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滴式数字PCR在检测胃腺癌和结直肠腺癌NTRK基因融合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彬彬 濮晓红 +1 位作者 付尧 张东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2-1058,共7页
目的评估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应用于NTRK基因融合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0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和560例胃腺癌样本,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pan-TRK蛋白... 目的评估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应用于NTRK基因融合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0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和560例胃腺癌样本,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pan-TRK蛋白表达情况以及NTRK1/2/3基因断裂情况。FISH及IHC阳性样本进一步行二代测序(NGS)检测及ddPCR检测。结果所有石蜡包埋肿瘤样本均成功进行IHC和FISH检测。FISH或IHC阳性样本合计26例,其中FISH阳性21例,IHC阳性18例。26例阳性样本进一步行RNA Seq NGS、DNA Seq NGS及ddPCR检测。DNA Seq NGS合计检测到14例NTRK基因融合,2例扩增。RNA Seq NGS合计检测到3例NTRK基因融合,ddPCR检测结果与RNA Seq NGS完全一致。结论ddPCR可有效区分FISH和DNA Seq NGS检测为NTRK非典型融合的结直肠腺癌和胃腺癌病例,可以作为除FISH之外NTRK基因初筛方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腺癌 NTRK基因融合 微滴式数字pcr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S100A1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鹏 黄朋 +8 位作者 郭先文 雷荣娥 岳成思 凌敏 林文珍 蔡丹昭 贺菽嘉 唐文珏 周素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索钙结合蛋白S100A13(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3,S100A13)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4例HCC及相应癌旁组织、18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商业购置197... 目的:探索钙结合蛋白S100A13(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3,S100A13)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4例HCC及相应癌旁组织、18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商业购置197例肝癌及相应癌旁高密度组织芯片。应用原位RT-PCR技术检测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S100A13 mRNA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S100A13蛋白的表达,并用Image-ProPlus软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光密度值。结果:S100A13 mRNA在HCC、相应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21%、51.06%和33.33%;S100A13 mRNA定位主要在胞核,多表达于核膜。S100A13蛋白在HCC、相应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84%、38.96%及26.32%,HCC组织中的平均D值最高(0.038±0.051),其次是癌旁组织(0.022±0.034),正常肝组织(0.01±0.009)最低(P<0.05);S100A13蛋白主要表达于HCC细胞的胞质中,部分细胞核偶见表达,此外在癌旁次生胆小管中及部分炎细胞中也存在高表达。S100A13蛋白在H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CC组织高表达S100A13蛋白,S100A13可能具有作为肝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13 肝细胞性肝癌(HCC) 原位rt—pcr: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红霞 姚丽华 +7 位作者 欧阳涛 李金锋 王天峰 范照青 范铁 林本耀 解云涛 李吉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1例乳腺癌新鲜组织及对应75例石蜡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CXCR4m RNA及蛋白的表达阳...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1例乳腺癌新鲜组织及对应75例石蜡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CXCR4m 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58%、68%;CXCR4 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5.049,P<0.05),且均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XCR4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4表达可能在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预测转移风险的一个指标,抑制CXCR4表达及其活性可为临床阻断癌细胞转移提供新的抗趋化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CXCR4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组织中PTEN表达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刚 李中 +3 位作者 林晓萌 张军华 崔勇 赵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60例乳腺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其与Akt和P-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60例乳腺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其与Akt和P-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PTEN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20%)显著低于正常乳腺(60%)(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0.06、1.38±0.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07、1.76±0.2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乳腺癌组织中,PTEN阳性组P-Akt的相对表达量为0.87±0.09,显著低于阴性组(1.76±0.15)(P<0.05),二者间Akt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中PTEN表达缺失,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TEN AKT P—Akt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帅君 江珊珊 +6 位作者 刘芳 万良财 张宏征 许熠铭 张涛 刘涛 谢民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在人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发叶酸受体靶向头颈部肿瘤药物载体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叶酸受体(FRα)和FRαm RNA的...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在人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发叶酸受体靶向头颈部肿瘤药物载体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叶酸受体(FRα)和FRαm 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组织中FRα水平和FRαm RNA水平均高度表达。结论:叶酸受体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叶酸受体可作为鼻咽癌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并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叶酸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VEGF165b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姜翠苹 王德林 彭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b,VEGF165b)在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肾细胞癌...