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基于OCTA的研究
1
作者 陈静 胡利 +1 位作者 王观峰 王双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7-971,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月5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23例(46眼)APACG患者(一...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月5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23例(46眼)APACG患者(一眼处于急性发作期,另一眼处于临床前期)为研究对象;将处于急性发作期的23眼作为观察组,对侧处于临床前期的23眼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眼眼压控制良好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观察组手术2周后对照组患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OCTA检测两组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相关参数、黄斑中心凹旁和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观察组患眼裸眼视力低于对照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观察组患眼FAZ面积、周长均大于对照组,圆度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眼FAZ周长大于对照组,圆度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眼术后FAZ面积、周长有下降趋势,FAZ圆度指数有升高趋势;术后3个月两组患眼FAZ面积、周长均小于术前,圆度指数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眼黄斑中心凹旁、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两组患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相对于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面积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APACG急性发作眼较临床前期眼FAZ面积、周长增大,圆度指数减小,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减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APACG急性发作眼安全有效,术后患眼FAZ面积、周长减小,圆度指数增大,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增加。OCTA可以很好地评估APACG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 血管密度 中心凹无血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明 陈海英 +5 位作者 黄正如 王瑾瑜 邢茜 周卫文 李函 顾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联合周边虹膜切开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D)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51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联合周边虹膜切开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D)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51例(66眼)分为眼压控制组24例(32眼)、眼压未控制组11例(14眼)、门诊组16例(20眼),分别行LPIP及LPID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6±2.61)个月。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房角开放状况,观察控制眼压时间、术后眼压、并发症。结果眼压控制组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未控制组和门诊组的眼压在联合手术治疗后能迅速下降,2组术后0.5h、1h、2h的眼压分别为:(22.86±4.66)mmHg、(16.21±2.69)mmHg、(15.43±2.44)mmHg;(31.74±7.41)mm-Hg、(20.79±4.24)mmHg、(18.05±2.17)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各组随访期间眼压均低于21mmHg(1kPa=7.5mmHg)。术后12个月,眼压未控制组、眼压控制组、门诊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5.59±2.39)mmHg、(16.39±2.89)mmHg、(15.79±2.56)mmHg。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示LPIP术后房角能迅速有效开放,随访期间无周边虹膜前粘连进展。LPIP和LPID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LPIP能有效开放前房角,迅速降低眼压;联合LPID能安全有效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治疗急性发作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伊恩晖 张德秀 王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9-771,共3页
目的观察氩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基础治疗1h后眼压≥50mmHg(1kPa=7.5mmHg)的103例(103眼)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组52眼和药物组51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min、1h、2h、24h患... 目的观察氩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基础治疗1h后眼压≥50mmHg(1kPa=7.5mmHg)的103例(103眼)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组52眼和药物组51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min、1h、2h、24h患者的症状、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前房反应、周边前房深度、眼压降至21mmHg以下所用时间及24h后房角开放情况。结果治疗后激光组较药物组症状缓解明显,起效快;视力提高快、幅度大;两组患者周边前房都变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h、2h两组患者角膜水肿程度为:激光组分别为1.48±0.62、1.37±0.53;药物组分别为1.69±0.67、1.57±0.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0min和24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眼压降至21mmHg以下所用的时间:激光组(1.8±0.9)h,药物组为(6.5±2.2)h;24h后房角开放率激光组86.5%,药物组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氩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是一种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快速、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发作期 眼压 角膜水肿 前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缓解后视盘参数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地 刘向玲 +3 位作者 宋子宣 张丽 马文婷 裴亚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2-685,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大发作缓解1 a后的视盘形态学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APACG单眼首次大发作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大发作缓解1 a后的视盘形态学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APACG单眼首次大发作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层成像技术获取大发作缓解1 a后发作眼和对侧眼的视盘参数,并进行眼压测量,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发作时发作眼平均眼压57.2(30~84)mmHg(1 kPa=7.5 mmHg),急性大发作持续时间3~130 h(平均50.5 h)。