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永平 杨翔 +2 位作者 胡贝妮 朱宏基 陈懿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7-681,共5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降低所导致的出血性风险增高。当前已经出现的一线、二线治疗方案尚不能完全缓解或者保持持续缓解ITP。最近研究中的新型治疗药物包括:刺激血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降低所导致的出血性风险增高。当前已经出现的一线、二线治疗方案尚不能完全缓解或者保持持续缓解ITP。最近研究中的新型治疗药物包括:刺激血小板生成药物、Syk抑制剂、分子靶向类药物等,这些针对疾病进程的关键步骤起到作用,其中,新型的刺激血小板生成药物从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研究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前景,Syk抑制剂药物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更是一种新的治疗思路。这些治疗方法有希望提高ITP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ITP的新型治疗药物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脾脏酪氨酸激酶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PO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洪强 钟永根 封蔚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探讨ITP患者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前、后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及B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BA技术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35例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及B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ITP患者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前、后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及B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BA技术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35例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及B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48例ITP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h2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B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19+细胞和CD5+CD19+细胞数及IL-2水平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r=-0.75),IL-4与血小板数呈正相关(r=0.81),经rhTPO治疗后Th1细胞因子水平及外周血CD19+和CD5+CD19+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h2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及B淋巴细胞数明显升高,ITP病情严重程度与Th1和Th2细胞因子及B淋巴细胞相关。TPO治疗后血小板数上升,可能通过调节ITP患者外周血Th1和Th2免疫平衡及B淋巴细胞水平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TH1/TH2细胞因子 CD5+CD19+细胞 RHT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相关进展
3
作者 范淑华 丁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57,I0027,共6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路。探讨了Th17/Treg细胞平衡对儿童ITP疾病进程的影响,儿童ITP涉及免疫细胞平衡失调,尤其是Th17和Treg细胞的功能异常。Th17细胞通常与促炎反应相关,而Treg细胞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功能,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医通过养血通络法不仅改善血液循环,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环境来恢复Th17/Treg细胞的平衡,促进Treg细胞功能,抑制Th17细胞活性。中医临床治疗儿童ITP通过整合益气养血和化瘀通络,全面调节体内环境,控制疾病的发展,强调对症治疗,审证求因,尤其在虚实夹杂病机时需兼顾治疗。对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总结梳理,从Th17/Treg细胞与儿童ITP、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ITP、养血通络法与Th17/Treg细胞平衡解析中医养血通络法对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同时,总结中医药干预治疗的相关进展,为中药治疗干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复杂作用机制解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儿童 养血通络法 TH17/TREG 细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周轩 邵静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8-516,共9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受损引起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虽然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然而仍有10%~20%的儿童患者,以及高达75%的成...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受损引起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虽然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然而仍有10%~20%的儿童患者,以及高达75%的成人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该类患者对多种治疗手段的效果均不明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前,CITP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在内的一线疗法,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TPO-RA)、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等二线疗法。近年来,随着对CITP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生物药物和免疫疗法,例如Fcγ受体(Fcγreceptor,FcγR)信号转导抑制剂、新生儿Fc受体抑制剂、补体抑制剂、免疫细胞靶向治疗、血小板去唾液酸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等,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新型疗法通过针对CITP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旨在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该文就CITP的发病机制、二线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治疗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F-1与CSF-1R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丹露 宋海辰 +1 位作者 程永凤 严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探讨CSF-1(集落刺激因子-1)与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ITP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相... 目的:探讨CSF-1(集落刺激因子-1)与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ITP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分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浆中M1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M2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及CSF-1的含量。