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诊疗现状的《NCCN指南:原发性皮肤淋巴瘤(2024年第1版)》解读
1
作者 张姗 刘洁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9-1037,共9页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部分亚型的诊断与治疗存在挑战。2023年12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更新发布了《NCCN指南:原发性皮肤淋巴瘤(2024年第1版...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部分亚型的诊断与治疗存在挑战。2023年12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更新发布了《NCCN指南:原发性皮肤淋巴瘤(2024年第1版)》,与2023年版指南比较,此次更新主要集中于诊断评估原则、分期标准、不同分期蕈样肉芽肿的治疗原则及对放疗的建议等方面。本文结合我国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及特点,对该指南的主要推荐内容进行解读,以促进其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淋巴 蕈样肉芽肿 NCCN指南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博 张希梅 +4 位作者 徐利明 刘宁波 赵路军 袁智勇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PCALC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PCALC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病年龄为54(38~60)岁,男女各3例;单发皮损3例,多发皮损3例。患者初期出现红斑或红色片状皮下结节样皮损,结节多高于皮面,界清、质硬,多不伴疼痛,部分患者伴皮损处瘙痒,结节逐渐增大,多发者相邻皮损可出现融合,部分皮损可表现为自限性或反复出现,搔抓后伴脱屑,随着病情发展,皮损颜色由红变暗,皮损表面可破渍。仅1例出现皮肤外浅表淋巴结侵犯。3例单发皮损患者完全手术切除后行辅助化疗和(或)放疗,均无病生存。3例多发皮损患者以化疗为主,2例出现复发,1例无病生存。中位随访时间24(11~35)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66.7%,总生存率100%。结论:对于单发局限病灶,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制率。化疗可试用于控制多发病灶及有真皮外侵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治疗 预后 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梦洁 朱里 +3 位作者 钱悦 陶娟 黄长征 陈思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患者女,58岁。左侧大腿暗红斑及斑块1年余,背部红斑及斑块伴溃疡3个月余。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部分坏死,真皮至皮下大量胞质丰富的大淋巴样细胞成片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其...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患者女,58岁。左侧大腿暗红斑及斑块1年余,背部红斑及斑块伴溃疡3个月余。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部分坏死,真皮至皮下大量胞质丰富的大淋巴样细胞成片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其间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大淋巴样细胞强阳性表达CD30,阳性表达CD2、CD3、CD4和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MUM)-1,部分表达CD5和T细胞内抗原(TIA)-1,Ki-67阳性率>95%;而不表达CD8、CD20、CD79α、CD56、EB病毒编码RNA(EBER)和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LK)。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PC-AL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淋巴 CD30^+ 间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WHO-EORTC分类最新进展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洁 罗毅鑫 +3 位作者 刘兆睿 刘跃华 张薇 卢朝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698-702,共5页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primarycutaneouslymphoma,PCL)是一类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primarycutaneouslymphoma,PCL)是一类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WHO-EORTC)发表的PCL分类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标准和分类依据。随着研究进展,2018年WHO-EORTC更新了PCL分类,新增了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原发性皮肤肢端CD8^+T细胞淋巴瘤、EB病毒阳性皮肤黏膜溃疡3种PCL类型,并对部分PCL的亚型进行了修订,其中涉及淋巴瘤样丘疹病、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等亚型。本文对PCL WHO-EORTC分类的最新进展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淋巴 T细胞淋巴 B细胞淋巴 结外NK/T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4
5
作者 夏云 陈柳青 +3 位作者 陈龙 黄萌 陈金波 段逸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4,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7岁。右下肢结节1年余。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内侧可见8 cm×8 cm肿块,周围可见数个大小不等黄豆至蚕豆大的散在褐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可见单一核细胞呈团块状浸润...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7岁。右下肢结节1年余。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内侧可见8 cm×8 cm肿块,周围可见数个大小不等黄豆至蚕豆大的散在褐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可见单一核细胞呈团块状浸润,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胞核淡染,并见核异形性和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结果:Bcl-2(+)、MUM-1(+)。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琛 吴燕妮 +3 位作者 刘广珍 刘小芳 李凤朝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下肢皮肤NK/T细胞淋巴瘤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肿瘤侵犯至皮下组织,肿瘤细胞为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异型...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下肢皮肤NK/T细胞淋巴瘤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肿瘤侵犯至皮下组织,肿瘤细胞为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异型性明显,核不规则,围绕血管生长,核分裂象活跃。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2、CD3、CD56、TIA-1、perforin等,原位杂交检测EBER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70%,初诊无其他脏器查见肿瘤,提示本组病例为原发皮肤的NK/T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需与其他T、B细胞淋巴瘤、鳞状细胞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 原发皮肤淋巴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与皮肤假性淋巴瘤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关虎 徐天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皮肤边缘区淋巴 皮肤假性淋巴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一) 被引量:4
8