30眼中,19眼行虹膜周边切除术,11眼行外路小梁切除术。与对侧眼相比,APACG大发作缓解1 a后的发作眼视杯宽度增加,筛板前组织厚度与筛板厚度均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房角开放小于180°的发作眼变化更明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大发作时眼压升高的时间、程度均与筛板厚度、鼻侧最小盘沿宽度和颞侧最小盘沿宽度负相关,眼压升高的程度与筛板前组织厚度亦呈负相关。结论 APACG大发作时眼压升高的时间、程度与大发作缓解后视盘的远期形态学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盘 筛板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表达及其与小梁切除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红霞 李永华 高秀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房水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浓度,并探讨它与小梁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小梁...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房水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浓度,并探讨它与小梁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小梁切除术失败的APACG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5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小梁切除术成功的APACG患者作为对照组。APACG患者小梁切除术术前收集房水,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房水中MCP-1浓度。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梁切除术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房水中MCP-1的浓度为(5688.04±2099.99)ng·L^(-1),对照组为(2077.57±568.44)ng·L^(-1),病例组房水中MCP-1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房水中MCP-1浓度(OR=1.005;95%CI=1.001~1.008)以及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OR=31.430;95%CI=1.577~57.350)是小梁切除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1 a随访时小梁切除手术失败的APACG患者房水中MCP-1的浓度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的患者。APACG患者房水中MCP-1浓度是小梁切除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体光凝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维娜 梁宗宝 +2 位作者 邓艺萍 李学喜 魏锐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6-269,共4页
背景 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DCP)既往仅用于视功能差的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进步,目前其适应证逐步扩大,已有报道将其用于不同时期的多种类型青光眼,但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TDCP和... 背景 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DCP)既往仅用于视功能差的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进步,目前其适应证逐步扩大,已有报道将其用于不同时期的多种类型青光眼,但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TDCP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持续性高眼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确诊为PAACG持续性高眼压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TDCP组56例62眼和小梁切除术组39例44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力、眼压、术后需用降眼压药物的数量以及后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DCP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眼数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27,P=0.002),治疗后1周视力改善的眼数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78,P=0.002),但治疗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小梁切除术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眼数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345,P<0.001),小、梁切除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的眼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25,P<0.001),但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2个组间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3.836,P=0.053),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的眼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57.078,P<0.001),两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末次随访时TDCP组需用降眼压药物者占48.4%,小梁切除术组为2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6,P=0.029).TDCP组中术后20眼再行睫状体光凝术或小梁切除术,占32.3%,小梁切除术组为2眼,占4.5%.结论 TDCP治疗PAACG持续性高眼压与小梁切除术的短期降眼压效果无明显差别,且其操作更为简便,手术持续时间短.TDCP治疗后的远期降眼压效果较小梁切除术差,需用降眼压药物和重复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高于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 睫状体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闭角 手术 急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OCT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厚度和体积的测量 被引量:8
7
