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智 陈琳 郭玉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3-456,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痴呆、精神智能改变、颅神经麻痹或反复局灶神经功能缺失。软脑膜及脑实质活检仍是诊断的金标准。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 发作头痛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经脑活检确诊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各临床亚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莉 孙慧 +3 位作者 张世敏 高赛 武雷 黄德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3,共8页
目的分析1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各临床亚型特点,以促进对PACNS的早期诊断、治疗,减少复发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活检确诊的PACN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病理... 目的分析1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各临床亚型特点,以促进对PACNS的早期诊断、治疗,减少复发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活检确诊的PACN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病理等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7例脑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PACNS患者中,儿童1例、成人16例。瘤样PACNS 10例,脊髓受累PACNS 2例,血管造影阳性PACNS 3例,快速进展性PACNS 2例,出血性PACNS 1例,淀粉样蛋白β相关性PACNS 1例。11例合并继发性癫痫(64.7%),所有患者头部MRI异常,94.1%MRI增强有病灶周边或软脑膜不均匀强化,3例MRI血管成像显示大血管病变,2例脊髓受累。病理分型:淋巴细胞性血管炎7例(43.7%),坏死性血管炎5例(31.2%)。17例中11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6例维持治疗3个月后复查头部MRI有病灶部分消失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快速进展;1例死亡;3例1年内复发;3例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遗留残疾;2例复发后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6个月~1年,临床稳定。结论瘤样PACNS更易出现癫痫,男性多见,最常见病理类型为坏死性血管炎,通常对激素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较好,因此,对于年轻的合并癫痫颅内肿瘤样病灶的患者,应注意排查PACNS的可能。脊髓受累PACNS病变多位于胸髓和颈髓,多提示预后不佳,肌电图多显示为前角或根受累的失神经电位,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建议怀疑脊髓受累患者,完善肌电图检查。快速进展性PACNS多合并幕下病变,如脑桥、延髓等,死亡率高。出血性PACNS少见,年轻患者且颅内出现多发出血病灶并强化者应注意鉴别。对于复发进展的患者,利妥昔单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临床亚型 肌电图 MRI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脊髓受累的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莉 孙慧 +3 位作者 张世敏 高赛 武雷 黄德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470,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侵犯脑、脊髓及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血管炎性疾病。瘤样PNCAS是PACNS的少见亚型,常被误诊为颅内恶性肿瘤,脊髓受累在PACNS中更为罕见。PACNS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侵犯脑、脊髓及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血管炎性疾病。瘤样PNCAS是PACNS的少见亚型,常被误诊为颅内恶性肿瘤,脊髓受累在PACNS中更为罕见。PACNS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确诊合并脊髓受累的瘤样PACNS,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脊髓受累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宋晨蕊 刘艳群 毕晓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例。用ELISA的方法测定患者血清ET-1水平,并进一步分析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实验室检验指标、情绪认知功能及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在三组中,IIDDs组血清ET-1含量最高(P<0.0001),血清ET-1在血管性脱髓鞘疾病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IDDs中EDSS评分重度障碍患者血清ET-1水平较EDSS评分轻中度障碍患者升高(Z=-3.250,P=0.001);EDSS评分与血清ET-1水平(r_(s)=0.503,P=0.010)、脑脊液总蛋白(r_(s)=0.475,P=0.016)、脑脊液白蛋白(r_(s)=0.480,P=0.020)、脑脊液IgG(r_(s)=0.544,P=0.007)、脑脊液IgA(r_(s)=0.660,P=0.002)及脑脊液IgM(r_(s)=0.555,P=0.011)水平存在正相关性。(3)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脑脊液IgM水平(r_(s)=0.455,P=0.044)存在正相关性,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ET-1水平反映了IIDDs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且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脑脊液IgM水平存在正相关性,提示血清ET-1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程度,并在IIDDs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脱髓鞘疾病 内皮素-1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脱髓鞘 中枢神经系统 残疾程度 情绪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明广 徐启武 +3 位作者 车晓明 孙安 鲍伟民 张福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PACN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以占位性病变为突出表现的PACNS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手术治疗结果。结果病变表现为低密度的CT、和长T1、T2的MRI改变...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PACN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以占位性病变为突出表现的PACNS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手术治疗结果。结果病变表现为低密度的CT、和长T1、T2的MRI改变,7例MRI环形强化病变呈花瓣样改变。病灶全切10例,部分切除2例。病灶全切预后良好;部分切除者,残留病变继续生长。结论多数病人的病变影像改变有其特殊性,结合临床表现,能作出术前诊断。手术切除为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原发血管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伟 李少武 +1 位作者 王晶 张在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73-579,共7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方...