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级性能测量中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现状和展望
1
作者 王中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3,共13页
纳米材料的研究无论是在基础科学还是在应用技术上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纳米材料的性能极大地取决于它们的尺寸和形状。测量大面积或大量的纳米材料所得的性能是整个样品的平均值,因此,单个纳米颗粒或单根纳米管的不寻常的特性就被... 纳米材料的研究无论是在基础科学还是在应用技术上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纳米材料的性能极大地取决于它们的尺寸和形状。测量大面积或大量的纳米材料所得的性能是整个样品的平均值,因此,单个纳米颗粒或单根纳米管的不寻常的特性就被掩盖了。测量由原子结构所决定的单一纳米结构的性能是纳米科学的一个基本方向。对现有的测试技术和试验方法来说,表征单一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纤维的性能是一难题。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级性能测量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电学引入PbTiO_(3)铁电薄膜高密度90°畴的研究
2
作者 李柱 刘中然 +2 位作者 陈嘉璐 任召辉 田鹤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铁电薄膜材料在低功耗、高密度信息存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制造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尤其是铁电体中的90°畴,在提高压电响应、应变协调以及柔性器件的性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多数90°畴的形成是通过晶格失配、改变沉... 铁电薄膜材料在低功耗、高密度信息存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制造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尤其是铁电体中的90°畴,在提高压电响应、应变协调以及柔性器件的性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多数90°畴的形成是通过晶格失配、改变沉积温度和速率等生长条件获得的,90°畴的生成难以精确可控,制约了90°畴在铁电薄膜中的应用。因此,本文采用原位电学方法,在PbTiO_(3)铁电薄膜中生成了高密度90°畴和类涡旋畴,通过对外加电场下90°畴的动态形成和原子级结构的研究,为铁电薄膜中90°畴的调控与应用了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铁电薄膜 PbTiO_(3) 90°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环境透射电镜研究SnO2纳米线作为K-O2电池空气正极的放电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利强 唐永福 +4 位作者 刘秋男 杨婷婷 孙海明 贾鹏 黄建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1-627,共7页
本文使用先进的球差校正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AC-ETEM)与原位电化学测试平台,在环境透射电镜中以SnO2纳米线作为空气正极,构建起一纳米K-O2金属空气电池,原位观测该电池在氧还原反应(ORR)过程中的微观变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ORR过程中... 本文使用先进的球差校正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AC-ETEM)与原位电化学测试平台,在环境透射电镜中以SnO2纳米线作为空气正极,构建起一纳米K-O2金属空气电池,原位观测该电池在氧还原反应(ORR)过程中的微观变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ORR过程中,SnO2纳米线首先转化为Sn单质颗粒与K2O;因纳米尺度的Sn单质颗粒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在O2氛围中纳米线的表面生成了大量的KO2。但由于KO2不能稳定存在,会迅速分解成K2O2并释放O2,导致材料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相关实验结果为宏观K-O2电池的设计与改性提供了直观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 SnO2纳米线 K-O2电池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800透射电镜的修复和与离子注入机及串列加速器联机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立平 何俊 +5 位作者 余益飞 杨世柏 刘传胜 叶明生 范湘军 付德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为建立一套离子注入机和串列加速器-电镜联机装置,对停止运行多年的H-800透射电镜进行了修复,并通过适当改造和防震措施,实现了与离子注入机和串列加速器的联机,可以在离子注入现场原位研究材料微结构的演化过程,为在我国深入开展离子... 为建立一套离子注入机和串列加速器-电镜联机装置,对停止运行多年的H-800透射电镜进行了修复,并通过适当改造和防震措施,实现了与离子注入机和串列加速器的联机,可以在离子注入现场原位研究材料微结构的演化过程,为在我国深入开展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研究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一台H-800型透射电镜的修复过程和联机技术,及应用该联机电镜所获得的初步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加速器-电镜联机 离子注入 原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列加速器-离子注入机-透射电镜联机系统的建立
5
作者 郭立平 刘传胜 +4 位作者 黎明 宋搏 叶明生 付德君 范湘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8-652,共5页
