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含量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1
作者 李帅奇 高增 +3 位作者 刘闪光 金西伟 张震 牛济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4,共7页
以ZL114A合金为基体,采用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3%,6%,9%)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拉伸性能,并分析TiB_(2)在基体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均为铝相、硅相和TiB_(2)... 以ZL114A合金为基体,采用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3%,6%,9%)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拉伸性能,并分析TiB_(2)在基体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均为铝相、硅相和TiB_(2)相,说明成功制备了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基体晶粒细化且出现球化,共晶硅明显细化且其形貌由粗大长条状变为短棒状;原位生成的TiB_(2)颗粒使得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均得到提高,断裂形式由ZL114合金的脆性断裂转变为韧脆混合断裂;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当TiB_(2)质量分数为6%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37.4 MPa,6.7%;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基体中先析出TiB_(2)近球形核心,随着球形核心的长大,其表面形成小平面,最终形成六棱台组合体的典型TiB_(2)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生TiB_(2)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的研制及原位自生堵漏技术
2
作者 王家钦 杨燕洁 +3 位作者 赵诚 刘尚豪 暴丹 张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88,共7页
裂缝性漏失是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技术瓶颈是传统桥接堵漏材料与漏失通道匹配度低,易重复性漏失。基于热固性树脂乳化及高温交联聚并原理,研制了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可自适应进入不同开度裂缝,受漏层高温响应作用,在裂缝... 裂缝性漏失是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技术瓶颈是传统桥接堵漏材料与漏失通道匹配度低,易重复性漏失。基于热固性树脂乳化及高温交联聚并原理,研制了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可自适应进入不同开度裂缝,受漏层高温响应作用,在裂缝中原位生成宽粒径分布的高强度堵漏颗粒。开展了原位自生堵漏颗粒的结构表征、力学性能、裂缝封堵性能测试等。结果表明,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中高分子树脂含量为37%,乳化剂含量为5.2%、分散剂含量为0.07%、交联剂含量为25.9%、蒸馏水含量为31.83%,该体系可在50~90℃漏层温度条件下原位生成0.1~5 mm宽粒径分布的堵漏颗粒。120℃老化后的堵漏颗粒60 MPa压力下D90降级率仅为0.4%,抗压强度高。仅用一套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能同时封堵1~5 mm开度裂缝,承压能力达到10 MPa,实现自适应封堵,有望解决未知裂缝开度的钻井液漏失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井漏 液-固相变 原位自生颗粒 抗压强度 自适应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Zr+WC)/FeCSiBRE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庆茂 何金江 +1 位作者 刘文今 钟敏霖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技术 ,在 4 5号钢基体表面上熔覆 (1.2 %Zr+40 %WC) /FeC SiBRE合金粉末 ,制备出原位析出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表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以及硬质颗粒的分布规律进行了... 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技术 ,在 4 5号钢基体表面上熔覆 (1.2 %Zr+40 %WC) /FeC SiBRE合金粉末 ,制备出原位析出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表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以及硬质颗粒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观察、分析 ;利用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显微硬度的分布进行了测量。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是树枝状的先共晶奥氏体分布在共晶基体上的亚共晶组织 ;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熔覆层与基体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能谱分析表明熔覆层内原位析出的硬质颗粒是以WC为主的复合碳化物 ,弥散分布在枝晶内 ,也可被固液界面推移至晶间与共晶共存。颗粒的尺寸小于 1μm ;熔覆层显微硬度在 5 0 0~ 6 0 0HV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预置熔覆 原位析出 亚共晶组织 显微硬度 原位自生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铁含量对(Ti,V)C增强铁基激光熔覆层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隋金文 高文雪 +2 位作者 谭晓翠 赵冠琳 邹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8-112,共5页
利用激光熔覆钛铁、钒铁和石墨的混合物,在铁基上获得了原位自生增强相MC型碳化物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技术和透射电镜对该碳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Ti,V)C复合增强相。钒铁的添加量影响熔覆层内增强相(Ti,V)C的... 利用激光熔覆钛铁、钒铁和石墨的混合物,在铁基上获得了原位自生增强相MC型碳化物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技术和透射电镜对该碳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Ti,V)C复合增强相。钒铁的添加量影响熔覆层内增强相(Ti,V)C的形态和数量,最终会引起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性的变化。钒铁数量的增加与熔覆层的性能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含有增强相(Ti,V)C的熔覆层的耐磨性能相比基体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原位自生复合碳化物颗粒(Ti V)C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