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天蓉 张智弘 +1 位作者 范钦和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研究淋巴结MZL形态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制片 ,免疫组化ABC法标记 ,光镜观察。结果 :10例淋巴结MZL男性 6例 ,女性 4例 ,以淋巴结缓慢增大为特征 ,而无肝脾肿大 ,外周血未见异常... 目的 :研究淋巴结MZL形态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制片 ,免疫组化ABC法标记 ,光镜观察。结果 :10例淋巴结MZL男性 6例 ,女性 4例 ,以淋巴结缓慢增大为特征 ,而无肝脾肿大 ,外周血未见异常。病理形态分为 :边缘区增生型 2例 ,结节型 4例 ,弥漫型 2例和母细胞样型 2例。细胞类型 :CCL细胞型 5例 ,MBC型 6例 ,淋巴浆细胞型 2例 ,母细胞样型 2例 ,10例均经免疫组化证实。结论 :淋巴结MZL与MALT型淋巴瘤形态、免疫表型和起源相似。由于淋巴结组织结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原发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颈部单发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
2
作者 李盼盼 罗亚平 +6 位作者 师晓华 陈钰 王凤丹 苏童 张竹花 冯逢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1-659,共9页
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是边缘区淋巴瘤最少见的类型,为一种起源于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属于低度恶性小B细胞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5%~1.8%,占所有边缘区淋巴瘤的10%,由于其发病率低,... 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是边缘区淋巴瘤最少见的类型,为一种起源于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属于低度恶性小B细胞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5%~1.8%,占所有边缘区淋巴瘤的10%,由于其发病率低,无典型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因此,对NMZL的精准诊断及临床处理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报道1例左侧颈部咽旁间隙NMZL的诊断及治疗,同时回顾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MZL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其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淋巴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合并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3
作者 潘晓媛 朱鑫宇 +2 位作者 张孝平 王飞 董正邦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报告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合并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男,47岁。头皮和躯干红色丘疹伴瘙痒1个月余。既往确诊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皮肤科检查:头皮散在毛囊性红色丘疹和丘脓疱疹,部分消退,消退... 报告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合并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男,47岁。头皮和躯干红色丘疹伴瘙痒1个月余。既往确诊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皮肤科检查:头皮散在毛囊性红色丘疹和丘脓疱疹,部分消退,消退处可见暗褐色色素沉着;背部散在分布多量米粒至花生米大暗红色毛囊性丘疹。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300个/μL;CD4∶CD8比值为0.22。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正常,真皮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灶毛囊皮脂腺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合并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炎 脓疱性 嗜酸性 肠道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淋巴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et^(+)记忆B细胞来源边缘区淋巴瘤6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高传书 许周毅 +4 位作者 梁家毅 张亮 邵龙飞 王伟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5,190,共8页
目的探讨T-bet^(+)记忆B细胞来源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7例MZL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B细胞受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MZL的组织学、... 目的探讨T-bet^(+)记忆B细胞来源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7例MZL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B细胞受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MZL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gene,IGHV)谱系特征。结果67例MZL中T-bet阳性率为50.75%(34/67),其表达与患者性别、临床分期、Ki67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无进展生存较差(P=0.0122)。T-bet是影响MZL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T-bet^(+)MZL组织镜下常见被T-bet^(+)肿瘤B细胞围绕生长的淋巴滤泡生发中心、腺体滤泡上皮细胞包围T-bet^(+)肿瘤B细胞形成“MALT ball”型淋巴上皮病变及IgG+浆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这些组织学特征在T-bet-MZL组织中少见(P<0.05)。T-bet^(+)MZL和T-bet-MZL的VH基因取用存在重叠,常见VH家族为IGHV4和IGHV3,取用片段为IGHV4-34和IGHV3-30。T-bet表达对VH基因的取用未产生偏倚影响(P>0.05)。T-bet表达与MZL的体细胞超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SHM)状态有关(P=0.0149),T-bet^(+)MZL的SHM率主要为2%~4.9%,T-bet-MZL的SHM率多数>5%。VH基因取用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T-bet^(+)MZL中IGHV4患者的无进展生存较差(P=0.0382)。结论T-bet在MZL中表达,与MZL的组织学特征、浆细胞免疫表型和IGHV基因SHM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患者预后较差,其可能是影响MZL进展的潜在分子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T-bet^(+)记忆B细胞 边缘 浆细胞分化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基因 体细胞超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伴显著浆细胞分化3例临床病理特征
5
