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含量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1
作者
李帅奇
高增
+3 位作者
刘闪光
金西伟
张震
牛济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4,共7页
以ZL114A合金为基体,采用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3%,6%,9%)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拉伸性能,并分析TiB_(2)在基体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均为铝相、硅相和TiB_(2)...
以ZL114A合金为基体,采用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3%,6%,9%)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拉伸性能,并分析TiB_(2)在基体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均为铝相、硅相和TiB_(2)相,说明成功制备了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基体晶粒细化且出现球化,共晶硅明显细化且其形貌由粗大长条状变为短棒状;原位生成的TiB_(2)颗粒使得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均得到提高,断裂形式由ZL114合金的脆性断裂转变为韧脆混合断裂;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当TiB_(2)质量分数为6%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37.4 MPa,6.7%;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基体中先析出TiB_(2)近球形核心,随着球形核心的长大,其表面形成小平面,最终形成六棱台组合体的典型TiB_(2)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
自生
TiB_(2)
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的研制及原位自生堵漏技术
2
作者
王家钦
杨燕洁
+3 位作者
赵诚
刘尚豪
暴丹
张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88,共7页
裂缝性漏失是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技术瓶颈是传统桥接堵漏材料与漏失通道匹配度低,易重复性漏失。基于热固性树脂乳化及高温交联聚并原理,研制了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可自适应进入不同开度裂缝,受漏层高温响应作用,在裂缝...
裂缝性漏失是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技术瓶颈是传统桥接堵漏材料与漏失通道匹配度低,易重复性漏失。基于热固性树脂乳化及高温交联聚并原理,研制了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可自适应进入不同开度裂缝,受漏层高温响应作用,在裂缝中原位生成宽粒径分布的高强度堵漏颗粒。开展了原位自生堵漏颗粒的结构表征、力学性能、裂缝封堵性能测试等。结果表明,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中高分子树脂含量为37%,乳化剂含量为5.2%、分散剂含量为0.07%、交联剂含量为25.9%、蒸馏水含量为31.83%,该体系可在50~90℃漏层温度条件下原位生成0.1~5 mm宽粒径分布的堵漏颗粒。120℃老化后的堵漏颗粒60 MPa压力下D90降级率仅为0.4%,抗压强度高。仅用一套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能同时封堵1~5 mm开度裂缝,承压能力达到10 MPa,实现自适应封堵,有望解决未知裂缝开度的钻井液漏失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井漏
液-固相变
原位自生颗粒
抗压强度
自适应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激光熔覆(Zr+WC)/FeCSiBRE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庆茂
何金江
+1 位作者
刘文今
钟敏霖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技术 ,在 4 5号钢基体表面上熔覆 (1.2 %Zr+40 %WC) /FeC SiBRE合金粉末 ,制备出原位析出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表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以及硬质颗粒的分布规律进行了...
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技术 ,在 4 5号钢基体表面上熔覆 (1.2 %Zr+40 %WC) /FeC SiBRE合金粉末 ,制备出原位析出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表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以及硬质颗粒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观察、分析 ;利用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显微硬度的分布进行了测量。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是树枝状的先共晶奥氏体分布在共晶基体上的亚共晶组织 ;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熔覆层与基体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能谱分析表明熔覆层内原位析出的硬质颗粒是以WC为主的复合碳化物 ,弥散分布在枝晶内 ,也可被固液界面推移至晶间与共晶共存。颗粒的尺寸小于 1μm ;熔覆层显微硬度在 5 0 0~ 6 0 0HV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预置熔覆
原位
析出
亚共晶组织
显微硬度
原位自生颗粒
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钒铁含量对(Ti,V)C增强铁基激光熔覆层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隋金文
高文雪
+2 位作者
谭晓翠
赵冠琳
邹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8-112,共5页
利用激光熔覆钛铁、钒铁和石墨的混合物,在铁基上获得了原位自生增强相MC型碳化物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技术和透射电镜对该碳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Ti,V)C复合增强相。钒铁的添加量影响熔覆层内增强相(Ti,V)C的...
