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相关进展
1
作者 范淑华 丁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57,I0027,共6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路。探讨了Th17/Treg细胞平衡对儿童ITP疾病进程的影响,儿童ITP涉及免疫细胞平衡失调,尤其是Th17和Treg细胞的功能异常。Th17细胞通常与促炎反应相关,而Treg细胞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功能,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医通过养血通络法不仅改善血液循环,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环境来恢复Th17/Treg细胞的平衡,促进Treg细胞功能,抑制Th17细胞活性。中医临床治疗儿童ITP通过整合益气养血和化瘀通络,全面调节体内环境,控制疾病的发展,强调对症治疗,审证求因,尤其在虚实夹杂病机时需兼顾治疗。对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总结梳理,从Th17/Treg细胞与儿童ITP、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ITP、养血通络法与Th17/Treg细胞平衡解析中医养血通络法对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同时,总结中医药干预治疗的相关进展,为中药治疗干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复杂作用机制解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养血通络法 TH17/TREG 细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周轩 邵静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8-516,共9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受损引起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虽然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然而仍有10%~20%的儿童患者,以及高达75%的成...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受损引起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虽然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然而仍有10%~20%的儿童患者,以及高达75%的成人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该类患者对多种治疗手段的效果均不明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前,CITP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在内的一线疗法,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TPO-RA)、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等二线疗法。近年来,随着对CITP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生物药物和免疫疗法,例如Fcγ受体(Fcγreceptor,FcγR)信号转导抑制剂、新生儿Fc受体抑制剂、补体抑制剂、免疫细胞靶向治疗、血小板去唾液酸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等,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新型疗法通过针对CITP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旨在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该文就CITP的发病机制、二线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晓燕 贺锐 +3 位作者 米乐园 尹姣姣 金斐斐 朱生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例),同期选择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PBMNC中IL-17、IL-23、IL-10、TGF-β的含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croRNA-3162-3p与血小板计数、IL-17、IL-23、IL-10、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的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IL-10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microRNA-3162-3p、IL-10在PBMNC中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数、IL-10呈正相关(r=0.716、0.667),与IL-17、IL-23、TGF-β呈负相关(r=-0.540、-0.641、-0.560)。结论: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参与调控Th17/Treg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3162-3p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7/Treg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出血评分量表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刘福 杜春燕 +1 位作者 胡陶 刘文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4-1530,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出血评分量表(2019版儿童ITP评分量表)在儿童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及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2013 ITP-BAT)对422例ITP患儿进行出血评分...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出血评分量表(2019版儿童ITP评分量表)在儿童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及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2013 ITP-BAT)对422例ITP患儿进行出血评分并统计其临床资料,分析两种出血评分系统与疾病分期、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评估时间、评价一致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及出血评分的变化,以检测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的反应度。结果: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以1分及2分为主,对应出血为皮肤及黏膜出血,404例(95.7%)患者有出血表现其中皮肤出血249例(59.0%),黏膜出血144例(34.1%),器官出血11例(2.6%)其中2例(0.5%)患儿严重出血。两种出血评分与ITP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_(s)=-0.5032,r_(s)=-0.6084),与疾病分期均无相关性(P> 0.05)。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与2013ITP-BA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_(s)=0.7638),但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所需平均时间[88.64(40-181)秒]低于2013 ITP-BAT [104.12(47-285)秒](Z=17.792,P<0.001)。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能很好反应儿童ITP的治疗情况。激素组、丙球组、激素联合丙球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及反应度,与2013 ITP-BAT比较评分所需时间短,可作为病情评估、疗效判定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出血评分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冯媛 耿玲玲 +1 位作者 李小青 南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72-1775,共4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ITP患儿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5a的表达水平。MiR-15a mimic转染PBMNC后,应用ELISA法检测IFN... 目的:研究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ITP患儿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5a的表达水平。MiR-15a mimic转染PBMNC后,应用ELISA法检测IFN-γ、IL-2、IL-4、IL-10的含量。结果:在ITP患儿PBMNC中,miR-15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IFN-γ和IL-2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IL-4和IL-10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miR-15a表达水平与IFN-γ和IL-2含量呈反比(r=-0.793,r=-0.842),与IL-4和IL-10的含量呈正比(r=0.813,r=0.783);过表达miR-15a后可显著抑制IFN-γ和IL-2的产生,促进IL-4和IL-10的生成。结论:miR-15a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参与调控Th1/Th2细胞的失衡,提示miR-15a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5a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8
6