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其临床表现、MRI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9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55.56%),女性4例(44.44%),年龄范围10~47岁,中位年龄30岁。痫性发作4例(44.44%),行为认知异常3例(33.33%),局灶性感觉运动异常5例(55.56%),头晕2例(22.22%),钝性头痛2例(22.22%),面部疼痛1例(11.11%),视物模糊1例(11.11%),行走不稳1例(11.11%)。腰穿异常4例(44.44%)。MRI表现为双侧病灶6例(66.67%),单侧病灶3例(33.33%),其中受累部位分别为额叶9例(100%),顶叶5例(55.56%),颞枕叶4例(44.44%),合并皮层下白质受累6例(66.67%),合并脑膜/脊膜受累3例(33.33%),合并基底节受累1例(11.11%),合并脊髓受累1例(11.11%);病变边界不清8例(88.89%),边界清1例(11.11%);皮层萎缩伴脑室扩大3例(33.33%);病灶及脑脊膜强化6例(66.67%);7例患者行磁共振T*2或磁敏感加权序列(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其中病灶表现低信号4例(57.14%)。2例行脑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脑实质水肿,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坏死和胶质增生。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多样,病灶合并脑膜和(或)脊膜强化,以及磁共振T*2或SWI序列低信号是其重要影像学特征,脑活检仍是目前重要的确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原发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得昶 梁宗辉 朱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期明确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病理或临床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从5~66不等,平均年龄30.8岁.全部行MRI检查,其中增强16例;11例行CT检查,其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期明确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病理或临床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从5~66不等,平均年龄30.8岁.全部行MRI检查,其中增强16例;11例行CT检查,其中增强6例;3例行CTA检查,9例行MRA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DSA检查.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和CT、MR、DSA片.结果:25例PACNS中,6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9例经CTA、MRA或(和)DSA证实,10例经临床随访证实.23例位于幕上,以额叶多见,其中7例为双侧多发;幕下2例位于小脑半球,左颞静脉畸形.影像学上,多数病灶边界模糊,与相应血管分布区一致,累及灰质和白质,但以白质为主,可有水肿,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增强,呈斑片样或脑回样,甚至呈结节样,类似肿瘤.血管成像可以发现血管炎的征象.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CT和M RI具有一定价值,MRA和DSA对诊断帮助较大,确诊需要活检病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CT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诊断 影像学诊断 MRI检查 MRA检查 DSA检查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及影像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伟 李少武 张在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5期407-41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男性5例,女性30例;年龄18~76[平均(52±14)]岁;中枢神经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男性5例,女性30例;年龄18~76[平均(52±14)]岁;中枢神经系统首发症状24例(68.57%)。其中以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患者8例(22.86%),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5.7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5.71%),动静脉瘘2例(5.71%),脑出血1例(2.86%),静脉窦血栓1例(2.86%),其余的患者临床表现形式分别为:脑白质病变10例(28.57%),视神经脊髓炎6例(17.14%),脊髓炎5例(14.29%),帕金森综合征3例(5.57%),三叉神经痛2例(5.71%),脑脊髓炎1例(2.86%)。影像学表现动脉瘤3例(8.5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狭窄2例(5.71%),其中椎动脉狭窄1例(2.86%),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2.86%);颞顶枕动静脉瘘2例(占5.71%,三叉神经痛合并动静脉瘘1例);上矢状窦血栓1例(2.86%)。室旁白质受累20例(57.14%),皮层下白质受累16例(45.71%),脑干8例(22.86%),脊髓11例(31.43%);脑室扩大2例(5.71%);其中脊髓/脑干单病灶累及多个脊髓阶段(≥3个脊髓阶段)患者10例(28.57%)。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以急性脑血管病形式起病,但以急慢性小血管受累的脑白质病和脊髓病最常见;单病灶多个脊髓阶段是脊髓病变的影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干燥综合征 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并静脉畸形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梁宗辉 汤伟军 +2 位作者 朱珍 冯晓源 陈星荣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静脉畸形 合并症 影像学诊断 血管造影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钮小玲 郭桂梅 +3 位作者 朱珍 王平 郝胜 黄文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75-478,共4页
1病例资料男,1岁2个月,因'上肢活动减少1个月,抽搐1次'主诉就诊。患儿病程中无外伤史。于2013年9月6日收入上海市儿童医院(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患儿出生时无抢救、窒息史,生后予母乳喂养至6个月,逐步添加辅食,目前奶粉及软食喂... 1病例资料男,1岁2个月,因'上肢活动减少1个月,抽搐1次'主诉就诊。患儿病程中无外伤史。于2013年9月6日收入上海市儿童医院(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患儿出生时无抢救、窒息史,生后予母乳喂养至6个月,逐步添加辅食,目前奶粉及软食喂养为主。患儿生后3月龄能抬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儿童原发 神经内科病房 中枢神经系统 添加辅食 市儿童医院 窒息史 母乳喂养 患儿病程 脑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月 刘亚玲 刘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0-355,共6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均为脑血管受累,其临床、影像学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治疗和预后完全不同,正确的鉴别诊断有利于实现最佳的疾病管理。该文从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多角度阐述二者的...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均为脑血管受累,其临床、影像学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治疗和预后完全不同,正确的鉴别诊断有利于实现最佳的疾病管理。