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德尔随机化及其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袁创 查旭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孟德尔随机化在眼科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加,其工具变量法的思想能够避免许多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且研究方法便捷、成本低,在医学因果研究中具有先天优势。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复杂的青光眼疾病,具有遗传相关... 孟德尔随机化在眼科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加,其工具变量法的思想能够避免许多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且研究方法便捷、成本低,在医学因果研究中具有先天优势。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复杂的青光眼疾病,具有遗传相关性,同时与多种因素相互关联,但其诊断具有迟滞性,目前仍缺乏大量推论因果关系的有力研究。本文就孟德尔随机化在POAG疾病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OAG的因果关系研究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原发青光眼 全身疾病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表的影响
2
作者 刘雪珂 马敏丽 +6 位作者 李文静 王慧娴 刘毅 甘霈 杨燕川 阿布都萨塔尔·艾山 李霞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POAG患者61例(80只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为NPTS联合角膜...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POAG患者61例(80只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为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组,对照组为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29例(40只眼),对照组34例(40只眼),其中有2例患者一眼行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另一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I (SIt)、睑板腺缺失评分、结膜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及杯状细胞密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OSDI评分,BUT,SIt,Nelson分级,杯状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睑板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OSDI评分,BUT,杯状细胞密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OSDI评分,BUT、SIt、Nelson分级,杯状细胞密度均有所恢复。术后3个月观察组OSDI评分、睑板腺评分、Nelson分级、杯状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BUT、SIt较术前有所改善(均P <0.05),对照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 0.05)。结论 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较小梁切除术对POAG患者的眼表早期影响更小,术后眼表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术 膜基质透镜 眼表 原发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雪 吕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03-1407,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全球近视患病率日益上升,引发了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近视易合并其他严重的眼科疾病,尤其是高度近视(HM)患者,常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屈光状态正常的人群。当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全球近视患病率日益上升,引发了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近视易合并其他严重的眼科疾病,尤其是高度近视(HM)患者,常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屈光状态正常的人群。当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存时,病情变得尤其复杂。近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集中关注患者的眼底改变特征。从高度近视人群中早期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这是对两种疾病深入了解并进行有效防治的关键。文章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文献,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高度近视 青光眼 原发青光眼(poag) 筛板 视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眼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娜 靳琳 孙露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00-80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晚期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其中26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A组),27眼行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使用降眼压药水数量。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wk, 1、3、6 mo眼压均低于术前(均P<0.017)。两组前房出血并发症比较有差异(P<0.05),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离比较无差异(均P>0.05)。术后6 mo两组患者BCVA(LogMAR)比较无差异(A组:1.29±1.19,B组:0.78±1.01,P=0.098),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比较无差异[A组:0 (0, 2.75)种,B组:0 (0, 1)种,P=0.209]。术后6 mo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无差异(Z=0.448,P=0.654)。结论: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与小梁切除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穿透Schlemm管成形术 超声乳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妍 卓洪民 +6 位作者 张帆 周璇 袁承志 喻昶 彭清华 曾梅艳 宋厚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04-711,共8页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986篇,运用CiteSpace(6.2.R.4)和VOSviewer(1.6.18)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及关键词。结果:美国发文量最多(243篇),其次是中国(121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外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37篇),国内研究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发文量并列第一。Louis R. Pasquale(21篇)是最高产的英文作者,王宁利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中国研究者。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包括小梁网、眼压、房水、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等。结论: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大,哈佛大学为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POAG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结构方面转移到了基因层面,基因研究与中医治疗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梅花针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毛安 宋明霞 +2 位作者 朱源 徐红 庄君苗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梅花针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1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刺、梅花针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1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眼)。对照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力、视野、眼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视力、平均光敏度、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平均光敏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眼压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梅花针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提高患者视力和视野,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视神经损害 针刺 梅花针 叩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利亚Gwagwalad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
