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何淑玲
梁晓超
冯晓源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放射科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10-413,共4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结肠肝曲旁1例。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1.0cm×1.1cm^2.8cm×3.2cm,平均2.1cm×2.4cm。CT表现早期3例,脂肪肿块内有云絮状高密度,边缘较薄环壁,增强后环壁轻度强化,肿块内絮状、条索状强化。进展期12例,肿块内高低混杂密度,环壁较厚,边缘清楚,环壁中等强化。恢复期6例,肿块缩小,形态不规则,壁变薄,环壁轻度强化。12例进展期中,周围系膜肿胀12例,附近结肠壁轻度增厚5例,小肠袢受压2例,周围淋巴结肿大4例。21例PEA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影像学检查,并随访病变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对PEA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结肠
原发性肠脂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Keywords
Colon
Primary epiploic appendagitis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35.4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MSCT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检查价值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刘少东
常春丽
刘桂芳
-
机构
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
-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584-1587,共4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征,MSCT的检查价值.方法 对12例具有完整MSCT扫描资料并随访证实的原发性肠脂垂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均行全腹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0例病灶位于直乙状结肠转折处,1例位于回盲部,1例位于降结肠;12例卵圆形脂肪密度病灶均可见边缘高密度环,11例病灶中心可见高密度影;9例病灶周围可见继发性炎性改变,其中5例可见邻近腹膜增厚,但均未见邻近肠壁增厚及周围积液;2例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的高密度环及邻近增厚的腹膜可见强化.4~10周后CT随访,12例病灶均自行消退.结论 边缘高密度环征、中心高密度影和周围继发性炎性改变为原发性肠脂垂炎的特征性CT表现,MSCT能清楚显示病灶细节特征及毗邻结构,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
关键词
原发性肠脂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Keywords
Primary epiploic appendagiti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
分类号
R574.6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超声与CT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的比较
被引量:6
- 3
-
-
作者
阳建军
何剑
胡春洪
-
机构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超声和CT影像特点,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PEA中,男30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和CT检查,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结果:PEA超声特点表现为结肠壁旁卵圆形、不可压缩的高回声团块,且与腹壁有粘连;CT特征表现为结肠壁旁"戒指"样或卵圆形脂肪性密度。超声诊断PEA符合率为88.9%,CT诊断符合率为9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P>0.10)。结论:超声诊断PEA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CT可作为补充。
-
关键词
原发性肠脂垂炎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
Keywords
Primary epiploic appendagitis
Ultrasonography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ontrast
-
分类号
R574.6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诊断分析
被引量:6
- 4
-
-
作者
余艳凤
杨岗
张联合
张士良
-
机构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放射科
-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932-933,共2页
-
文摘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肠脂垂炎(PEA)患者的螺旋CT检查分析,了解其CT影像学表现,探讨CT诊断价值,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具有完整扫描资料并经临床诊断的PEA病例,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边情况。结果9例病灶位于左下腹乙状结肠旁,2例病灶位于右下腹盲肠前壁旁。病灶表现为戒指样、卵圆形、条带状,边缘呈高密度,其内呈脂肪密度;周围系膜结构浑浊。结论螺旋CT对PE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原发性肠脂垂炎
X线计算机
-
分类号
R657.2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多排螺旋CT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 5
-
-
作者
陈茂豪
梁彩妮
陈晓龙
杨为民
林俊平
-
机构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龙湖医院普外科
-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193-1195,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用于原发性肠脂垂炎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对收集的原发性肠脂垂炎18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部位及周围表现。结果本组原发性肠脂垂炎病例中位于乙状结肠旁8例,回盲部6例,结肠肝曲4例。所有病灶边缘均可见包鞘样高密度环,厚度1~3mm,病程短者薄而光滑,病程长者厚而毛糙。3例表现为肠壁边缘圆形或卵圆形云絮状较周围脂肪比稍高密度影,其余15例表现为肠壁边缘戒指样或环形稍高密度影。结论原发性肠脂垂炎具有特征性CT表现,表现为脂肪垂区的特定病变部位,呈现椭圆形、圆形脂肪密度肿块,边缘高密度环征、中央见点状及线条状高密度影和周围继发性炎性改变,增强后周围环壁呈轻中度强化。
-
关键词
原发性肠脂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分类号
R57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7
- 6
-
-
作者
纪振梅
-
机构
天津西青医院特检科
-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6期603-603,共1页
-
-
关键词
原发性肠脂垂炎
超声检查
-
分类号
R57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原发性肠脂垂炎MS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孟俊
毕俊英
-
机构
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63-165,共3页
-
文摘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MSCT影像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PEA的MS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并根据CT诊断标准做出诊断。CT平扫11例,平扫加增强2例,并获得多平面重建(MPR)图像。结果 13例病变均位于结肠旁,CT平扫均表现为环形或卵圆形脂肪密度肿块伴稍高密度环;周围见条索状、絮状渗出影,呈火焰样。2例增强病灶均呈环形轻度强化。13例中,出现“中央点线征”8例,邻近腹膜增厚者5例,邻近肠壁增厚者2例。结论 PEA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PEA比较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关键词
原发性肠脂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分类号
R57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原发性肠脂垂炎六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王福荣
冷晗
蔡相军
-
机构
解放军
-
出处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10期10-11,共2页
-
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1225021)
-
文摘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rimary epiploic appendagitis,PEA)的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对我院1998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6例PE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临床均表现为持续性、局限性腹部剧烈疼痛,伴发热4例,恶心、呕吐2例。入院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肠梗阻、卵巢肿瘤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EA,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PEA多继发于肥胖,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临床应加强对本病表现及超声、CT影像征象的认识,必要时行腹腔镜或手术探查有助于确诊。
-
关键词
原发性肠脂垂炎
误诊
阑尾炎
肠梗阻
卵巢肿瘤
-
分类号
R57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