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原位逆转录PCR技术检测Captopril对动脉粥样斑块中c-myc和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晓雁 方向明 +3 位作者 郑民安 胡继军 林桂珍 蒋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斑块中原癌基因 c- m yc和 c- fos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原位逆转录 - PCR(IS-RT- PCR)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4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及用药组 ,采用ISRT- PCR技术观察三...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斑块中原癌基因 c- m yc和 c- fos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原位逆转录 - PCR(IS-RT- PCR)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4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及用药组 ,采用ISRT- PCR技术观察三组原癌基因 c- myc和 c- fos m RN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1)胆固醇组的 c- m yc和 c- fosm R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用药组则显著低于胆固醇组 ;(2 )主动脉粥样斑块中 c- m yc、c- fos m RNA呈强阳性反应 ,广泛分布于内膜层 ,阳性信号为核阳性 ;而用药组呈弱阳性反应 ,散在性分布。结论 提示卡托普利能显著抑制 AS斑块中原癌基因 c- m yc和 c- fos m RNA的表达 ,同时亦体现了 IS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原癌基因 卡托普利 原位逆转录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位逆转录PCR两种扩增系统检测HCVRNA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高亚兵 彭瑞云 +1 位作者 陈明易 王德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21-,共2页
关键词 逆转录扩增系统 原位逆转录pcr 肝炎病毒 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逆转录PCR检测干细胞因子mRNA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3
作者 吴彬 刘晓力 +3 位作者 宣文兰 冯茹 尹芳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原位逆转录PCR(RT-PCR)检测低拷贝的干细胞因子mRNA在白血病细胞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在普通的PE480型PCR仪进行原位RT-PCR,检测干细胞因子mRNA在K562、HL-6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结果直接法和间接法原位RT-PCR... 目的探索应用原位逆转录PCR(RT-PCR)检测低拷贝的干细胞因子mRNA在白血病细胞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在普通的PE480型PCR仪进行原位RT-PCR,检测干细胞因子mRNA在K562、HL-6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结果直接法和间接法原位RT-PCR均可以检测到干细胞因子mRNA在K562、HL-6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表达,而常规的原位杂交则为阴性。结论(1)干细胞因子在K562、HL-6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均有表达,但是表达量较低,应用原位RT-PCR可进行检测;(2)在普通的PE480型PCR仪上可以进行原位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逆转录pcr 干细胞因子 MRNA 白血病 原位杂交 K562细胞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位RT-PCR技术检测库尔勒香梨中苹果茎沟病毒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翯 牛建新 刘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以已知带有苹果茎沟病毒的香梨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香梨病毒叶片石蜡切片IS-RT-PCR检测技术。应用了直接原位RT-PCR反应,简化了试验步骤,缩短了试验周期,确定了苹果茎沟病毒在叶片中的分布位置。试验中设置了多种阴性对照,结果表现为:... 以已知带有苹果茎沟病毒的香梨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香梨病毒叶片石蜡切片IS-RT-PCR检测技术。应用了直接原位RT-PCR反应,简化了试验步骤,缩短了试验周期,确定了苹果茎沟病毒在叶片中的分布位置。试验中设置了多种阴性对照,结果表现为:阴性对照组织中均未显现蓝紫色,而阳性材料组织的一些细胞表现出明显的蓝紫色,说明苹果茎沟病毒在叶片中主要分布于细胞中的栅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原位逆转录pcr 苹果茎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炎猝死者心、脾中柯萨奇B_3病毒基因的检测
5
作者 陈玉川 成建定 +2 位作者 马会慧 胡丙杰 姚春斓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检测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VMC)猝死者心、脾组织柯萨奇 B_3病毒 (CVB_3)基因,探索 VMC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方法 运用原位逆转录 PCR技术检测实验组( VMC猝死, 8例)及对照组(非心性死亡, 4例)心、脾组织中的 CV... 目的 检测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VMC)猝死者心、脾组织柯萨奇 B_3病毒 (CVB_3)基因,探索 VMC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方法 运用原位逆转录 PCR技术检测实验组( VMC猝死, 8例)及对照组(非心性死亡, 4例)心、脾组织中的 CVB_3基因。结果 实验组中, 3例(第 1, 4, 7例)心肌 CVB_3基因阳性, 4例(第 2, 4, 6, 7例)脾组织 CVB_3基因阳性;对照组心、脾 CVB_3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心、脾组织中 CVB_3基因联合阳性可能是 VMC的重要特征;联合检测心、脾中 CVB_3基因可提高 VMC的病原学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柯萨奇B3病毒 原位逆转录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尔纳病毒P24转染后不同时期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定位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鸣明 张英英 +7 位作者 展群岭 何丰 张亮 金戈 宋哲 李亚军 李雷雷 谢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博尔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磷蛋白(P24)及其编码核酸不同时期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探索BDV潜伏感染的机制。方法构建包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模型,检测并比较不同时期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对构建的OL细胞模型和... 目的通过观察博尔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磷蛋白(P24)及其编码核酸不同时期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探索BDV潜伏感染的机制。方法构建包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模型,检测并比较不同时期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对构建的OL细胞模型和各种阴性对照进行逆转录原位PCR的检测,观察P24蛋白编码核酸的细胞定位;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OL细胞中P24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发现转染后20代以内细胞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BDV的P24重组蛋白基因始终定位于细胞核,其蛋白早期在细胞核出现,反复传代约15次后可同时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出现。结论BDV的重组蛋白P24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编码基因始终存在于宿主细胞核内,但表达的蛋白可以在一定时期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 逆转录原位pcr 磷蛋白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