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脑卒中症状首发的原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 被引量:7
1
作者 孟然 周晋 +2 位作者 吉训明 李丽敏 杨宝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分析以脑卒中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2例以脑卒中首发的原发性PV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分别与12例单纯原发PV和3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对比,并对其治疗反应和预后跟踪评价。结... 目的分析以脑卒中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2例以脑卒中首发的原发性PV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分别与12例单纯原发PV和3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对比,并对其治疗反应和预后跟踪评价。结果①单纯PV组平均发病年龄为(34±8·5)岁,肝脾肿大发生率为66.7%(8/12),以脑血管病首发的PV组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16·5)岁,肝脾肿大发生比例为4/22。②PV继发脑梗死常规治疗中脑梗死复发比例为9/19,单纯动脉硬化脑梗死组为1/30。③PV继发脑梗死中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比例为12/19,有4/19合并了颅外其他部位梗死。结论①以脑血管病首发的PV年龄较大,肝脾肿大可不明显。②PV继发的脑梗死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见。③对治疗中反复发作的脑梗死应排查PV,红细胞比容应列为常规检查。④PV继发的脑梗死抗血栓常规治疗同时必须对PV治疗,血液稀释的同时放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脑梗死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新进展
2
作者 李玥明 张永超 陈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967,共7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属于BCR::ABL1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的一种,是由造血干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引发的慢性髓系肿瘤。PV具有一定的进展为骨髓纤维化或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风险。目前,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属于BCR::ABL1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的一种,是由造血干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引发的慢性髓系肿瘤。PV具有一定的进展为骨髓纤维化或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风险。目前,治疗PV的目标仍然是预防血栓形成,随着对PV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以往的以减轻患者症状的终身治疗向阻止疾病进展的限时治疗转变成为可能。本文将对传统减细胞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最新临床试验结果,以及PV新药和联合用药的早期临床试验数据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关注PV治疗的研究者们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芦可替尼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石雅晴 王立立 +1 位作者 王东晓 王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3-685,共3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症为特征的伴有酪氨酸激酶2突变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其临床特征多为头痛、头晕、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栓形成等,高血压也是其常见症状,同时也是PV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高血压 真性红细胞增多 高血压 肾血管性 继发性高血压 药物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全身性舞蹈症一例
4
作者 温家琦 郝喜娃 +3 位作者 庞江霞 梁芙茹 王宝军 姜长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9-1230,共2页
舞蹈症是一种多动性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累及单侧、双侧肢体或面部的快速、大幅度、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异常动作。由于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血管、代谢、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素,在诊断上具有一定挑战性。真性... 舞蹈症是一种多动性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累及单侧、双侧肢体或面部的快速、大幅度、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异常动作。由于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血管、代谢、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素,在诊断上具有一定挑战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舞蹈症的一种罕见病因[1]。我们报道1例PV继发的全身性舞蹈症患者,同时通过文献复习对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真性红细胞增多 继发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红星 童春容 +4 位作者 蔡鹏 滕文 王赫 张英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42-745,共4页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包括47例PV和43例ET)外周血标本中JAK2V617F突变基因负荷,统计分析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0.209±0.192)较PV患者中(0.441±0.270)低(p=0.028)。在PV和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PV∶R=0.518,p<0.001;ET∶R=0.528,p=0.005)、红细胞压积(PV∶R=0.510,p<0.001;ET∶R=0.524,p=0.005)和白细胞计数(PV∶R=0.584,p=<0.001;ET∶R=0.471,p=0.013)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54,p=0.020);但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242)。结论:在PV患者和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计数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而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红星 童春荣 +6 位作者 蔡鹏 顾江英 林跃辉 张英 滕文 王赫 朱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31例ET标本和对照标本(急性白血病和正常人标本各40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在2种疾病中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位点特异性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在PV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5%和92.5%,在ET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和64.5%,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标本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突变阳性的PV患者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436±0.261,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PV患者总数的40.54%。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216±0.207,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ET患者总数的10%。统计分析表明在PV和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和患者性别无关(P值分别为0.342和0.154)。突变阳性的PV和ET患者中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和年龄无相关性(PV:r=0.161,P=0.342;ET:r=0.331,P=0.154)。结论PV患者较ET患者携带更多突变的等位基因,PV患者携带纯合突变的比例是ET患者的4倍。采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 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凡 王吉刚 +5 位作者 雷畅 刘景华 白颖 刘彦琴 郭步云 吴丹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3-1124,共2页
1951年Dameshek提出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一组以造瓶十细胞过度造血为特点的疾病,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骨髓增殖性疾病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疗效
8