作者 欧文 王泽飞 +1 位作者 方爱武 郑钦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背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大发作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了解PAACG发作眼视盘及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改变对于判断患眼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傅里叶域OCT(FD-OCT)是测量视网膜结构的有用工具。目的采用FD—OCT... 背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大发作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了解PAACG发作眼视盘及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改变对于判断患眼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傅里叶域OCT(FD-OCT)是测量视网膜结构的有用工具。目的采用FD—OCT对PAACG大发作后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黄斑区厚度以及黄斑区体积的变化进行测量,并与正常眼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确诊为PAACG且有一侧眼大发作的患者25例,并纳入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25人25眼为正常对照眼,于PAACG患眼大发作后2周由同一位操作熟练的检查者采用FD—OCT测量患者发作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RNFLT、黄斑区厚度及黄斑区体积。结果PAACG发作后2周内发作眼组视盘区平均RNFLT值为(125.72±28.57)μm,明显高于对侧眼组的(108.36±9.31)μm和正常对照眼组的(106.10±10.9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作眼组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T值均明显高于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盘颞侧象限和颞下象限RNFL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1、0.766)。发作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283.72±18.33)、(280.28±16.85)和(289.14±10.60)“m,3个组间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镕=2.048,P=0.136),其中对侧眼组视网膜厚度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眼组(P〈0.05),发作眼组与正常对照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发作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总体积分别为(5.589±O.355)、(5.532±0.325)和(5.720±0.241)mm。,黄斑区各象限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7,P=0.363)。各组外环各象限厚度值均明显小于内环厚度值,内环及外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均呈鼻侧〉上方〉下方〉颞侧的趋势。PAACG患者发作眼和对侧眼在视盘内环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和外环颞侧、中央区黄斑区厚度值及其体积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ACG发作眼发作2周内视盘区RNFL水肿比黄斑区更明显,发作眼和对侧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均比正常对照眼变薄,其黄斑区体积均小于正常对照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方法 青光眼 闭角 原发 急性疾病 视神经纤维层 病理 视盘 病理 黄斑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激光虹膜成形术 被引量:29
8
作者 戴惟葭 郭丽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55-56,59,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作为首选处理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均为首次发作,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后行360°氪激光虹膜成形术。监测术前和术后30min、60min和120min眼压、视力变化,并观察术...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作为首选处理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均为首次发作,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后行360°氪激光虹膜成形术。监测术前和术后30min、60min和120min眼压、视力变化,并观察术后24h内房角开放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眼压在激光虹膜成形术后不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前平均眼压(69.76±10.25)mmHg(1kPa=7.5mm-Hg),术后30min平均眼压(42.41±9.42)mmHg,术后60min平均眼压(20.53±8.99)mmHg,术后2h眼压下降至(13.06±3.07)mmHg(F=155.24,P<0.001);同时所有患者视力提高,角膜水肿消退,激光术后24h内房角开放大于3/4象限11眼,大于1/2象限小于3/4象限6眼。结论激光虹膜成形术可替代传统的紧急药物治疗,作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明确、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青光眼 急性发作 激光 前房角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青 姚宝群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8-361,共4页
背景血液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可参与出生后血管再生和内皮损伤后的内皮修复。既往研究证实,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的血管功能失调和眼内血流减少,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而血液循环中EPCs与全身血管内皮功能的... 背景血液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可参与出生后血管再生和内皮损伤后的内皮修复。既往研究证实,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的血管功能失调和眼内血流减少,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而血液循环中EPCs与全身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规律,探讨EPCs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试验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的PACG患者30例为PACG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取外周静脉血2ml,经反复离心过滤后,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观察PACG患者周围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人口基线特征比较表明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G组患者眼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外周血EPCs为CD34、CD133双阳性反应,PACG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EPCs数量分别为(48±22)个/ml和(65±20)个/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1期与3期视神经损害者外周血EPCs数量分别为(60±19)个/ml和(34±7)个/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5,P=0.002)。PACG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药物治疗后的平均眼压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r=-0.835,P〈0.05),与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水平、青光眼病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343,P=0.227;r=-0.203,P=0.419;r=0.198,P=0.610)。PACG组有心血管疾病与无心血管疾病患者间外周血EPCs计数分别为(56±22)个/ml和(35±15)个/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ACG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示EPCs在PACG眼的视神经损伤修复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急性闭角青光眼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改良小梁切除术 被引量:14
10
作者 许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27-527,共1页
