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李艳 杨萍 +5 位作者 包芳 李森 马兰 董菲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5-1442,共8页
目的:探索和评价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4年12月应用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 目的:探索和评价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4年12月应用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移植预处理方案、预处理相关毒副反应、移植后疾病缓解状态及生存结局等。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19例患者在疾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状态接受了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9例复发/难治患者进行了挽救性移植治疗。所有患者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9(5-11)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0(6-13)d。所有患者自体移植后首次疗效评估均为完全缓解。移植期间主要并发症为粒细胞缺乏伴发热(26例)和3级腹泻(9例)。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有19例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安全有效。移植后3例复发、1例死亡。患者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1年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6.3%,总生存率均为94.1%。结论: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 大剂量化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成像鉴别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
2
作者 周腾腾 冯宗英 周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的84例疑似PCNSL患者(PCNSL组)及132例疑似...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的84例疑似PCNSL患者(PCNSL组)及132例疑似HGG患者(HGG组),对比两组的DWI及PWI影像特征、影像学参数。以病理活检结果为准,分析DWI、PWI单独及联合诊断PCNSL与HGG的价值。结果:与HGG组相比,PCNSL组肿瘤大小及囊变或者坏死出血征比例较更小,均匀强化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瘤周水肿程度、占位程度、脑表面受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SL组DWI高信号比例高于HGG组,而肿瘤实质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HGG组(P<0.05),PCNSL组瘤周水肿区ADC值与HG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I上,PCNSL组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均低于HGG组(P<0.05)。病理活检确诊PCNSL 81例,HGG 135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DWI联合PWI鉴别诊断PCNSL与HGG的灵敏度、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59%、92.13%、0.922(95%CI 0.880~0.965),高于DWI、PWI单独诊断[82.72%、89.35%、0.880(95%CI 0.826~0.934),83.95%、89.35%、0.883(95%CI0.829~0.936)]。结论:DWI联合PWI对PCNSL与HGG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高级别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田 李翠翠 +5 位作者 金祺祺 蒋皓云 岳宁宁 曾鹏云 岳玲玲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3-732,共10页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新诊断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亚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新诊断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亚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并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46例PCNSL患者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男性26例(56.5%),女性20例(43.5%),中位年龄为54(17-71)岁。Hans分型中,GCB亚型14例(30.4%),non-GCB亚型32例(69.6%),Ki-67≥80%者32例(69.6%)。36例完成至少2疗程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患者,2疗程后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率为47.2%、总缓解率(ORR)为63.9%,其中达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PR)6例,1年PFS率与1年OS率分别为73.6%和84.9%,2年PFS率及2年OS率分别为52.2%和68.9%。17例以RMT方案治疗的患者ORR为76.5%(13/17),CR率为52.9%(9/17)。对以RMT(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替莫唑胺)方案、RM-BTKi(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BTK抑制剂)方案与RM-TT(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塞替派)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3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深部浸润与PCNSL患者不良PFS相关(P=0.032),治疗方案与不良OS相关(P=0.025)。结论:PCNSL患者脑深部浸润是PFS的不良预后因素,治疗方案对OS有影响。新药BTKi的加入能够延长复发/难治PCNSL患者的总生存期,在高危患者的一线治疗中显示出其良好的耐受性及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TK抑制剂 塞替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外显子测序揭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基因突变特征
4
作者 金祺祺 蒋皓云 +3 位作者 韩叶 李翠翠 张丽田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2,共7页
目的:对18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探索PCNSL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病史)、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 目的:对18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探索PCNSL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病史)、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PCNSL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全外显子测序,平均测序深度>100×。测序结果经数据处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患者的基因突变全景及突变特征。结果:18例患者均检测到明显的体细胞突变,中位体细胞突变数目为321,以错义突变为主(约占90%),突变类型以C>T为主(占50.2%),反映了与年龄相关的突变模式;前15位高频突变基因中,PSD3、DUSP5、MAGEB16、TELO2、FMO2、TRMT13、AOC1、PIGZ、SVEP1、IP6K3、TIAM1为驱动基因。驱动基因通路富集结果显示,RTK-RAS、Wnt、NOTCH、Hippo、Cell-Cycle通路明显富集。各样本的肿瘤突变负荷在3.558 48/Mb-8.780 89/Mb之间,平均突变负荷4.953 32/Mb,与TCGA数据库中其他肿瘤的研究队列相比明显增高。结论:PCNSL频繁发生体细胞的错义突变,以点突变为主,突变类型主要为C>T。驱动基因主要参与RTK-RAS、Wnt、NOTCH、Hippo通路信号传导,表明以上通路可能与PCNSL发病机制相关。PCNSL有显著的高肿瘤突变负荷,这或许是PD-1抑制剂治疗PCNSL有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全外显子测序 体细胞突变 突变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方式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5
