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学视域中的教育之本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开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0,共4页
现象学之思试图打破传统的自然思维(包括自然科学思维)而走向一种哲学思维,在人文本体论的意义上发现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无论是胡塞尔的"纯粹意识"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都是要打开生命原初的体验,重新开始... 现象学之思试图打破传统的自然思维(包括自然科学思维)而走向一种哲学思维,在人文本体论的意义上发现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无论是胡塞尔的"纯粹意识"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都是要打开生命原初的体验,重新开始,在去存在(tobe)的道路上阐释并守护世界的意义。在定义人的困境中,西方的历史引发了现象学运动并开启了教育的本源之思。教育的真谛不是停留在"为学者日益"(知识积累)而是"为道者日损"(原初开悟体验)。本真的教育始终是"引出"、"站出自己",保持超越姿态的理想性追求,现实与理想的张力维持着以自身为目的的自由实践。近现代的制度化教育已退化成一种职业训练,偏离了教育之本——"教化"的深远意义("意识品质的养成")长久以来蔽而不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视域 教育之本 原初体验 超越 教化 意识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动感的内时间意识是可能的吗——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分析
2
作者 王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1,共8页
现象学还原后的纯粹意识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内时间意识是先验的,而动感则是伴随着视觉、触觉等感觉的运动感觉,与内时间意识并没有本质关联。但根据现象学原则,内时间正如纯粹意识本身一样不是空形式,不是形而上学的预设,而恰恰是在原初... 现象学还原后的纯粹意识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内时间意识是先验的,而动感则是伴随着视觉、触觉等感觉的运动感觉,与内时间意识并没有本质关联。但根据现象学原则,内时间正如纯粹意识本身一样不是空形式,不是形而上学的预设,而恰恰是在原初体验中被意识到的。真正基于原初体验的构成性分析将表明内时间与动感不可分,进而纯粹意识也不是脱离身体构成的空形式,而且对纯粹意识进行具身化理解反过来又会使内时间与动感的内在关联更加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内时间意识 动感 原初体验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