作者 尹萌萌 刘爱国 +2 位作者 张艾 王雅琴(综述) 胡群(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1-635,共5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约为(4~5)/10万,多数(80%~90%)ITP患儿在确诊后12个月内血小板数可恢复正常,但少数(10%~20%)患儿血小板减少会超过1年,成为慢性ITP。慢性ITP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现有...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约为(4~5)/10万,多数(80%~90%)ITP患儿在确诊后12个月内血小板数可恢复正常,但少数(10%~20%)患儿血小板减少会超过1年,成为慢性ITP。慢性ITP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现有研究认为是在患儿易感基因背景下,由于感染和免疫紊乱产生的自身免疫抗体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造成血小板减少。文章综述慢性ITP的诊断,预测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 预测因素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及白介素17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段晓娟 杨林花 +5 位作者 张丽 任方刚 张睿娟 陈剑芳 秦秀玉 梁弘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4-1157,共4页
本研究检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48例ITP患者及28例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结果显示,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 本研究检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48例ITP患者及28例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结果显示,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为(1.40±1.35)%,较对照组升高(P<0.05),Th17细胞比例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低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P<0.05)。ITP患者Th17分泌的IL-17量为(19.624±5.187)pg/m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IL-17水平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h17细胞在ITP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H17细胞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肠道免疫及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秦兰 刘晓 +1 位作者 李巍 费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ITP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ELISA法检测小鼠肠黏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及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变... 目的:通过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ITP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ELISA法检测小鼠肠黏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及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周期及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补肾活血方能够显著下调小鼠肠黏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下调P53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著升高G0/G1期淋巴细胞比例(P<0.05),降低S期淋巴细胞比例(P<0.05),降低淋巴细胞凋亡率(P<0.05),对淋巴细胞周期异常分布及异常凋亡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补肾活血方对ITP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下调ITP小鼠IgG、SIgA含量及淋巴细胞P53蛋白表达、改善ITP小鼠淋巴细胞周期异常分布、降低淋巴细胞凋亡率等,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小鼠免疫球蛋白 P53蛋白 淋巴细胞周期 淋巴细胞凋亡率 中药复方 肠道免疫 ITP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介素11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被引量:32
9
作者 谢坤莹 魏锦 +1 位作者 邹兴立 赵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24-262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11,rhIL-11)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11,rhIL-11)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ITP患者病例资料。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rhT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使用rhIL-11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甲泼尼龙1 mg/(kg·d),rhTPO 15 000 IU/d,rhIL-111.5 mg/d,rhTPO、rhIL-11用药疗程均为14 d,若疗程不足14 d,血小板>100×10^9/L,停用rhTPO、rhIL-11。比较患者完全反应率(CR),达到CR的时间,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率与对照组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天观察组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2、15天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ITP患者较rhIL-11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提升血小板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介素11 糖皮质激素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TPO及c-mpl水平测定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菊 卫仿仙 +2 位作者 韩艳霞 沈闪华 王宙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82-1987,共6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TPO及其受体c-mpl的表达情况,评价二者在ITP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检测50例ITP患者及20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和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目的测定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TPO及其受体c-mpl的表达情况,评价二者在ITP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检测50例ITP患者及20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和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总数、产板巨核细胞数及产巨比,分别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ABC-ELISA法)检测骨髓TPO水平,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mpl表达水平,并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TP组总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均较MDS组和脾功能亢进症组高,但产巨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O和c-mpl表达水平却比MDS、脾功能亢进症患者低,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30×109/L ITP组中TPO、c-mpl水平高于PLT≥30×109/L ITP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PLT<30×109/LITP患者中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发现治疗反应时间越短、产巨比越低、出血评分越高,治疗反应越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TPO和c-mpl可以作为ITP与MDS及脾功能亢进症鉴别诊断的依据,在ITP治疗过程中治疗反应时间、产巨比、出血评分有助于治疗反应预后判断依据,但尚需积累更多病例资料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原发 免疫性 血小板生成素 受体 C-M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细胞miRNA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卫章 任立参 +6 位作者 金立方 崔红花 李小丰 赵岩 李景贺 王秀丽 徐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9-1153,共5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细胞微小RNA(miRNA)表达谱,探讨miRNA在ITP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应用Exqion miRCURYTM芯片分析ITP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miRNA差异表达;分层聚类分析... 本研究通过建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细胞微小RNA(miRNA)表达谱,探讨miRNA在ITP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应用Exqion miRCURYTM芯片分析ITP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miRNA差异表达;分层聚类分析ITP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之间miRNA表达谱的差异;应用实时PCR方法对表达差异miRNA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ITP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间有159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79个表达显著上调,80个表达显著下调。