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智龙治疗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栩 张智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44-46,共3页
总结张智龙教授运用“治崩三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的临床经验。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属于中医“血尿”的范畴。张智龙教授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气虚瘀血。确立了补脾益肾,化瘀止血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大法。并将“治崩三... 总结张智龙教授运用“治崩三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的临床经验。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属于中医“血尿”的范畴。张智龙教授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气虚瘀血。确立了补脾益肾,化瘀止血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大法。并将“治崩三法”之意融入到本病的治疗当中,师于古而不泥于古,为针刺治疗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 临床经验 张智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内毒素联合检测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47
2
作者 李建忠 宁松毅 +2 位作者 刘广 胡有根 汤元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1-944,共4页
目的目前关于降钙素原和内毒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方面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联合检测在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 目的目前关于降钙素原和内毒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方面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联合检测在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5年12月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收治的427例上尿路结石行PCNL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49例(脓毒症组),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378例(对照组)。均于术前1 d、手术开始2 h测定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水平,应用ROC曲线对术后2组间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以及联合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脓毒症组手术开始2 h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18±4.43)vs(1.38±1.01)ng/m L;(50.91±35.45)vs(17.86±10.78)pg/m L,P<0.01]。对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降钙素原的AUC为0.841±0.038,其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78.0%;内毒素的AUC为0.786±0.043,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70.1%;两者联合检测时AUC为0.915±0.029,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6.5%,显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01)。结论降钙素原和内毒素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PCNL术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降钙素原、内毒素的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脓毒 降钙素原 内毒素 经皮镜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6联合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0
3
作者 唐亚纯 符浩 +3 位作者 郭涛 段斌 王昕禧 陈选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98-22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64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对照组)6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L-6、PCT及CRP水平;绘制单指标及三指标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其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观察组患者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IL-6诊断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799~0.913),灵敏度为73.44%,特异度为78.13%,均高于PCT水平(AUC:0.819;95%CI:0.726~0.911;灵敏度:64.06%;特异度:69.53%)及CRP水平(AUC:0.738;95%CI:0.634~0.841;灵敏度:60.94%;特异度:62.50%);但略低于三指标联合检测水平(AUC:0.865;95%CI:0.788~0.942;灵敏度:81.22%;特异度:84.94%)。结论血清IL-6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可靠指标,且其诊断效能高于传统的PCT及CRP水平,但低于三指标联合检测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镜碎石术 尿脓毒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S通过调控iNOS/HO-1/Bax/Caspase3轴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唐亚纯 许武军 +4 位作者 陈仙 王斌辉 郭涛 吴孝斌 符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33-2437,2445,共6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组(Model)、H2S供体NaHS处理组(8.4μmol/kg NaHS)和H2S合成酶抑制剂DL...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组(Model)、H2S供体NaHS处理组(8.4μmol/kg NaHS)和H2S合成酶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处理组(37.5 mg/kg PAG),每组8只。建立上尿路急性梗阻并感染脓毒血症动物模型。药物干预72 h后,采用HE染色检测兔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活性氧(ROS)水平;采用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NOS/HO-1/Bax/Caspase3轴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模型组,NaHS减轻兔肾组织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血液中BUN、Scr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水平(P<0.01),抑制损伤肾组织ROS的释放及细胞凋亡(P<0.01),抑制iNOS、Bax及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5,P<0.01),促进HO-1的表达(P<0.01)。而PAG的干预效果与NaHS恰好相反,促进了兔肾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结论:H2S能够通过有效调控iNOS/HO-1/Bax/Caspase3轴减少炎症因子、iNOS的表达及ROS的释放,促进HO-1表达,进而抑制损伤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有效地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尿脓毒 损伤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尿白蛋白片段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钱白音 邹和群 +4 位作者 黄志清 傅玉如 李铎 赖德源 周文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分析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修饰型白蛋白可能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方法】46例经肾活检诊断明确,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脑血管损害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标本,用免... 【目的】分析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修饰型白蛋白可能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方法】46例经肾活检诊断明确,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脑血管损害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标本,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尿白蛋白片断(uAF)的阳性率。【结果】病理损害I级患者uAF阳性率25%,Ⅱ级29%,Ⅲ级60%,Ⅳ级88%(P<0.01);具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uAF阳性率100%;无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阳性率4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中修饰型白蛋白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uAF可以作为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疾病预后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 尿白蛋白 免疫印记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尿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戴慧莉 钱家麒 严玉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混合性尿蛋白在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评估尿蛋白分型的特征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尿蛋白分型,将101例肾活检证实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70、150、2...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混合性尿蛋白在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评估尿蛋白分型的特征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尿蛋白分型,将101例肾活检证实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70、150、23、10kd组,分别测定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RBP)及小管间质损害分数。结果 10kd组34.29%患者的Scr高于正常范围,且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24h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23kd组和10kd组升高尤为显著,与另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RBP及小管间质损害分数测定中,10k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当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分子量很低的23kd和10kd的混合性尿蛋白类型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和小管重吸收功能均受到损伤,后者可能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 低分子量尿蛋白 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肌酐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通过抑制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25
7
