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4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张艳玲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8-668,67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临床分析 病理 手术治疗 诊断 治疗 胃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M分期与Lugano分期在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常树建 石鑫 +1 位作者 徐振宇 刘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92-396,共5页
目的:比较TNM与Lugano分期系统在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2月至2013年8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73例。所有患者分别使用TNM及Lugano系统进行分期。5年生存率为生存比较的主... 目的:比较TNM与Lugano分期系统在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2月至2013年8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73例。所有患者分别使用TNM及Lugano系统进行分期。5年生存率为生存比较的主要指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不同临床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2.4(1.3-158.6)个月,5年生存率77.82%。使用TNM系统分期时,Ⅰ、Ⅱ、Ⅲ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0.0%、67.4%和22.2%(χ^2=17.795 6,P=0.000 5)。使用Lugano分期时,Ⅰ、Ⅱ、ⅡE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70.7%和46.2%(χ^2=15.677 6,P=0.001 3)。Cox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0.018 1)和远处转移(P=0.003)是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NM分期较Lugano分期可以更好地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恶性淋巴 5年生存率 TNM Luga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病理新分类形态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蔡瑞霞 张惠箴 +1 位作者 周健华 陈洁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I002,共4页
目的:根据病理新分类研究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MLGI)的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PMLGI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62例PMLGI中,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6例,高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 目的:根据病理新分类研究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MLGI)的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PMLGI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62例PMLGI中,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6例,高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伴低恶成分14例,淋巴瘤性息肉病1例,Burkit样淋巴瘤2例,B大细胞淋巴瘤38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胃肠道淋巴瘤与淋巴结淋巴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胃肠 恶性 PMLGI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郑玉萍 侯淑玲 +1 位作者 刘阳 杨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04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一般情况、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效果与5、10年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具有下列因素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瘤体直径大于10cm;瘤体突破浆膜或浸...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04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一般情况、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效果与5、10年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具有下列因素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瘤体直径大于10cm;瘤体突破浆膜或浸润周围脏器;病理分期Ⅲ、Ⅳ期;T细胞型;未接受手术治疗;初治未达CR,与其他患者对比并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二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除IPI指标外,肿块体积、病理分期与分型、临床分期、治疗手段以及初治效果,均是影响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胃肠恶性淋巴 病理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治
5
作者 全志伟 吴克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55-45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手段和治疗原陈方法1990~1998年收治11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胃肠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11例病例术前无1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手段和治疗原陈方法1990~1998年收治11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胃肠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11例病例术前无1例明确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经积极综合治疗,9例存活至今。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认识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配合适当化疗和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恶性淋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疗分析(英文) 被引量:17
6
作者 冯莉娟 张国平 +4 位作者 胡忠良 邹益友 陈凤英 张桂英 唐丽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2-588,共7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1例PG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HP感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淋巴瘤患者年龄(52.84±15.33)岁,肠淋巴瘤患者年龄(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1例PG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HP感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淋巴瘤患者年龄(52.84±15.33)岁,肠淋巴瘤患者年龄(42.09±15.28)岁。常见症状:腹痛76.5%,消化道出血55.6%,贫血54.3%,腹部包块25.9%,低蛋白血症40.7%,肠梗阻11.1%,腹胀、呕吐、纳差、反酸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32.1%,体质量明显下降33.3%,发热8.6%,腹泻7.4%,消化道穿孔1.2%,便秘1.2%,吞咽困难1.2%。内镜下表现为肿块型67.7%,溃疡型27.7%,弥漫型4.6%。临床诊断率及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率分别为30.9%和73.8%。MALT淋巴瘤占61.7%。HP检测率39.5%,阳性率37.5%。69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前化疗,34例术后化疗。12例非手术治疗,其中6例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另6例放弃治疗。单纯手术、手术加化疗、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3种方法的存活率在Ⅰ~Ⅱ期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存活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1年生存率为96.39%,3年生存率为70.96%,5年生存率为55.87%。结论:PGIL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建议多部位活检或重复多次活检,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高病理诊断率。治疗首选化疗及HP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胃肠淋巴 临床特征 病理分型 化疗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45例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勾红峰 陈心传 侯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1-455,共5页