分层聚类分析显示,ITP存在特异性miRNA表达谱。实时PCR检测结果与芯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ITP患者外周血细胞存在miRNA表达异常,提示miRNA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微小RNA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参数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白静 刘文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FCM微量全血法检测新诊断ITP患儿18例治疗前(ITP组)及治疗后达完全反应组(ITP-CR组)以及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17例(对照组)的血...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FCM微量全血法检测新诊断ITP患儿18例治疗前(ITP组)及治疗后达完全反应组(ITP-CR组)以及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17例(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IPF%、IPC、及膜糖蛋白(CD62p、PAC-1、CD42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MPV、PDW、P-LCR、IPF%明显升高(P<0.05),而PLT、PCT、IPC降低(P<0.05);且ADP激活前、后三种膜糖蛋白(PAC-1、CD62P、CD42b)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ITP-CR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IPF%降低,PLT、PCT、IPC及三种膜糖蛋白(PAC-1、CD62p、CD42b)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ITP患儿体内外血小板均处于低活化状态,血小板功能降低;血小板相关参数为ITP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川 张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5-367,共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中占1%~4%,在妊娠中的发生率约1/1000~10000,是导致妊娠期血小板计数(PLT)<50×10^9/L的最常见原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中占1%~4%,在妊娠中的发生率约1/1000~10000,是导致妊娠期血小板计数(PLT)<50×10^9/L的最常见原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和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前者既往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全身免疫性疾病,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后者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Evans综合征等)、感染(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肝、巨细胞病毒)、药物(如肝素、抗菌药物、抗癫痫药物)等[1]。这里主要介绍ITP患者妊娠期的诊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抗癫痫药物 EVANS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育龄期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microRNAs的表达及与Th1/Th2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妍 王明镜 +7 位作者 曹新甜 刘为易 谌海燕 丁晓庆 肖海燕 许勇钢 全日城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0-1576,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micoRNAs的表达量与Th1/Th2失衡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ITP患者(ITP组)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6种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micoRNAs的表达量与Th1/Th2失衡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ITP患者(ITP组)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6种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R-326、miR-1827、miR-185-5p)和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h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Aim Plex流式细胞术高通量技术检测Th1细胞因子TNF-α、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含量。比较2组间miRNAs、mRNA、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ITP患者miRNAs与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R-326、miR-1827、miR-185-5p)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h1细胞、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及Th1细胞因子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bet/GATA-3和Th1/Th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ITP患者miR-107、miR-205-5p、miR-138-5p相对表达量与Th2细胞均呈负相关(P<0.05,r=-0.411;r=-0.593;r=-0.403);miR-1827相对表达量与TNF-α呈负相关(r=-0.390)。结论:ITP患者外周血6种miRNAs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导致T-bet mRNA/GATA-3mRNA比值升高,Th1/Th2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MICRORNAS MRNA TH1/TH2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袁永平 杨翔 陈懿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6-1710,共5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特点。ITP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ITP发病的研究主要针对于体液免疫失调以及细胞免疫失调等...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特点。ITP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ITP发病的研究主要针对于体液免疫失调以及细胞免疫失调等方面。近年来,研究该发病机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非依赖FcγR介导的血小板清除途径,可以调节T、B细胞的金属蛋白酶(ADAM)10,遗传因素中的微小RNA的表达异常等。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免疫系统的失衡,导致ITP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针对ITP研究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其他可能的新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自身抗体 CD4+T细胞 AMR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于慧辉 詹延霞 +4 位作者 季丽莉 李炀 孙丽华 程韵枫 化范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在大剂量地塞米松(high dose dexamethasone,HD-DXM)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采集5例初发原发性ITP患者HD-DXM...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在大剂量地塞米松(high dose dexamethasone,HD-DXM)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采集5例初发原发性ITP患者HD-DXM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各20 mL及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2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一步以免疫磁珠法分选CD5+B细胞、CD5-B细胞和CD4+T细胞。CD5+B细胞或CD5-B细胞与CD4+T细胞按1∶9、1∶5、1∶3、1∶1、3∶1的梯度比例混合培养72 h或144 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代表Th1型细胞因子)和IL-4(代表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共培养72 h后,健康对照者CD5+B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在1∶3时,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浓度与T细胞单独培养时相比明显下降[(2 427.99±632.62)pg/mL vs.(1 109.25±338.10)pg/mL,P=0.001 2)];而ITP患者CD5+B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在3∶1时才对IFN-γ的分泌有显著抑制[(3 060.02±493.98)pg/mL vs.(1 769.45±634.73)pg/mL,P=0.000 3]。共培养144 h后得到相似的结果。HD-DXM治疗有效的ITP患者CD5+B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在1∶1时共培养72 h后,对IFN-γ的分泌有明显抑制[(3 600.02±838.00)pg/mL vs.(1 157.97±383.20)pg/mL,P<0.000 1]。健康对照者及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分泌IL-4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原发性ITP患者CD5+B细胞抑制CD4+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明显受损,经HD-DXM治疗后CD5+B细胞抑制IFN-γ分泌的能力可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 CD5+B细胞 TH1/TH2 IFN-γ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促进髓样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h17细胞/Treg比例