作者 许武军 谢娟娟 陈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血症模型组、脓毒血症模型Na HS处理组和脓毒血症模型Na HS联合TAK-242(TLR4抑制剂)处理组,每组8只。各组分... 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血症模型组、脓毒血症模型Na HS处理组和脓毒血症模型Na HS联合TAK-242(TLR4抑制剂)处理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按分组处理72 h后,采用HE染色观察兔肾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降钙素原(PCT)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血症兔肾组织呈现明显损伤,Na HS处理后肾脏病理明显改善,且血液中BUN、SCr、NGAL、KIM-1、PCT、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提高(P <0.05),但Na HS处理或联合TAK-242处理后显著降低;脓毒血症兔肾脏组织中的TLR4、MyD88、p-PI3K和p-Ak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Na HS处理或抑制TLR4则显著抑制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激活。结论:H_2S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及肾损伤因子的释放,从而有效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脓毒 硫化氢 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肖建涛 黄凯 +4 位作者 戴英波 蒋志强 何乐业 蒋先镇 尹光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了解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1 022例患者mPCNL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22例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62例... 目的了解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1 022例患者mPCNL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22例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62例,发生率为6.07%。患者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25-3.92)、血常规(OR95%CI:1.25-14.00)、尿常规(OR95%CI:2.67-10.02)及术中灌注液体量(OR95%CI:1.37-4.18)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60岁)和术中灌注液体量(≥30 L)是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了解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及时治疗患者m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镜取石术 MPCNL 结石 尿脓毒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4
9
作者 袁敏 吴兆龙 +2 位作者 丁小强 郭慕依 郭贻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 探讨国内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51例MPGN的临床及病理进行总结,测定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管功能,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年龄... 目的 探讨国内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51例MPGN的临床及病理进行总结,测定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管功能,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年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水肿、血尿多见,近50%患者有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减退。Ⅰ型或病理有肾血管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者,临床表现重,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多见,肾小管功能差;Ⅲ型则肾病综合征较多见。儿童患者症状较成人轻,肉眼血尿较成人多见,但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成人少见。糖皮质激素或激素加抗凝治疗,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随访时间9个月至26年,平均9.5年,9例在34个月至25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衰,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死亡。结论 MPGN临床表现重,糖皮质激素或激素加抗凝治疗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膜增殖肾小 病理特征 预后 测定 浆白蛋白 红蛋白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水清肝饮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尿肾功能,血脂,血黏度等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评价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9例辨证为肝肾阴虚火旺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随...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尿肾功能,血脂,血黏度等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评价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9例辨证为肝肾阴虚火旺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予洛汀新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滋水清肝饮,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肾功能,血脂,血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均达标,治疗后治疗组尿肾功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并能改善症状、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黏度,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滋水清肝饮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机体高凝状态,松弛血管平滑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水清肝饮 原发 早期脏损害 尿功能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1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于峰 +3 位作者 赵洪雯 秦燕 廖贵益 文吉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6-862,共17页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充分阅读、分析和总结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文献,在《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及预后等内容,依据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方法对证据质量和建议强度进行客观评估,制定《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在本指南中对相应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以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移植肾脏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移植 系统疾病损害 复发 狼疮 抗中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管炎 肾小基底膜 免疫蛋白轻链淀粉样变 原发高草酸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血尿患者病理分析与临床诊断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615-4616,共2页
单纯性血尿,又称为孤立性血尿或无症状镜下血尿,是一组以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单纯性血尿作为肾小球疾病,临床并不少见,越来越引起广大肾内科医师的重视。本研究通... 单纯性血尿,又称为孤立性血尿或无症状镜下血尿,是一组以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单纯性血尿作为肾小球疾病,临床并不少见,越来越引起广大肾内科医师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03年3月至2009年8月37例单纯性血尿患者病理分析,探讨此类患者临床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尿 临床诊断 病理分析 患者 原发肾小疾病 持续镜下尿 孤立尿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泌尿生殖系恶性淋巴肉瘤
13
作者 陆慧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39-41,共3页
原发性泌尿生殖系恶性淋巴肉瘤是指无全身恶性淋巴肉瘤证据,仅表现于泌尿系的恶性淋巴肉瘤,以非何杰金氏病为多见。此病少见,症状不典型,临床易忽视。 本病多在尸解时发现。大多继发于血行播散或腹膜后的直接浸润。1980年以来。
关键词 淋巴肉瘤 尿生殖系 原发 淋巴结 辜丸 实质 尿 行播散 尿外科 睾丸恶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连希艳 黄胜华 +1 位作者 赵劲涛 杨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667-2668,共2页
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进展型IgA肾病预后极差.常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现已证实高尿酸血症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者预后较血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预后... 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进展型IgA肾病预后极差.常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现已证实高尿酸血症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者预后较血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预后差。为了加强对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重视并进行积极治疗.改善IgA肾病预后.本文就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病患者 尿 病理分析 临床 原发肾小疾病 独立危险因素 衰竭 预后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原则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艳 姜勇 张雅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748-748,共1页
关键词 单纯尿 单纯蛋白尿 隐匿型肾小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解逸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65-2765,共1页
胡桃夹现象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综合征。左肾静脉汇人下腔静脉之前,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肾静脉段受到挤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镜下或肉眼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还可表现腹痛和精... 胡桃夹现象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综合征。左肾静脉汇人下腔静脉之前,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肾静脉段受到挤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镜下或肉眼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还可表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1]。通常易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其他肾脏疾病。随着临床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对该病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胡桃夹综合征 临床分析 应用 肾小尿 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 直立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年第1卷作者索引
17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作者索引 骨髓抑制 杂志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缺氧缺脑病 儿童过敏紫癜 儿科 哑科 儿童青少年 全身型幼年特发关节炎 儿童原发尿 系统红斑狼疮 家族局灶节段肾小硬化 丁宗一 儿科学 临床医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循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年第1卷索引
18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脑病 亚低温 流行病学特征 醋酸去氨加压素 儿童原发尿 儿童过敏紫癜 儿童肺炎 全身型幼年特发关节炎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消化不良 儿童病综合征 易著文 家族局灶节段肾小硬化 儿童青少年 人巨细胞病毒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布地奈德 川崎病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特应疾病 陆权 王丹华 儿科 哑科 循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