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晓庆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47只眼)...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47只眼),对照组16例(24只眼),观察组18例(23只眼)。对照组应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水平及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手术有效率两组均为10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范世超 崔建军 +1 位作者 张宏霞 李亚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4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视力、视野及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压、房角粘连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挽救视功能,控制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17
3
作者 袁建枚 杨新怀 +2 位作者 黄勤 覃旭方 全婵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根据房角粘连程度及病程长短,非随机选择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手术(P...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根据房角粘连程度及病程长短,非随机选择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手术(Phaco+IOL+PLI)、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trab+IOL),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轴深、滤过泡,随访时间为1mo。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P<0.05)、眼压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1mo三组之间眼压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切口透明角膜超声乳化及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手术是安全的。房角粘连<90°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90°<房角粘连为<180°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如果病程长且房角粘连>180°,考虑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建刚 宋金鑫 龚玉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84-1986,共3页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47眼,分为两组:A组26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21眼(房角关闭...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47眼,分为两组:A组26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21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行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前房深度、炎症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4.37±4.83和15.86±3.74mm Hg,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前房深度分别为3.53±0.37和3.63±0.35mm,较术前均显著加深(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BCVA中值分别为0.6和0.5,较术前提高。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结论: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适合的青光眼术式治疗PACG,降眼压效果稳定,视力提高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眼压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许丽疆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92-1693,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2眼,其中急性期的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慢性期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第1d,9眼出现角膜内皮线状皱折,5眼角膜...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2眼,其中急性期的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慢性期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第1d,9眼出现角膜内皮线状皱折,5眼角膜基质轻度水肿、混浊,2~4d后消退,角膜恢复透明,房水炎症细胞+~++,经术后抗炎治疗1wk,前房炎症细胞消失;术后1wk随访,急性期的28眼,眼压均在10~20mmHg之间,慢性期4眼,眼压7~9mmHg。术后2wk随访,所有患者眼压均在10~20mmHg之间。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化繁为简的选择,避免了单纯青光眼术后再次行白内障手术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洪 李平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2期44-46,共3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主要和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现简要介绍其合并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廖锐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8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PACG-C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乳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单纯小梁切除术治...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PACG-C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乳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超乳组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滤过泡、并发症、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结果超乳组和常规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乳组和常规组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高于术前,超乳组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高于常规组,超乳组和常规组术后1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超乳组术后1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乳组术前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PACG-C患者的视力、眼压,对患者角膜散光度影响少,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小梁切除术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小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1093-1094,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郏县人民医院67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联...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郏县人民医院67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前房深度、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成功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75.76%(25/33),且视力及前房深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且可改善患者视力及前房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原发闭角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9
作者 黄晓燕 叶亲颖 黄玉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PAC)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PAC)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AC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分为PAC组(28例)和PACG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 d、1个月、6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患者前房角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并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患者眼压,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AC组和PACG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31±0.21、0.32±0.19,术后6个月分别为0.57±0.28、0.58±0.26,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间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A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低于PACG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ACA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间AC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AC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短期内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原发房角关闭 原发闭角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维娜 李成茂 吴晓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6-679,共4页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梁切除术后复发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27例(29眼),患者入...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梁切除术后复发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27例(29眼),患者入院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患者眼压,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动态房角镜下检测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BCVA和眼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中央前房深度、PAS范围、角膜内皮细胞数,并记录术中并发症和后续治疗方案。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BCVA分布等级与术前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术后患者BCVA均较术前提高。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术后1 d患者眼压也较术后其他时间点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8)。术前患者眼压最高,术后1 d眼压下降最明显,之后缓慢升高。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为P<0.001)。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PAS范围均小于术前(均为P<0.001)。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4,P=0.967)。术后4眼前房积血,给予止血、半卧位、制动等处理,3 d内积血消退。术后3眼前房渗出,给予激素滴眼液治疗后1周内渗出消退。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复发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可以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小梁切除术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雪梅 徐鸿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0期128-129,共2页