作者 张力行 韦黎黎 莫祥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3,117,共5页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伴显著浆细胞分化(plasmacytic differentiation, P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3例眼附属器...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伴显著浆细胞分化(plasmacytic differentiation, P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3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伴显著PCD临床病理资料,采用Max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BIOMED-2方法进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伴显著PCD患者为1例男性,2例女性,中位年龄56岁,组织学表现为肿瘤性小B细胞成分少,主要局限在边缘区,单克隆性PCD细胞数量众多,在扩张的滤泡间区弥漫浸润、融合成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D细胞MUM1、CD38和(或)CD138阳性,Kappa或Lambda轻链限制性表达。基因重排结果显示IGH、IGK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结论 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伴显著PCD罕见,与多种浆细胞众多的良恶性病变鉴别时有一定困难,诊断时需要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淋巴 浆细胞分化 眼附属器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瑞 易树华 +5 位作者 李增军 王婷玉 刘薇 李姮 熊文婕 邱录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总结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3年9月淋巴瘤中心住院诊治的NMZL患者,总结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对治疗疗效、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例经病理证实的NMZL患者,中位年龄54.4(28~70)... 目的总结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3年9月淋巴瘤中心住院诊治的NMZL患者,总结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对治疗疗效、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例经病理证实的NMZL患者,中位年龄54.4(28~70)岁,男女比例1∶1。95%患者存在骨髓受累,乳酸脱氢酶增高40.9%(9/22),丙肝抗体阳性8.3%(2/24),自身抗体阳性33.3%(6/18),单克隆球蛋白阳性率33.3%(8/24)。所有患者CD19、CD20阳性,CD10阴性;CD5阳性率10%(1/10),CD23阳性率50%(5/10),但无CD5/CD23同时阳性患者。治疗总缓解率81.25%,完全缓解率56.2%;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总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P=0.262)。结论结边缘区淋巴瘤发病率低,男女发病率相当,容易骨髓侵犯;利妥昔单抗较单纯化疗组有可能提高疗效(总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甚至有可能改善无进展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淋巴 利妥昔单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续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 node inner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NHLNMZ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对6例乳腺浸润性癌合并NHLNMZL进行...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 node inner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NHLNMZ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对6例乳腺浸润性癌合并NHLNMZL进行检测,并行21基因检测及NHLNMZL的基因检测。结果6例均为乳腺浸润性癌合并NHLNMZL,其中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有2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瘤免疫表型:CD20弥漫阳性,CD21示FDC网扩大但较细,BCL-2、MNDA阳性。乳腺浸润性癌基因检测:其中4例表现为中危(RS=26.69),1例表现为高危(RS=34.21),1例表现为低危(RS=12.34);NHLNMZL中IgH、IgK、IgL阳性,FISH检测BCL-2、BCL-6、MYC均无重组。结论乳腺浸润性癌合并NHLNMZL虽属于恶性,但其侵袭性和恶性级别均较低,应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浸润性癌 边缘B细胞淋巴 2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瑞荣治疗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经验
8
作者 汤欣雨 王琰 徐瑞荣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徐瑞荣认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乃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本、痰毒瘀结为标,治需解毒祛痰以治标、扶正补虚以固本,选用益髓清毒经验膏方加减,标本兼顾,脾肾同治,气血阴阳共调... 徐瑞荣认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乃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本、痰毒瘀结为标,治需解毒祛痰以治标、扶正补虚以固本,选用益髓清毒经验膏方加减,标本兼顾,脾肾同治,气血阴阳共调。徐教授认为辨治MALT淋巴瘤应结合病症,参考西医辅助诊断结果,合理选择中药治疗。现以经典医案2则,介绍徐瑞荣治疗MALT淋巴瘤的临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淋巴 膏方 徐瑞荣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刚 柯善栋 +2 位作者 席青松 胡少明 于世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4,共3页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是指淋巴瘤局限在肝脏,而脾脏、淋巴结、骨髓或全身其它淋巴组织无淋巴瘤累及证据。尽管肝脏是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I,)患者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但PH...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是指淋巴瘤局限在肝脏,而脾脏、淋巴结、骨髓或全身其它淋巴组织无淋巴瘤累及证据。尽管肝脏是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I,)患者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但PHL却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仅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1%,占结外淋巴瘤的0.4%,占NHL的0.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脏淋巴 结外边缘B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淋巴结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百周 徐天蓉 +1 位作者 张智弘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于淋巴结的套细胞淋巴瘤 (MCL)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 6例淋巴结MCL ,免疫组化ABC法确定肿瘤细胞特性 ,使用的抗体有CD45、CD2 0、CD79、CD45RO、CD30、CD6 8、TdT、CD43、CD5、cyclinD1、c myc、IgD、Ig... 