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原位逆转录PCR技术检测Captopril对动脉粥样斑块中c-myc和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晓雁 方向明 +3 位作者 郑民安 胡继军 林桂珍 蒋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斑块中原癌基因 c- m yc和 c- fos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原位逆转录 - PCR(IS-RT- PCR)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4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及用药组 ,采用ISRT- PCR技术观察三...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斑块中原癌基因 c- m yc和 c- fos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原位逆转录 - PCR(IS-RT- PCR)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4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及用药组 ,采用ISRT- PCR技术观察三组原癌基因 c- myc和 c- fos m RN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1)胆固醇组的 c- m yc和 c- fosm R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用药组则显著低于胆固醇组 ;(2 )主动脉粥样斑块中 c- m yc、c- fos m RNA呈强阳性反应 ,广泛分布于内膜层 ,阳性信号为核阳性 ;而用药组呈弱阳性反应 ,散在性分布。结论 提示卡托普利能显著抑制 AS斑块中原癌基因 c- m yc和 c- fos m RNA的表达 ,同时亦体现了 IS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原癌基因 卡托普利 原位逆转录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位逆转录PCR两种扩增系统检测HCVRNA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高亚兵 彭瑞云 +1 位作者 陈明易 王德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21-,共2页
关键词 逆转录扩增系统 原位逆转录pcr 肝炎病毒 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逆转录PCR检测干细胞因子mRNA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3
作者 吴彬 刘晓力 +3 位作者 宣文兰 冯茹 尹芳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原位逆转录PCR(RT-PCR)检测低拷贝的干细胞因子mRNA在白血病细胞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在普通的PE480型PCR仪进行原位RT-PCR,检测干细胞因子mRNA在K562、HL-6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结果直接法和间接法原位RT-PCR... 目的探索应用原位逆转录PCR(RT-PCR)检测低拷贝的干细胞因子mRNA在白血病细胞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在普通的PE480型PCR仪进行原位RT-PCR,检测干细胞因子mRNA在K562、HL-6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结果直接法和间接法原位RT-PCR均可以检测到干细胞因子mRNA在K562、HL-6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表达,而常规的原位杂交则为阴性。结论(1)干细胞因子在K562、HL-6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均有表达,但是表达量较低,应用原位RT-PCR可进行检测;(2)在普通的PE480型PCR仪上可以进行原位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逆转录pcr 干细胞因子 MRNA 白血病 原位杂交 K562细胞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乙肝病毒DNA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刚 王力 周展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12-131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乙肝病毒DNA的可靠性。方法 :将肾活检确诊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 5 9例与血清单纯HBsAb阳性且肾组织未查到HBsAg病人 15 2例的肾组织PCR检查结果 ,按照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PCR检测... 目的 :探讨原位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乙肝病毒DNA的可靠性。方法 :将肾活检确诊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 5 9例与血清单纯HBsAb阳性且肾组织未查到HBsAg病人 15 2例的肾组织PCR检查结果 ,按照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PCR检测肾组织HBVDNA的假阳性率 5 3 2 9% ,假阴性率 49 15 % ,诊断符合率47 87%。结论 :原位PCR检测肾组织中HBVDNA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pcr技术 检测 肾组织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PCR技术在兽医分子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善元 《四川畜牧兽医》 2002年第6期27-28,30,共3页
本文阐述了原位PCR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原位PCR中非特异性问题及主要技术难点,原位PCR结果对照实验的目的和设计方法,不同原位检测技术的应用比较及其在兽医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前景。对临床兽医分子水平的研究和诊断具有... 本文阐述了原位PCR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原位PCR中非特异性问题及主要技术难点,原位PCR结果对照实验的目的和设计方法,不同原位检测技术的应用比较及其在兽医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前景。对临床兽医分子水平的研究和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兽医分子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pcr技术 兽医 分子生物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PCR技术及其应用
6
作者 韩振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5-376,共2页
原位PCR技术及其应用韩振生天津市南开医院微生物免疫室(天津市300100)由于热稳定DNA多聚酶的引入,实现了聚合酶链反应(PCR)DNA体外扩增技术的自动化,为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重要手段... 原位PCR技术及其应用韩振生天津市南开医院微生物免疫室(天津市300100)由于热稳定DNA多聚酶的引入,实现了聚合酶链反应(PCR)DNA体外扩增技术的自动化,为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重要手段。原位PCR技术是在标准PCR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pcr技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位RT-PCR技术检测库尔勒香梨中苹果茎沟病毒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翯 牛建新 刘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以已知带有苹果茎沟病毒的香梨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香梨病毒叶片石蜡切片IS-RT-PCR检测技术。应用了直接原位RT-PCR反应,简化了试验步骤,缩短了试验周期,确定了苹果茎沟病毒在叶片中的分布位置。试验中设置了多种阴性对照,结果表现为:... 以已知带有苹果茎沟病毒的香梨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香梨病毒叶片石蜡切片IS-RT-PCR检测技术。应用了直接原位RT-PCR反应,简化了试验步骤,缩短了试验周期,确定了苹果茎沟病毒在叶片中的分布位置。试验中设置了多种阴性对照,结果表现为:阴性对照组织中均未显现蓝紫色,而阳性材料组织的一些细胞表现出明显的蓝紫色,说明苹果茎沟病毒在叶片中主要分布于细胞中的栅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原位逆转录pcr 苹果茎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PCR及其在兽医分子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庄金秋 李建亮 贾杏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47-50,共4页
