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促进髓样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h17细胞/Treg比例
1
作者 李芹芝 段东升 +7 位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刘颖 王新有 王蕾 范文霞 宋梦婷 郭新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募集30例初诊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募集30例初诊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DC、Th17细胞、Treg比例,ELISA测定血清中HMGB1、白细胞介素6(IL-6)、IL-23、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的mRNA表达,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上述细胞、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其与血小板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HMGB1对mDC及Th17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者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HMGB1、IL-6、IL-23、IL-17水平及RORγt 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Treg比例和TGF-β水平降低。ITP患者组mDC比例和FOXP3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mDC的比例与IL-6、IL-23的表达显著正相关;HMGB1的表达与mDC、IL-6、IL-23、RORγt mRNA、IL-1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mDC的比例、HMGB1的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HMGB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mDC的成熟并增加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Th17细胞/Treg失衡,可能参与ITP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髓样树突状细胞(mDC) TH17细胞 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苗玮玮 杨向东 +3 位作者 房丽君 郝征 郭江水 白康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0-1015,共6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无明显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诊断仍为排他性诊断,病因涉及免疫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等。近年随着...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无明显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诊断仍为排他性诊断,病因涉及免疫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等。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表观遗传改变在免疫耐受失调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认知被不断加深。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目前已被证明参与ITP发病机制。异常的DNA甲基化引起机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诱发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免疫失耐受,导致免疫细胞异常激活,使血小板破坏过多或生成不足。因此,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基因在ITP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恢复患者免疫耐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DNA甲基化 自身免疫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焦生精”理论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福利 陶美娇 +2 位作者 陈星洲 苏金峰 刘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紫癜病”范畴,临床多从火热亢盛、气虚失摄、脾不统血、肾虚火旺等方面论治。三焦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三焦具有通行原气,运化水液两大基本功能,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紫癜病”范畴,临床多从火热亢盛、气虚失摄、脾不统血、肾虚火旺等方面论治。三焦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三焦具有通行原气,运化水液两大基本功能,该文首先对“三焦生精”的理论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基于“三焦生精”理论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及治法,最后通过对一则验案进一步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三焦 少阳 分消走泄 补中益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沈晨涛 夏亚林 +2 位作者 盛烨萍 褚培培 李建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ITP的132例患儿,根据ITP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TP组与非ITP组。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以流式细胞仪对CD4^(+)、CD8^(+)及C...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ITP的132例患儿,根据ITP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TP组与非ITP组。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以流式细胞仪对CD4^(+)、CD8^(+)及CD3^(+)水平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CC类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以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并对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与PLT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法评估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ITP的诊断效能。结果ITP组患者CD4^(+)和CD3^(+)水平低于非ITP组,CD8^(+)水平高于非ITP组(P<0.05);ITP组患者CCL5、CXCL11和MCP-1水平均高于非ITP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TP组患者CD4^(+)和CD3^(+)与PLT呈正相关(P<0.05),CD8^(+)、CCL5、CXCL11、MCP-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D4^(+)、CD8^(+)、CD3^(+)、CCL5、CXCL11和MCP-1对儿童ITP诊断的截断值值分别为27.13%、24.02%、59.88%、41.02 ng/L、30.18 ng/L和188.27 ng/L,AUC分别为0.893、0.880、0.629、0.801、0.892和0.751,六者并联诊断(指并联检测时CD4^(+)、CD3^(+)中的一项及以上低于截断值和/或CD8^(+)、CCL5、CXCL11和MCP-1中的一项及以上高于截断值)的AUC为0.967,其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儿童ITP患者与非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均具有差异,CD4^(+)、CD8^(+)、CD3^(+)、CCL5、CXCL11和MCP-1可用于儿童ITP的诊断,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趋化因子 联合检测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效能 RO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曲泊帕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5