建立了由2×1.7MV串列加速器、200kV离子注入机、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联机传输系统组成的我国第1套串列加速器-离子注入机-透射电子显微镜联机装置。对主要设备进行了改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联机装置的隔震问题。2台加速器... 建立了由2×1.7MV串列加速器、200kV离子注入机、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联机传输系统组成的我国第1套串列加速器-离子注入机-透射电子显微镜联机装置。对主要设备进行了改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联机装置的隔震问题。2台加速器和所有的真空泵都运行时,电镜仍可正常工作,观察到的图像质量不受振动影响。电镜室内样品倾斜角最大可达52°以上,离子注入不影响电镜观测,可进行离子注入的原位和实时结构研究。离子注入机输出的115keV氮离子在电镜入口测得的束流强度达100~180nA。初步实验已原位观察到氮离子注入导致单晶硅非晶化的过程,显示这套装置具有离子注入条件下的原位观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加速器 联机装置 离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异质结(PCH)存储材料相变行为的原位观测 被引量:2
6
作者 董自麒 丁科元 +3 位作者 王旭 饶峰 田鹤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相变存储器(PCM)具有速度快、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传统的相变存储器在相变过程中会产生蘑菇状的相变层,导致沿电流方向的元素迁移,使器件在多次循环之后失效。相变异质结(phase-change heterostructure,PCH)存储材料通过在相变材料Sb2T... 相变存储器(PCM)具有速度快、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传统的相变存储器在相变过程中会产生蘑菇状的相变层,导致沿电流方向的元素迁移,使器件在多次循环之后失效。相变异质结(phase-change heterostructure,PCH)存储材料通过在相变材料Sb2Te3(ST)中嵌入约束层TiTe2(TT),能够有效降低其在相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和结构变异的可能性,使性能获得巨大提升。为了从微观结构上深层次地解释这一原因,本文采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综合利用多种表征手段,通过施加电脉冲的方法,实现了相变层由晶态到非晶态的纳秒级快速转变。约束层在整个过程中结构保持不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将相变层限制在纳米尺度区域,阻止元素的扩散和迁移,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该结果为材料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持,同时为相变存储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相变异质结存储材料 电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的原位液体TEM芯片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3
7
作者 焦磊涛 蒋文静 欧文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3-497,共5页
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液态样品特征时,通常将其先速冻成固态,而原位TEM可以动态地观察液态样品的变化,避免了一些额外因素的影响。设计了一款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非流动原位液体TEM芯片,用于对液态样品结构动态变化... 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液态样品特征时,通常将其先速冻成固态,而原位TEM可以动态地观察液态样品的变化,避免了一些额外因素的影响。设计了一款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非流动原位液体TEM芯片,用于对液态样品结构动态变化的实时观测。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法制备50 nm厚的低应力氮化硅薄膜作为芯片的电子束透射窗的材料,并在窗口层上面制作金属网格来加固其承载能力,采用MEMS技术完成了芯片的制造。实验结果表明,TEM芯片在相应的TEM样品杆的辅助下,成功实现了对铜纳米粒子生长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实时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微机电系统(MEMS) 低应力氮化硅 液体TEM芯片 铜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迁移诱导W纳米晶表面原子尺度结构演变
8
作者 曹海镟 赵培丽 +2 位作者 贾双凤 郑赫 王建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39,共8页
体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BCC)金属W作为微型化器件中重要的互连材料,其电迁移行为对小尺寸集成电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技术,在原子尺度下研究了电迁移诱导BCC金属... 体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BCC)金属W作为微型化器件中重要的互连材料,其电迁移行为对小尺寸集成电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技术,在原子尺度下研究了电迁移诱导BCC金属W表面结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自由表面是主要电迁移路径;而{110}面和<111>方向分别是优选的迁移面迁移方向;电迁移过程中W表面形成特定的原子台阶或锯齿状结构。对于非低能晶面{002},在电流作用下仍能发生定向迁移,形成新的台阶结构。研究结果揭示了电迁移过程中表面结构的演化规律,为优化BCC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提高其在高电流密度环境下的结构性能稳定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迁移 低能面 表面原子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