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类固醇注射对原发性冻结肩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友华 孙凡 +4 位作者 林玉莲 刘畅 汤雨佳 吴周 袁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87-1393,共7页
目的探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超声引导下肩周类固醇注射(CSI)治疗原发性冻结肩(PF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4—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PFS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触发点ESWT组(T组)、CSI组(I组)、联合... 目的探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超声引导下肩周类固醇注射(CSI)治疗原发性冻结肩(PF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4—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PFS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触发点ESWT组(T组)、CSI组(I组)、联合治疗组(TI组),每组33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8、12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肩部活动度(SROM)、肩关节评分(CMS);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及补救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降低、SROM及CM评分均改善(均P<0.05);3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AIS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T组及I组比较,TI组治疗后4、8、12周VAS疼痛评分较低、SROM(前屈、后伸)较大、CM评分较高(Bonferroni校正后P<0.05),T组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后P>0.05);3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A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相较于单纯触发点体外冲击波治疗、单纯肩周类固醇注射治疗疗效更显著,且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冻结肩 触发点 体外冲击波 类固醇激素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皮质类固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梓力 沈民仁 吴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1278,共8页
目的:原发性冻结肩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肩关节疾病,关节腔注射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和比较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 目的:原发性冻结肩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肩关节疾病,关节腔注射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和比较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确诊为原发性冻结肩并在B超引导下进行盂肱关节单次注射SH、CS或PRP的117例患者,分为SH组、CS组和PRP组。收集治疗前和治疗1、3、6个月时患者的患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和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and Hand,DASH)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这3种关节腔注射治疗方法对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SH组、CS组、PRP组在治疗6个月时均能改善肩关节VAS疼痛评分、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均P<0.05)。与SH组和PRP组相比,CS组在治疗1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均更好(均P<0.05),而PRP组在治疗6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均优于SH组和CS组(均P<0.05)。结论:B超引导下盂肱关节单次注射SH、CS或PRP均能明显改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的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及关节功能。这3种注射治疗方法中,CS可能有更好的早期疗效,而PRP的长期疗效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皮质类固醇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原发性冻结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疾忤 陈世益 +3 位作者 翟伟韬 华英汇 李云霞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13,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7年3月,43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61±6.3岁(48~72岁)。术前排除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症、肩部肿瘤等病变,排除肩部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7年3月,43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61±6.3岁(48~72岁)。术前排除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症、肩部肿瘤等病变,排除肩部手术创伤、外固定等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术前正规保守康复治疗无效。43例患者均于全麻下行肩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术后随访平均10.9个月(7~15个月),对手术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术后6~8周,本组病例患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其中外展162°±14.34°,前屈165°±13.56°,内收位外旋75°±12.31°,内旋位拇指可触及T12~T6棘突;②术后4周患肩VAS疼痛评分为0.8±0.75,较术前的5.7±1.57显著降低;③术后8~12周患肩外展、外旋、内旋肌力与对侧无显著差异;④术后未出现继发性肩关节不稳;⑤术后16周Constant评分达92.3±8.54分,较术前的60.5±9.42分显著增加。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可显著改善原发性冻结肩的关节活动度,同时能有效缓解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冻结肩 关节僵硬 松解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文祥 包倪荣 +7 位作者 王艺颖 方益春 邱阳 郭耀曼 韦昌辉 钱洪 谢发荣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目前原发性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基因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6月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 目的目前原发性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基因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6月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就诊的42名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为病例组,5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MMP-3基因多态性rs679620及rs522616与COL1A1基因多态性rs1107946,分别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 MMP-3多态性位点rs679620基因型分布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A与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30~0.99,P=0.044)。COL1A1多态性位点rs110794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994、0.920)。与隐性遗传模型GG相比,GT、TT和G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T与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3基因多态性rs679620等位基因A是原发性冻结肩发病的保护性因素。MMP-3基因多态性rs522616和COL1A1基因多态性rs1107946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Ⅰ型胶原α1链 基因多态 原发性冻结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