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苔藓样型和斑状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敏 李邻峰 常建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3,130-131,共5页
目的总结和比较苔藓样型(LA)和斑状型(MA)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8年在北京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PCA的82例患者HE染色的病理切片,比较了LA和MA的特异性病理表现。结果82例患者中,52例(63%)... 目的总结和比较苔藓样型(LA)和斑状型(MA)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8年在北京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PCA的82例患者HE染色的病理切片,比较了LA和MA的特异性病理表现。结果82例患者中,52例(63%)为LA,30例(37%)为MA;有49例(60%)在淀粉样蛋白沉积上方基底细胞内出现核固缩现象;18例(22%)棘细胞层出现帕杰样角化不良细胞。LA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程度明显高于MA,但色素失禁程度明显低于MA(P<0.01)。结论淀粉样蛋白可能来源于凋亡的角质形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苔藓样型 斑状型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表达的病理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邹爱玲 段铱 曹育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5(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中表达的病理意义。方法通过CK5单抗检测CK5在39例PCA和10例对照组[扁平苔藓(LP)、皮肤红斑狼疮(LE)]真皮浅层的表达;通过CD3和CD68抗体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PCA和对照组真皮浅... 目的探讨角蛋白5(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中表达的病理意义。方法通过CK5单抗检测CK5在39例PCA和10例对照组[扁平苔藓(LP)、皮肤红斑狼疮(LE)]真皮浅层的表达;通过CD3和CD68抗体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PCA和对照组真皮浅层的浸润情况;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方法分析PCA和对照组真皮浅层巨噬细胞吞噬CK5的情况。结果 39例PCA的真皮浅层均见不同程度的CK5阳性;对照组部分为阳性。8例PCA皮损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计数均少于对照组;5例PCA皮损中CK5抗体与CD68抗体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结果为阴性,2例LE均为阳性,2例LP均为阴性。结论 PCA的淀粉样蛋白可能来自界面损伤后的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可能与局部的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或吞噬功能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淀粉样蛋白 CK5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OSMR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芳芳 吕萍 +2 位作者 薛汝增 梁云生 杨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36-1640,共5页
探讨OSMR基因突变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PCA)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收集48例PCA患者临床资料和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OSMR基因进行扩增,检测该基因突变位点。PCA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3,年龄7~79(28.25±9.37)岁。48例... 探讨OSMR基因突变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PCA)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收集48例PCA患者临床资料和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OSMR基因进行扩增,检测该基因突变位点。PCA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3,年龄7~79(28.25±9.37)岁。48例PCA患者中24例(50%)发生OSMR基因突变,突变点位于11及15号外显子。31例散发患者中13例(41.94%)发生突变。OSMR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瘙痒无相关性(P>0.05)。原发性皮肤淀粉样病好发于中青年,发病部位以小腿为主。OSMR基因突变在散发患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OSMR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瘙痒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OSMR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证治纂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翠娥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3期419-419,421,共2页
皮肤淀粉样变是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皮肤而引起的,属于皮肤病中的一种疑难病.1928年Gutmann报道了第一例皮肤淀粉样变,以后陆续有报道,随着皮肤科病理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皮肤淀粉样变是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皮肤而引起的,属于皮肤病中的一种疑难病.1928年Gutmann报道了第一例皮肤淀粉样变,以后陆续有报道,随着皮肤科病理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可能与遗传、代谢紊乱及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关系,其诊断主要根据组织病理检查与临床表现,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为了探索传统中医药在该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兹将近20年来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证治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有效治疗2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的报道 被引量:3
5
作者 杜雨欣 张勇 +1 位作者 曹育春 谷志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1-553,568,共4页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特点是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于正常皮肤组织,而不累及其他组织器官,导致皮肤组织上出现斑点、斑片、丘疹等皮损,常伴瘙痒。PCA发病率高、病程迁...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特点是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于正常皮肤组织,而不累及其他组织器官,导致皮肤组织上出现斑点、斑片、丘疹等皮损,常伴瘙痒。PCA发病率高、病程迁延难治,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并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常用疗法如抗组胺药、沙利度胺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等均收效甚微,给患者带来了严重困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枸橼酸托法替布片 JAK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一家系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玲 吕萍 +6 位作者 吴芳芳 杨超 陈军臣 薛汝增 郭君怡 陈俊溢 杨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 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寻找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FPCA)候选致病基因。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一FPCA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可能的致病性候选基因/位点,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在筛选出的26个候选基因中,低密度脂蛋... 目的 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寻找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FPCA)候选致病基因。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一FPCA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可能的致病性候选基因/位点,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在筛选出的26个候选基因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6)基因在淀粉样前体蛋白的代谢过程、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丝聚蛋白2(FLG2)基因与皮肤角化和屏障相关。另外,该家系患者抑瘤素M受体(OSMR)基因第1 538位鸟嘌呤G被腺嘌呤A取代(c.1 538G>A),导致第513号氨基酸序列由甘氨酸Gly转变为天冬氨酸Asp(p.Gly513Asp),而家族中健康成员均未检测出此突变。结论 ①LRP6、FLG2基因可能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相关,但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量验证和相关的功能学研究。②OSMR基因p.Gly513Asp突变可能参与PCA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全基因组测序 OSMR基因 LRP6基因 FLG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酸换肤联合卤米松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黎 张丹群 陈彩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93-695,共3页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 PCA)是指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正常皮肤而不累及其他器官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据文献报道可能与遗传、种族、长期刺激、紫外线辐射、Epstein-Barr病毒感染及...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 PCA)是指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正常皮肤而不累及其他器官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据文献报道可能与遗传、种族、长期刺激、紫外线辐射、Epstein-Barr病毒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PCA皮损组织病理常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及颗粒层增厚、色素失禁及淀粉样蛋白沉积等。本病病程迁延反复,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尽管外用糖皮质激素(GC),口服维A酸类药物及物理治疗如UVB照射、点阵激光等有一定疗效,但依然不够理想,且难以完全避免复发;。果酸可降低角质形成细胞(KC)的粘连性,促进老化角质细胞的脱落,并可减轻色素沉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本研究组采用果酸换肤联合卤米松治疗35例PCA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卤米松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