目的 :探讨原发于淋巴结的套细胞淋巴瘤 (MCL)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 6例淋巴结MCL ,免疫组化ABC法确定肿瘤细胞特性 ,使用的抗体有CD45、CD2 0、CD79、CD45RO、CD30、CD6 8、TdT、CD43、CD5、cyclinD1、c myc、IgD、IgM等。结果 :光镜下可将MCL分为 4种亚型 :套区型 1例 ,结节型 1例 ,弥漫型 2例 ,母细胞化型 2例。肿瘤细胞表达全B细胞标记 ,IgD + ,CD43+ ,cyclinD1(5 /6 ) + ,CD5 (4 /6 ) +。结论 :MCL是一种具有特殊免疫表型的B细胞淋巴瘤 ,不同的组织学构型其预后可能不同 ,临床应与其它类型B细胞淋巴瘤鉴别 ,如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ZL) ,滤泡性淋巴瘤 (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表型分型 鉴别诊断 原发淋巴结套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1
作者 甘梅富 吴影 +1 位作者 余心如 陈汉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1例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HE切片、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观察 ,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上皮样 ,无明显核分裂象 ,组织结构... 目的 探讨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1例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HE切片、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观察 ,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上皮样 ,无明显核分裂象 ,组织结构多种 ,呈单个细胞条索、实性巢状及管腔样结构排列 ,瘤细胞形成小的细胞内管腔 ,见胞质内空泡 ,并见红细胞 ,此特征为细胞原始管腔结构。玻璃样间质。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血管腔隙结构。肿瘤细胞表达Vim、CD31、FⅧRAg ,少数细胞表达CD34。结论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极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性肿瘤 ,可出现多种组织结构 ,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与转移性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 诊断 鉴别诊断 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蛋白阳性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合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
12
作者 陈立豪 余嘉文 +2 位作者 江昊 孙娜林 吕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72-972,共1页
患者男性,54岁,因“发现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2年余”就诊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1月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无发热、盗汗及体质量下降。2019年12月CT检查示: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血生化均未见明显异常;乙肝表面抗原(-)、丙... 患者男性,54岁,因“发现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2年余”就诊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1月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无发热、盗汗及体质量下降。2019年12月CT检查示: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血生化均未见明显异常;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淋巴结切除活检术后病理示:B细胞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B细胞小淋巴细胞淋巴瘤(ⅢA期),国际预后指标(IPI)评分1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既往病史:高血压10余年。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行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口服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5个疗程,淋巴结无明显缩小。2020年6月至外院病理切片会诊提示: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NMZL)。患者拒绝更换方案及继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蛋白 淋巴结边缘淋巴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九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丹 李甘地 +4 位作者 杨文秀 刘卫平 张尚福 李俸媛 李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primarypulmonaryextranodalmarginalzoneB celllymphoma ,即黏膜相关淋巴瘤 ,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 ,MALT淋巴瘤 )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histochemistry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primarypulmonaryextranodalmarginalzoneB celllymphoma ,即黏膜相关淋巴瘤 ,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 ,MALT淋巴瘤 )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染色 ,及其诊断和预后。 方法 对 9例原发性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LCA、CD2 0、CD45RO、κ、λ、Ki 67、CD5、cyclinD1、CK、NSE)分析。结果 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病理组织形态 ,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2 0 0 1年新WHO分类 ,9例均被确诊为原发性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ALT淋巴瘤 )。本组男 4例 ,女 5例 ,男女之比为 1∶1.2 5 ;中位年龄 5 1.5岁。所有MALT淋巴瘤病例都呈LCA阳性、CD2 0阳性 ,Ki 67阳性率低 ;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λ或κ阳性表达者分别为 5例、1例 ,κ和λ均阳性表达者 1例 ,2例无轻链限制性表达 ;CD45RO、CD5、cyclinD1、CK、NSE均阴性。结论 原发性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属惰性淋巴瘤 ,临床极易误诊 ,必须结合其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PLL 淋巴组织 原发性肺结外边缘B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与皮肤假性淋巴瘤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关虎 徐天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边缘淋巴 皮肤假性淋巴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伟龙 窦侠 +1 位作者 叶庭路 于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1-344,共4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患者男,26岁。