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雅妮 王华庆 +3 位作者 邱立华 钱正子 张会来 付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eg type)的发病率、发病年龄、临床特点、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4例PCLBCL,leg type患者的资料,结合性别、年龄、首发部位(腿... 目的:分析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eg type)的发病率、发病年龄、临床特点、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4例PCLBCL,leg type患者的资料,结合性别、年龄、首发部位(腿型或非腿型)、病变范围、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B症状、复发情况、转移部位、治疗方法、生存期等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天津市平均人口数中腿型PCLBCL的发病率为4.8/1 000万。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2~55岁,中位年龄29岁。临床表现多为大小不一的结节或肿块。首发部位:腿型3例,非腿型(头颈部)1例。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者3例,弥漫性病变者1例。随访显示1例出现淋巴结受累。采用手术+化疗3例,单纯手术1例。化疗主要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0.5个月。男、女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219.5个月,腿型、非腿型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62、3个月。局限性、弥漫性病变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58、14个月,复发(是、否)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0.5、214个月。结论:腿型PCLBC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推荐以手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可能与性别、首发部位、病变范围、有无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腿型 发病率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洁 王涛 +2 位作者 马东来 方凯 晋红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02-704,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82岁。左小腿出现3个红色结节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无嗜表皮现象,细胞体积大,肿瘤细胞CD20(+),CD79α(+),Bcl-2(+),Bcl-6(+),Ki-67 70%(+),MUM-1(+),Pax-5(...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82岁。左小腿出现3个红色结节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无嗜表皮现象,细胞体积大,肿瘤细胞CD20(+),CD79α(+),Bcl-2(+),Bcl-6(+),Ki-67 70%(+),MUM-1(+),Pax-5(+),CD1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全身检查未发现皮肤以外系统受累证据,行局部肿瘤切除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原发皮肤弥漫 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背部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莉 黎承平 宋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报告1例发生于腰背部的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46岁。腰背部肿块1年余。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厚度大致正常,真皮乳头水肿,可见一无浸润带,真皮全层灶性或弥漫性单一核细胞浸润,细胞异形,部分细胞核细胞质比例大,核... 报告1例发生于腰背部的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46岁。腰背部肿块1年余。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厚度大致正常,真皮乳头水肿,可见一无浸润带,真皮全层灶性或弥漫性单一核细胞浸润,细胞异形,部分细胞核细胞质比例大,核仁清晰,并可见多数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CD20、CD45RO、CD79a、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MUM)-1、配对盒基因(PAX)-5阳性。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予以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肿块较前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原发皮肤弥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康莉 关羽 +6 位作者 刘艳 储小燕 蒋洁瑶 苏彤 顾雪芹 纪超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225,共4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男,78岁。左小腿多个暗红色斑块、结节2个月余。左下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胞质淡染,核大、不规则,异形性明显,有丝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3(-)...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男,78岁。左小腿多个暗红色斑块、结节2个月余。左下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胞质淡染,核大、不规则,异形性明显,有丝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3(-)、CD8(-)、CD20(+)、CD79α(+)、B细胞淋巴瘤(Bcl)-2(+)、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MUM)-1(-)、CD10(-)、T细胞内抗原(TIA)(-),Kappa(k)(+)、Lambda(λ)(-)、增殖核抗原(Ki-67)约95%(+)。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治疗上给予R-CD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后,左小腿肿块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皮肤 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呈丹毒样损害的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5
作者 朱建建 李昕 +4 位作者 龙剑 何平 陈霄霄 杜维 覃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3-428,共6页
患者男,69岁。右下肢红肿3个月,结节1个月余。患者早期右下肢皮肤红肿呈丹毒样损害,抗感染治疗欠佳,病程进展出现肿胀加重及多个紫红色结节。皮肤科检查:右下肢肿胀,可见多个紫红色结节,部分融合。右大腿及颈部散在豌豆大的红色或肤色... 患者男,69岁。右下肢红肿3个月,结节1个月余。患者早期右下肢皮肤红肿呈丹毒样损害,抗感染治疗欠佳,病程进展出现肿胀加重及多个紫红色结节。皮肤科检查:右下肢肿胀,可见多个紫红色结节,部分融合。右大腿及颈部散在豌豆大的红色或肤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真皮可见无浸润带,真皮内及皮下脂肪层可见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淋巴样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性明显,部分呈泡状核,有单个中位核仁,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20、CD10、转录因子(MUM)-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灶状表达Bcl-6;不表达CD3、CD5、CyclinD1及CD30;原癌基因(Cmyc)约70%阳性;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细胞约90%。诊断: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ⅢA期。予化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皮肤 原发 丹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和分子检查点可作为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新的治疗靶标