目的:对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治、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年生存率为82.80%,不同病理类型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总生存期在不同病... 目的:对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治、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年生存率为82.80%,不同病理类型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总生存期在不同病理类型有显著差异,而在性别、年龄、分期、有无B症状及浸润深度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早期胃肠道淋巴瘤疗效较好。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型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胃肠淋巴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邵琳琳 朱思莹 +3 位作者 邢洁 武珊珊 朱圣韬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PGIL的82例患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PGIL的82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中位发病年龄64岁。统计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内镜特点、病理类型及生存时间。结果82例患者中,胃淋巴瘤患者54例(65.9%),以累及两个部位(胃窦体)以上最常见,小肠淋巴瘤患者17例,(20.7%),结直肠淋巴瘤患者11例(13.4%)。PGIL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消瘦和消化不良。实验室检查显示,部分患者存在贫血和乳酸脱氢酶升高。PGIL的内镜下表现大多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也存在隆起性病变及浸润生长性病变;胃肠道黏膜受累时,以黏膜脆性增加最常见。在82例确诊PGIL的患者中,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共74例(90.2%),以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最多见;共随访68例PGIL患者,胃淋巴瘤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优于肠道淋巴瘤的患者。结论PGI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胃淋巴瘤最为常见,其中DLBCL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溃疡性病变是PGIL的主要内镜下表现,且病变黏膜脆性增加,因此内镜医师应仔细辨认病变并多点活检,提高内镜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胃肠淋巴 临床特征 内镜特点 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明华 翁媛英 +6 位作者 吴玉林 陈再智 徐忠飞 谭恺 徐祖良 张燕 汪国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平扫+增强扫描表现。结果: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其中胃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平扫+增强扫描表现。结果: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其中胃2例、小肠1例和结肠1例;2例胃淋巴瘤胃壁分别呈弥漫性增厚及局限性增厚,1例黏膜累及并伴有溃疡,胃壁均匀轻~中度增强,1例内见小片状低密度灶,小肠淋巴瘤呈多节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壁及肿大淋巴结均匀明显增强,1例回盲部结肠淋巴瘤呈偏侧性肿块伴管腔狭窄,病灶均匀轻~中度增强。结论:CT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恶性淋巴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对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VEGF、β2-M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诗彤 王爱民 +4 位作者 孙智慧 宋晶晶 玄小玉 刘伟 田新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在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8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在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8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CVAD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采用美国RECIST1.1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患者VEGF、TNF受体关联因子6(TRAF6)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水平测定;采用反射免疫法完成患者β32-MG水平测定,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化指标、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联合用药治疗后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VEGF、TRAF6、Bcl-6及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败血症、感染、输液相关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年远期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3年远期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用于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降低VEGF、β2-MG水平,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VAD方案 原发胃肠B细胞淋巴 近期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β_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泳松 陈棣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320-1322,共3页
关键词 胃肠原发淋巴 影像学检查 胃肿 肠肿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4
12
作者 石木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18-125,共8页
简要介绍恶性淋巴瘤分类的进展及最新的病理分类(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REAL Classification1994;世界卫生组织分类——WHO Classification,1998)。约20%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简要介绍恶性淋巴瘤分类的进展及最新的病理分类(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REAL Classification1994;世界卫生组织分类——WHO Classification,1998)。约20%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原发于淋巴结外,其中以胃肠道最为常见。胃肠道淋巴瘤中以胃最多见,继为小肠、结、直肠,食管最为罕见。胃肠道NHL主要在剽膜下生长蔓延浸润,可局部形成结节或肿块,也可有溃疡形成,多灶病变占10%~40%。原发和继发胃肠道NHL的影像表现主要反映了大体病理改变,原发和继发的影象表双相同。CT扫描可显示消化道壁的改变、有无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单纯依靠观察胃肠道壁的厚度、淋巴结是否肿大对鉴别淋巴瘤与消化道癌的意义不大,仍需结合胃肠造影、临床表现、胃镜活检等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 胃肠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恶性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虹 万欢英 +1 位作者 李庆云 李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409-410,共2页
