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韦中玲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4-607,共4页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女性占绝大多数,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隆胸女性的患病率增加,以乳腺无痛性包块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大多以乳腺癌收治,手术切除包块及空芯...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女性占绝大多数,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隆胸女性的患病率增加,以乳腺无痛性包块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大多以乳腺癌收治,手术切除包块及空芯针活检有助于疾病诊断。弥漫大B细胞型是PBL最常见病理类型,以非GCB型多见,易出现结外复发,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多见,预后不良。在治疗方面采取手术、化疗、放疗联合治疗手段,而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未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小分子靶向药物可能有益于PBL。本文就PBL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化学免疫疗法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1例报告
2
作者 吴迪 郑超 +1 位作者 付彤 范志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0-1020,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左乳肿物生长迅速5个月于2012年2月5日入院。查体: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扪及2个大小分别为8.0cm×6.5cm,7.0cm×6.0cm的肿物,质地硬,表面不光滑,边界尚清楚,活动性尚可,肿物和表面皮...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左乳肿物生长迅速5个月于2012年2月5日入院。查体: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扪及2个大小分别为8.0cm×6.5cm,7.0cm×6.0cm的肿物,质地硬,表面不光滑,边界尚清楚,活动性尚可,肿物和表面皮肤无黏连。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双侧乳房 肿大淋巴 临床资料 双侧腋窝 肿物 不对称 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敖启林 王国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2-955,962,共5页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少见,其诊断标准日趋完善并被广泛接受,在WHO乳腺肿瘤病理分类中已作为独立病种提出.PBL与其它部位淋巴瘤相比,有其共同特征,也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加全面认识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严格把...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少见,其诊断标准日趋完善并被广泛接受,在WHO乳腺肿瘤病理分类中已作为独立病种提出.PBL与其它部位淋巴瘤相比,有其共同特征,也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加全面认识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严格把握其诊断标准,本文对PBL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类型、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综合做一介绍.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原发淋巴 WHO肿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冯轲昕 王文彦 +5 位作者 刘佳祥 商庆尧 杨琛轩 任斐 王昕 王翔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4-210,共7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P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根据治... 目的 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P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CHOP组[n=41,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与RCHOP组[n=24,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采用门诊复查、电话方式随访,随访至患者死亡或截至2022年1月31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65例PBL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57(23,86)岁,肿瘤大小为2.8(0.4,5.3) cm,随访时间为4.3(0.7,21.8)年。两组Ki-67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P>0.05)。65例PBL患者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4%、87.9%,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2%、79.6%;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率为4.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HOP组和RCHOP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92.9%(P=0.73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9.9%、92.9%(P=0.8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BL无特殊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根治性手术切除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治疗应采用以足疗程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PBL患者是否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与生存获益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韦中玲 黄东平 +3 位作者 苏贵平 汪兴洪 蒋艺枝 黄来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1年08月-2014年01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1年08月-2014年01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为48岁;8例单侧乳腺受累,1例累及双侧乳腺;Ann arbor分期为I E期2例,II E期7例;所有患者均无B组症状;国际预后指数0分6例,1分3例;生发中心(GCB)型2例,非生发中心(non-GCB)型7例;伴双重打击(Double-Hit)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确诊,其中3例行空芯针活检,5例行包块切除术,1例行改良根治术明确诊断。1例行单纯乳腺癌根治切除术;1例行单侧乳腺切除术联合化疗;1例活检后放弃治疗;1例行包块切除联合化放疗;5例行包块切除联合化疗;9例中1例进行中枢预防PBDLBCL,其中一线化疗后6例获得CR,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3例复发,5例死亡。结论:PBDLBCL多发于女性,病理类型以non-GCB伴Double-Hit型为主;空芯针取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PBL的诊断。治疗以R-CHOP或CHOP类方案化疗和(或)联合放疗为主,辅以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PBL中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勇智 骆成玉 张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907-90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4年5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5例均行化疗及放疗。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4年5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5例均行化疗及放疗。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80min;乳房单纯切除术加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75min。术中出血量150~250ml,平均200ml。术后病理组织诊断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为B细胞来源。且均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12年,平均4.5年。2例II期,均死于肿瘤多器官转移;3例I期,肿瘤无复发。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钼靶X线照相,对诊断有帮助。治疗可选择手术、放疗、化疗或单纯给予化疗和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淋巴 诊断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4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运江 马力 刘月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74-574,共1页
关键词 乳腺原发淋巴 病理学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方式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2例报告
8
作者 雷玉涛 赵红梅 侯宽永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909-90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原发淋巴 LYMPH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