6
作者 Mitteldorf C Berisha A +2 位作者 Pfaltz M C 王婷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66,共1页
PD—L1在系统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阳性率为20%-57%,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原发性皮肤DL—BCL(pcDLBCL)PD—L1表达的报道。为此,作者选取了16例pcDLBCL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3例腿型,3例其他类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PD... PD—L1在系统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阳性率为20%-57%,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原发性皮肤DL—BCL(pcDLBCL)PD—L1表达的报道。为此,作者选取了16例pcDLBCL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3例腿型,3例其他类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PD.1、PD—L1和CD33表达情况和肿瘤微环境细胞构成情况进行研究,重点研究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和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微环境 原发 治疗靶标 皮肤 检查点 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7
作者 程平 关军 +1 位作者 冯燕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3,共7页
目的:报告1例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罕见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目的:报告1例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罕见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患者为42岁女性,以鼻面部及背部皮肤浸润性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经病损皮肤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CD8^(+)PCAECTL,T3aN_(0)M_(0)期。予以CHOP/HD-MTX(甲氨蝶呤,6g/m^(2))方案交替化疗,4周期后评估达到完全缓解;DHAP方案(顺铂100mg/m^(2),d1+阿糖胞苷2g/m^(2),q12h,d2+地塞米松40mg/d,d1-4)化疗后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成功采集到足够数量的CD34+细胞。以BEAM方案进行预处理,然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巩固治疗。AHSCT后随访20个月,仍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CD8^(+)PCAECTL临床极为罕见,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以亲表皮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增生及侵袭性临床过程为主要特征。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仍无统一标准,预后很差,诱导化疗缓解后行AHSCT巩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侵袭亲表皮CD8^(+)细胞T细胞淋巴 化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16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凌玉楠 马晶晶 +5 位作者 林之光 马燕 李情 康惠 张梦雪 陈波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定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PCNSL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骨髓穿刺及活检、头颅MR增强、全身PET-CT等检查结果,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纳入223名初诊PCNSL患者,有187例完成骨髓穿刺及活检评估,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有16例(8.56%)患者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2例骨髓活检示B淋巴瘤累及骨髓;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6位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患者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1个月;171位骨髓正常患者组的中位PFS为12.6个月。两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骨髓流式细胞术显示克隆性B细胞。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对其有效。骨髓克隆性B细胞的存在对于PCNSL患者PFS无影响。PCNSL患者骨髓中克隆性B细胞的出现可能由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累及骨髓及存在共同前体细胞等。疑诊PCNSL患者的初始评估中应进行骨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 骨髓克隆b细胞 共同前体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9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因子2基因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皮肤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鉴别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亚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延玮 曹鑫 +2 位作者 吕锟 徐智坚 耿道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的潜力,旨在减少对侵入性检查的依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诊断为DL...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的潜力,旨在减少对侵入性检查的依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并进一步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的108例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估肿瘤的影像特征,包括数量、位置、是否累及脑膜或室管膜、最大和最小径、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比率、有无囊变或坏死、边缘是否规则、蝶翼征、握拳征、尖角征、脐凹征、瘤周水肿的程度和占位效应。结果:本研究包括70例non‑GCB型患者的84个肿瘤和38例GCB型患者的67个肿瘤。发现non‑GCB型患者年龄比GCB型更大(P=0.024)。此外,non‑GCB型肿瘤单发更多见(P=0.001),并且有更长的最大径(P<0.001)和最小径(P=0.001)、更高的囊变和坏死发生率(P=0.023)、更不规则的边缘(P=0.025)、更多见的握拳征(P=0.046)、更多累及脑膜(P=0.033),且表现出更明显的占位效应(P=0.045)。