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锂电池内部结构原位表征方法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韩瑶
朱燕华
鲍中秋
张莹
何琳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
出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27,67,共5页
-
基金
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课题(JCZXSJB2023-25)
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技术研究课题(沪交分测[2018]8号)。
-
文摘
锂电池材料与空气接触会迅速发生反应,导致原始形貌和性能发生改变,限制了其构效关系的进一步深入解析,是锂电池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隔绝空气条件下未氧化锂电池内部结构微观尺度上的原位表征方法。目前,传统的聚焦离子束(FIB)、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技术的表征方法相对独立,一次性装样就完成上述全部测试的应用尚未见相关文献。利用70°预倾台,在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一个真空环境下一次性装样就可完成锂电池正极材料内部结构表征的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至其他类似结构的材料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锂电池
原位表征方法
聚焦离子束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
Keywords
lithium batteries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focus ion beam(FIB)
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TOF-SIMS)
-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TH742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
-
题名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招晶鑫
淡振华
孙中刚
张崇宏
常辉
-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1106,51931008)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19119)。
-
文摘
应力腐蚀开裂是不锈钢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材料力学和腐蚀电化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与传统工艺制备相比,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316L不锈钢内部微观组织复杂,存在增材制造工艺引起的气孔、未熔合区等固有缺陷,导致其应力腐蚀行为更为复杂。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的研究实例,综述了应力腐蚀行为特征及主控机制,包括氢致开裂和阳极溶解两种应力腐蚀机理、穿晶断裂和沿晶解理两种作用形式,并归纳了孪晶、异种晶相交界处、气孔及未熔合处、元素偏析等组织结构缺陷等对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影响。针对电化学噪声、高分辨中子衍射、三维形貌表征等三种原位测试方法在不锈钢应力腐蚀行为研究方面的现状和技术优势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高温辐照等严苛环境下的应力腐蚀行为特征研究,以及裂纹尖端应力分配模型及重构准则等增材制造不锈钢应力腐蚀未来的研究方向。
-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16L不锈钢
应力腐蚀开裂机理
微观组织特征
原位表征方法
-
Keyword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316L stainless steel
SCC mechanism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
分类号
TG17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