RT-PCR法检测两组儿童PBMC中M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iNOS),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Arg-1)及CSF-1R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儿童PBMC中CSF-1R蛋白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CSF-1R与血小板计数、TNF-α、IL-6、IL-10、TGF-β、CSF-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血浆中IL-10、TGF-β、CSF-1的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TNF-α、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ITP患儿PBMC中M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iNOS)的mRNA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TP患儿PBMC中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的mRNA水平相对于对照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rg-1的mRN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儿PBMC中CSF-1R的基因、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CSF-1R在ITP患儿PBM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计数、IL-10、CSF-1呈正相关(r=0.822、0.481、0.405)。结论:在ITP患儿血浆中CSF-1含量明显降低,在ITP患儿PBMC中CSF-1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可能参与调控巨噬细胞M1/M2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F-1/CSF-1R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巨噬细胞极化 M1/M2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冰洁 车虹 +4 位作者 胡琏 易文静 肖利 刘培佳 刘松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g)、泼尼松(0.2 ml/10 g)和滋阴凉血方+泼尼松(0.2 ml/10 g)共4组,每组8只,剩余8只小鼠设为空白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2周。采集血样和脾脏组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外周血小板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IL)-17及外周血血小板生成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IL-33、s ST2、ST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凉血方+泼尼松组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上升(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滋阴凉血方+泼尼松可有效地调节Th17/Treg平衡,进而有效改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2/IL-3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滋阴凉血方 泼尼松 免疫功能 ST2/IL-3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晓燕 贺锐 +3 位作者 米乐园 尹姣姣 金斐斐 朱生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例),同期选择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PBMNC中IL-17、IL-23、IL-10、TGF-β的含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croRNA-3162-3p与血小板计数、IL-17、IL-23、IL-10、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的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IL-10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microRNA-3162-3p、IL-10在PBMNC中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数、IL-10呈正相关(r=0.716、0.667),与IL-17、IL-23、TGF-β呈负相关(r=-0.540、-0.641、-0.560)。结论: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参与调控Th17/Treg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3162-3p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7/Treg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凌宇 沈卫章 +1 位作者 谈磊 李金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4-1740,共7页
目的:分析1例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患者的临床特点、干预时机、诊治方案和预后等因素,为该类罕见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例既往接受病毒灭活疫苗后早期被误诊为急性感染的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 目的:分析1例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患者的临床特点、干预时机、诊治方案和预后等因素,为该类罕见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例既往接受病毒灭活疫苗后早期被误诊为急性感染的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6 d”入院,查体下肢散在红色斑丘疹,早期仅有血小板轻度减少,入院时PLASMIC评分为5分。入院诊断急性感染,给予消炎、抗感染和激素等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明显减少,并随病情进展逐渐表现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尿、酱油色尿和神经及精神症状。完善相关检查,重新评估PLASMIC评分为7分。高度疑诊iTTP后立即启动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过程中含血栓形成素1型结构域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13 (ADATMS13)活性水平<1%,ADAMTS13抑制物检测结果为阳性,基因检测存在iTTP易感基因的错义突变。诊断明确后规律应用利妥昔单抗静脉注射,完成4个周期的治疗并随访至今,评估病情治疗有效。结论:iTTP常由于首诊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病情延误,一旦疑诊应立即启动以TPE和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治疗,利妥昔单抗等新药为iTTP多学科综合诊治策略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临床分析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出血评分量表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刘福 杜春燕 +1 位作者 胡陶 刘文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4-1530,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出血评分量表(2019版儿童ITP评分量表)在儿童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及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2013 ITP-BAT)对422例ITP患儿进行出血评分...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出血评分量表(2019版儿童ITP评分量表)在儿童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及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2013 ITP-BAT)对422例ITP患儿进行出血评分并统计其临床资料,分析两种出血评分系统与疾病分期、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评估时间、评价一致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及出血评分的变化,以检测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的反应度。结果: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以1分及2分为主,对应出血为皮肤及黏膜出血,404例(95.7%)患者有出血表现其中皮肤出血249例(59.0%),黏膜出血144例(34.1%),器官出血11例(2.6%)其中2例(0.5%)患儿严重出血。两种出血评分与ITP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_(s)=-0.5032,r_(s)=-0.6084),与疾病分期均无相关性(P> 0.05)。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与2013ITP-BA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_(s)=0.7638),但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所需平均时间[88.64(40-181)秒]低于2013 ITP-BAT [104.12(47-285)秒](Z=17.792,P<0.001)。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能很好反应儿童ITP的治疗情况。激素组、丙球组、激素联合丙球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及反应度,与2013 ITP-BAT比较评分所需时间短,可作为病情评估、疗效判定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出血评分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盛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甜 蒋文明 +4 位作者 彭素娟 张旻昱 杨琳 李仕能 胡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9,I0006,I0007,共9页