结论:多参数MRI特征在DLBCL的GCB和non‑GCB亚型间存在差异,这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制订个性化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 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 磁共振成像 非侵入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嘉玲 施晴 +1 位作者 鲍其远 董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CD5^(+)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突变特征谱。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比较原发性CD5^(+)DLBCL和CD5^(-)DLBCL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CD5^(+)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突变特征谱。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比较原发性CD5^(+)DLBCL和CD5^(-)DLBCL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变异谱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11例DLBCL样本中CD5^(+)DLBCL患者46例(14.7%)。CD5^(+)DLBCL与CD5^(-)DLBCL、CD5^(+)DLBCL伴MYD88 L265P变异和不伴MYD88 L265P变异相比,患者性别、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CD5^(+)DLBCL组BCL2过表达率(69.5%vs 49.4%,P=0.003)、BCL2和C-MYC双表达率(26%vs 14%,P=0.04)均高于CD5^(-)DLBCL组;CD5^(+)伴MYD88 L265P变异组C-MYC(53%vs 20%)、BCL6(93.3%vs 61.3%)、Ki67(93.3%vs 64.5%)等标记及双表达(46.7%vs 20.8%)均高于CD5^(+)不伴MYD88 L265P变异组患者(P<0.05)。生存分析表明,CD5^(+)DLBCL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比CD5^(-)DLBCL组患者更差(P=0.09)。此外,CD5^(+)不伴MYD88 L265P变异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优于CD5^(+)伴MYD88 L265P变异患者(P=0.04)。NGS检测发现,CD5^(+)DLBCL和CD5^(-)DLBCL两组患者在伴随突变基因的分布有差异。结论CD5^(+)标记以及CD5^(+)伴MYD88 L265P变异,可能是DLBCL患者预后不佳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CD5 MYD88 L26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云 陈柳青 +3 位作者 陈龙 黄萌 陈金波 段逸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4,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7岁。右下肢结节1年余。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内侧可见8 cm×8 cm肿块,周围可见数个大小不等黄豆至蚕豆大的散在褐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可见单一核细胞呈团块状浸润...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7岁。右下肢结节1年余。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内侧可见8 cm×8 cm肿块,周围可见数个大小不等黄豆至蚕豆大的散在褐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可见单一核细胞呈团块状浸润,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胞核淡染,并见核异形性和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结果:Bcl-2(+)、MUM-1(+)。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 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俐强 闵志波 +2 位作者 周珍 贾钰铭 雷开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2-264,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男,77岁。双小腿出现多个红褐色斑块和结节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无嗜表皮现象,表皮与真皮之间可见一条无细胞的透明带,真皮内可见较大的异形淋巴细胞样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体...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男,77岁。双小腿出现多个红褐色斑块和结节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无嗜表皮现象,表皮与真皮之间可见一条无细胞的透明带,真皮内可见较大的异形淋巴细胞样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大部分呈明显的圆形,细胞核大异形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20(+)、CD79α(+)、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Bcl)-2(+)、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multiple myeloma oncogene 1,MUM1)(+)、肌酸激酶(CK)(-)、CD3(-)、Bcl-6(-)、CD10(-)、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黑色素A(Melan A)(-)、CD7(-)、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Gr B)(-)、CD30(-)、CD56(-)、CD4(-)、CD8(-)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约80%(+)。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腿型。经过R-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后,肿块明显退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皮肤 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思远 吴凤 +4 位作者 苏金发 钱悦 朱里 涂亚庭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PCLBCL)是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被认为来源于生发中心或后生发中心,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皮肤 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发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珊 王娣 +1 位作者 欧晋平 陈喜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发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0岁。全身水肿性红斑伴水疱、大疱,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在发病7个月后,右胫前出现多个暗紫红色结节,逐渐增多、增大,并扩展至右股内侧和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发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0岁。全身水肿性红斑伴水疱、大疱,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在发病7个月后,右胫前出现多个暗紫红色结节,逐渐增多、增大,并扩展至右股内侧和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小叶弥漫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多数淋巴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染色:CD20(+),bcl-2(+),bcl-6(+)。