7
作者 Abdulkabir Ayansiji Ayanniyi Abdulraheem Olarongbe Mahmoud +8 位作者 Yetunde Olamide JohnSam Rauf Ibrahim Rauf David Paul Ejeba Rosita Ujunwa Akasike-Enuh Emmanuel Oluwatosin Bisiriyu Margaret Uche Afam-Osemene Eunice Adamma Chijioke Pankyes Amos Damter Nkosi Linus Agwadu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05-1012,共8页
目的:探讨比较尼日利亚Gwagwalad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非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横断面对比研究。共调查235例成年患者,其中96例POAG及139例非青光眼。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种族、青光眼家族史... 目的:探讨比较尼日利亚Gwagwalad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非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横断面对比研究。共调查235例成年患者,其中96例POAG及139例非青光眼。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种族、青光眼家族史、眼痒、糖尿病和高血压情况。眼部检查包括视力、中央视野、杯盘比、前房角评估和眼压。结果:平均年龄为49.88±13.75岁,其中男114例(48.5%)。POAG患者包括42个种族,其中伊博人(24/96,25.0%)和约鲁巴人(20/96,20.8%)最为常见。大多数POAG(74/96,77.1%)年龄在40-69岁之间。POAG(73/96,76.0%)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POAG组与非青光眼组的对比如下:青光眼阳性家族史(34/96,35.4%)vs(25/139,18.0%;P=0.012);糖尿病史(8/96,8.3%)vs(6/139,4.3%);高血压病史(24/96,25.0%)vs(28/139,20.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史(1/96,1.0%)vs(4/139,2.9%;P=0.268);使用抗糖尿病药物者(5/96,5.2%)vs(7/139,5.0%);使用降压药者(24/96,25.0%)vs(23/139,16.5%);联合使用抗糖尿病和抗高血压药物者(4/96,4.2%)vs(5/139,3.6%;P=0.328);有眼痒症状者(18/96,18.7%)vs(37/139,26.6%;P=0.328);视力障碍[右眼(RE):51/96,53.1%;左眼(LE):60/96,62.5%]vs(RE:40/139,28.7%;LE:37/139,26.6%;P=0.000);垂直杯盘比>0.4(RE:96/96,100%;LE:96/96,100%)vs(RE:131/139,94.2%;LE:124/139,89.2%)(RE:P=0.307;LE:P=0.006);眼压>22 mmHg(RE:17/96,17.7%;LE:22/96,22.9%)vs(RE:2/139,1.4%;LE:2/139,1.4%;P=0.006)。大多数POAG患者(60/96,62.5%)正在服用抗青光眼药物,(23/96,24.0%)尚未开始用药,P=0.000。许多POAG(32/96,33.3%)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抑制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联合抗青光眼药物。结论:青光眼具有与其他眼部疾病不同的临床社会人口学特征。许多参与者肯定了青光眼的家族史,大多数青光眼参与者正在接受抗青光眼治疗。包括失明在内的视力障碍与青光眼显著相关。该研究证实,开角型青光眼与高杯盘比和高眼内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尼日利亚 青光眼 社会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路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h眼压波动规律的影响
8
作者 蔺涛 王佳琦 +1 位作者 丁雨帆 刘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评估外路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CS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24 h眼压波动规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3/2022-05在我院就诊的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佳的POAG患者18例18眼,均行CST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 a进行24 h眼压检... 目的:评估外路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CS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24 h眼压波动规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3/2022-05在我院就诊的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佳的POAG患者18例18眼,均行CST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 a进行24 h眼压检查(选择时间点为9∶00 AM、12∶00 AM、3∶00 PM、6∶00 PM、9∶00 PM、12∶00 PM、3∶00 AM、6∶00 AM),比较术前,术后1 a 24 h眼压均值、峰值及峰值时间、谷值及谷值时间、波动范围及昼夜平均眼压差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 a 24 h眼压曲线均呈现日间下降、夜间升高的变化趋势,下午降至波谷,夜间升至波峰;与术前相比,术后1 a 24 h眼压谷值、峰值时间较术前提前,术后1 a 24 h眼压均值、峰值、谷值明显下降,波动范围无明显差异,昼夜平均眼压差明显增加。结论:CST可降低POAG患者眼压,但不改变24 h眼压波动范围,反而升高昼夜平均眼压差,提示CST不能改善POAG患者昼夜眼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全周缝线小梁切 24 h眼压 昼夜眼压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董敬民 张效房 +2 位作者 马跃伟 王卫群 孔令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4-1175,1178,共3页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68眼),观察用药前和给予0.04g·L-1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后4周、12周、24周眼压;每晚8点一眼1次,每次1滴。测量一日内时间点为830、1...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68眼),观察用药前和给予0.04g·L-1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后4周、12周、24周眼压;每晚8点一眼1次,每次1滴。测量一日内时间点为830、1130、1430、1730的眼压,每个时间点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观察用药前、用药24周后视力、视野、C/D比值及副作用。结果用药前眼压为22~29(25.60±3.85)mmHg(1kPa=7.5mmHg),用药4周后眼压13~22(15.10±2.39)mmHg(t=495.93,P<0.01),用药12周后眼压14~23(15.40±3.57)mmHg(t=456.16,P<0.01),用药24周后眼压13~23(15.50±3.65)mmHg(t=410.20,P<0.01),治疗24周后同一天4个不同时间点眼压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矫正视力、C/D比值及视野无明显改变。6眼结膜充血较重,并随用药时间延长减轻至缓解。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所有患者均未因副作用停药。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副作用小,有望成为理想的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伏前列素 苏为坦 原发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任霞 贺经 冯延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58-461,共4页