关键词 改良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青光眼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继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11
作者 张书 马建军 +3 位作者 白惠玲 汪向利 景海霞 刘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患者男,56岁,因双眼逐渐视物模糊2年于2020年11月11日首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患者无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8,矫正无提高;眼压右眼28.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6.0 mmHg;双眼球结膜无明显充血... 患者男,56岁,因双眼逐渐视物模糊2年于2020年11月11日首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患者无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8,矫正无提高;眼压右眼28.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6.0 mmHg;双眼球结膜无明显充血,前房浅,周边前房深度<1/4角膜厚度,瞳孔对光反射迟缓,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显示视盘边界清、颜色淡,双眼杯盘比约为0.9,黄斑色素增生,左眼黄斑区可见萎缩灶,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图1);房角镜检查显示双眼房角分级为窄Ⅳ;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双眼中央前房深度为2.28 mm,房角关闭;视野检查显示双眼管状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见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图2),双眼黄斑区视网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断裂(图3)。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明确诊断: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陈旧性黄斑病变。给予布林唑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美国SA Alcon-Couvreur N.V.公司)点眼,3次/d,双眼眼压控制在15~20 mmHg。双眼间隔2 d先后行小梁切除术。左眼术后第1天裂隙灯检查见浅前房1度(Spaeth分级),眼压10 mmHg,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点眼扩瞳,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美国SA Alcon-Couvreur N V公司)点眼,4次/d,未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第2天,前房深度恢复至术前,眼压12 mmHg。右眼术后第1天,眼压为10~12 mmHg,前房深度同术前。术后第4天,患者自诉右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挡,眼底检查见右眼黄斑区盘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图1)。黄斑OCT检查见双眼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左眼可见大的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图3)。右眼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显示视网膜脱离的高荧光轮廓。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成像(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可见在静脉早期黄斑多个点状高荧光,晚期右眼蘑菇样荧光渗漏并可见脱离区盘状荧光积存,左眼荧光墨渍样弥散扩大(图4)。最终诊断: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遵从患者意愿进行临床观察。术后1个月复查:右眼视力0.3;左眼0.8矫正无助;双眼眼压13 mmHg,双眼前房中等深度,虹膜根切口通畅,滤过泡弥散。眼底检查见双眼黄斑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逐渐吸收。OCT检查所示双眼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及PED较前明显减轻(图3)。术后1年,患者自诉双眼视力再次下降,眼前黑影遮挡来我院复查。双眼眼压12.0 mmHg,房水引流通畅。眼底照相检查见黄斑类圆形神经上皮脱离。黄斑OCT(图3)及FFA(图5)检查显示双眼CSC复发。与患者沟通后对双眼渗漏点行激光光凝。光凝后1个月复查:右眼视力0.25;左眼视力0.5,矫正无提高。OCT检查显示双眼SRF吸收,右眼可见局部扁平PED,双眼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带不连续(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青光眼 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及其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袁创 查旭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孟德尔随机化在眼科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加,其工具变量法的思想能够避免许多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且研究方法便捷、成本低,在医学因果研究中具有先天优势。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复杂的青光眼疾病,具有遗传相关... 孟德尔随机化在眼科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加,其工具变量法的思想能够避免许多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且研究方法便捷、成本低,在医学因果研究中具有先天优势。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复杂的青光眼疾病,具有遗传相关性,同时与多种因素相互关联,但其诊断具有迟滞性,目前仍缺乏大量推论因果关系的有力研究。本文就孟德尔随机化在POAG疾病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OAG的因果关系研究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原发开角青光眼 全身疾病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体前位的自动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丛钰玉 蒋维艳 +2 位作者 朱剑 郑碧清 杨燕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4-1141,共8页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睫状体前位自动评估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自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进行UBM检查的PACG...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睫状体前位自动评估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自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进行UBM检查的PACG患者378例726眼的2132张UBM图像,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1599张图像和测试集533张图像,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模型。选取于黄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PACG患者69例101眼的334张UBM图像进行外部测试。另选取110张UBM图像作为独立数据集进行人机比赛,以比较睫状体前位评估系统与3名高年资眼科医师的准确度及速度。此外,选取8名低年资医师对独立于数据集的110张UBM图像分别在模型辅助前后进行评估,并对2次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以评估模型辅助效果。结果本模型在内部测试集中对睫状体前位识别的准确率为93.43%,灵敏度为84.30%,特异度为97.78%。本模型在外部测试集中表现良好,准确率为92.81%。人机比赛结果显示,本模型识别的准确率与高年资眼科医师相近,并优于其中2名高年资眼科医师。