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N基因突变与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世宏 贺翔鸽 +2 位作者 李红运 许建涛 程华林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病变诱导基因OPTN与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家系的关系。方法 通过遗传学调查并对该家系中 11例POAG患者和 9例一级亲属的OPTN基因进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 ,寻找OPTN基因 4~ 16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用... 目的 探讨视神经病变诱导基因OPTN与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家系的关系。方法 通过遗传学调查并对该家系中 11例POAG患者和 9例一级亲属的OPTN基因进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 ,寻找OPTN基因 4~ 16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检测 3 2例对照组人群相应的SNP。结果 OPTN基因 4~ 16外显子共检测出 5种SNP :412G >A、60 3T >A、12 67 12 68insC并 12 71 12 72insC、15 3 7 15 3 8insC和 1878 1879insA。其中除412G >A外 ,其他突变均将改变氨基酸的编码 ,和对照人群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N基因突变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 单核苷酸 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莛 贺翔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采用候选位点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一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对重庆一大型POAG家系进行全面遗传学调查和样本采集,以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为分子遗传学标记,首先采用候选位点连锁分析... 目的采用候选位点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一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对重庆一大型POAG家系进行全面遗传学调查和样本采集,以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为分子遗传学标记,首先采用候选位点连锁分析的方法对该家系进行MYOC、OPTN、WDR36和CYP1B1基因的筛查定位,然后在阳性位点D2S2259上下游加密STR进一步行精细定位及单体型分析。结果由D2S2369、D2S2352、D2S378和D2S337所确定的染色体区域与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紧密连锁(θ=0.00时,LODs分别为:D2S2369=4.584;D2S2352=2.992;D2S378=6.238;D2S337=4.892)。该区域位于人类染色体2p15~p16.3,长约7cM/7.5Mb,其中共有12个基因在眼部表达。结论研究与2007年Suriyapperuma SP等对7个欧裔成人型POAG家系的定位区域一致,且范围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家系 基因定位 候选位点克隆策略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及其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袁创 查旭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孟德尔随机化在眼科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加,其工具变量法的思想能够避免许多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且研究方法便捷、成本低,在医学因果研究中具有先天优势。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复杂的青光眼疾病,具有遗传相关... 孟德尔随机化在眼科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加,其工具变量法的思想能够避免许多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且研究方法便捷、成本低,在医学因果研究中具有先天优势。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复杂的青光眼疾病,具有遗传相关性,同时与多种因素相互关联,但其诊断具有迟滞性,目前仍缺乏大量推论因果关系的有力研究。本文就孟德尔随机化在POAG疾病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OAG的因果关系研究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原发青光眼 全身疾病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效能分析
4
作者 余乔 刘歆 +2 位作者 胡倩 刘万凝 曲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目的评价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POAG患者52例(104眼)作为POAG组,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 目的评价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POAG患者52例(104眼)作为POAG组,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同时段非青光眼患者40例(8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仪及Humphery自动视野计检测Ic-VEP信噪比和平均偏差等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Ic-VEP在POAG中的诊断效能。结果Ic-VEP定性检查的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88.0%,AUC为0.873(95%CI:0.793~0.953);IcVEP定量检查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81.3%,准确度为87.0%,AUC为0.863(95%CI:0.804~0.922);Ic-VEP定性、定量检查结果分析显示,早期POAG灵敏度(81.3%,88.4%)均略低于中晚期(82.0%,9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1;χ^(2)=0.037,P=0.847)。结论Ic-VEP对POAG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不仅对中晚期POAG具有诊断意义,还可早期发现PO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 原发青光眼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
5
作者 石珂 汪昌运 彭爱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02-1002,共1页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家系 多基因遗传疾病 POAG 家族史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MYOC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风云 李杨 +2 位作者 兰兰 李博 陆晓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8-733,共6页