作者 孙浩 孙长勇 +1 位作者 周玉才 岳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确诊的8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属于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中...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确诊的8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属于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各40例,中医组治疗措施为桃红四物汤+西医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措施,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lymphocyte value,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出血、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肌肤甲错、舌质黯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评价,两组患者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出血、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肌肤甲错、舌质黯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中医组患者的刺痛、脉络瘀血、出血、四肢麻木、肌肤甲错、舌质黯评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NLR、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检查,两组患者的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NLR、RDW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中医组患者的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NLR、RDW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显效率57.50%(23/40)、有效率40.00%(16/40)、无效率2.50%(1/40),西医组患者的显效率35.00%(14/40)、有效率57.50%(23/50)、无效率7.50%(3/40),中医组综合疗效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12/40)低于西医组患者的55.00%(2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能有效降低PLT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桃红四物汤 气虚血瘀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段丽敏 李建勇 +5 位作者 潘金兰 仇海荣 张苏江 吴亚芳 徐卫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PV中8三体和9三体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技术检测5... 为了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PV中8三体和9三体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技术检测50例初诊PV患者,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PV患者中的8三体和9三体,并以8名正常人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50例PV患者中CC检出3例核型异常,1例为8三体,1例为Y染色体缺失,1例为11号染色体倒位。FISH检测2例为8三体,1例与CC检测结果一致。CC未检出9三体,FISH检出1例9三体。结论:PV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偏低,其中8三体和9三体发生率略低于国外报道,可能与样本的选择及数量的大小有关;间期FISH技术对检测三体有重要价值,是CC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分析(英文) 被引量:10
10
作者 辛春红 徐俊卿 +1 位作者 隋晶蕊 王笑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7-670,共4页
本研究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对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71例(男性37例,女性34例,平均发病年龄57.8岁)PV患者的临床特点、染色体核型检查、BCR/ABL和JAK2V617F基因检查、血清乳酸... 本研究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对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71例(男性37例,女性34例,平均发病年龄57.8岁)PV患者的临床特点、染色体核型检查、BCR/ABL和JAK2V617F基因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71例中血栓形成、栓塞34例(47.89%),出血10例(14.08%),脾大44例(61.97%),肝大12例(16.90%),起病隐匿,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者占18.31%,初诊时平均血红蛋白206.31 g/L。67例PV患者染色体核型检查显示4例(5.97%)染色体核型异常。38例患者JAK2V617F基因检查显示31例JAK2V617F基因阳性(81.58%)。血清LDH与NSE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值,且均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07,P=0.005)。3例进展为骨髓纤维化,1例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转化为ANLL-M2,经化疗无效后死亡。结论:PV是以血栓及出血为主要并发症的骨髓增殖性肿瘤,起病隐匿,血清LDH与NSE水平高于正常值,推断血清LDH与NSE水平可反映PV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恶性增殖程度并可作为判定PV的疗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血栓形成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致脑血管病25例临床诊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辉华 杜更胜 +2 位作者 秦国强 吴裕臣 张荣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致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PV致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V致脑血管病表现:头晕12例、眩晕5例,头痛8例、偏身肢体瘫痪15例、肢体麻木4例。脑梗...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致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PV致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V致脑血管病表现:头晕12例、眩晕5例,头痛8例、偏身肢体瘫痪15例、肢体麻木4例。脑梗死19例(76%),其中多发性脑梗死15例(6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8%);脑出血2例(8%);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4%);脑静脉窦血栓1例(4%)。均符合PV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及血象、骨髓象改变。影像学检查显示以多发性小梗死灶多见(60%),常见于脑叶、基底节、内囊。脑出血血肿内密度不均匀,周边水肿明显。结论 PV致脑血管病以脑梗死多见,其中又以多发性脑梗死为主,并发脑出血、脑静脉窦血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脑血管病 影像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化瘀汤治疗初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5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代喜平 李达 +3 位作者 刘琨 吴顺杰 康颖 梁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1-931,共1页
初步总结清肝化瘀汤治疗初期(红细胞增多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清肝化瘀中药口服为主,结合青黛粉外敷肝、脾区治疗初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5例,疗程至少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象等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 初步总结清肝化瘀汤治疗初期(红细胞增多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清肝化瘀中药口服为主,结合青黛粉外敷肝、脾区治疗初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5例,疗程至少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象等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完全缓解和临床缓解共5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清肝化瘀汤治疗初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近期疗效肯定,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骨髓增殖性疾病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血管病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侯澍 吴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2-484,共3页
