远端栓塞是被广泛接受的解释。因此,有人提出这是一种新的卒中形式:原因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mb ol ic s t roke ofundetermined source,ESUS)。
关键词 缺血 心脏病 病因 原因不 栓塞 隐源 e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右向左分流的隐源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舒锦 范玉华 +3 位作者 陈红兵 尚文锦 李晶晶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分析右向左分流相关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灶影像特征。方法纳入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2例,根据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结果分为伴右向左分流组(25例)及不伴右向左分流组(27例)。比较两组人群在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传... 目的分析右向左分流相关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灶影像特征。方法纳入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2例,根据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结果分为伴右向左分流组(25例)及不伴右向左分流组(27例)。比较两组人群在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梗死灶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右向左分流组患者无明确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不伴右向左分流组(44%vs.14.8%,P=0.015),且其发生后循环梗死也更多见(56%vs.14.8%,P<0.01),但两组患者的梗死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明确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后循环梗死患者,应注意排查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以进一步明确卒中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源 右向左分流 反常栓塞 影像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