既往流行病学结果证明,除白内障以外,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主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发展缓慢,病情隐匿,早期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出现了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对家庭... 既往流行病学结果证明,除白内障以外,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主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发展缓慢,病情隐匿,早期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出现了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对家庭、社会危害极大。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是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在临床上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相应的诊断及治疗的新方法层出不穷。然而不论早期或是中晚期患者,降低眼压、将眼压控制在目标眼压范围,延缓视功能损害依旧是治疗的最终目标,本文将对近年来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 青光眼 诊疗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唐静 邓应平 +1 位作者 王琼 陈晓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7-592,共6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为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传统的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以及近年来发展的跨筛板压力学说、基因研究、免疫机制、线粒体动力学等研究结果和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眼科工作者提...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为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传统的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以及近年来发展的跨筛板压力学说、基因研究、免疫机制、线粒体动力学等研究结果和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眼科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电生理和视野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石一宁 常宝琴 +2 位作者 郭建强 伊恩晖 陈建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多种视觉电生理联合全自动视野计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选择10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例(20眼)分别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 目的:探讨多种视觉电生理联合全自动视野计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选择10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例(20眼)分别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还对正常对照组、青光眼组中各5例(10眼)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查;青光眼组10例(20眼)和正常对照组8例(16眼)行蓝黄视野(B/Y)、标准视野(W/W)检查。结果:PERG的异常率较高,PERG的潜伏期延长较敏感,mERG二阶反应黄斑区振幅下降,随离心度的增大,振幅逐渐变小,潜伏期延长,PVEP的P100波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B/Y视野异常与W/W视野异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B/Y视野检查联合多种视功能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较敏感。早期诊断中的B/Y视野敏感性高;若眼压差大,眼底C/D未出现改变,则PERG可作为较敏感观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电生理 视野检查 原发青光眼 诊断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陆炯 孟逸芳 +2 位作者 陶建军 邢茜 顾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改变。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改变。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POAG患者90例(90眼),其中早期POAG患者(早期POAG组)45例,中晚期POAG患者(中晚期POAG组)45例;另选取本院健康无眼疾的体检者50例(5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检测三组受试者的RNFL厚度,并采用全自动电脑视野分析仪检测三组受试者的视野缺损情况。结果中晚期POAG组RNFL厚度小于早期POAG组,早期POAG组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晚期POAG组视野缺损值大于早期POAG组,早期POAG组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NFL厚度与相应视野内的视野缺损呈负相关(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r=-1.203、-1.029、-1.382、-0.928,P=0.032、0.019、0.012、0.015)。结论 OCT检测能够反映POAG患者RNFL厚度的改变情况,且其厚度与视野缺损情况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 被引量:25
14
作者 朱海平 邓德勇 谢美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314-2316,共3页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03/2016-03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80例80眼,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n=40)和拉坦前...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03/2016-03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80例80眼,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n=40)和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n=4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力、散光度、眼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38/40)显著高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显著高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度、眼压均显著低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5%(10/40)显著低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53%(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比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具有较好的降眼压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 原发青光眼和高眼压症 降眼压效果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及微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欣 杨琳 +3 位作者 谭凤玲 刘畅 尚玥 吕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索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微视野计(MP-3)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POAG患者68例102眼(轻度POAG组45... 目的探索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微视野计(MP-3)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POAG患者68例102眼(轻度POAG组45眼,中度POAG组36眼,重度POAG组21眼)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30眼为研究对象。分析4组间角膜生物力学参数、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MS)、固视稳定性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预测性能,并对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M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POAG组患者及对照组受试者4组间角膜第一压平时间(A1T)、第一压平速度(A1V)、第二压平时间(A2T)、最大压陷曲率半径(CCR)、角膜硬度参数(SP-A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C分析得出其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734、0.873、0.675、0.521,其中A2T是对POAG预测价值较高的指标。黄斑区各象限及总体MS在对照组受试者和轻度、中度、重度POAG组患者间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均为P<0.05),中央及颞下象限MS最易受累。轻度、中度POAG组患者2°固视率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4°固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0、0.079),重度POAG组患者的2°、4°固视率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A2T与颞下象限MS呈正相关(P=0.010),CCR与各象限及总体MS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SP-A1与鼻上象限MS呈正相关(P=0.012)。结论POAG患者会出现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改变及黄斑区MS和固视稳定性的降低。