作者 谢沐尘 孙志强 庞艳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2-1625,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免疫失调在ITP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曲泊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除直接刺激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以外,还可通过诱导调节T细胞生成、降低...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免疫失调在ITP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曲泊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除直接刺激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以外,还可通过诱导调节T细胞生成、降低促炎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艾曲泊帕作为成人ITP的二线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艾曲泊帕在ITP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及如何减量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异常 艾曲泊帕 血栓 骨髓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乏力小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楚立园 王佳 +5 位作者 张雅月 丁晓庆 严香 陈信义 田劭丹 范秋月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38-3643,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乏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按照血小板(PLT)计数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及健脾益气摄血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8只。比较各组PLT、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琥珀...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乏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按照血小板(PLT)计数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及健脾益气摄血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8只。比较各组PLT、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ClpP)、线粒体蛋白酶1(LonP1)蛋白和信使RNA(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LT低,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短,SDHA、ClpP蛋白和mRNA表达高,LonP1蛋白和mRNA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气摄血方组PLT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长,SDHA、ClpP蛋白和mRNA表达低(P<0.05),健脾益气摄血中剂量组LonP1蛋白表达高(P<0.05),健脾益气摄血高剂量组LonP1mRNA表达较中剂量组高(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能有效提高ITP小鼠PLT,改善ITP乏力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关键蛋白酶SDHA、ClpP、LonP1表达,恢复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乏力 健脾益气摄血方 小鼠 线粒体功能 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 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 线粒体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立民 张兴霞 +5 位作者 赵广圣 司叶俊 林国强 张彦明 何广胜 吴德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4-1316,1318,共4页
目的:观察Th22细胞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TP初诊组、治疗后完全反应(CR)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22细胞所占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22、TGF-... 目的:观察Th22细胞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TP初诊组、治疗后完全反应(CR)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22细胞所占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22、TGF-β、TNF-α、IL-6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逐层分析比较。结果:ITP初诊组和治疗后组Th22细胞比例、外周血中IL-22、TNF-α、IL-6的表达水平以及IL-22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Th22细胞比例、IL-22、TNF-α、IL-6、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初诊组(P<0.05);ITP初诊组和治疗后组TGF-β水平分别为(3.27±1.02)ng/L、(5.41±1.69)n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65±2.78)ng/L(P<0.01),且初诊组TGF-β的水平低于治疗后组(P<0.05)。结论:ITP患者体内Th22细胞数量增加、TNF-α、IL-6的表达升高、TGF-β的表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H22细胞 IL-22 TGF-Β TNF-α IL-6 IL-22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玙 王梅芳 +3 位作者 程芳芳 申星 赵丽东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为老年ITP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入院的原发ITP患者,其中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为老年ITP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入院的原发ITP患者,其中发病年龄≥60岁定义为老年ITP,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对于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7例成人ITP患者中,年龄≥60岁的老年ITP有4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8.17±6.47)岁,男∶女性别比为1∶1,其中新诊断的ITP 30例(62.5%),持续性ITP 6例(12.5%),慢性ITP 12例(25%)。分别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静注丙种球蛋白、静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治疗有效患者40例,有效率为83%;中位随访时间9.5个月(0.5~40.0个月),复发患者12例,复发率为30%,中位复发时间1.0个月(0.5~14.0个月)。老年ITP患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率(54.2%)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23.3%)(P<0.05),出血评分≥2分者比例占77.1%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出血评分≥2分者占49.6%)(P<0.05)。预后方面显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比例减低为影响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ITP患者出血评分更高,且更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早期积极预防脑出血、重要脏器出血等合并症的发生。老年ITP更易合并ANA抗体阳性,提示应注意排查继发结缔组织病及其他潜在恶性疾病可能。