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b,VEGF165b)在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肾细胞癌组织和29例正常肾组织中VEGF165b蛋白的表达情况;(2)用RT-PCR法分别检测32例肾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VEGF165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肾组织中VEGF165b蛋白表达率为96.55%(28/29),肾细胞癌组织中VEGF165b蛋白的表达率为20.00%(6/3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肾组织中VEGF165b mRNA阳性表达率为93.33%(28/30),肾细胞癌组织中VEGF165b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18.75%(6/3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165b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肾组织的表达,这种表达差异可能与肾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VEGF165B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检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BVDNA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新民 赵伟 +4 位作者 刘伟 刘全俊 张林 周镇先 刘新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33-635,共3页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的制备,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将PCR扩增的HBVDNA探针用点样仪点于玻片介质上,并经过点样处理后制备成基因芯片;...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的制备,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将PCR扩增的HBVDNA探针用点样仪点于玻片介质上,并经过点样处理后制备成基因芯片;收集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标本99份,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VDNA和HBcAg。结果53例HBcAg、HBVDNA阳性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0例;22例HBcAg阳性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6例;32例HBcAg、HBVDNA阴性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检测肝组织中HBVDNA,准确率可达75%,假阳性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检测 肝硬化患者 肝炎基因诊断芯片 原位分子杂交法 免疫组织化学 HBCAG HBVDNA阳性 肝炎后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 硬化肝组织 DNA探针 pcr扩增 组织标本 假阳性率 优缺点 准确率 制备 点样 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鲤浮肿病毒镜鲤的组织病理变化及病毒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晓楠 徐立蒲 +5 位作者 张文 王娜 曹欢 王小亮 王姝 王静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研究感染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镜鲤的组织病理特征及CEV在各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鲤浮肿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E染色观察发病镜鲤心脏、肝脏、皮肤、脾脏、肾脏、脑、鳃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用... 【目的】研究感染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镜鲤的组织病理特征及CEV在各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鲤浮肿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E染色观察发病镜鲤心脏、肝脏、皮肤、脾脏、肾脏、脑、鳃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V在镜鲤各组织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情况;利用CEV P4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3条探针,于5′-端标记FAM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EV在镜鲤各组织的核酸分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镜鲤各组织的病毒载量。【结果】HE染色观察发现,患病镜鲤的鳃丝肿胀、充血,鳃丝间有脱落堆积的红细胞和炎性细胞,肝脏细胞深染萎缩,胆小管出血,脾脏组织出现明显间隙并伴有出血,肾脏组织充血明显,肾小管有明显闭合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患病鱼的鳃和肝脏组织中大量表达CEV P4a蛋白,在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EV核酸大量存在于鳃组织中,在心脏、脾脏和肾脏中均有少量阳性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鳃组织病毒载量极显著高于心脏、肝脏、皮肤、脾脏、肾脏、脑组织(P<0.01)。【结论】感染CEV后,镜鲤内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充血、出血,病毒主要分布在鳃,说明鳃是CEV增殖的最主要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浮肿病毒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数据再分析在识别结直肠癌患者ERBB2扩增中的价值
9
作者 沈敏娜 张丽 +8 位作者 陈馨宁 黄斐 白超刚 陈丽萌 彭海翔 周琰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评估未涵盖即ERBB2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分析的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数据再分析在识别结直肠癌患者ERBB2扩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外周血cfDNA高通量测序... 目的评估未涵盖即ERBB2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分析的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数据再分析在识别结直肠癌患者ERBB2扩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外周血cfDNA高通量测序样本的检测数据252例。根据经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或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判断为ERBB2未扩增样本的HTS数据,计算17号染色体(Chr17)reads数占总reads数的比例范围,初步确定其为识别ERBB2扩增的阈值。根据初步阈值筛选可疑阳性样本,通过数字PCR、IHC和FISH进行验证。结果89例经IHC和/或FISH判定为ERBB2未扩增样本的Chr17 reads数与总reads数的比值为0.239±0.192(0.188~0.299)。以均数的1.25倍0.298作为识别ERBB2扩增的阈值分析其余163例样本数据,发现7例疑似阳性,比值为0.302~0.853。其中5例经IHC和/或FISH判定为阳性,6例经数字PCR验证为阳性,Chr17 reads与总reads数的比值与ERBB2/EIF2C1比值成正相关,相关性好(r2=0.909)。结论再分析未涵盖ERBB2 CNV分析的HTS数据可以初步识别结直肠癌患者的ERBB2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HTS) 数字pcr 免疫组织化学(IHC) 荧光原位杂交(FISH)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血管再生中VEGF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瑞云 高亚兵 +2 位作者 熊呈琦 秦全红 王德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研究VEGF 基因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4 8 只Wista r 二级大鼠背部皮肤造成圆形伤口后,以25Gy 60 Co 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 、5 、10 、15 、2 ... 目的研究VEGF 基因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4 8 只Wista r 二级大鼠背部皮肤造成圆形伤口后,以25Gy 60 Co 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 、5 、10 、15 、2 1 和28d 活杀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原位PC R 等方法,研究VEGF 基因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单纯创伤组于伤后2d,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VEGF 的表达呈强阳性;5 d 时毛细血管数明显增多,其内皮细胞胞浆内VEGF 表达呈阳性;而于10d后,VEGF 的表达逐渐减少。创伤+照射组则于伤后5d,VEGF 的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呈弱阳性,10 d 时阳性,15 d 后则呈弱阳性。原位杂交显示,VEGFmRNA 于单纯创伤组伤后2 ~5 d 及创伤+照射组伤后5 ~10d,血管内皮细胞浆内阳性。原位反转录PC R 则显示,VEGFmRN A 于单纯创伤组伤后2 ~15d 及创伤+照射组伤后5 ~28d,呈阳性反应。结论内源性VEGF 基因的表达参与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 的表达减少。原位反转录PC R 方法较原位杂交能客观地反映内源性VEGF 基因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血管再生 VEGF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反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RP1基因表达与大肠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蕾娜 辛芝 +3 位作者 潘毅 战忠利 孙保存 杨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326,335,共5页