目的 :探讨联用小梁切除术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句容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5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目的 :探讨联用小梁切除术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句容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5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小梁切除术。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然后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其视力、眼压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进行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视力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其眼压的水平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 :联用小梁切除术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阳 黄雪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508-1510,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3-10间收治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90眼,分为观察组(... 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3-10间收治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90眼,分为观察组(青白联合手术组,45眼)和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45眼)。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mo,观察术后眼压、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比术前眼压均明显的降低,而观察组眼压降低更明显(P=0.003)。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术后视力与术前上升不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对照组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黄斑水肿、前房炎症的患眼均较观察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3,P=0.001)。结论:对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青白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单纯小梁切除术 青白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3期4265-4266,共2页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长垣市中医院就诊的124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2例。A组接...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长垣市中医院就诊的124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2例。A组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IOL植入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房角分离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B组患者视力高于A组,眼压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6%(5/62)、6.45%(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IOL植入术基础上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提高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进一步降低患者眼压,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房角分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循证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雪青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0期124-124,126,共2页
目的采用循证评价方式对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合理的中英文关键词,并对Seek68数字图书馆以及相关文献网站进行系统性检索,重点对近5年的文献作细化分析。结果文献均... 目的采用循证评价方式对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合理的中英文关键词,并对Seek68数字图书馆以及相关文献网站进行系统性检索,重点对近5年的文献作细化分析。结果文献均主要对房角、眼压、视神经情况、手术方式、降眼压药物以及随访情况等作了分析。结论文献资料中包括的相关指标在术后的显著改善情况,均为晶状体摘除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摘除术 闭角青光眼 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本聪 汪丽娟 +1 位作者 周丽 程渡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5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例(2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比较患者术眼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例(2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比较患者术眼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眼压、视力,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术眼术后视力(0.52±0.25)高于术前的(0.21±0.16),眼压(13.53±6.51)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术前的(34.25±9.78)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63±0.58)mm大于术前的(1.52±0.4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眼术后前房角宽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发生2例(10.0%)角膜轻度水肿,1例(5.0%)Tyndall(+), 1例(5.0%)前房角下方少许积血,其余患者术眼情况良好,术眼常规局部用药3 d后相关并发症均全部消失。随访3个月有1例(5.0%)患者需使用1种降眼压药物维持眼压,其余患者眼压控制良好,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临床效果理想,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原发闭角青光眼 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 虹膜根切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金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6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中抽取40例,对其经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中抽取40例,对其经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等。结果手术后患者的视力状况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前房深度和眼压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原发闭角青光眼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角分离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成 丁增林 谭宪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4期6406-6409,共4页
目的观察房角分离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12月于鹿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房角分离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12月于鹿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房角分离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散光度、前房角度及角膜内皮细胞指标(角膜中心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视力较术前升高,眼压较术前降低,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前房深度、散光度、前房角度高于术前,观察组前房深度、前房角度较对照组高,散光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角膜中心厚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角分离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深度,增大前房角度,减小术眼散光度,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减少角膜内皮细胞丢失,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晶状体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视力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仲苏鄂 黄胜 +3 位作者 郭擎 樊廷辉 文念炼 靳鹍 《巴楚医学》 2022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的眼表影响。方法: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2例52眼,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两组。研...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的眼表影响。方法: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2例52眼,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两组。研究组有糖尿病史5年以上,29例29眼;对照组无糖尿病史,23例23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术后1月、术后3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等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表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眼表参数与术前比较,部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眼表参数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3月研究组患者的NifBUT和NiaBUT明显短于对照组,CF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糖尿病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乔 苗青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9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眼...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9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眼,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研究组48眼,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包括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形态及开放范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视野,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1 d,两组矫正视力<0.1、0.1~0.5、>0.5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两组矫正视力0.1~0.5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矫正视力<0.1例数对照组,矫正视力>0.5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1 d,两组眼压、前房角角度、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前房角角度、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房角开放范围>270°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能加深前房,充分开放房角,有效降低眼压,改善房角狭窄,安全可靠,临床上可以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房连分离术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敬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8期3360-336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宁陵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激光周边虹...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宁陵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前房深度及眼压水平。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优于术前,眼压低于术前,前房深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视力,加深前房深度,降低眼压,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原发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