作者 代香萍 薛磊 +3 位作者 许倩文 胡艳 陈元禄 王兴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30例PCNSL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30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切除组和活检组,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疗效,包括化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切除组的ORR、2年OS率、2年PFS率与活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R:63.2%vs.62.8%;2年OS率:68.6%vs.73.7%;2年PFS率:35.2%vs.40.7%,P>0.05),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活检组(29.3%vs.11.4%,P=0.04)。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活检组费用较少(P<0.01)。结论:对PCNSL患者,接受活检和切除的疗效相当,但与切除相比,活检的安全性较好,且住院费用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手术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X相关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葛岩 许洁 +2 位作者 林兴滔 徐方平 刘艳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MTX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methotrexateassoci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ALD)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TX相关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lymphomas,PCNSL)的临床病... 目的探讨MTX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methotrexateassoci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ALD)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TX相关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lymphomas,PCNSL)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1岁。因行走不稳伴右下肢乏力半个月入院,银屑病7~8年,每天口服MTX 0.25 mg。头颅MR示左侧扣带回及胼胝体体部占位性病变。脑肿物病理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免疫亚型;老年性EBV^+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ER检测阳性。免疫表型:CD20、CD79a、CD30、BCL-2、CD43均弥漫强阳性,MUM1(70%阳性),Ki-67(90%阳性),BCL-6(<10%阳性)。CD3、CD5、CD10、CD15、EMA、CD4、CD2、ALK、CD138、TDT、Cyclin D1、CD56、TIA-1、c-myc均阴性。BCR毛细管电泳法显示:Ig H基因可见克隆性重排;Ig K、Ig L基因未见克隆性重排。BCL-2/Ig H、BCL-6 BA、c-myc B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结论 MALD临床少见,极易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表现及免疫表型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MTX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帅 赵晓丽 朱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3-56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替莫唑胺辅助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复发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4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非替莫唑胺组(26例)和替莫唑胺组(20例),非替莫唑胺组予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替... 目的:回顾性分析替莫唑胺辅助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复发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4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非替莫唑胺组(26例)和替莫唑胺组(20例),非替莫唑胺组予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替莫唑胺组予以增加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统计不良反应、缓解效果,随访生存期。结果:替莫唑胺组治疗有效率85%,显著高于非替莫唑胺组的有效率50%(P<0.05),替莫唑胺组患者复发后生存期中位数高于非替莫唑胺组(P<0.05),且替莫唑胺组Kaplan-Meier生存期曲线较非替莫唑胺组也显著延长。结论:替莫唑胺对治疗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一定疗效,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替莫唑胺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移植"治疗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娟 孙万军 +4 位作者 郗晓芹 黄晓梅 李晓希 夏娇 曲媛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2-436,共5页
目的:观察以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化疗联合亲缘单倍体相合供者G-CSF动员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G-PBHSC)输注组成的"微移植",治疗3例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火箭军总... 目的:观察以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化疗联合亲缘单倍体相合供者G-CSF动员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G-PBHSC)输注组成的"微移植",治疗3例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火箭军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难治性PCNSL患者。"微移植"治疗时首先给予患者大剂量MTX为基础的化疗,在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亲缘单倍体相合供者G-PBHSC输注,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1.34×108/kg,不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结果:3例患者在确诊后分别接受过化疗或放疗,在"微移植"治疗前病情处于进展状态,"微移植"治疗后1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并已持续15个月。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病情稳定10个月和7个月,此后病情再次进展而死亡。患者对"微移植"治疗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主要是与大剂量MTX化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感染,但在G-PBHSC输注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 d、12.5 d。在治疗期间未观察到GVHD相关临床表现。结论:对于难治性PCNSL患者,"微移植"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挽救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甲氨蝶呤化疗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G-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分化标志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湘磊 李晓云 王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讨B细胞分化标志在119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BCL-6、CD10、MUM1/IRF4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CL-6+意味着... 目的:探讨B细胞分化标志在119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BCL-6、CD10、MUM1/IRF4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CL-6+意味着更短的PFS(P=0.047)与OS(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BCL-6+意味着更短的PFS(HR:1.95,95%CI:1.22-3.12,P=0.005),但与OS不相关(HR:1.85,95%CI:0.71-4.8,P=0.21)。Hans分类及单个B细胞标记BCL-2、CD10、Mum1/IRF4与预后不相关。结论:BCL-6+是PCNSL的不良预后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分化标志 淋巴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特点及其在脑组织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健 史艳侠 +2 位作者 范玉华 张中伟 姜文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成像病灶部位、大小、数目以及强化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经病理证实的3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成像病灶部位、大小、数目以及强化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经病理证实的35例PCNSL患者的MRI表现。记录MRI上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强化特点、瘤周水肿大小、胼胝体有无受累等表现。结果35例患者共检出51个病灶,其中26例患者为单发,9例患者为多发。病灶从1个到5个,最多见的部位是大脑半球(52.9%),其次依次为基底节-丘脑区域(17.7%),所有病灶均表现有强化,但强化的程度有所不同,均匀强化的病灶有34个,不均匀强化的病灶有17个。