目的:探讨SFRP1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FRP1、β-catenin、E-cad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以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腺瘤组织的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不同程度缺失,β-cate... 目的:探讨SFRP1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FRP1、β-catenin、E-cad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以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腺瘤组织的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不同程度缺失,β-catenin呈胞质和胞核异位表达,腺瘤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为87.5%,低于大肠腺癌(100%,P<0.05)。大肠腺瘤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7.5%、37.5%,低于大肠腺癌(58.8%、76.4%,P均<0.05)。半定量RT-PCR显示,SFRP1基因在大肠腺瘤、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组织的对照组,且大肠腺癌组织中SFRP1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大肠腺瘤(P<0.05)。结论:SFRP1基因下调使其拮抗Wnt途径的功能削弱,导致Wnt的持续存在,其下游基因β-catenin、E-cad异常表达,从而导致大肠粘膜细胞获得恶变潜能。故SFRP1可能为预防大肠肿瘤的发生、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并为防治大肠肿瘤提供新靶标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RP1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受体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文海 刘青 +4 位作者 刘欣会 陈柏嘉 何培英 董建强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辣椒素受体(TRPV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12例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皮肤中TRPV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PV 1在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辣椒素受体(TRPV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12例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皮肤中TRPV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PV 1在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银屑病皮损中TRPV1的mRNA水平较正常皮肤表达下降[为正常皮肤的(69.8±4.3)%,P<0.05];20例正常皮肤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均有TRPV1蛋白表达(100%),32例银屑病皮损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RPV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辣椒素受体在银屑病皮损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下降,其可能参与银屑病皮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辣椒素受体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phrin在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茵 张爱华 +3 位作者 黄松明 沙玉根 郭梅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观察nephrin在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PAN)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鄄PCR观察nephrin在不同时间... 目的:观察nephrin在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PAN)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鄄PCR观察nephrin在不同时间点肾病模型大鼠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改变情况。结果:①PAN注射后第1天和第3天,大鼠24h尿蛋白的排泄量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第10天达高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第20天,尿蛋白排泄量逐渐下降,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②在PAN肾病模型第3和第10天,透射电镜显示足细胞足突融合;③nephrin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在大鼠PAN肾病模型第1天即出现下降,第3天出现明显下降,第10天下降到最低点,第20天,随着蛋白尿的恢复nephrin的表达也逐渐恢复;④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变化与肾病模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①nephrin表达的改变与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②nephrin是判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早期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hrin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 透射电镜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丝蛋白A在结直肠腺癌中的特异性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建伟 王贵英 +4 位作者 张鸿滨 于跃明 王小玲 杨会钗 王士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研究细丝蛋白A(FLNa)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LNa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60例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癌组织取自肿瘤中心处,正常... 目的:研究细丝蛋白A(FLNa)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LNa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60例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癌组织取自肿瘤中心处,正常组织取自距肿瘤边缘至少100cm处。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6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结直肠正常组织中FLNa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L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正常组织中的分布,并分析组间的FLNa阳性率表达差异。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均无其他部位原发肿瘤,术前无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史。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FLNa mRNA的表达水平(0.22±0.02)较结直肠正常组织低(0.94±0.04)(P=0.018);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FLN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34±0.03)也较结直肠正常组织低(0.85±0.02)(P=0.028);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LNamRNA和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654,P<0.05)。FLNa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产物位于细胞质。FLNa在结直肠癌组织组和结直肠正常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91.67%,癌组织组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组(x^2=50.037,P=0.000)。结论:FLNa的特异性低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诊治提供的新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细丝蛋白A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MBI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分布和mRNA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苗参 赵蕾 +2 位作者 高建 王辉 崔泽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3-207,共5页
