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A549细胞源性外泌体中lncRNA DUXAP8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肿瘤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何小双 徐丽娜 +6 位作者 崔梅 赵宇 王蓓 黄征 王玉超 辛雯艳 邬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7,共10页
目的:探讨肺癌A549细胞源性外泌体(Exo)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UXAP8对肺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提取其Exo并鉴定。采用PKH67标记的Exo处理A549细胞,观察A549细胞摄取Exo情况... 目的:探讨肺癌A549细胞源性外泌体(Exo)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UXAP8对肺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提取其Exo并鉴定。采用PKH67标记的Exo处理A549细胞,观察A549细胞摄取Exo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Exo处理前后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处理)、Exo组(Exo处理A549细胞)、Exo+sh-NC组(Exo处理A549细胞后,转染sh-NC至A549细胞)和Exo+sh-DUXAP8组(Exo处理A549细胞后,转染sh-DUXAP8至A549细胞)。RT-qPCR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各组A549细胞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各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结果:Exo囊泡直径为50~150 nm,且分化簇63(CD63)、分化簇9(CD9)、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蛋白表达阳性,说明Exo提取成功。A549细胞能够很好地摄取PKH67标记的Exo。RT-qPCR法,与单独培养的A549细胞比较,Exo处理后,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Exo组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降低(P<0.05),Exo+sh-NC组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集落形成实验,与对照组比较,Exo组A549细胞中集落形成数增加(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A549细胞中集落形成数减少(P<0.05),Exo+sh-NC组A549细胞中集落形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U染色,与对照组比较,Exo组A549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A549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Exo+sh-NC组A549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Exo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Exo+sh-NC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与对照组比较,Exo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降低(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升高(P<0.05),Exo+sh-NC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A549细胞源性Exo lncRNA DUXAP8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泌体 长链编码RNA DUXAP8 细胞增殖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重建技术联合肺段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文彬 杨兵 王鑫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目的 分析三维(3D)重建技术联合解剖性肺段切除(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肿瘤标志物、炎症反应、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2年1月~2024年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胸腔镜下SA术(SA-VATS)治疗的NSCLC患者作为SA... 目的 分析三维(3D)重建技术联合解剖性肺段切除(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肿瘤标志物、炎症反应、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2年1月~2024年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胸腔镜下SA术(SA-VATS)治疗的NSCLC患者作为SA-VATS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1例行3D重建技术联合SA-VATS治疗的NSCLC患者作为3D组,观察至术后1个月。统计SA-VATS组和3D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SA-VATS组和3D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肿瘤标志物、炎性因子水平、血气指标,术前及术后1个月肺功能。结果 3D组手术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SA-VATS组(P<0.05)。SA-VATS组和3D组术后7 d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90α、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与术前比较,降低,3D组低于SA-VATS组(P<0.05)。SA-VATS组和3D组术后7 d血清白介素-8、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术前比较,升高,但3D组低于SA-VATS组(P<0.05)。SA-VATS组和3D组术后7 d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均改善,3D组优于SA-VATS组(P<0.05)。SA-VATS组和3D组术后1个月肺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降低,但3D组高于SA-VATS组(P<0.05)。术后住院期间,3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SA-VATS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组低于SA-VATS组。结论 3D重建技术联合SA治疗NSCLC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降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其血气指标及肺功能,且可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三维重建技术 解剖段切除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ⅠB-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子豪 王鑫 +5 位作者 王玉龙 崔卓尔 王新 李晓 姜冠潮 王迅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426,共12页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实际应用经验尚不充分,许多临床因素与治疗获益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ⅠB-...