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及微视野计检查均有助于对POAG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膜生物力学参数 微视野计 光敏感度 固视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灵丽 刘世纯 +1 位作者 邬羽飞 宋胜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近年来,在青光眼及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改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且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眼底改变容易混淆,造成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如何从... 近年来,在青光眼及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改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且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眼底改变容易混淆,造成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如何从高度近视患者中早期发现青光眼,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成为难点。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文献,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原发青光眼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高眼压症和不同病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绍阳 李莉 +1 位作者 钟珊 何丽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对比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和早期、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将120例120眼患者分为OHT组(40例4... 目的对比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和早期、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将120例120眼患者分为OHT组(40例40眼)、早期POAG组(40例40眼)和中期POAG组(40例40眼),3组均使用532 nm倍频Q开关Nd:YAG激光器行SLT,激光单脉冲3 ns,光斑直径400 nm,初始能量为0.6 m J,以0.1 m J逐渐递减,至刚好出现香槟样气泡时为治疗能量,治疗范围为360°,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主要观察SLT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 d^6个月,OHT组、早期POAG组和中期POAG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内,SLT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HT组、早期POAG组和中期POAG患者基线眼压分别为(25.95±1.80)mm Hg(1 k Pa=7.5 mm Hg)、(24.66±1.55)mm Hg和(25.62±2.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剔除基线眼压的影响之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间的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校正后的基线眼压相比,OHT组SLT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最大,其次是早期POAG组,中期POAG组下降的幅度最小。结论 SLT对于OHT和POAG患者具有良好的降眼压效果,SLT的治疗效果随POAG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逐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激光小梁成形术 原发青光眼 高眼压症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晓芳 付汛安 李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4-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试验组入选20例(20眼),行超...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试验组入选20例(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照组入选20例(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共观察12周。观察的指标包括眼压、视力、滤过泡、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2周,试验组眼压从(28.7±6.9)mmHg(1 kPa=7.5 mmHg)降至(11.3±2.5)mmHg,对照组从(29.1±7.1)mmHg降至(12.0±2.5)mmHg,两组病例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但在术后1 d、1周、4周时,试验组眼压较对照组更低(均为P<0.05)。至术后12周时,试验组手术完全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眼出现引流器管口阻塞;对照组术后低眼压3眼、前房出血3眼、非功能性滤过泡2眼、恶性青光眼1眼。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引流器 小梁切除术 原发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陕西省农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白芝兰 任百超 +3 位作者 何媛 杨建刚 陈莉 孙乃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64-871,共8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南、陕北及关中3个地区农村调查8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南、陕北及关中3个地区农村调查8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及手术史,并进行了相关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前节、眼底检查。≥50岁人群及怀疑有高眼压者对其应用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视野检查。结果:8500人中共有681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0.1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9例,年龄为38~80(平均62.0)岁,患病率为0.13%,≥30岁、≥40岁和≥50岁人群患病率分别为0.23%、0.28%和0.39%。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2例(0.18%),年龄为35~77(平均54.7)岁,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均年龄约小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23)。除年龄外,高度近视也是该人群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青光眼确诊史的患者占22.22%,其中无1例接受过药物或手术治疗。66.67%(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其中盲目占33.33%。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与国内其他报道相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绝大部分患者无青光眼确诊史,并且从未接受过任何相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患病率 相关影响因素 农村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 陕西省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青光眼患者 平均年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卫华 童峰峰 陈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90-492,共3页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4眼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25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对照组22例29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4眼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25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对照组22例29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浅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4.60±4.43min,术后1d浅前房1眼、前房出血1眼;术后1wk高眼压2眼;术后3mo视力下降1眼、功能性滤过泡24眼、眼压11.5±5.8mmHg。对照组手术时间44.37±3.00min,术后1d浅前房13眼、前房出血渗出12眼;术后1wk高眼压8眼;术后3mo视力下降6眼、功能性滤过泡25眼、眼压13.6±6.7mmHg。研究组术后并发症较少,眼压控制更低,术后视力影响、功能性滤过泡与对照组相当。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渗出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 原发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