背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青光眼的常见类型之一,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参与了POAG的发病过程,但MYOC基因的Ser341Pro突变与POAG发病的关系报道很少。目的描述中国洛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从分子生物学... 背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青光眼的常见类型之一,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参与了POAG的发病过程,但MYOC基因的Ser341Pro突变与POAG发病的关系报道很少。目的描述中国洛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从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角度进一步分析MYOC基因的Ser341Pro位点突变与POAG发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对中国洛阳地区一POAG家系的成员进行临床检查及5年的随访,在受试对象知情同意情况下采集该家系12名受检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各5ml,提取基因组DNA。依照系谱分析确定该家系POAG的遗传方式,对MYOC基因及第3外显子及其内含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并对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用Garnier-Osguthorpe-Robson(GOR)法对突变蛋白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用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Blast软件进行蛋白质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该POAG家系共5代29名成员,其中11人患病情况不详,3例确诊为POAG,1例诊为高眼压病,2例为基因携带者,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例患者中在MYOC基因第3外显子的1021位点发现一个碱基由T突变为C,第341位的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脯氨酸(P.$341P),为杂合性基因突变,酶切分析显示,该错义突变使POAG患者丢失一个CviKI-1酶切位点,P.$341P二级结构出现一个错误折叠;同源性分析发现第341位氨基酸是保守的丝氨酸。结论在该POAG家系中发现了一个新的MYOC基因的Ser341Pro突变,丰富了MYOC基因的突变谱,为青光眼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该突变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遗传 家系 MYOC基因 突变 碱基序列 细胞骨架蛋白 DNA突变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的基因突变和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喜艳 王成虎 +2 位作者 曹国凡 蒋沁 姚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4-608,共5页
目的:对中国南京地区1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家系进行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和临床表型分析。方法:对该家系成员行全面的眼科检查,采集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以二代测序方法进行基因组定点... 目的:对中国南京地区1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家系进行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和临床表型分析。方法:对该家系成员行全面的眼科检查,采集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以二代测序方法进行基因组定点捕获测序分析,对发现的变异用Sanger测序技术在家系成员中进行致病基因验证。对照组为100名健康人群。结果:在先证者的小梁网诱导性糖皮质激素反应蛋白(myocilin,MYOC)基因第3外显子区域发现杂合突变c.734G>A(p.C245Y),这一突变也出现在其他12个POAG的家系成员中,无该突变的家系成员中无POAG患者及可疑者。对照组未发现该突变位点。结论:MYOC基因C245Y突变是该POAG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本研究结果补充了中国江苏地区MYOC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MYOC基因 基因突变 C245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葛坚 孙兴怀 +2 位作者 林丁 赵平 吴作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背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并已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一线选择,中国目前已有关于其疗效的评价,但国内的研究结果均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所用的治疗参数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尚... 背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并已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一线选择,中国目前已有关于其疗效的评价,但国内的研究结果均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所用的治疗参数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尚缺乏SLT对中国POAG患者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估结果。目的观察SLT治疗中国POAG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对纳入的年龄≥18岁的POAG患者62例62眼采用LumenisSelecta Duet或Lumenis Selecta II激光治疗仪进行360°房角标准化SLT治疗,共100个激光脉冲,即每个象限激发25个点,预置脉冲时间为3ns,光斑大小为400μm,治疗能量以下方小梁为标准,从0.6mJ开始,调整激光能量至见气泡出现,在该能量基础上降低0.1mJ。激光治疗后1h、1d、2周、4周、3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眼压、眼压降低值、眼压降低20%和30%的患眼眼数及百分比;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出现结膜充血、前房闪辉等局部不良反应的眼数。结果患者SLT术前基线眼压为(25.7±2.6)mmHg(1mmHg=0.133kPa),术后1d、2周、4周、3个月、6个月眼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d眼压最低,为(16.5±4.5)mmHg;术后4周~6个月眼压趋于稳定。SLT术后1d~6个月眼压下降值平均为5.3~9.2mmHg。眼压下降20%的眼数术后ld最多,占83.9%,眼压降低30%者占58.1%;术后2周~6个月,眼压下降20%和30%的眼数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眼压降低20%的眼数占56.5%,降低30%的术眼占27.4%。结论SLT对于中国POAG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发 手术 眼压 生理功能 激光 选择激光小梁成形术 方法 安全 有效 多中心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董敬民 张效房 +2 位作者 马跃伟 王卫群 孔令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4-1175,1178,共3页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68眼),观察用药前和给予0.04g·L-1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后4周、12周、24周眼压;每晚8点一眼1次,每次1滴。测量一日内时间点为830、1...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68眼),观察用药前和给予0.04g·L-1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后4周、12周、24周眼压;每晚8点一眼1次,每次1滴。