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实际应用经验尚不充分,许多临床因素与治疗获益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ⅠB-ⅢB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不同临床特征下患者的生存情况,并识别病理学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4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4个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行肺癌根治术的ⅠB-ⅢB期NSCLC患者,通过收集病历资料及随访信息,分析其治疗反应、不良事件和生存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学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183例患者,其中Ⅲ期患者116例(63.4%)。39例(21.3%)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118例(64.5%)患者达到影像学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或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80例(98.4%)患者实现R0切除。107例(58.5%)患者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其中78例(42.6%)患者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鳞状细胞癌、影像学客观缓解(CR/PR)与病理缓解(pCR/MPR)有关。中位随访时间为22.1(四分位间距:18.3-32.2)个月,2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82.5%和90.4%。达到病理缓解(pCR/MPR)与生存期延长有关联。结论在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IB-IIIB期NSCLC患者安全有效;达到病理缓解(pCR/MPR)的患者从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中得到的生存获益更佳;鳞状细胞癌、影像学客观缓解(CR/PR)对病理缓解(pCR/MPR)存在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细胞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娄贤哲 苗同国 +2 位作者 张仕雅 马冬 南月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2-1099,共8页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被诊断为NBNC-HCC的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据MHR值四分位数分为Q1(MHR<0.33,n=28)、Q2(0.33≤MHR<0.66,n=31)、Q3(0.66≤MHR<1.59,n=30)、Q4(MHR≥1.59,n=30)组。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状态、死亡时间等资料,主要观察终点为NBNC-H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绘制限制性立方样图(RCS)评估入院时MHR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入院时MHR对NBNC-HCC患者3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NBNC-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NBNC-HCC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Q1~Q4组患者糖尿病、接受手术比例、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尿素(UREA)、肌酐(S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MHR、MONO、HDL-C预测NBNC-HC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HR(AUC=0.822,95%CI=0.742~0.903,P<0.05)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优于MONO(AUC=0.723,95%CI=0.618~0.828)(Z=4.34,P<0.05)和HDL-C(AUC=0.216,95%CI=0.119~0.313)(Z=2.088,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LC分期B~D期、CRP和MHR是NBNC-HCC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调整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ALT、AST后,Q2(OR=1.926,95%CI=1.005~3.689,P=0.015)、Q3(OR=3.418,95%CI=1.774~6.586,P<0.05)、Q4组(OR=7.677,95%CI=3.773~15.621,P<0.05)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CS结果显示,入院时MHR与NBNC-HCC患者预后的死亡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当入院时MHR>0.67时,HR>1,入院时MHR为NBNC-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发现影响NBNC-HC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BCLC分期(100.0%)、血管侵犯(76.3%)、肝外转移(40.6%)、MHR(39.3%)、CRP(38.7%)、ALBI评分(35.5%)、总胆红素(35.0%)、MONO(34.8%)、NEUT(29.8%)等。Q1~Q4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6,P<0.001)。结论 MHR是NBNC-H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原发病毒细胞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和肺腺癌双原发3例
5
作者 李晶晶 张宁妹 黄凌燕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病例1:男性,60岁。2022年1月7日因突发头晕1天余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胸部CT示:右肺下叶外基底段磨玻璃结节影(图1A)。PET-CT示:盆腔左侧髂外血管旁、双侧腹股沟见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影,最大最浓位于左侧腹股沟,大小约2.5 cm,SUVm... 病例1:男性,60岁。2022年1月7日因突发头晕1天余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胸部CT示:右肺下叶外基底段磨玻璃结节影(图1A)。PET-CT示:盆腔左侧髂外血管旁、双侧腹股沟见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影,最大最浓位于左侧腹股沟,大小约2.5 cm,SUVmax4.1。患者遂行左侧腹股沟区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mall-cell lymphoma,SLL),见图2A~2E。骨髓涂片未见肿瘤细胞骨髓侵犯。流式免疫分型可见异常B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46,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腺癌 第二原发肿瘤 同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移植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廖海林 王晓华 +1 位作者 卢意 巨春蓉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Lewi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各12只。受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只。肺移植术后72h取材观察移植肺的颜色、大小、质...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Lewi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各12只。受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只。肺移植术后72h取材观察移植肺的颜色、大小、质地,通过micro-CT评估各组大鼠移植肺的通气情况及实变进展。