该文从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多角度阐述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收缩 原发 可逆血管收缩综合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进展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月 刘亚玲 +1 位作者 刘琦 郝江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349,共7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点可分为五型,其中快速进展型预后最差。该例患者颅内动脉重度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提示血管炎改变,排除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系统性及继发性血管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点可分为五型,其中快速进展型预后最差。该例患者颅内动脉重度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提示血管炎改变,排除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系统性及继发性血管炎后,临床考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给予抗炎和抗栓治疗后,病情仍快速进展、进行性恶化至深昏迷。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认识和警惕,一旦明确诊断,尽快开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 脑梗死 原发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附8例经病理确诊病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爱弟 张星虎 周衡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0期863-867,共5页
目的依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新,分析比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culitis,PCNSV)诊断手段。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感染与免疫科住院... 目的依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新,分析比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culitis,PCNSV)诊断手段。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感染与免疫科住院治疗的PACNS患者共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病理学特征。结果临床表现:本组8例患者中,居于前五位的首发症状为慢性头痛、痫性发作、类卒中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精神行为异常和锥体外系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特异性的血生化及脑脊液异常结果,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可见颅内异常信号,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行脑组织活检,病理结果符合PCNSV表现。结论 PCNSV的诊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脑组织活检的广泛开展,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脑组织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耀忠 黎锦如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63-765,共3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又称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式血管炎或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病。1922年首先由Harbitz对这种疾病进行描述。1959年Cravioto和Fegi...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又称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式血管炎或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病。1922年首先由Harbitz对这种疾病进行描述。1959年Cravioto和Fegin从临床及病理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疾病报告。随着医学影像学DSA和脑组织活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病报道日益增多。临床特征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脊髓损害。症状复杂多样,极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精神障碍 记忆力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VEGF、MVD与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群立 孟奎 +4 位作者 周晓军 耿承军 陈君坤 卢光明 燕晓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VEGF表达分布和测量其微血管密度 (MVD) ,旨在提高PCNSL早期诊断率和判断预后 ,同时为影像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2 2例PCNSL临床 (包括影像学 )病理资料分析 ,同时行VEGF及CD34免疫组...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VEGF表达分布和测量其微血管密度 (MVD) ,旨在提高PCNSL早期诊断率和判断预后 ,同时为影像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2 2例PCNSL临床 (包括影像学 )病理资料分析 ,同时行VEGF及CD34免疫组化标记 ,并测量MVD ,以 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2 2例PCNSL中单发者 17例 (占 77 2 7% ) ;多发者 4例 ,共有病灶 10处 ;1例为弥漫浸润型。肿瘤位于脑白质深部者 15例 (占 5 5 5 6 % )、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者 8例、胼胝体者4例。CT示肿瘤为边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或肿块。组织病理学示瘤细胞弥漫分布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胞质少 ,核大 ,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淋巴瘤MVD值 (2 1 8± 11 6 )与恶性胶质瘤组 (44 4± 16 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 =3 374 ,P <0 0 1)。VEGF表达无特异性 ,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学基础决定了影像学的特征。血管生成活性的不同 ,有助于PCNSL与恶性胶质瘤的鉴别 ,并对其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VEGF可能是恶性肿瘤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但对于鉴别诊断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血管生成 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影像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与头痛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曼 肖哲曼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炎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头痛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非特异表现之一,也是其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目前按照2012年Chapel Hill会议(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CHCC)血管炎分类标准将血管炎按照...