NK细胞比例减低为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特征 预后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V、PDW联合PAIg对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加勤 侯香华 +5 位作者 洪强 陈志奇 卢榕 刘朔婕 赵金涛 洪国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49-1954,共6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患儿中的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ysmex XN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别检测36例aITP患儿和33例未累及巨核细胞系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ATP)的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其分类;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组PAIg水平;SPSS软件处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MPV、PDW、PAIg的分布,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后,绘制ROC曲线,计算MPV、PDW、PAIg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的ROC曲线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ATP患儿组相比,aITP组MPV、PDW及PAIg升高,Plt和产板型巨核细胞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BC、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位面积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MPV、PDW及PAIg进入回归模型,其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1,P=0.000,R^2=0.713)。MPV+PDW+PAIg联合检测的AUC为0.86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67%和89.697%,均高于单独检测及MPV、PDW、PAIg两两联合检测。结论:MPV及PDW用于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存在不足,联合PAIg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相关抗体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琦 康虹阳 +4 位作者 范凌 张灵 刘洁 佟长青 张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1-1916,共6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成人cITP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成人cITP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口服西罗莫司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评估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修订的WHO出血分级、实验室相关指标(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水平及相关量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ITP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ITP-PA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比较两组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5%(58/73),较对照组的64.4%(47/73)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修订的WHO出血分级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含量则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ACIT-F和ITP-PAQ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副反应率为11.0%(8/73),与对照组13.7%(10/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cITP的总体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血小板水平和下调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上调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成人 西罗莫司 骨化三醇 调节性T细胞 维生素D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硕 王勇 +1 位作者 陈淑霞 赵明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3-607,共5页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但其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却高于正常人群,进而增加了其治疗难度,因此分析其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非常必要。目的探究ITP患者发生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但其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却高于正常人群,进而增加了其治疗难度,因此分析其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非常必要。目的探究ITP患者发生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725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形成血栓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抗磷脂抗体检测结果及血栓类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TP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725例ITP患者中非血栓组704例(97.1%)、血栓组21例(2.9%)。血栓组患者年龄≥50岁、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激素使用>8周、脾切除、狼疮抗凝物(LA)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所占比例高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患者疾病状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4.466,95%CI(1.008,19.797),P=0.049)〕、疾病状态〔慢性ITP:OR=3.046,95%CI(1.067,8.699),P=0.037〕、高血压史〔有:OR=9.031,95%CI(1.930,42.272),P=0.005〕、糖尿病史〔有:OR=5.919,95%CI(2.078,16.863),P=0.001〕、激素使用>8周〔是:OR=4.119,95%CI(1.465,11.580),P=0.007〕、LA〔阳性:OR=3.426,95%CI(1.145,10.254),P=0.028)〕、aCL〔阳性:OR=4.064,95%CI(1.357,12.169),P=0.021〕是ITP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P<0.05)。725例ITP患者中发生动脉血栓12例(1.7%)、静脉血栓8例(1.1%)、形成动静脉血栓1例(0.1%)。结论年龄≥50岁、疾病状态为慢性ITP、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激素使用>8周、LA阳性、aCL阳性是ITP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ITP时应特别注意预防其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慧军 叶辛 +3 位作者 顾海慧 查占山 臧艳 钱宝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观察Th9细胞及IL-9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新诊断的成人ITP患者25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患者25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 目的观察Th9细胞及IL-9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新诊断的成人ITP患者25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患者25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9、TGF-β、PU.1和IRF4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IL-9的表达情况,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小板(PLT)计数。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增高,且PLT≤30×109/L的患者Th9细胞比例高于PLT>30×109/L的患者(P<0.05)。ITP患者IL-9mRNA及蛋白水平均增高,且PLT≤30×109/L的患者IL-9mRNA及蛋白水平高于PLT>30×109/L的患者(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Th9细胞发育的主要调控因子TGF-β、PU.1和IRF4水平增高(P<0.05)。ITP患者Th9细胞比例和IL-9蛋白水平均与PLT负相关(r=-0.428 1,P=0.032 8;r=-0.537 5,P=0.005 6)。随访11例患者,发现经有效治疗后,Th9和IL-9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Th9的异常活化可能参与了成人ITP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为进一步理解IT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选择免疫调节治疗潜在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H9细胞 白介素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口服液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荣香 李宏良 +3 位作者 陈丽 雷凯君 侯思捷 黄泳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51-2753,共3页