收集受体大鼠血浆、移植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样本,测定肺组织湿/干比以了解肺水肿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阴性对照组移植肺外观颜色与自体肺差异较大,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移植肺与自体肺外观颜色几乎一致。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肺泡内渗出减少,气道上皮细胞结构更为完整。空白对照组未见肺泡内渗出,气道及肺泡结构保持正常。治疗组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率、肺组织湿/干比和MPO活性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各组间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UC-MSC能够通过减少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和抑制炎症反应,有效缓解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原发移植失功 缺血-再灌注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度联合埃克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敏感性、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涛利 柳云飞 +2 位作者 王延朋 隋俊召 王启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0-615,共6页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埃克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敏感性、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2组均采取培美曲塞^(+)顺铂(PP)化疗,同...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埃克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敏感性、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2组均采取培美曲塞^(+)顺铂(PP)化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埃克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恩度联合埃克替尼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 50、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T淋巴细胞亚群、miR-34b、miR-204-5p、miR-158-5p表达水平,以及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信号通路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总缓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50、CEA、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 <0.05);miR-34b、miR-204-5p、miR-158-5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无进展生存期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恩度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化疗敏感性及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克替尼 恩度 晚期小细胞 化疗敏感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F-1/p40共表达非小细胞肺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雷建园 陈琳 +3 位作者 李文生 常晨 尚文丽 王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TTF-1/p40共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TTF-1/p40共表达NSCL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蛋白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年龄66~79岁,平... 目的探讨TTF-1/p40共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TTF-1/p40共表达NSCL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蛋白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年龄66~79岁,平均71岁,均为男性。病变位于右肺2例,左肺2例,肿瘤最大径4~8 cm。镜下见肿瘤组织呈巢团状、片状排列,未见腺样结构及细胞角化,局部坏死,瘤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中等,嗜酸性,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间质内见较多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TTF-1、p40和p63均弥漫阳性,CK5/6(3/3)、CK7(3/4)、CK(1/1)和NapsinA(0/2)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30%~90%。例1二代测序结果示TP53、ALK突变,MYC拷贝数扩增,CDKN2A缺失。结论NSCLC中TTF-1/p40共表达罕见,可能是一种新的实体型肺癌,其临床分期晚、预后差,临床和病理医师需提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细胞 TTF-1 P40 共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12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9
作者 秦积龙 魏建国 +5 位作者 林喜娜 范蕾 吴悦 林晓东 侯鹏 何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9-794,798,共7页
目的探讨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pulmonary mixed squamous cell and glandular papilloma,PMSGP)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提高小活检及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分析12例PMSG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采用PCR-Sanger... 目的探讨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pulmonary mixed squamous cell and glandular papilloma,PMSGP)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提高小活检及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分析12例PMSG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6例PMSGP行ATK1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男性8例,女性4例,男女比为2∶1,年龄51~71岁,中位年龄62岁。8例有吸烟史,2例有被动吸烟史,7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肿瘤最大径0.8~2.5 cm,平均1.7 cm。镜下肿瘤由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构成,具有基底细胞和上皮细胞双层结构,乳头宽细不等,衬覆腺上皮及鳞状上皮,腺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或无纤毛柱状细胞及黏液柱状细胞构成,腺上皮与鳞状上皮相移行。9例(9/12,75%)肿瘤周围出现跳跃式生长模式,其中7例(7/12,58%)形成流产型微乳头脱落肺泡腔内,类似肺腺癌的气腔内播散(spread through airspaces,STAS)。10例(10/12,83%)见肿瘤上皮及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微脓肿形成。免疫表型:肿瘤腺上皮及鳞状上皮均弥漫表达CK5/6、CK7及Rb,10例腺上皮、鳞状上皮及基底细胞均表达TTF-1。6例腺上皮及鳞状上皮弥漫表达p16^(Ink4a)。