作者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关键词 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 滤泡性淋巴 病因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卫兵 万友华 +2 位作者 李欣 唐晓翔 赵志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6-377,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8岁。右大腿及臀部斑块伴瘙痒5个月余于2010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右大腿部出现一处红斑,伴轻度瘙痒,末予重视,以后皮损渐扩大、增多,渐扩展至右臀部。皮损处轻度瘙痒。外用多种药膏(具体不详)治疗...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8岁。右大腿及臀部斑块伴瘙痒5个月余于2010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右大腿部出现一处红斑,伴轻度瘙痒,末予重视,以后皮损渐扩大、增多,渐扩展至右臀部。皮损处轻度瘙痒。外用多种药膏(具体不详)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11例分析
10
作者 周吉成 杨杰 +1 位作者 马劼 赖永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原发皮肤恶性淋巴 临床特点 发病率 联合化疗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并发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辛琳琳 马静霖 +3 位作者 刘群 司晓青 杨志玉 李承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间变性 CD30^+ 原发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呈丹毒样损害的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2
作者 朱建建 李昕 +4 位作者 龙剑 何平 陈霄霄 杜维 覃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3-428,共6页
患者男,69岁。右下肢红肿3个月,结节1个月余。患者早期右下肢皮肤红肿呈丹毒样损害,抗感染治疗欠佳,病程进展出现肿胀加重及多个紫红色结节。皮肤科检查:右下肢肿胀,可见多个紫红色结节,部分融合。右大腿及颈部散在豌豆大的红色或肤色... 患者男,69岁。右下肢红肿3个月,结节1个月余。患者早期右下肢皮肤红肿呈丹毒样损害,抗感染治疗欠佳,病程进展出现肿胀加重及多个紫红色结节。皮肤科检查:右下肢肿胀,可见多个紫红色结节,部分融合。右大腿及颈部散在豌豆大的红色或肤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真皮可见无浸润带,真皮内及皮下脂肪层可见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淋巴样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性明显,部分呈泡状核,有单个中位核仁,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20、CD10、转录因子(MUM)-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灶状表达Bcl-6;不表达CD3、CD5、CyclinD1及CD30;原癌基因(Cmyc)约70%阳性;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细胞约90%。诊断: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ⅢA期。予化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皮肤 原发 丹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讲 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的分类
13
作者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PCLCL)可分为T细胞性和B细胞性两类。T细胞表型PCLCL犤PCLCL(T)犦可以CD30阳性与否预期其预后。CD30+PCLCL(T)的预后较好。CD30-PCLCL(T)和CD30+非皮肤原发性LCL(T)的预后差。从蕈样肉芽肿转化成的CD30+皮肤LCL... 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PCLCL)可分为T细胞性和B细胞性两类。T细胞表型PCLCL犤PCLCL(T)犦可以CD30阳性与否预期其预后。CD30+PCLCL(T)的预后较好。CD30-PCLCL(T)和CD30+非皮肤原发性LCL(T)的预后差。从蕈样肉芽肿转化成的CD30+皮肤LCL的预后一般差,从淋巴瘤样丘疹病演变成的CD30+-LCL仅系统性的预后差而皮肤CD30+-LCL的预后则不差。原发性皮肤多形T细胞性淋巴瘤、大细胞型和原发性皮肤T-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的预后差。B细胞表型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中绝大多数为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其预后较淋巴结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大细胞淋巴 PCLCL 分类 T细胞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王琳等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中心母细胞淋巴瘤的命名和分类的探讨
14
作者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原发皮肤中心母细胞淋巴 命名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NK/T细胞淋巴瘤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玉苗 熊雅俊 +1 位作者 高景 许爱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NK/T细胞淋巴瘤(PC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对PCENKT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例PCENKTL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采用...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NK/T细胞淋巴瘤(PC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对PCENKT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例PCENKTL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5~77(41.7±17.2)岁。患者均因皮肤病变入院,其中11例皮肤红斑、6例皮肤肿块,5例皮下结节,3例皮肤水肿伴皮温升高。12例(48.0%)患者有全身性皮肤病变。25例患者中19例接受含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7例接受免疫治疗,4例难治型接受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四分位数)为459 (216,1 161) d;25例患者的3 a生存率为24%。Cox回归分析显示,高T分期与ECOG评分>2分是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为13.276(1.965~89.692)、25.452(1.239~522.894)]。PCENKTL较为罕见且预后差,易误诊漏诊,ECOG评分和T分期可能影响PCENKTL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淋巴 NK/T细胞淋巴 临床特征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雅妮 王华庆 +3 位作者 邱立华 钱正子 张会来 付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eg type)的发病率、发病年龄、临床特点、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4例PCLBCL,leg type患者的资料,结合性别、年龄、首发部位(腿... 目的:分析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eg type)的发病率、发病年龄、临床特点、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4例PCLBCL,leg type患者的资料,结合性别、年龄、首发部位(腿型或非腿型)、病变范围、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B症状、复发情况、转移部位、治疗方法、生存期等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天津市平均人口数中腿型PCLBCL的发病率为4.8/1 000万。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2~55岁,中位年龄29岁。临床表现多为大小不一的结节或肿块。首发部位:腿型3例,非腿型(头颈部)1例。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者3例,弥漫性病变者1例。随访显示1例出现淋巴结受累。采用手术+化疗3例,单纯手术1例。化疗主要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0.5个月。男、女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219.5个月,腿型、非腿型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62、3个月。局限性、弥漫性病变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58、14个月,复发(是、否)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0.5、214个月。结论:腿型PCLBC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推荐以手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可能与性别、首发部位、病变范围、有无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 腿型 发病率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