测量一日内时间点为830、1130、1430、1730的眼压,每个时间点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观察用药前、用药24周后视力、视野、C/D比值及副作用。结果用药前眼压为22~29(25.60±3.85)mmHg(1kPa=7.5mmHg),用药4周后眼压13~22(15.10±2.39)mmHg(t=495.93,P<0.01),用药12周后眼压14~23(15.40±3.57)mmHg(t=456.16,P<0.01),用药24周后眼压13~23(15.50±3.65)mmHg(t=410.20,P<0.01),治疗24周后同一天4个不同时间点眼压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矫正视力、C/D比值及视野无明显改变。6眼结膜充血较重,并随用药时间延长减轻至缓解。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所有患者均未因副作用停药。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副作用小,有望成为理想的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伏前列素 苏为坦 原发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唐静 邓应平 +1 位作者 王琼 陈晓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7-592,共6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为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传统的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以及近年来发展的跨筛板压力学说、基因研究、免疫机制、线粒体动力学等研究结果和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眼科工作者提...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为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传统的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以及近年来发展的跨筛板压力学说、基因研究、免疫机制、线粒体动力学等研究结果和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眼科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抑郁及焦虑心理状况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晓萍 沈光林 +1 位作者 祁俏然 孙兴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8-633,共6页
目的评价失眠、抑郁及焦虑心理状况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搜集120例POAG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两组对象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 目的评价失眠、抑郁及焦虑心理状况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搜集120例POAG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两组对象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评,对两组得分进行比较。同时,对POAG组中3种量表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性别分析。结果 POAG组的失眠、抑郁与焦虑得分(7.43±0.35,45.42±9.87,49.61±12.2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16±0.28,35.49±9.18,40.31±13.08)(P=0.000)。把PSQI总分>7分、SAS得分≥45、SDS得分≥50作为界值,POAG组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阳性率分别为54.2%、53.3%和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7.5%,25.8%,21.7%),差异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OAG患者失眠与焦虑评分呈正相关(r=0.243,P<0.01),抑郁和焦虑评分呈正相关(r=0.516,P<0.01),而抑郁与失眠之间无相关性(r=-0.002,P=0.979)。POAG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失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P<0.05)。结论POAG患者的失眠、抑郁与焦虑情绪可能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失眠 抑郁 焦虑 自评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鑫 李妮 曾继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712-716,共5页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主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率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诊疗较为困难。其主要特征为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其中MYOC、O...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主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率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诊疗较为困难。其主要特征为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其中MYOC、OPTN、WDR36及CAV1/CAV2基因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基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眼压、高度近视、种族、年龄及家族史等,发病机制可能是房水流出阻滞、小梁网改变、巩膜内管改变、Schlemm管塌陷、血流动力学异常、相关基因的异常以及房水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大多通过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其中局部药物治疗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无统一定义,相应的诊断及治疗的新方法也层出不穷,临床上应根据疾病特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手术及药物相结合,不断提高POAG的临床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POAG)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危险因素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陆炯 孟逸芳 +2 位作者 陶建军 邢茜 顾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改变。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改变。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POAG患者90例(90眼),其中早期POAG患者(早期POAG组)45例,中晚期POAG患者(中晚期POAG组)45例;另选取本院健康无眼疾的体检者50例(5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检测三组受试者的RNFL厚度,并采用全自动电脑视野分析仪检测三组受试者的视野缺损情况。结果中晚期POAG组RNFL厚度小于早期POAG组,早期POAG组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晚期POAG组视野缺损值大于早期POAG组,早期POAG组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NFL厚度与相应视野内的视野缺损呈负相关(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r=-1.203、-1.029、-1.382、-0.928,P=0.032、0.019、0.012、0.015)。结论 OCT检测能够反映POAG患者RNFL厚度的改变情况,且其厚度与视野缺损情况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钟勇 施维 +2 位作者 赵鹏 艾凤荣 王韧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3-417,共5页