6例均未检测到AKT1 E17K及BRAF V600E热点突变。结论PMSGP为罕见的肺良性肿瘤,好发于老人,多见于吸烟患者。在活检及冷冻病理诊断中易误诊为肺腺癌或黏液腺癌,肿瘤上皮及间质内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对PMSGP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混合鳞状细胞和腺乳头状瘤 AKT1基因 BRA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p16/MTS1基因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费广鹤 桂淑玉 +4 位作者 庞玉瑛 张安成 刘虎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检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手术标本 p16基因 (MultipleTumorSuppressorGene,MTS1)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 1999年 1月... 目的 检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手术标本 p16基因 (MultipleTumorSuppressorGene,MTS1)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 1999年 1月~ 12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且手术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32例。提取DNA ,建立PCR方法分析 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 ,用SouthernBlotting方法对p16第二外显子的PCR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  32例NSCLC患者中 9例发生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 ,缺失率为 2 8% (9/ 32 ) ,p16第一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结论 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是 p16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方式 ,且影响肺癌细胞其他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肿瘤 基因外显子 P16/MTS1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纯合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MET基因变异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琼 申阳 +6 位作者 江珍红 胡建平 龙薪羽 陈志青 饶钰婷 郑岩 邹叶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MET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NSCLC中MET基因变异,分析MET基因变异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633例NSCLC中MET基因突变率为4.53%(74/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MET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NSCLC中MET基因变异,分析MET基因变异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633例NSCLC中MET基因突变率为4.53%(74/1633),变异主要发生于男性、非吸烟、年龄>60岁、腺癌、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P<0.05)。MET基因变异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变异类型以MET14外显子跳读和MET扩增为主(占71.62%)。另外,MET基因扩增与EGFR、T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EGFR:P=0.003,r_(s)=0.340;TP53:P=0.002,r_(s)=0.362),与KRAS、ALK基因突变无关;MET14外显子跳变与EGFR基因突变呈负相关(P<0.001,r_(s)=-0.409),与KRAS、ALK、TP53基因突变无关。结论MET基因变异类型(MET扩增、MET14外显子跳读、MET融合、其他)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分型无关。MET扩增多伴随EGFR、TP53共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细胞 MET基因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IL-7/CCL19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对小鼠肺癌的抗肿瘤研究
12
作者 吴迪 李晨辉 +5 位作者 汪艳 何正强 金常娥 郭敏 陈荣昌 周承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4-51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 7,IL-7)和趋化因子19(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9,CCL19)的NRT细胞(7×19 NRT),并对7×19 NRT细胞和常规NR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差异进行了评估。方法针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进行了新一代测序和新抗原预测,制备了RNA疫苗,培养了NRT细胞,构建了编码IL-7和CCL19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NRT细胞并成功表达IL-7和CCL19,成功获得了7×19 NRT,并在小鼠体内外对其抗肿瘤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7×19 NRT细胞通过分泌IL-7和CCL19显著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在小鼠肺癌中实现了显著的抑瘤作用,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经7×19 NRT治疗后,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肿瘤组织坏死显著增加。此外,7×19 NRT治疗与常规NRT治疗均安全。结论通过IL-7和CCL19的表达,NRT细胞的抗实体瘤能力显著增强,这是一种对NRT安全有效的基因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细胞介素7 趋化因子19 肿瘤 新抗原反应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格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新进展
13
作者 郁佳 任胜祥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0-459,共10页
随着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酪氨酸激酶基因重排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被发现,针对ALK的靶向治疗不断发展。新一代ALK抑制剂布格替尼(Brigatinib)已在ALK阳性的NSCLC患者... 随着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酪氨酸激酶基因重排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被发现,针对ALK的靶向治疗不断发展。新一代ALK抑制剂布格替尼(Brigatinib)已在ALK阳性的NSCLC患者中被证明具有显著疗效,并在肿瘤深度缓解、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等多方面均具有临床获益。