瘤周水肿1级14个,2级31个,3级6个。35例患者中6例表现有胼胝体受累及。35例中有9例是经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诊断,取材部位均为强化处或病灶边缘。结论PCNSL多数位于大脑半球,有占位效应,MRI成像强化明显,直径多大于20mm,侵犯胼胝体的病灶体积更大。MRI成像病灶强化明显或者病灶的边缘部位是立体定向脑活检的最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磁共振成像 立体定向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杜朝阳 杨如玉 +1 位作者 李超 段丽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76-1781,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部确诊为PCNSL的患者4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检查及病理检查,给予26例进行甲氨蝶呤联合腰... 目的:研究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部确诊为PCNSL的患者4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检查及病理检查,给予26例进行甲氨蝶呤联合腰穿鞘给药治疗,8例进行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8例确诊为PCNSL后自愿放弃治疗。结果:12例患者头痛,2例复视,6例头晕,10例肢体无力,2例失忆,4例语言不利;4例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38例B细胞淋巴瘤;30例多发性病灶,12例单发性病灶,胼胝体8例,丘脑8例,额叶8例,顶叶、颞叶、丘脑等均出现少数病变,2例脑积水,2例脑出血;所有患者HIV检查均为阴性,8例血沉速度增快,42例患者IgG、IgE及IgM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血常规、肝功能及血凝系统正常;腰椎注射、甲氨蝶呤剂量、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生存时间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利妥昔单抗和病灶数对生存时间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对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SL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与其他颅内肿瘤无明显差别,腰穿术是有效鉴别途径,年龄、脑脊液蛋白及病灶数目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预后影响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勇 岳晓 +2 位作者 朱玉方 陶荣杰 徐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930-1933,共4页
目的:评价以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4例PCNSL患者采用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之后,给予替莫唑胺+奈达铂+长春新碱化疗方案... 目的:评价以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4例PCNSL患者采用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之后,给予替莫唑胺+奈达铂+长春新碱化疗方案行6~8个周期的辅助化疗。观察患者肿瘤缓解状态、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均完成治疗。随访3~6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治疗后CR者41.7%(10/24),PR者29.2%(7/24),SD者12.5%(3/24),PD者16.7%(4/24),客观肿瘤缓解率(ORR)为70.8%。Kaplan-Meier分析显示该治疗方案优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联合放疗治疗PCNSL的效果,亦优于单药替莫唑胺治疗PCNSL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小。结论: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治疗PCNSL较安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替莫唑胺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免疫微环境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祺祺 蒋皓云 +2 位作者 韩叶 宋颖 吴重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662,共6页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罕见的脑肿瘤之一,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随着目前免疫治疗的兴起,人们对肿瘤免疫微环境(TME)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对于PCNSL免疫微环境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中枢神经系统作...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罕见的脑肿瘤之一,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随着目前免疫治疗的兴起,人们对肿瘤免疫微环境(TME)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对于PCNSL免疫微环境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中枢神经系统作为免疫豁免部位之一,PCNSL免疫微环境主要由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组成,其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s)和CD163^(+)巨噬细胞(M2样巨噬细胞)最多。与全身性DLBCL相比,PCNSL免疫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抑制性细胞更多(如Treg细胞和MDSCs),通过释放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使PCNSL的免疫抑制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微环境 相关巨噬细胞 浸润淋巴细胞 髓源抑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布替尼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一线治疗老年高危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颖 曲双 +4 位作者 廖丽昇 郑志海 林芸 陈为民 陈碧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4-1719,共6页
目的:探讨奥布替尼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一线治疗老年高危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2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初次确诊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 目的:探讨奥布替尼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一线治疗老年高危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2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初次确诊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高危患者25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截止至2022年12月。15例患者接受替莫唑胺联合HD-MTX方案至少4个疗程,序贯来那度胺维持治疗;10例患者接受奥布替尼联合HD-MTX方案至少4个疗程,序贯奥布替尼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肿瘤进展时间(TTP)。结果:奥布替尼联合HD-MTX方案组客观有效率(ORR)、2年中位PFS与替莫唑胺联合HD-MTX方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R:100%vs66.7%;2年PFS:16个月vs15个月,P>0.05),而两组2年中位TTP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未达到vs12个月,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心脏毒性、肺炎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布替尼联合HD-MTX并序贯奥布替尼维持治疗初治老年高危PCNSL患者,近期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奥布替尼 高危 近期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加甲氨蝶呤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罗伟 冀林华 +6 位作者 耿惠 马晓静 熊华 尹启超 殷玉娟 余琳 马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加甲氨蝶呤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58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加甲氨蝶呤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58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并统计两组患者1和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P<0.05)。观察组贫血、肝功损伤、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社会职能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6.21%和62.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和31.03%(P<0.05)。结论: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加甲氨蝶呤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甲氨蝶呤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PD方案治疗初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前瞻性研究