原位 PCR是一种将常规 PCR的高效扩增与原位杂交技术结合起来的新方法 ,其类型主要有直接原位 PCR、间接原位 PCR、原位 RT-PCR和原位再生序列复制反应 ,其中间接原位PCR应用最为广泛。原位 PCR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标本处理、蛋白酶消化... 原位 PCR是一种将常规 PCR的高效扩增与原位杂交技术结合起来的新方法 ,其类型主要有直接原位 PCR、间接原位 PCR、原位 RT-PCR和原位再生序列复制反应 ,其中间接原位PCR应用最为广泛。原位 PCR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标本处理、蛋白酶消化、原位 PCR扩增和扩增后产物的检测。原位 PCR技术操作比较复杂 ,同时在操作中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和假阴性结果。尽管如此 ,原位 PCR技术作为一种特异性、敏感性高的靶序列定位检测技术 ,作为研究基因信息和细胞、染色体等的形态信息的有力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pcr 兽医 分子生物技术 原位检测 特异性 敏感性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建国 朱志玉 +1 位作者 石春海 樊龙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0,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历史 ,评述适用于不同研究目的的各种主要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并介绍该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植物染色体 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原位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技术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守萍 尹训南 +1 位作者 付德霞 李伟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第12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原位杂交技术 爪蟾核糖体基因 卵母细胞 细胞定位 探针标记法 免疫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技术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鲍智娟 王慧杰 《生物学教学》 2000年第10期3-5,共3页
关键词 原位杂交技术 高分辩染色体ISH 荧光ISH 原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R显带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友帆 刘洋 +1 位作者 张琼 张朝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评价染色体R显带技术(RT)、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和荧光定量PCR(RT-PC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种方法分析340例疑诊为AP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或PML/RARa融合基因,以MICM综合诊断作为APL的诊断&q... 目的:评价染色体R显带技术(RT)、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和荧光定量PCR(RT-PC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种方法分析340例疑诊为AP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或PML/RARa融合基因,以MICM综合诊断作为APL的诊断"标准",并与三者联合检测比较,评价RT、D-FISH和RT-PCR三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APL的诊断,RT、D-FISH以及RT-PCR三者的敏感度分别为81.3%(78/96),95.0%(91/96)和96.9%(93/96),RT漏检18例,D-FISH的检测结果判断5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RT-PCR的检测结果存在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9.97%,特异度为100%。结论:三种检测方法单独应用于APL的诊断均存在一定的弊端,三者联合运用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同时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 R显带技术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葛忠源 熊东艳 张启勇 《中国牧业通讯》 2008年第13期12-14,共3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当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应用范围很广,例如,能从粪便材料中分离出的细菌DNA来精确定量检测肠道菌,使我们能详细地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当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应用范围很广,例如,能从粪便材料中分离出的细菌DNA来精确定量检测肠道菌,使我们能详细地分析肠道中优势菌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培养方法检测不到的非优势菌,为理解肠道菌群与机体状况关系提供重要线索。该技术从原理上分为荧光染料检测模式和荧光探针检测模式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systems公司 定量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 肠道菌群 常规pcr 细菌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联合multiplex RT-PCR检测MLL基因重排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易 李旭东 +4 位作者 王东宁 肖若芝 王文文 胡元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RT-PCR)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中MLL基因重排的情况,分析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201例患者采用MLL双色断裂分... 目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RT-PCR)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中MLL基因重排的情况,分析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201例患者采用MLL双色断裂分离重排探针进行FISH检测,同时用multiplex RT-PCR技术检测11种较常见的MLL融合基因,观察MLL基因异常的检出率。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A),观察11q23重排率作为对照。结果:共有19例患者出现11q23/MLL基因重排,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检出13例(10.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检出6例(8.2%)。FISH联合multiplex RT-PCR对MLL基因重排的检出率为9.45%,CCA对11q23异常的检出率为5.47%。5例正常核型的患者和3例未涉及11号染色体异常的患者中FISH检出了1例MLL倒位和3例扩增信号,multiplex RT-PCR检出了7例dup MLL(11q23)重排。结论:FISH联合multiplex RT-PCR能提高MLL基因重排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 MLL 细胞遗传学 逆转录多重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和核酸探针检测猪源沙门氏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代敏 王红宁 吴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2-485,共4页