本文将对布格替尼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探索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细胞 间变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布格替尼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参与调控肿瘤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铿军 张文波 蒋鹏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47-2653,共7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一组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其在人类转录组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较为系...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一组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其在人类转录组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较为系统的文献总结。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作为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髓系细胞,在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直接和间接抑制T细胞的活性、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转移等方式,影响着肿瘤的生长、免疫抑制和转移。该文强调了对MDSCs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发现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lncRNA与MDSCs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的靶点和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编码RNA 髓源抑制细胞 肿瘤 肿瘤微环境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FOXCUT调控FOXC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15
作者 钱振 张海涛 +1 位作者 付国强 董佳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1-758,764,共9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C1(forkhead box C1,FOXC1)基因启动子上游转录体(FOXC1 promoter upstream transcript,FOXCUT)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RT-qPCR技... 目的探讨叉头框C1(forkhead box C1,FOXC1)基因启动子上游转录体(FOXC1 promoter upstream transcript,FOXCUT)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RT-qPCR技术检测NSCLC组织中FOXCUT的表达。敲低NSCLC细胞中FOXCUT的表达后,采用CCK-8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和FOXC1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构建FOXCUT沉默的H460细胞,裸鼠皮下注射,观察肿瘤生长。将FOXC1表达载体转染至FOXCUT敲低的细胞中上调FOXC1表达。采用LncBook 2.0、ENCORI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与FOXCUT和FOXC1相互结合的miRNAs。结果FOXCUT在NSCLC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正常组织:0.24±0.22 vs NSCLC组织:0.68±0.76,t=5.94,P<0.001),且FOXCUT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P<0.01)。干扰FOXCUT的表达显著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1)。敲低FOXCUT显著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下调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P<0.01)。敲低FOXCUT的细胞在裸鼠内形成肿瘤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敲低FOXCUT显著下调FOXC1的表达(P<0.01)。在FOXCUT敲低的细胞中过表达FOXC1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获得8个与FOXCUT和FOXC1共同作用的miRNAs分子。结论敲低FOXCUT可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OXC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细胞 长链编码RNA FOXCUT FOX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朝丹 朱蕊 +4 位作者 张煜婷 应莉莎 王佳敏 刘盼 苏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ranul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s)是MDSCs的主要亚群之一,在多数癌症中广泛富集,通过表达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机制抑制淋巴T细胞杀伤功... 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ranul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s)是MDSCs的主要亚群之一,在多数癌症中广泛富集,通过表达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机制抑制淋巴T细胞杀伤功能,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MDSCs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和免疫治疗疗效具有显著相关性,使用特异性靶向G-MDSCs的募集、分化和功能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进展。本文主要就G-MDSC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相关通路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孙兴智 栗鸿宝 +1 位作者 朱思毅 李卫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6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和术中淋巴结清扫的14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均在GE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6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和术中淋巴结清扫的14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均在GE Revolution 256CT上进行MSCT检查,记录MSCT灌注参数,包括病灶区域的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以及表面通透性(PS)。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分布、肿瘤大叶分布、肿瘤类型、肿瘤直径和肿瘤同侧纵隔淋巴结短直径。收集患者术前血常规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计数(Hb)、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单核细胞计数(M),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及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结果:与未转移组患者比较,转移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和肿瘤同侧纵隔淋巴结短直径显著增加,BF、BV、PS、NLR和PLR显著增加,LMR和HRR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BF、BV、PS、NLR和PLR是NSCLC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F、BV、PS、NLR和PLR单独及联合预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70.9%、83.3%和72.1%、64.8%和83.7%、74.1%和77.9%、70.4%和67.4%、94.4%和83.7%。