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肿瘤出现后1个月,患者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情出现反复,通过CHOP方案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皮肤 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蔓小红 韩冰 +1 位作者 白彦萍 姚志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76-578,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77岁。因右胫前多发暗红色斑块和结节3个月入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侵及皮下组织,肿瘤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77岁。因右胫前多发暗红色斑块和结节3个月入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侵及皮下组织,肿瘤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20(+),CD79a(+),Bcl-2(+),MuM-1(+)。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通过CD20单克隆抗体加CHOP化疗方案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皮肤 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明华 陈波斌 陈忠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7-379,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男,71岁。全身散在红斑、丘疹及小结节,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第1次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消退,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男,71岁。全身散在红斑、丘疹及小结节,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第1次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消退,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持续增多。发病近4个月,结节再次出现,第2次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淋巴细胞浸润,多数浸润细胞核大,染色深,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染色:大的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均(+)。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呲喃阿霉素、泼尼松(CH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皮肤 嗜酸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18
作者 雷明君 李业贤 +4 位作者 燕茹 姚旭炯 刘业伟 郭姝婧 张国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7-368,共2页
患者男,61岁。鼻部皮肤发红伴左侧鼻塞5个月,加重半个月。5个月前患者感冒后流涕及高热,左侧鼻塞及鼻根部皮肤局限性发红,界限清楚,无明显肿痛。社区医院诊断为炎症后给予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半个月前发红部位被划伤,次日受伤部位皮肤... 患者男,61岁。鼻部皮肤发红伴左侧鼻塞5个月,加重半个月。5个月前患者感冒后流涕及高热,左侧鼻塞及鼻根部皮肤局限性发红,界限清楚,无明显肿痛。社区医院诊断为炎症后给予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半个月前发红部位被划伤,次日受伤部位皮肤红肿热痛,左侧鼻塞加重,嗅觉及味觉障碍,之后左侧鼻根部皮肤红肿范围逐渐扩大并累及左侧上下眼睑近内眦处,睁眼困难,流泪。自行口服抗生素并外用红霉素,治疗无好转。近日来左眼视力下降及复视加重,流泪明显,左侧鼻、面部麻木感,左侧鼻塞不缓解,嗅觉及味觉障碍加重。患者既往无肿瘤病史,小学时左眼部受伤后致左眼视力下降伴复视及流泪。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皮肤 嗜酸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
19
作者 梁芳 杨婷婷 周永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17-618,共2页
患者男,60岁。因右下肢小腿肿块疼痛2个月,于2019年2月18日至我院中医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右小腿出现肿块,肤色暗红,扪及肤温升高,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且肿块逐步增大,伴疼痛,患者无发热、盗汗、关节疼痛及体重减轻等。结... 患者男,60岁。因右下肢小腿肿块疼痛2个月,于2019年2月18日至我院中医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右小腿出现肿块,肤色暗红,扪及肤温升高,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且肿块逐步增大,伴疼痛,患者无发热、盗汗、关节疼痛及体重减轻等。结合我院下肢血管超声,于我院急诊继续予静脉滴注可乐必妥及头孢呋辛抗感染后无效,且患者下肢原肿块出现破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 原发 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
作者 易思 李霞 +5 位作者 陶欢 马洪兵 季杰 吴俣 牛挺 贾永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1718,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N-DLBCL)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特点、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华西医院就诊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82例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基因... 目的:探讨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N-DLBCL)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特点、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华西医院就诊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82例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特点、疗效及预后因素。结果:382例EN-DLBC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18-89)岁。男女比例为1.12∶1,常见原发部位为胃肠道(31.7%)、韦氏环(19.1%)及乳腺(7.1%)。基因突变共累及51种,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TP53(32.5%)、MYD88(32.5%)、CD79B(30.0%)。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4.5%,5年总生存(OS)率为89.6%。影响患者PFS的不良因素有:>1个结外部位受累(P<0.001)、P53≥50%(P<0.001)、C-myc>50%/Bcl-2>70%的高双表达(hDEL)(P<0.001);影响患者OS的不良因素有:>1个结外部位受累(P<0.001)、P53≥50%(P<0.001)、高双表达(hDEL)(P<0.001)。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P=0.041)和OS(P=0.003);R-CHOP+X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未能显示PFS(P=0.075)及OS(P=0.767)获益。在40例中高危行二代测序患者中,MYD88和/或CD79B突变阳性(MCD亚型)患者均联合BTKi治疗与MYD88及CD79B突变均阴性患者在PFS(P=0.849)与OS(P=0.500)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N-DLBCL可累及全身多处结外器官或组织,TP53、MYD88及CD79B是EN-DLBCL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中高危MCD亚型阳性的患者采用BTKi的疗效不劣于MCD阴性的对照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临床特点 基因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