目的:观察地菍口服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取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地菍... 目的:观察地菍口服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取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以隔日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进行造模。造模第8天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后处死小鼠,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IL-4及IFN-γ水平。结果:1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出血时间及巨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凝血时间低于模型组(P<0.05),但中、低剂量与模型组间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剂量组血小板计数高于低剂量组(P<0.05)。2模型组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IFN-γ及IFN-γ/IL-4值升高为主(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而中、低剂量组仅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IL-4、IFN-γ及IFN-γ/IL-4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菍口服液对于提升ITP小鼠血小板计数及改善出血症状有较好疗效,增加剂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通过降低ITP小鼠INF-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使Th1/Th2细胞恢复平衡,可能是其起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口服液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建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静 鲍计章 周永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79-2883,共5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评估。系统回顾ITP模...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评估。系统回顾ITP模型的发展过程,对不同时期ITP的主动诱导、被动诱导(包括:抗血小板和单、多克隆抗体诱导、过继转移)以及基因工程病理模型在ITP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为ITP的发病机制与药理学研究等提供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动物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h17和Th22及其细胞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海平 谭建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h22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22、IL-6、肿瘤坏死细胞因子α(TNF-α)与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病及预后的关系,分析糖皮质激素对Th17和Th22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h22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22、IL-6、肿瘤坏死细胞因子α(TNF-α)与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病及预后的关系,分析糖皮质激素对Th17和Th22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2例ITP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Th17及Th22细胞,ELISA法测定ITP患者及正常体检者IL-17、IL-22、IL-6及TNF-α表达水平。分析ITP患者Th17和Th22及其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TP组外周血Th17比例、Th22比例及IL-17、IL-22、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糖皮质激素组外周血Th17比例、Th22比例及IL-17、IL-22、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P<0.05)。完全有效(CR)组及有效(PR)组外周血Th17比例、Th22比例及IL-17、IL-22、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及Th22可能参与ITP的发生及病情进展过程中,且其细胞因子可作为患者病情预后评价指标。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外周血Th17比例、Th22比例而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H17 Th22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关键基因与通路的筛选及中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乌日图那顺 布仁巴图(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45-2552,共8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筛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关键基因并探索其发病机制,进而预测治疗ITP的潜在中药(TCM)。方法: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基因芯片原始数据集GSE80401,以P<0.05及|logFC|≥1条件筛选...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筛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关键基因并探索其发病机制,进而预测治疗ITP的潜在中药(TCM)。方法: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基因芯片原始数据集GSE80401,以P<0.05及|logFC|≥1条件筛选差异miRNA的标准进行分析,得到ITP的差异miRNA。采用miRTarBase、miRDB和TargetScan进行miRNA靶基因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ITP的靶点,将预测的上调靶基因和下调靶基因分别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在此基础上,将映射的靶基因分别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的靶基因,对核心靶基因在DAVID和Omicsbean数据库上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关键基因导入医学本体信息检索数据库(Coremine Medical)分析治疗关键基因的TCM。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差异基因422个,关键基因17个,包括BCL2L1、CCND1、CD44、CDKN1A、CREB1、GRB2、MAPK1、MAPK8、PIK3R1、CDK2、CAV1、FGF2、IGF1、SMAD2、SMAD4、TLR4和VEGFA,主要涉及蛋白聚糖、FoXO、PI3K-Akt、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感染、内分泌抵抗、黏着斑等信号通路。筛选得到包括人参、赤芍、当归、蜂毒、眼镜蛇、补骨脂、地黄、水牛角、火麻仁、菟丝子、五灵脂和金鸡纳皮等在内的具有防治ITP的TCM共12味。TLR4映射的TCM最多,其次是CCND1和VEGFA。在众多的TCM中,人参同时作用于17个靶点,赤芍、当归和蜂毒同时作用于11个靶点,眼镜蛇和补骨脂同时作用于9个和8个靶点,地黄和水牛角同时作用于7个靶点,火麻仁同时作用于4个靶点,菟丝子同时作用于3个靶点,五灵脂同时作用于2个靶点,提示上述药物具有多靶点防治ITP的潜能。