背景与目的BAMBI(BMP and activin membrane-bound inhibitor)与TGF-βⅠ型受体具有相似的结构,从而广泛参与TGF-β信号的调控。通过检测BAMBI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与NSCLC临... 背景与目的BAMBI(BMP and activin membrane-bound inhibitor)与TGF-βⅠ型受体具有相似的结构,从而广泛参与TGF-β信号的调控。通过检测BAMBI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63例NSCLC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中31例新鲜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术后立即投入液氮速冻之后,于-70℃保存,用于RT-PCR检测。结果BAMBI mRNA在癌旁组织中有较弱的表达,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358±0.135 vs 0.249±0.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BAMBI蛋白主要表达在胞膜和靠近胞膜的胞浆,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蛋白和mRNA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在肺鳞癌中的表达低于肺腺癌。结论BAMBI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明显增加,BAMBI的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BI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NA3.1/hIL-1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令洪 李瑶琛 +4 位作者 王一理 尚宁宽 来宝长 耿宜平 司履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 18,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 7和Rlc310中进行瞬时和稳定性表达。方法 :从含hIL 18基因的中介载体 pGEM TEasy( pGEM T/hIL 18)中 ,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获得目的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目的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 18,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 7和Rlc310中进行瞬时和稳定性表达。方法 :从含hIL 18基因的中介载体 pGEM TEasy( pGEM T/hIL 18)中 ,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获得目的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 + )中。以脂质体法转染COS 7和Rlc310细胞 ,用RT PCR检测IL 18mRNA的水平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构建了hIL 18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 18,并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瞬时、稳定表达 ,获得了可稳定表达hIL 18基因的Rlc310细胞株。结论 :pcDNA3.1/IL 18的构建及表达 ,为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18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窒息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心、肺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更谦 周斌 +4 位作者 杜冰 杨志惠 张蓓蕾 朱银华 张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7-410,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机械性窒息死亡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心、肺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为窒息死亡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大鼠缢死模型,分别于窒息死后及正常断颈处死后0、2、6、24h时间段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测定缢... 目的研究大鼠机械性窒息死亡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心、肺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为窒息死亡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大鼠缢死模型,分别于窒息死后及正常断颈处死后0、2、6、24h时间段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测定缢死后HIF1-α在心肌和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HIF1-α在窒息组的心肌和肺组织中表达,窒息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段表现出明显差异,对照组仅在死后2、6、24h阳性表达。窒息死亡组可见核阳性表达,而对照组未见核阳性表达。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HIF1-α在0h时各组未见升高,但在2、6、24h窒息组则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心和肺组织HIF1-α表达核阳性细胞的出现,可以作为窒息死亡的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窒息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孕早期Cyclin-E表达规律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谭 周生健 +3 位作者 魏莎莉 杨戎 孟君 马海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细胞Cyclin-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规律;观察子宫角注射抗Cyclin-E抗体后对小鼠胚胎着床...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细胞Cyclin-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规律;观察子宫角注射抗Cyclin-E抗体后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结果:妊娠第1~7d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Cyclin-E表达,自妊娠2d起表达增强,5d表达量达高峰。小鼠妊娠期Cyclin-E在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及内膜基质中均有表达。单侧子宫抗Cyclin-E抗体注射后双侧胚胎着床数差值较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明显增大。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Cyclin-E可能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的增殖分化,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胚胎着床过程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E(Cvclin—E) 着床 子宫内膜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与Pax-6表达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朝霞 吴艺 +1 位作者 冯志贞 陈向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8-622,共5页
目的检测Pax-6基因在体外培养的不同阶段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分析其与LECs增生特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囊膜组织块贴壁法及胰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不同阶段LEC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ECs中Pax-6蛋白表达... 目的检测Pax-6基因在体外培养的不同阶段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分析其与LECs增生特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囊膜组织块贴壁法及胰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不同阶段LEC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ECs中Pax-6蛋白表达情况;并利用RT-PCR法检测其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原代培养细胞、传第1代及传第2代的LECs中明显检测到Pax-6mRNA水平的阳性表达,LECs相应各泳道有一与227 bp相一致的扩增片段;RT-PCR法同样发现在原代培养细胞、传第1代及传第2代、传第3代的LECs中均能检测到Pax-6蛋白水平的表达,Pax-6标记指数分别为11.75%、20.00%、26.75%、5.25%,Pax-6阳性物质染色呈弥漫性、均一性分布于LECs细胞核内。阴性对照组在各阶段均未见Pax-6的表达。结论 LECs中有Pax-6基因存在,该基因的正常表达与LECs增生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增生 Pax-6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延升 刘杰 王旭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2例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中CXCR4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2例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中CXCR4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56/72)、76.6%(95/124),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71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CXCR4的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的预后显著差于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CXCR4阳性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侵袭转移潜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CXCR4可作为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甲状腺乳头状癌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