目的评估Octopus101 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30例POAG患者及34例正常人分别进行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的GKP及TOP程序的检查。分析比... 目的评估Octopus101 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30例POAG患者及34例正常人分别进行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的GKP及TOP程序的检查。分析比较这两组受试者的视力、眼压、眼底C/D值及联合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MD)、丢失方差(LV)、不同视标参数下等视线的面积和检查时间等参数。结果 POAG组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和眼底平均C/D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两组的眼压(IOP)与平均缺陷度及等视线面积均无相关性;Ⅲ4e与Ⅰ2e两种不同的视标参数对POAG患者检出的等视线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00);POAG组的平均检查时间为(307.78±134.50)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8.12±75.33)s(P=0.001);正常对照组静态视野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和丢失方差明显小于POAG组(P均=0.000);静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45%;动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63%;两者联合检查敏感性为90%。结论 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可同时完成静态及动态视野检查,通过反应时间减少个体差异,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通过改变视标大小、背景光明暗、视标移动速度提高POAG早期缺损检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POAG检出的敏感性,对于一些早期有小的周边缺损的患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动态视野检查 静态视野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组织早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玉霞 刘杏 +2 位作者 黄晶晶 钟毅敏 肖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6-800,共5页
【目的】观察正常小梁网组织和POAG小梁网组织在超微结构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表达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正常人小梁网组织取自广东省眼库的正常人眼球(10例),平均年龄(36.90±10.10)岁;POAG小梁网组织来自中山... 【目的】观察正常小梁网组织和POAG小梁网组织在超微结构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表达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正常人小梁网组织取自广东省眼库的正常人眼球(10例),平均年龄(36.90±10.10)岁;POAG小梁网组织来自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行小梁切除术者(10例),平均年龄(39.80±11.64)岁。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小梁网组织超微结构;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对两组小梁网组织进行染色,并分析两者之间衰老染色的差异。【结果】透射电镜发现正常人小梁网组织细胞膜完整,核染色均匀居中,胞浆中可见形态正常的中心体,周围散落分布着的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基底膜完整连续;弹性纤维周围绕有薄鞘,胶原纤维呈束状排列、整齐;Schlemm管管腔通畅。而POAG患者的小梁网组织中可见细胞脱落溶解,细胞膜不完整,细胞核固缩或肿胀,线粒体水肿,线粒体嵴扩张;Schlemm管管腔变狭窄;弹性纤维增多且排列紊乱;基底膜增厚。SA-β-Gal染色发现POAG小梁网中的衰老细胞阳性率较正常人小梁网组织高(P<0.001)。【结论】POAG小梁网超微结构破坏明显,SA-β-Gal染色增强,在POAG小梁网中可能存在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小梁网组织 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及微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欣 杨琳 +3 位作者 谭凤玲 刘畅 尚玥 吕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索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微视野计(MP-3)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POAG患者68例102眼(轻度POAG组45... 目的探索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微视野计(MP-3)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POAG患者68例102眼(轻度POAG组45眼,中度POAG组36眼,重度POAG组21眼)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30眼为研究对象。分析4组间角膜生物力学参数、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MS)、固视稳定性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预测性能,并对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M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POAG组患者及对照组受试者4组间角膜第一压平时间(A1T)、第一压平速度(A1V)、第二压平时间(A2T)、最大压陷曲率半径(CCR)、角膜硬度参数(SP-A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C分析得出其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734、0.873、0.675、0.521,其中A2T是对POAG预测价值较高的指标。黄斑区各象限及总体MS在对照组受试者和轻度、中度、重度POAG组患者间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均为P<0.05),中央及颞下象限MS最易受累。轻度、中度POAG组患者2°固视率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4°固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0、0.079),重度POAG组患者的2°、4°固视率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A2T与颞下象限MS呈正相关(P=0.010),CCR与各象限及总体MS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SP-A1与鼻上象限MS呈正相关(P=0.012)。