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炎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头痛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非特异表现之一,也是其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目前按照2012年Chapel Hill会议(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CHCC)血管炎分类标准将血管炎按照受累血管大小不同进行分类。血管炎所致头痛的发病机制不明,血脑屏障及神经血管单元的破坏在血管炎头痛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不同类型血管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率以及头痛的发生时机和特点有差异。识别血管炎相关的头痛,并快速进行诊断至关重要,以免进行不必要的治疗或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状硬皮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红 张在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描述线状硬皮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探讨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对2例伴有脑损害的线状硬皮病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影像学和脑活检病理学评价。结果 1例30岁女性患者出现眼动神经麻痹、性发作和... 目的描述线状硬皮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探讨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对2例伴有脑损害的线状硬皮病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影像学和脑活检病理学评价。结果 1例30岁女性患者出现眼动神经麻痹、性发作和偏瘫,神经影像学发现皮肤病变同侧的颅骨萎缩、脑萎缩、白质病变。1例27岁女性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影像学发现右侧颞枕部和基底节囊状病变、白质脱髓鞘。二者均存在右额部"类军刀伤"线状硬皮病。脑活检病理学发现:血管壁增厚,纤维素样变性,淋巴细胞浸润,灶状缺血性梗死,白质脱髓鞘。结论线状硬皮病出现皮肤病变同侧神经系统损害,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血管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靶抗原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明辉 王海燕 +8 位作者 刘玉春 章友康 邹万忠 刘娜 辛岗 姜筠 周福德 马圣清 刘新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 80年代中期发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 (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和局灶节段坏死性...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 80年代中期发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 (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FSNGN)。该类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肺、肾受累后多进展迅速 ,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发展为肾衰竭。 80年代我国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 ,未诊断 1例小血管炎引起的肾损害。 1 0年来作者开展了对原发性小血管炎及ANCA靶抗原的系列研究。 (1 ) 80年代末在国内率先建立并逐步规范了ANCA的检测方法。 (2 )系统地研究并报道引起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一系列疾病并总结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3)发现了两种新的ANCA靶抗原 :杀菌 /通透性增高蛋白 (BPI)和天青杀素 (azurocidin)。 (4)开展了其他ANCA阳性疾病的靶抗原研究 ,证明组蛋白酶G是SLE ANCA最为重要的靶抗原并证明抗组蛋白酶G抗体与狼疮肾炎的病理活动密切相关 ;同时在国内率先研究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性靶抗原。上述工作填补了国内对ANCA相关小血管炎认识上的空白 ,提高了临床危重急症的救治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管 抗中粒细胞胞浆抗体 靶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耳科学表现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勃 张延平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296-299,共4页
1概述 系统性血管炎是指以血管壁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病变限于血管直径〈40μm微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时则为小血管炎。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血管炎,继发性小血管炎指有... 1概述 系统性血管炎是指以血管壁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病变限于血管直径〈40μm微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时则为小血管炎。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血管炎,继发性小血管炎指有明确病因者,如感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管 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 耳科学 系统性血管 血管 感染疾病 病理特征 血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血管炎肺脏受累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炎强 王晓东 +3 位作者 李香玲 林松娟 王丽 张文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1-240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血管炎(PSV)肺脏受累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S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脏受累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脏受累80.8%,有症状者57.7%,咳嗽咳痰84.6%、咯血/痰中带血34.6%、气促53.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血管炎(PSV)肺脏受累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S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脏受累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脏受累80.8%,有症状者57.7%,咳嗽咳痰84.6%、咯血/痰中带血34.6%、气促53.8%、呼吸困难30.8%;有体征者42.3%,肺部爆裂音19.2%。影像学表现肺纹理多粗乱,肺部阴影,肺间质纤维化。实验室检查血气异常11例(11/13),肺动脉高压4例(4/10),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5/8),支气管镜镜检异常2例(2/3)。激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为主,诱导缓解率80.8%,死亡率26.9%。结论:PSV肺部受累临床表现各异,无明显特异性,以肺浸润、间质纤维化表现突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管 肺小血管 抗中粒细胞胞浆抗体 肺脏受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