17
作者 李芹芝 段东升 +7 位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刘颖 王新有 王蕾 范文霞 宋梦婷 郭新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募集30例初诊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募集30例初诊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DC、Th17细胞、Treg比例,ELISA测定血清中HMGB1、白细胞介素6(IL-6)、IL-23、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的mRNA表达,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上述细胞、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其与血小板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HMGB1对mDC及Th17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者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HMGB1、IL-6、IL-23、IL-17水平及RORγt 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Treg比例和TGF-β水平降低。ITP患者组mDC比例和FOXP3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mDC的比例与IL-6、IL-23的表达显著正相关;HMGB1的表达与mDC、IL-6、IL-23、RORγt mRNA、IL-1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mDC的比例、HMGB1的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HMGB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mDC的成熟并增加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Th17细胞/Treg失衡,可能参与ITP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髓样树突状细胞(mDC) TH17细胞 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苗玮玮 杨向东 +3 位作者 房丽君 郝征 郭江水 白康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0-1015,共6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无明显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诊断仍为排他性诊断,病因涉及免疫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等。近年随着...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无明显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诊断仍为排他性诊断,病因涉及免疫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等。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表观遗传改变在免疫耐受失调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认知被不断加深。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目前已被证明参与ITP发病机制。异常的DNA甲基化引起机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诱发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免疫失耐受,导致免疫细胞异常激活,使血小板破坏过多或生成不足。因此,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基因在ITP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恢复患者免疫耐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DNA甲基化 自身免疫 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F-1与CSF-1R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李丹露 宋海辰 +1 位作者 程永凤 严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探讨CSF-1(集落刺激因子-1)与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ITP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相... 目的:探讨CSF-1(集落刺激因子-1)与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ITP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分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浆中M1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M2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及CSF-1的含量。RT-PCR法检测两组儿童PBMC中M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iNOS),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Arg-1)及CSF-1R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儿童PBMC中CSF-1R蛋白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CSF-1R与血小板计数、TNF-α、IL-6、IL-10、TGF-β、CSF-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血浆中IL-10、TGF-β、CSF-1的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TNF-α、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ITP患儿PBMC中M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iNOS)的mRNA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TP患儿PBMC中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的mRNA水平相对于对照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rg-1的mRN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儿PBMC中CSF-1R的基因、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CSF-1R在ITP患儿PBM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计数、IL-10、CSF-1呈正相关(r=0.822、0.481、0.405)。结论:在ITP患儿血浆中CSF-1含量明显降低,在ITP患儿PBMC中CSF-1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可能参与调控巨噬细胞M1/M2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F-1/CSF-1R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巨噬细胞极化 M1/M2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20
作者 曹敏 吴筱莲 +1 位作者 黄馨睿 徐敏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4-679,共6页
目的 :编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并评价其信度、效度,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照护需求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以支持性照护需求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和质性访谈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经专家函询形成量表初稿。... 目的 :编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并评价其信度、效度,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照护需求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以支持性照护需求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和质性访谈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经专家函询形成量表初稿。通过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对418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并确定量表终稿。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0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1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7.04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卡方/自由度为1.239,近似误差均方根值为0.035,规范拟合指数为0.941,增量拟合指数为0.988,塔克-刘易斯指数为0.988,比较拟合指数为0.988。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4,折半系数为0.825,30例患者重测信度系数为0.927(P<0.001),总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74。最终形成的量表包含5个维度、30个条目。结论 :本量表的编制过程科学规范,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照护需求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需求 量表编制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