结论POAG患者会出现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改变及黄斑区MS和固视稳定性的降低。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及微视野计检查均有助于对POAG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膜生物力学参数 微视野计 光敏感度 固视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综合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骆荣江 贾玉 +2 位作者 颜志超 田臻 张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L)及精神情绪等情况。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4月,对200例青光眼患者(患者组)行全面眼科检查。另取正常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问卷调查包括VRQL评分、线性等级尺度... 目的综合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L)及精神情绪等情况。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4月,对200例青光眼患者(患者组)行全面眼科检查。另取正常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问卷调查包括VRQL评分、线性等级尺度(RS)法评分和抑郁焦虑评定三个部分。结果患者组VRQL评分显著下降(t=3.998,P〈0.001),VRQL下降主要表现在读写、暗适应及驾驶三个方面(F〉2.523,P〈0.05)。患者组RS值显著下降(t=4.021,P〈0.001)。患者组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POAG患者无论在精神情绪、自我评价及VRQL等方面均存在严重障碍,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线等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灵丽 刘世纯 +1 位作者 邬羽飞 宋胜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近年来,在青光眼及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改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且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眼底改变容易混淆,造成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如何从... 近年来,在青光眼及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改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且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眼底改变容易混淆,造成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如何从高度近视患者中早期发现青光眼,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成为难点。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文献,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原发青光眼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高眼压症和不同病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绍阳 李莉 +1 位作者 钟珊 何丽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对比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和早期、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将120例120眼患者分为OHT组(40例4... 目的对比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和早期、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将120例120眼患者分为OHT组(40例40眼)、早期POAG组(40例40眼)和中期POAG组(40例40眼),3组均使用532 nm倍频Q开关Nd:YAG激光器行SLT,激光单脉冲3 ns,光斑直径400 nm,初始能量为0.6 m J,以0.1 m J逐渐递减,至刚好出现香槟样气泡时为治疗能量,治疗范围为360°,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主要观察SLT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 d^6个月,OHT组、早期POAG组和中期POAG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内,SLT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HT组、早期POAG组和中期POAG患者基线眼压分别为(25.95±1.80)mm Hg(1 k Pa=7.5 mm Hg)、(24.66±1.55)mm Hg和(25.62±2.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剔除基线眼压的影响之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间的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校正后的基线眼压相比,OHT组SLT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最大,其次是早期POAG组,中期POAG组下降的幅度最小。结论 SLT对于OHT和POAG患者具有良好的降眼压效果,SLT的治疗效果随POAG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逐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激光小梁成形术 原发青光眼 高眼压症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中神经保护因子和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勇 杨钦媚 +2 位作者 郭凤 陈侠 谢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医院的POAG患者24例24眼为试验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医院的POAG患者24例24眼为试验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例22眼为对照组。术前所有患者进行眼压和眼轴长度的测量。在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于角膜缘内1mm行前房穿刺,收集50~100p,1房水样本。使用悬浮液相芯片检测2个组房水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神经细胞黏附分子(sNCAM)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质量浓度并进行比较,进行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房水中MCP-1、sVCAM-1、sNCAM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7、0.001);试验组中bFGF-2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个组房水中BDNF和sICAM-1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因子间相关性分析中,MCP-1、sICAM-1、sNCAM和sVCAM-1两两相关(均P〈0.005),其他因子不具有相关性(P〉O.005)。结论MCP-1、sVCAM-1和sNCAM在POAG患者房水中水平升高,提示POAG是-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且在发病过程中有神经炎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房水 细胞因子 神经退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