目的建立同时符合中医"热盛证"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的大鼠模型。方法采用SD大鼠背部多点注射20%干酵母菌悬液和腹腔注射1∶4稀释的兔抗SD大鼠血小板血清(APS)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盛大鼠模型... 目的建立同时符合中医"热盛证"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的大鼠模型。方法采用SD大鼠背部多点注射20%干酵母菌悬液和腹腔注射1∶4稀释的兔抗SD大鼠血小板血清(APS)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盛大鼠模型。并观察受试大鼠的中医证侯特点、血象、骨髓象及丘脑体温调节中枢5-羟色胺(5-HT)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注射后2~6 h体温和日饮水量显著上升,造模第4天出现足趾紫癜和造模第30天出现肠道黏膜出血(P〈0.05);外周血象中血小板数显著降低,骨髓象巨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大脑体温调节中枢5-HT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盛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基本体现了"热盛"所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鼠发生紫癜的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热盛证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11
作者 王敏敏 孟晓雪 +2 位作者 淡一航 张丽霞 张钲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3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胸痛8 h”于2024年1月18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8 h劳动后出现心前区剧烈搔刮样疼痛,持续3 h未见明显缓解,且出现大汗淋漓、胸闷、气短,就诊于外院。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自身免疫疾病 血小板减少 原发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CD40/CD40L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吉训琦 李佳 +2 位作者 张凝 陈泽福 林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18-2922,共5页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和CD4^(+)/CD8^(+))以及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膜表面和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CD40L水平,使用ELISA检测血浆sCD40和sCD40L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血浆s CD40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CD3^(+)、CD4^(+)、CD4^(+)/CD8^(+)、血浆sCD4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L^(+)细胞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高于对照组,CD40L^(+)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不良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率(22.50%),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ITP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CD40 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优势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天天 褚雨霆 +1 位作者 刘庆 陈信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而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ITP治疗的基本法则,辨证治疗能够体现个体化,能够量体裁衣的为每一位患者提供身心受益的治疗方法或方药。单方治疗ITP也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成年患者多属于CITP,其病程漫长,迁延难愈。脾胃处于虚弱状态,长期服用汤药的依从性较差。2各家对ITP病机和证候认识的差别,用药也有明显差异,导致临床疗效的重现性较差,不能形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重大科技成果。3缺乏随机对照、多中心协作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难以对其治疗结果给出肯定的结论。4用药随意性较大,难以形成具有肯定治疗效果的有效处方,给新药研发带来相当难度。5批次药材质量对治疗结果也会带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及白介素17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段晓娟 杨林花 +5 位作者 张丽 任方刚 张睿娟 陈剑芳 秦秀玉 梁弘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4-1157,共4页
本研究检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48例ITP患者及28例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结果显示,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 本研究检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48例ITP患者及28例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结果显示,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为(1.40±1.35)%,较对照组升高(P<0.05),Th17细胞比例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低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P<0.05)。ITP患者Th17分泌的IL-17量为(19.624±5.187)pg/m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IL-17水平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h17细胞在ITP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TH17细胞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8
15
作者 尹萌萌 刘爱国 +2 位作者 张艾 王雅琴(综述) 胡群(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1-635,共5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约为(4~5)/10万,多数(80%~90%)ITP患儿在确诊后12个月内血小板数可恢复正常,但少数(10%~20%)患儿血小板减少会超过1年,成为慢性ITP。慢性ITP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现有...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约为(4~5)/10万,多数(80%~90%)ITP患儿在确诊后12个月内血小板数可恢复正常,但少数(10%~20%)患儿血小板减少会超过1年,成为慢性ITP。慢性ITP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现有研究认为是在患儿易感基因背景下,由于感染和免疫紊乱产生的自身免疫抗体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造成血小板减少。文章综述慢性ITP的诊断,预测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诊断 预测因素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冯媛 耿玲玲 +1 位作者 李小青 南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72-1775,共4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ITP患儿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5a的表达水平。MiR-15a mimic转染PBMNC后,应用ELISA法检测IFN... 目的:研究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ITP患儿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5a的表达水平。MiR-15a mimic转染PBMNC后,应用ELISA法检测IFN-γ、IL-2、IL-4、IL-10的含量。结果:在ITP患儿PBMNC中,miR-15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IFN-γ和IL-2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IL-4和IL-10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miR-15a表达水平与IFN-γ和IL-2含量呈反比(r=-0.793,r=-0.842),与IL-4和IL-10的含量呈正比(r=0.813,r=0.783);过表达miR-15a后可显著抑制IFN-γ和IL-2的产生,促进IL-4和IL-10的生成。