原发性肺淋巴瘤(pr1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系统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埘此病也有一些报道,但均为起源于肺枯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PPL,称为肺MALT型淋巴瘤.本病例... 原发性肺淋巴瘤(pr1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系统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埘此病也有一些报道,但均为起源于肺枯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PPL,称为肺MALT型淋巴瘤.本病例为高恶性 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high-grade B cell primary pulmonar y lymphoma,HG PPL-B),较前者罕见,但恶性程度高,颅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B细胞型原发淋巴 肺肿 病例报告 临床症状 病理诊断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英文)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俊铠 陈燕萍 +1 位作者 罗淑仪 邓白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9-474,共6页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部位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就胃肠道淋巴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所有病例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部位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就胃肠道淋巴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所有病例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或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64层双源螺旋CT扫描。【结果】胃淋巴瘤发生率最高(69例),其次为小肠淋巴瘤(40例)。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淋巴瘤(87例)及MALT淋巴瘤(24例)。大多数胃淋巴瘤(60例)表现为胃壁增厚,但未见明显梗阻征象,增强扫描14例可见黏膜白线征。动脉瘤样扩张(9例)、病灶内积气(3例)及"夹心面包征"(2例)则是小肠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结直肠淋巴瘤少见(26例),CT表现与小肠淋巴瘤相似。【结论】胃肠道淋巴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特别是回肠淋巴瘤,有助于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淋巴 胃肠 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进 钟美佐 +3 位作者 唐友红 卢建红 李晓玲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7-100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5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上腹部不适、呕吐、黑...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5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上腹部不适、呕吐、黑便、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消瘦等,其中最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5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1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49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Bcelllymphoma,DLBCL)34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13例,DLBCL合并MAIT淋巴瘤2例。50例胃原发淋巴瘤患者中共12例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49例DLBCL患者中14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3s例单纯化学治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优于单纯化学治疗患者(85.7%vs77.1%,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的患者2年总生存率优于临床分期Ⅲ~Ⅳ期的患者(90.9%VS71.4%,P〈0.0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但无特异性,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以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最常见病理类型为DLBCL。治疗选择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患者预后与临床分期、是否联合美罗华化学治疗相关。治疗后s0例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达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恶性淋巴 症状 病理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邱士军 张雪林 昌仁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870-871,共2页
目的 探讨MRI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MR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 :①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 ,T2 WI为等或稍高信号 ,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 ;②Gd DTPA... 目的 探讨MRI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MR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 :①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 ,T2 WI为等或稍高信号 ,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 ;②Gd 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 DTPA应用有助于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有助于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原发恶性淋巴 淋巴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颅内肿 MR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锡平 王君宇 +1 位作者 袁贤瑞 彭泽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淋巴瘤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生存期 5d~ 4 0月。术后 1 8例患者接受放疗。经...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淋巴瘤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生存期 5d~ 4 0月。术后 1 8例患者接受放疗。经影像学证实的术后复发共 1 6例。其中最短复发时间为术后第 2 9d。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史短、临床症状重 ,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 ;即使于显微镜下全切除 ,也可于术后短期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特点 术后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临床 放疗 复发时间 敏感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及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陶文 陈森 +2 位作者 邱小芬 陈煌基 李西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55-656,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原发乳头状癌 弥漫大B细胞恶性淋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玲 陈晓宇 +1 位作者 刘强 沈艳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9-402,406,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66例原发性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比较,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66例原发性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比较,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预后与肿瘤原发部位、直径、核分裂象、有无侵犯周围组织、有无坏死、NIH危险度、Ki-67指数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有无侵犯周围组织、有无坏死、NIH危险度、Ki-67指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GISTs预后判断可以结合经典NIH危险度分级、Ki-67指数及肿瘤手术时是否已侵犯周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胃肠间质 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金 林颖 +4 位作者 李建忠 陈小良 田虹 郑丰平 吴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3-807,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GML发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占65....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GML发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占65.7%,男女比例为1.69∶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镜和CT表现与胃癌等其他胃部疾病较难鉴别,内镜下多部位深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可获较满意疗效。【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属B细胞来源,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术前最有诊断价值的方法,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病人情况进行规范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恶性淋巴 胃镜检查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