结论:MSCT灌注参数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对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 纵隔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氩氦刀等微创技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139例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罗凌飞 王洪武 +3 位作者 马洪明 邹珩 李冬妹 周云芝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动脉内栓塞化疗、氩氦刀靶向冷冻及放化疗粒子植入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微创技术,本文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临床有效率和生存期进行总结,并对每项技术自身优势和应用局限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微创治疗技术联... 背景与目的动脉内栓塞化疗、氩氦刀靶向冷冻及放化疗粒子植入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微创技术,本文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临床有效率和生存期进行总结,并对每项技术自身优势和应用局限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微创治疗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7月经病理证实并完成随访的139例患者,综合评价均已失去外科手术切除机会。其中原发病灶102个,纵隔、肺内及胸壁转移病灶37个,依据病灶血供情况及病灶大小、位置等选择不同微创治疗技术组合,其中靶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氩氦刀靶向冷冻及放化疗粒子植入相结合治疗富血肿瘤71个,单纯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乏血肿瘤48个,氩氦刀靶向冷冻结合放、化疗粒子植入治疗乏血肿瘤20个。对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KPS评分平均提高20.01,随访3年,CR44例,PR87例,NC3例,PD5例,有效率94.2%。1年生存99例(71.2%),2年生存43例(30.2%),4例存活3年以上,中位生存19个月,平均生存(16±1.5)个月。无脊髓损伤、血管及心包穿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技术操作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轻、疗效肯定。就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而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微创技术相结合实施治疗,相互补充、协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患者中、远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化疗 氩氦刀 原发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张琳依 熊艺颖 +6 位作者 廖明燕 肖青 唐晓琼 罗小华 张红宾 王利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5-1881,共7页
目的:分析髓系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PGF)的危险因素及原发性PGF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allo-HSCT的146例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可能影响a... 目的:分析髓系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PGF)的危险因素及原发性PGF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allo-HSCT的146例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可能影响allo-HSCT后发生原发性PGF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9例(6.16%)患者发生原发性PGF,中位年龄为37(28-53)岁;其中,同胞全相合移植1例,无关供者移植1例,单倍体移植7例;合并CMV感染5例,合并EBV感染3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CD34+<5×10^(6)/kg和移植前CRP>10 mg/L是髓系肿瘤患者allo-HSCT后发生原发性PGF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PGF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52.5%,显著低于植入功能良好组的82.8%(P<0.05)。结论:移植前确保CRP≤10 mg/L、移植造血干细胞中CD34+≥5×10^(6)/kg可能是预防allo-HSCT后原发性PGF发生的有效措施。原发性PGF的发生可能会影响移植患者的总生存率,需早期做好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植入功能不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髓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微导管碘化油化疗药乳剂栓塞治疗原发性富血型非小细胞肺癌41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凌飞 王洪武 +3 位作者 马洪明 邹珩 李冬妹 周云芝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40-54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多数报道并未将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乏血型肺癌与富血型肺癌区分开来做进一步研究,栓塞前的化疗药灌注一直延用,对碘化油栓塞报道很少。本文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临床... 背景与目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多数报道并未将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乏血型肺癌与富血型肺癌区分开来做进一步研究,栓塞前的化疗药灌注一直延用,对碘化油栓塞报道很少。本文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临床有效率、生存期以及并发症进行总结,旨在探讨碘化油化疗药乳剂栓塞治疗原发性富血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经病理证实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1例,CT增强扫描病灶中等度以上强化,提示血供丰富。包括中央型23例,周围型18例,鳞癌21例,腺癌15例,腺鳞癌5例;IIIb期34例,IV期7例。使用微导管在DSA下做靶动脉超选择插管,以液态碘化油+表阿霉素乳剂栓塞肿瘤毛细血管床,以明胶海绵微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液态碘化油用量5mL-10mL,表阿霉素10mg-30mg。最长随访12个月并与2007年-2009年相关文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KPS显著提高(P<0.05),局部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1例,无变化(no change,NC)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3例,总有效率(CR+PR)75.60%,临床受益率(CR+PR+NC)92.68%。总生存期超过12个月者33例(80.48%),IIIb期29/34(85.29%),IV期4/7(57.14%)。并发症脊髓损伤1例。结论碘化油+化疗药乳剂单纯栓塞治疗原发性富血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肯定,同时避免化疗药毒副反应。DSA下使用微导管做绝对的超选择插管并仔细区分脊髓动脉以及肿瘤内动静脉瘘是避免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碘化油 栓塞化疗 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