结论:基于生信分析初步预测得到ITP的关键致病基因及具有防治作用的TCM,可为相关TCM新药开发提供靶点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关键基因 防治中药 生信分析 人参 赤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a 4D基因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表达及与T辅助细胞因子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乾富 肖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Sema 4D基因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表达及与T辅助细胞因子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Sema 4D mRNA水平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分析Sema 4D m... 目的:探讨Sema 4D基因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表达及与T辅助细胞因子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Sema 4D mRNA水平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分析Sema 4D mRNA水平和Th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IT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Sema 4D mR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志愿者(P<0.01),外周血清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受试者(P<0.05或P<0.01),Th2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受试者(P<0.01);(2)Th1细胞因子IL-2水平与Sema 4D mRNA水平负相关(P<0.01),Th2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水平与Sema 4D 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Sema4D mRNA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呈高表达,并且分别与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呈负相关和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SEMA 4D T辅助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在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瑛 魏学花 糟秀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8-1343,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has-microRNA-155(miR-155)在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PITP老年患者130例和健康志愿者60例,采用RT-PCR法检测PBMNC中miR-155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非...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has-microRNA-155(miR-155)在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PITP老年患者130例和健康志愿者60例,采用RT-PCR法检测PBMNC中miR-155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miR-155表达与PITP预后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进一步分析miR-155和PITP复发的关系。结果:PITP患者PBMNC中miR-155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并随疾病严重程度而显著升高(P<0.05)。miR-155低表达组PITP老年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miR-155高表达组(96.92%vs 72.31%)。多因素分析显示,miR-155是PIT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miR-155高表达的老年患者复发风险更高。结论:PBMNC中miR-155高表达的PITP老年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和更高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has-microRNA-155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丹升血颗粒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效学研究
19
作者 曾友志 李林 +2 位作者 陈东辉 李胜前 郭林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35-337,共3页
目的:评价仙丹升血颗粒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强的松组,采用免疫法腹腔射外源性抗血清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分别运用仙丹升血颗... 目的:评价仙丹升血颗粒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强的松组,采用免疫法腹腔射外源性抗血清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分别运用仙丹升血颗粒、强的松治疗,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巨核细胞、脏器指数及脾脏病理学改变、出凝血试验。结果:仙丹升血颗粒能有效升高造模后小鼠血小板计数(P<0.01);使脾脏巨核细胞数、骨髓巨核细胞数恢复正常(P<0.05);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治疗组胸腺、肾上腺指数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脾脏指数有明显下降(P<0.01),强的松组和大剂量组巨噬细胞和生发中心的凋亡小体数明显减少(P<0.05);大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治疗小鼠出血时间有明显缩短(P<0.01),且出血重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仙丹升血颗粒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丹升血颗粒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药效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D-1/sPD-L1与Th1/Th2及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李姜惠子 刘洋 +6 位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庞楠楠 哈力达.亚森 赵芳 秦玉婷 郭新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s PD-1/s 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Th1/Th2、Th17/Treg的平衡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35例初诊ITP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清中s PD-1、s PD-L1、IFN-γ、IL-4、IL-17...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s PD-1/s 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Th1/Th2、Th17/Treg的平衡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35例初诊ITP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清中s PD-1、s PD-L1、IFN-γ、IL-4、IL-17、TGF-β的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TP患者s PD-1、IFN-γ、IL-17水平升高(P=0. 008、P=0. 031、P=0. 005),IL-4、TGF-β水平降低(P=0. 028、P=0. 042),s PD-L1水平无明显变化(P=0. 107)。②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 PD-1与IFN-γ呈正相关(r=0. 516,P=0. 006),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 562,P=0. 002);血小板计数与IFN-γ呈负相关(r=-0. 531,P=0. 004); s PD-1与IL-4、IL-17、TGF-β无相关性(P均>0. 05)。结论:s PD-1可能通过抑制PD-1/PD-L1负性调节通路,导致T亚群失衡,在ITP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IFN-γ IL-4 IL-17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