目的 :深入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并发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 ,探讨有效的诊疗措施。方法 :对 4 3例 PV并发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 PV并发脑血管病占同期 PV患者的 78% (4 3/ 5 5 ) ,其中以脑血... 目的 :深入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并发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 ,探讨有效的诊疗措施。方法 :对 4 3例 PV并发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 PV并发脑血管病占同期 PV患者的 78% (4 3/ 5 5 ) ,其中以脑血管病首发者占 79% (34/ 4 3)。 2本组患者中出现皮肤、粘膜红紫者 4 0例 ,脾肿大 2 4例。 3本组患者头部 CT检查显示 :脑内多发小病灶多见 ,较常见于脑叶和基底节 -内囊区 ,出血灶内密度不均 ,周边水肿明显 ;脑梗死和脑出血可同时并存。 4本组 2 7例采用静脉放血加小剂量骨髓抑制剂 ,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PV极易合并脑血管疾病 ,且多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皮肤粘膜红紫、脾肿大等临床征象 ,以及 RBC、Hb和 HCT增高等实验室指标是诊断 PV的主要依据。此外 ,PV并发脑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也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真性 脑血管障碍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V617F点突变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云峰 夏珺 +1 位作者 陆米则 蒋元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JAK2V617F点突变的临床意义,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50例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50... 为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JAK2V617F点突变的临床意义,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50例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50例PV患者中31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62.0%。12例(24.0%)患者发生血栓及微血管障碍,3例存在核型异常。JAK2V617F点突变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初诊时的年龄(57.5±10.0vs45.6±14.9,p<0.05)和白细胞计数(16.2±6.7vs9.0±5.2,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V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率为62.0%,JAK2V617F点突变阳性患者的年龄和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JAK2V617F JAK2V617F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化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小勤 邱仲川 +3 位作者 陈珮 赵琳 黄中迪 胡晓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958-962,共5页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西药组的治疗对照。方法:观察血瘀证候改善情况,测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血液流变学、临床完全缓解率及疗效,以及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指标比较,分...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西药组的治疗对照。方法:观察血瘀证候改善情况,测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血液流变学、临床完全缓解率及疗效,以及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指标比较,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对JAK2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差异。结果:清肝化瘀汤组临床完全缓解率73.33%,单用西药组为40%,清肝化瘀汤对于PV患者能够改善"血瘀"证候,相较于单用西药组,能明显改善皮下瘀斑、脉络瘀血、肌肤甲错的症状,并能够抑制外周血象,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P<0.05),但对贫血和肝脾肿大变化不明显,对骨髓增生程度改变不明显。结论:清肝化瘀汤能够明显改善血瘀证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疗效确切、安全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清肝化瘀汤 JAK2V617F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䗪虫丸治疗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来军 董杨 +3 位作者 王翠 孙伟国 展昭民 孙长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0-825,共6页
目的观察大黄䗪虫丸方治疗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43例,随机分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另收集1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空白组。对照组口服羟... 目的观察大黄䗪虫丸方治疗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43例,随机分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另收集1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空白组。对照组口服羟基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大黄䗪虫丸。治疗3个月后,应用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分表(MPN-SAF-TSS)、血瘀证证候积分表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比较治疗前后骨髓威廉姆斯肿瘤基因(W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PN-SAF-TSS评估积分治疗后均下降(P<0.05~0.01),疲劳、体质量下降、腹部不适、注意力不集中、皮肤瘙痒、骨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2组患者脉络瘀血、癥积、舌质症状改善明显(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有效率分别为77.3%、6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2组治疗前WT1、VEGF、COX-2、MVD表达均升高(P<0.05),治疗后均下降(P<0.05~0.01),治疗组WT1、VEGF、COX-2表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䗪虫丸治疗PV有效,可抑制WT1基因表达,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脲 大黄䗪虫丸 真性红细胞增多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反复冠脉血栓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伟 张梅 姜铁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0-651,共2页
患者男,72岁。因间歇性心前区不适2个月余,加重伴后背痛1 d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患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 d第1次住院,住院后择期行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局限性狭窄70%~80%,全程可见钙化影,血流TIMI 3级;回旋支... 患者男,72岁。因间歇性心前区不适2个月余,加重伴后背痛1 d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患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 d第1次住院,住院后择期行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局限性狭窄70%~80%,全程可见钙化影,血流TIMI 3级;回旋支开口及近段狭窄90%,远段狭窄60%~70%,中间支开口及近段狭窄80%,回旋支可见钙化影,血流TIMI 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冠状动脉 血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美洲 徐素芹 +3 位作者 高顺强 林元珠 刘海生 唐建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是一种少见的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血液病。笔者最近诊治1例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真性 瘙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伟林 刘亚芳 +4 位作者 管剑龙 韩星海 蔡青 戴生明 赵东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69-1469,共1页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真性红细胞增多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血宁配合羟基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芳 姚建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舒血宁 羟基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