利用激光熔覆钛铁、钒铁和石墨的混合物,在铁基上获得了原位自生增强相MC型碳化物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技术和透射电镜对该碳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Ti,V)C复合增强相。钒铁的添加量影响熔覆层内增强相(Ti,V)C的形态和数量,最终会引起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性的变化。钒铁数量的增加与熔覆层的性能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含有增强相(Ti,V)C的熔覆层的耐磨性能相比基体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原位
自生
复合碳化物
颗粒
(Ti
V)C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含量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1
作者
李帅奇
高增
刘闪光
金西伟
张震
牛济泰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市先进合金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4,共7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32102230136)
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SFRF230605)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AWJ-23M06)。
文摘
以ZL114A合金为基体,采用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3%,6%,9%)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拉伸性能,并分析TiB_(2)在基体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均为铝相、硅相和TiB_(2)相,说明成功制备了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基体晶粒细化且出现球化,共晶硅明显细化且其形貌由粗大长条状变为短棒状;原位生成的TiB_(2)颗粒使得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均得到提高,断裂形式由ZL114合金的脆性断裂转变为韧脆混合断裂;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当TiB_(2)质量分数为6%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37.4 MPa,6.7%;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基体中先析出TiB_(2)近球形核心,随着球形核心的长大,其表面形成小平面,最终形成六棱台组合体的典型TiB_(2)形貌。
关键词
原位
自生
TiB_(2)
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生长机制
Keywords
in-situ TiB_(2)particle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tensile property
microstructure
growth mechanism
分类号
TB33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的研制及原位自生堵漏技术
2
作者
王家钦
杨燕洁
赵诚
刘尚豪
暴丹
张鹏
机构
重庆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市油气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8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深层裂缝原位自生颗粒的相变成型调控及靶向自适应封堵强化井壁机制”(52304006)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页岩地层基于热致液-固相变原理的堵漏颗粒原位自生成型及其自适应封堵调控机制”(CSTB2022NSCQ-MSX1554)
+1 种基金
重庆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页岩地层基于热致液-固相变原理的堵漏颗粒原位自生成型及其自适应封堵调控机制”(YKJCX2220501)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低凝点耐温型清洁压裂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CYS23748)。
文摘
裂缝性漏失是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技术瓶颈是传统桥接堵漏材料与漏失通道匹配度低,易重复性漏失。基于热固性树脂乳化及高温交联聚并原理,研制了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可自适应进入不同开度裂缝,受漏层高温响应作用,在裂缝中原位生成宽粒径分布的高强度堵漏颗粒。开展了原位自生堵漏颗粒的结构表征、力学性能、裂缝封堵性能测试等。结果表明,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中高分子树脂含量为37%,乳化剂含量为5.2%、分散剂含量为0.07%、交联剂含量为25.9%、蒸馏水含量为31.83%,该体系可在50~90℃漏层温度条件下原位生成0.1~5 mm宽粒径分布的堵漏颗粒。120℃老化后的堵漏颗粒60 MPa压力下D90降级率仅为0.4%,抗压强度高。仅用一套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能同时封堵1~5 mm开度裂缝,承压能力达到10 MPa,实现自适应封堵,有望解决未知裂缝开度的钻井液漏失技术难题。
关键词
裂缝性井漏
液-固相变
原位自生颗粒
抗压强度
自适应封堵
Keywords
Mud loss into fractured formation
Liquid-solid phase change
In-situ self-generated particle
Compressive strength
Adaptive plugging
分类号
TE28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激光熔覆(Zr+WC)/FeCSiBRE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庆茂
何金江
刘文今
钟敏霖
机构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激光加工研究中心
出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基金
清华大学985重点项目
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THSJZ)
文摘
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技术 ,在 4 5号钢基体表面上熔覆 (1.2 %Zr+40 %WC) /FeC SiBRE合金粉末 ,制备出原位析出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表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以及硬质颗粒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观察、分析 ;利用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显微硬度的分布进行了测量。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是树枝状的先共晶奥氏体分布在共晶基体上的亚共晶组织 ;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熔覆层与基体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能谱分析表明熔覆层内原位析出的硬质颗粒是以WC为主的复合碳化物 ,弥散分布在枝晶内 ,也可被固液界面推移至晶间与共晶共存。颗粒的尺寸小于 1μm ;熔覆层显微硬度在 5 0 0~ 6 0 0HV0 .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预置熔覆
原位
析出
亚共晶组织
显微硬度
原位自生颗粒
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Keywords
laser pre coated cladding
in situ
hypoeutectic
microhardness
分类号
TB3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G156.99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钒铁含量对(Ti,V)C增强铁基激光熔覆层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隋金文
高文雪
谭晓翠
赵冠琳
邹勇
机构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山东大学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8-11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1099)
文摘
利用激光熔覆钛铁、钒铁和石墨的混合物,在铁基上获得了原位自生增强相MC型碳化物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技术和透射电镜对该碳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Ti,V)C复合增强相。钒铁的添加量影响熔覆层内增强相(Ti,V)C的形态和数量,最终会引起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性的变化。钒铁数量的增加与熔覆层的性能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含有增强相(Ti,V)C的熔覆层的耐磨性能相比基体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原位
自生
复合碳化物
颗粒
(Ti
V)C耐磨性
Keywords
laser cladding, in situ synthesis, composite carbide particle, (Ti,V)C, wear resistance
分类号
TB3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含量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李帅奇
高增
刘闪光
金西伟
张震
牛济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的研制及原位自生堵漏技术
王家钦
杨燕洁
赵诚
刘尚豪
暴丹
张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激光熔覆(Zr+WC)/FeCSiBRE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张庆茂
何金江
刘文今
钟敏霖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钒铁含量对(Ti,V)C增强铁基激光熔覆层的影响
隋金文
高文雪
谭晓翠
赵冠琳
邹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