结论:miR-15a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参与调控Th1/Th2细胞的失衡,提示miR-15a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5a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兰 喻雕 +1 位作者 周泽平 刘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7-339,共3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eytopenia, ITP),既往命名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血液系统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骨髓中血小板生成减少、自身抗体产生、网状系统...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eytopenia, ITP),既往命名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血液系统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骨髓中血小板生成减少、自身抗体产生、网状系统血小板清除三种发病机制致病。根据2016年国际ITP工作组制定的难治性ITP明确定义为对脾切除无效,或脾切除后复发,呈现重型或高风险仍需治疗。有高达30%的ITP患者在接受激素及脾切除治疗后出现难治性,即使部分病例初治有反应,也容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难治ITP 治疗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液系统疾病 自身抗体产生 脾切除后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君子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Th17/Treg平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小亮 马贤德 +2 位作者 曲慧 江涛 刘宝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9,I0015,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血小板生成素(thermoplastic polyolefin,TPO)、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影响,明确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血小板生成素(thermoplastic polyolefin,TPO)、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影响,明确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预作用;通过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2、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的影响及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探讨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预机制。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白鼠作为受试对象,7~8周龄,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共计100只。豚鼠,体质量(300±30)g,共计10只。采用自身血小板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ITP模型小鼠,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模型对照组小鼠经口灌胃生理盐水,0.17 mL/10 g体质量,每日1次,连续灌胃10 d;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分别给予3种浓度的加味四君子汤水煎剂和醋酸泼尼松悬液经口灌胃,0.17 mL/10 g体质量,每日1次,连续灌胃10 d。干预结束后,采用五分类小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液常规,统计分析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TPO、IL-6、GP-Ⅱb/Ⅲa、IL-17、IL-22、IL-10、TGF-β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PBMC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P<0.01),外周血中TPO、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IL-10、TGF-β含量及Treg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IL-17、IL-22含量及PBMC中Th17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小鼠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TPO、GP-Ⅱb/Ⅲa、IL-10、TGF-β含量及Treg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IL-17、IL-22含量及PBMC中Th17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中药高剂量组小鼠改变最为明显。结论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具有提高血小板计数、上调血浆TPO、GP-Ⅱb/Ⅲa含量的干预作用。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ITP小鼠外周血Th17/Treg细胞平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加味四君子汤 辅助T淋巴细胞 干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Toll样受体9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莉 张连生 +2 位作者 柴晔 曾鹏云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5-948,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pDC;用CpG-ODN 2216刺激外周血pDC并与之共培养24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IFN-α、IL-6、TNF-α的含量;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C的TLR9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①治疗前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960.83±164.65)pg/ml,(156.15±39.89)pg/ml,(137.31±35.4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67±105.98)pg/ml,(89.13±21.48)pg/ml,(88.53±25.81)pg/ml,P<0.05〕;治疗后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降至(678.46±128.88)pg/ml,(97.77±26.31)pg/ml,(103.08±26.42)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pDC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表达的TLR9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TLR9的表达,抑制p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而对ITP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地塞米松 TOLL样受体9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海燕 王华 +3 位作者 姚召 赵莉 耿少怡 焦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止血方(三七、生地黄、茜草等)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河北省中医院儿科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和治疗组(泼尼... 目的探讨通脉止血方(三七、生地黄、茜草等)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河北省中医院儿科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和治疗组(泼尼松联合通脉止血方),观察期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5.0%(P<0.05),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16.33±22.49)×109/L和(76.02±21.94)×109/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0.13±13.34)×109/L和(30.87±12.84)×109/L(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分化簇CD3+与分化簇CD4+值都明显上升,而分化簇CD8+值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脉止血方可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改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总体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止血方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