16
作者 高凤华 张旭东 +1 位作者 张明智 吴晶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54-459,共6页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福莫司汀、培美曲塞、地塞米松方案(R-FPD)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探索生物标志物在PCNSL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福莫司汀、培美曲塞、地塞米松方案(R-FPD)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探索生物标志物在PCNSL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试验。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PCNSL患者。全组患者均接受R-FPD方案一线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结果:共12例患者纳入此研究,4个周期治疗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6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3例。ORR为66.7%,DCR为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7个月(95%CI:4.4~9.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S,mOS)为10.5个月(95%CI:6.1~14.9个月)。R-FPD化疗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Ⅲ~Ⅳ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分别为16.7%和25.0%。c-myc蛋白高表达(>40%)可能与预后无关。结论:R-FPD对于初治的PCNSL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案。c-myc高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培美曲塞 福莫司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伟 聂青 +3 位作者 康静波 杨平 张丽萍 李方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4-558,563,共6页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9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9~80岁),均...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9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9~80岁),均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全部患者接受放疗,其中15例放疗后接受化疗等综合治疗。结合文献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疲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头颅CT以及MRI检查显示中枢侵及额叶多见,CT扫描多表现为较高密度肿块,MRI显示T1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极少发生出血、钙化或囊变。PCNSL主要起源于B细胞,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17例患者随访7~65个月,中位时间17个月,平均生存23.9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76.5%和23.5%,5年生存率仅有5.9%。结论:PCNSL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伴脊髓侵犯者则预后更差。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三维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定向活检)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率。其病程短,疗效不理想,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虽然对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敏感,但缺乏共识方案,较全身及其他部位淋巴瘤预后差。中等剂量放疗加足疗程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增加放射剂量未能改善肿瘤控制。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恶性淋巴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脑脊液细胞学诊断 被引量:7
18
作者 关鸿志 陈琳 +9 位作者 梁智勇 钟定荣 李剑 崔巍 钱敏 任海涛 凌庆 汪玄 赵燕环 郭玉璞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神经影像学分型包括脑脊膜型13例,实质型4例,室管膜(下)型3例,眼型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1例均见淋巴瘤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检查17例呈B淋巴细胞优势,符合B淋巴细胞来源淋巴瘤,10例Ki67阳性细胞比例在40%~60%。7例流式细胞分析中5例以B细胞为主,B细胞比例66%~87%;1例以NK/T细胞为主。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重排检测3例为IgH单克隆,1例为T细胞受体单克隆。最终6例行脑活检并确诊PCNSL。综合上述结果,21例确诊PCNSL,其中B细胞型19例,T细胞型2例。结论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基因重排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的脑脊液学方法,是诊断PCNSL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晓辉 徐艳秋 +2 位作者 朱锋 徐开林 李振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4-487,共4页
目的:对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患者42例,综合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其总生存期... 目的:对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患者42例,综合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其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2例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PCNSL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脑脊液蛋白量及替莫唑胺、利妥昔单抗应用与否对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影响(P>0.05),而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及治疗中常规鞘注、应用甲氨蝶呤能有效延长PCNSL患者总生存期。结论:尽早明确PCNSL诊断及积极规范化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常规鞘注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型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案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晓旭 赵冉 周可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47-1051,共5页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仅累及脑实质、脊髓、眼、颅神经及脑膜,无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以外部位受累的一类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治疗主要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仅累及脑实质、脊髓、眼、颅神经及脑膜,无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以外部位受累的一类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治疗主要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联合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或减量的全脑放疗。但缓解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大。研究显示,10%~15%的患者对诱导化疗原发耐药,即使治疗有效,仍有50%的患者复发。近年来,PCNSL遗传学和分子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机制的理解。小分子药物和靶向药物治疗的前景可观,有望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患者缓解率、延长寿命。本文主要对目前PCNSL的新治疗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靶向治疗 小分子药物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