3名高年资眼科医师平均总用时为726.73 s,模型分类总用时为58.30 s,高年资医师平均用时较长,约为模型分类的12.47倍。经模型辅助后,8名低年资医师诊断准确率为86.71%,明显高于辅助前的76.25%;评估总用时为(714.91±213.82)s,明显低于辅助前的(987.90±238.5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50,P<0.001;t=2.774,P<0.05)。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UBM图像分析系统在PACG睫状体前位诊断中展现出较高的准确率,为低年资医师的UBM识图训练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发闭角青光眼 睫状体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百分比波动振幅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秋雨 黄冰林 +3 位作者 黄歆 谢雨燕 魏含蕾 黄琴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 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百分比波动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 目的 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百分比波动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PerAF)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共纳入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断的PACG患者31例。同期,31名性别、年龄、受教育时间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 HC)被纳入对照组。对每个受试者进行全脑rs-fMRI扫描,以收集PerAF信号。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双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组内和组间PerAF数据。结果 与HC组相比,PACG患者组在左侧额上回背外侧(t=-3.9421,P<0.001)、眶部(t=-3.4619,P<0.001),左侧眶部额中回(t=-3.6709,P<0.001),右侧额中回(t=-3.8257,P<0.001),右侧额下回三角部(t=-3.6708,t=-4.0375,P<0.001);左侧缘上回(t=-3.9570,P<0.001)、顶下缘角回(t=-3.8230,t=-3.8730,P<0.001),右侧顶上回(t=-4.4581,P<0.001)、中央后回(t=-3.7825,P<0.001),中央旁小叶(t=-4.0816,P<0.001);右侧颞中回(t=-3.8402,P<0.001);左侧舌回(t=-3.5758,P<0.001);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t=-3.4718,P<0.001)、补充运动区(t=-3.7209,P<0.001)以及右侧小脑下部7b区(t=-3.9479,P<0.001)的PerAF均显著降低(体素水平P<0.001,聚类水平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结论 PACG患者在多个大脑区域存在异常的PerAF值,涉及与视觉、情绪和认知调节相关的初级和高级视觉皮层和大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发闭角青光眼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百分比波动振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敏 胡竹林 +2 位作者 陈燕华 郑志坤 沈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54眼),患者年龄为55~71(62.1±3.... 目的探讨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54眼),患者年龄为55~71(62.1±3.6)岁,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压、AS-OCT和A/B超检查。在局麻下对所有患者实施两步手术法。第一步:前房注气+睫状体扁平部放液术(部分病例联合虹膜根切);术后予口服泼尼松片、局部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常规联合降眼压滴眼液进一步控制眼压。3 d后进行第二步手术;第二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小梁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行AS-OCT、裂隙灯、眼底、A/B超检查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眼压在第一步术后1 d、2 d和3 d分别为(15.3±2.2)mmH g(1 kP a=7.5 mmH g)、(16.0±2.7)mmH g和(17.6±2.1)mmH g,与术前眼压相比显著降低(t=18.902、16.237、15.812,均为P〈0.001);第二步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15.3±2.2)mmH g、(15.5±1.9)mmH g、(15.6±2.1)mmH g和(15.5±2.1)mmH g,与术前眼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57、45.070、40.827、39.250,均为P〈0.001);第二步手术后1周眼压与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8、-0.810、-0.389,P=0.470、0.421、0.699)。末次随访时100%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2.6%,部分成功率为7.4%,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除第二步手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9眼前房及瞳孔区纤维蛋白膜渗出、1眼脉络膜脱离外,未观察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分两步手术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减少了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并且获得良好的眼压控制,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状态 两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松峰 常海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评价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急性PACG患者16例(16... 目的评价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急性PACG患者16例(16眼),就诊时眼压≥50mmHg(1kPa=7.5mmHg),均及时行前房穿刺术,并于术后12h内行LPI。用压平眼压计测量并记录前房穿刺术前、术后30min、2h,LPI术前、术后24h、7d、1个月、6个月和1a的眼压,同时记录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及瞳孔情况。结果 16例PACG患者随诊1a,前房穿刺术后眼压由术前(63.13±7.94)mmHg降至术后30min(15.47±7.67)mmHg,LPI术前眼压为(15.56±6.93)mmHg,LPI术后24h眼压为(18.81±7.24)mmHg,其中14例患者术后1a眼压为(12.79±1.72)mmHg,另2例患者因高眼压控制不良再行小梁切除术。LPI术后患者角膜水肿明显减轻,LPI术前瞳孔明显缩小,为(1.94±1.09)mm,有利于LPI的进行。结论作为一种可行治疗方法,前房穿刺术联合LPI可安全有效地降低急性PACG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穿刺术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前节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海涛 徐亮 +2 位作者 陈长喜 徐英英 马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与其对侧眼眼前节结构,探索发生房角关闭特征性眼前节结构指标参数,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青光眼门诊中具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急性...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与其对侧眼眼前节结构,探索发生房角关闭特征性眼前节结构指标参数,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青光眼门诊中具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急性发作病史且无青光眼视神经和视野改变患者41例,均接受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视野、视盘立体照相等检查,眼前节结构采用裂隙灯式OCT测量,参数包括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度数、房角开放距离、虹膜根部弯曲角度、虹膜根部弯曲距离、房角关闭象限数。