对沙门氏菌的四环素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其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进行了扩增,结果获得以质粒为模板的特异性产物,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75%,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用光... 对沙门氏菌的四环素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其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进行了扩增,结果获得以质粒为模板的特异性产物,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75%,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用光生物素对PCR产物进行标记,制备核酸探针,采用菌落原位杂交的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3株阳性、3株阴性,杂交结果与PCR结果阳性符合率为93.75%,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通过条件的优化,建立的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的PCR和核酸探针检测技术,为四环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TETC 耐药基因 核酸探针 pcr 四环素类抗生素 流行病学监测 pcr产物 耐药性 试验结果 原位杂交 检测技术 特异性 符合率 耐药率 阳性 检出率 生物素 药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基因全长mRNA序列分析技术
16
作者 徐红先 周冬仙 +1 位作者 熊文 邵超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340-1341,共2页
目的:建立BRCA1基因全长mRNA序列测定方法。方法:根据文献和GenBank(U14680)报道的BRCA1基本序列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建立6个特异性逆转录PCR(RT-PCR)技术,分段且扩增BRCA1全长mRNA,然后采用毛细管电泳进行cDNA测序,方法建立后用于3名健... 目的:建立BRCA1基因全长mRNA序列测定方法。方法:根据文献和GenBank(U14680)报道的BRCA1基本序列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建立6个特异性逆转录PCR(RT-PCR)技术,分段且扩增BRCA1全长mRNA,然后采用毛细管电泳进行cDNA测序,方法建立后用于3名健康女性样本。结果:6个特异性RT-PCR反应扩增片段相互覆盖,使序列分析结果包括全长BRCA1mRNA,共5000多bp。3名经PCR技术检测确定携带正常BRCA1基因的样本的mRNA分析结果显示,其BRCA1mRNA序列均与过往报道的正常mR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所建立的RT-PCR特异性结合BRCA1基因,能用于其mRNA全长序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基因 RNA序列 全长 分析技术 pcr技术检测 MRNA RT-pcr 分析结果 特异性引物 DNA测序 毛细管电泳 pcr反应 特异性结合 测定方法 序列设计 pcr) 健康女性 方法建立 扩增片段 序列分析 逆转录 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环病毒2型(PCV2)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畅 赵光辉 +2 位作者 宋海涛 段艳华 鲁琨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年第3期15-17,共3页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由于迄今国内外尚无疫苗可进行免疫,也无理想的化学药物防治措施,PCV2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病猪的淘汰成为PMWS防治的重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CV2的分...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由于迄今国内外尚无疫苗可进行免疫,也无理想的化学药物防治措施,PCV2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病猪的淘汰成为PMWS防治的重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CV2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原位杂交和PCR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从而为PCV2的病原检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病毒2型 原位杂交技术 pcr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技术在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户海燕 瞿思宜 +2 位作者 张正哲 施曼玲 金仁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6,43,共8页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新型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迄今为止该工艺的主要承载者厌氧氨氧化菌未获得纯培物,因此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不足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新型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迄今为止该工艺的主要承载者厌氧氨氧化菌未获得纯培物,因此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不足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其中,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高通量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脱颖而出。文章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氧氨氧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其主要的优点和缺点。将分子生物技术应用到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中,对于全面认识厌氧氨氧化菌的性质、解析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微生物学机理、确保工艺的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工艺 分子生物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实时荧光定量pcr 高通量测序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疫苗生产和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程泽华 《养殖技术顾问》 2003年第9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疫苗生产 疫病诊断 应用 基因工程疫苗 pcr RT-pcr 基因芯片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尔纳病毒P24转染后不同时期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定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鸣明 张英英 +7 位作者 展群岭 何丰 张亮 金戈 宋哲 李亚军 李雷雷 谢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博尔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磷蛋白(P24)及其编码核酸不同时期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探索BDV潜伏感染的机制。方法构建包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模型,检测并比较不同时期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对构建的OL细胞模型和... 目的通过观察博尔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磷蛋白(P24)及其编码核酸不同时期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探索BDV潜伏感染的机制。方法构建包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模型,检测并比较不同时期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对构建的OL细胞模型和各种阴性对照进行逆转录原位PCR的检测,观察P24蛋白编码核酸的细胞定位;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OL细胞中P24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发现转染后20代以内细胞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BDV的P24重组蛋白基因始终定位于细胞核,其蛋白早期在细胞核出现,反复传代约15次后可同时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出现。结论BDV的重组蛋白P24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编码基因始终存在于宿主细胞核内,但表达的蛋白可以在一定时期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 逆转录原位pcr 磷蛋白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