右大腿伸侧、左肩部及左前臂各一红色或紫红色浸润性斑块,大小不等,界限清楚,表面可见米粒大丘疹,无鳞屑、破溃及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层可见淋巴样细胞弥漫或结节状浸...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患者男,26岁。右大腿伸侧、左肩部及左前臂各一红色或紫红色浸润性斑块,大小不等,界限清楚,表面可见米粒大丘疹,无鳞屑、破溃及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层可见淋巴样细胞弥漫或结节状浸润,少量累及表皮,浸润细胞中大量小至中等大小的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胞质透亮,可见轻度核异形;表皮下、浸润细胞周围偶见浆细胞。免疫组化:可见大量反应性的CD3+T细胞,其周围环绕的小淋巴细胞CD20、CD79a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Bcl)-2均(+);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40%+);浆细胞限制性表达轻链-λ,不表达轻链-κ;散在肿瘤细胞CD30、CD21、CD10、Bcl-6及D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均(+)。诊断:PCMZL。治疗:予手术切除右大腿伸侧及左肩部皮损,术后随访至今,皮损未复发及未见新发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 胜皮肤边缘B细胞淋巴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笑非 闫言 孙秋宁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87-489,共3页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fimau cutaneous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PCMZL)是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低度恶性淋巴瘤,皮损为无明显症状的丘疹、结节或斑块,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均为皮肤科疾病的难...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fimau cutaneous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PCMZL)是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低度恶性淋巴瘤,皮损为无明显症状的丘疹、结节或斑块,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均为皮肤科疾病的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B细胞淋巴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发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边缘区淋巴瘤1例
17
作者 高琨 戴保秀 +2 位作者 杨帆 邱明 任俊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84-484,共1页
患者女性,70岁。2018年6月行体格检查,CT发现右肺下叶块状稍高密度影,范围大小为5.2 cm×4.8 cm(图1),遂就诊于玉溪市人民医院,考虑“周围型肺癌”。既往史接触二手烟40余年,行手术治疗,术后送检肿瘤大小为14 cm×11 cm×3 ... 患者女性,70岁。2018年6月行体格检查,CT发现右肺下叶块状稍高密度影,范围大小为5.2 cm×4.8 cm(图1),遂就诊于玉溪市人民医院,考虑“周围型肺癌”。既往史接触二手烟40余年,行手术治疗,术后送检肿瘤大小为14 cm×11 cm×3 cm,可见5 cm×4 cm×3 cm区域灰白实性质稍细,与周围肺组织分界不清。累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第7组”“第11组”淋巴结共22枚。镜下示:肿瘤细胞对肺泡组织破坏性浸润,呈圆形,比成熟淋巴细胞稍大,胞质透明淡染,核轻度不规则伴有中等散在分布的染色质,部分肿瘤细胞似滤泡中心细胞样细胞。部分区域呈淋巴上皮样改变(图2),有反应性滤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边缘淋巴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模态超声表现1例
18
作者 张哲元 胡佳 +1 位作者 周晰泠 张丽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1-632,共2页
1病例简介女,39岁,主诉:右侧耳下区肿物20 d。曾有干燥综合征病史。体格检查:右侧腮腺区(耳下)见一明显隆起肿物,质地中等,活动度一般,界限不清,压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皮温正常,无眼干、口干等症状。常规超声(图1A)提示:右侧腮腺内... 1病例简介女,39岁,主诉:右侧耳下区肿物20 d。曾有干燥综合征病史。体格检查:右侧腮腺区(耳下)见一明显隆起肿物,质地中等,活动度一般,界限不清,压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皮温正常,无眼干、口干等症状。常规超声(图1A)提示:右侧腮腺内部见大小约3.0 cm×2.8 cm×2.4 cm低回声团,与周边正常组织分界欠清,内可见网格样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稍丰富,为动脉频谱。剪切波弹性成像(图1B)提示:肿块内部的剪切波速度中位值及弹性模量中位值均明显高于周边正常腮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淋巴 超声检查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艳婷 林敏 +1 位作者 张谊华 纪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3,共4页
患者男,30岁。背部散在红色结节3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淋巴细胞样细胞呈片状岛屿状浸润增生,部分细胞可见异形性,表真皮间可见无浸润带,表皮大致正常。免疫组化结果:中心细胞样小淋巴细胞Bcl-2、CD20、CD79a、mum-1(++),Kap-pa... 患者男,30岁。背部散在红色结节3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淋巴细胞样细胞呈片状岛屿状浸润增生,部分细胞可见异形性,表真皮间可见无浸润带,表皮大致正常。免疫组化结果:中心细胞样小淋巴细胞Bcl-2、CD20、CD79a、mum-1(++),Kap-pa:Lambda>10;CD5、CD10、Bcl-6(-);结节周围反应性T淋巴细胞CD3、CD8(+),CD4(-)。诊断: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治疗:行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皮损渐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淋巴 边缘 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秀 王俊 +3 位作者 李丽 李佳辰 王瑾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81,共2页
患者女,59岁,因"间断性右上腹胀痛2周"于2020年8月26日入兰大二院,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右上腹轻度压痛,腹部触及包块,腹式呼吸减弱,无腹壁静脉曲... 患者女,59岁,因"间断性右上腹胀痛2周"于2020年8月26日入兰大二院,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右上腹轻度压痛,腹部触及包块,腹式呼吸减弱,无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99CA125、CA199)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淋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