结果急性发作眼中央前房深度为(1.66±0.24)mm,与对侧眼(1.83±0.22)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急性发作眼平均房角度数和房角开放距离为(4.49±5.25)°和(0.04±0.05)mm,与对侧眼(10.17±5.93)°和(0.09±0.06)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急性发作眼平均虹膜根部弯曲角度为(164.60±6.27)°,与对侧眼(160.00±3.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眼平均虹膜根部弯曲距离(1.30±0.23)mm,与对侧眼(1.19±0.22)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眼房角关闭象限数为2.90±1.20,与对侧眼1.50±1.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房角关闭率,急性发作眼中各象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侧眼颞侧较其他象限小(均为P<0.01);急性发作眼与对侧眼相比,其颞侧、鼻侧及上方的房角关闭率大于对侧眼相应象限(均为P<0.05)。通过判别分析发现,房角关闭象限数是具有判别急性发作眼和对侧眼能力的参数(P=0.001)。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与其对侧眼具有不同的眼前节形态特征,提示在原发性房角关闭发展过程中最易发生房角关闭的部位是下方,之后依次是上方、鼻侧及颞侧,房角关闭象限数有助于从形态学方面分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房角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 急性发作 眼前节 房角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侧急性发作对侧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随访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海涛 杨华 徐英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1-655,共5页
背景对于有房角关闭高危因素的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行LPI术后2年内仍有28%发生房角关闭,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LPI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 背景对于有房角关闭高危因素的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行LPI术后2年内仍有28%发生房角关闭,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LPI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行LPI后眼压及房角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急性发作史的PACG患者(≥40岁)87例87眼,其对侧眼接受LPI,于术后1周,3、6、9、12个月随访眼压,并在裂隙灯下使用压陷式Goldmann单面房角镜观察LPI后颞、鼻、上、下各象限房角开放情况并按Shaffer房角分级标准记录,同时观察周边同位性房角关闭(AAC)范围以及周边房角黏连范围,与术前值进行比较。手术成功标准为:术后眼压在未使用药物情况下保持在6~21mmHg;并未出现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病变及相应的视野缺损;无需任何抗青光眼药物或手术治疗。对影响LPI成功率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完成随访并纳入分析79例79眼,其中男33例(41.8%),女46例(58.2%),年龄(61.4±0.4)岁。手术前后6个组眼压差异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6,P〈0.01),LPI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角除下方之外各象限及平均Shaffer级别有所增加,LPI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3个月AAC范围较术前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9、12个月的AAC范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PI成功者61例(77.2%),术前眼压、房角各象限及平均Shaffer级别、AAC范围在LPI手术成功与失败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AC范围与LPI生存率之间具有相关性(Wald=48.150,RR=1.963,P〈0.01),而术前眼压、房角各象限及平均Shaffer级别、年龄、性别与LPI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行LPI后可使房角增宽、眼压降低,术后成功率与术前AAC的范围有关,提示在考虑术前ACC范围条件下,LPI可以更有效地预防房角关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角青光眼/对侧眼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眼压 房角 同位房角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和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部生物学特征(英文)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婕 江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间眼部参数的差异。方法:共收录106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包括58名AACG患者和48名CACG患者,分为AACG...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间眼部参数的差异。方法:共收录106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包括58名AACG患者和48名CACG患者,分为AACG发作眼、AACG对侧眼和CACG患眼3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验光、角膜曲率、A超等眼科检查,并进一步计算晶体眼轴比和相对晶体位置。结果:AACG发作眼具有前房浅、晶体厚、眼轴短、晶体眼轴比大等特点。晶体眼轴比>0.2的比例在AACG发作眼、CACG患眼和AACG对侧眼中,呈逐渐递减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ACG对侧眼和CACG患眼而言,AACG发作眼前房结构更为拥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参数 急性 原发闭角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2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鸿雁 尹金福 +2 位作者 吴仁毅 刘俊 姜节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29-931,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眼压状态合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与脱离的APACG患者,对该组患者的眼前部结构、UBM、B超图像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2例31眼首诊时眼压(37.61±10.94)mmHg(1kPa=7.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8±0.10)mm,眼轴长度(22.80±0.67)mm。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双眼9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5眼,2级10眼,3级6眼;脱离范围:1/2象限6眼,3/4象限7眼,4个象限脱离18眼。4例(7眼)合并脉络膜脱离。临床治疗10眼作YAG激光虹膜切开术,21眼行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随访所有病例眼压控制良好。结论APACG高眼压患者可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常规抗青光眼及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