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人胚胎脊髓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学红 张泳 +1 位作者 张金萍 俞爱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人胚胎发育早期脊髓内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和图像分析(NIS-DR)软件测量第2、3、4三个月龄段,人胚胎脊髓组织中凋亡细胞的积分光密度(IOD)值,数据的组间比较采... 目的探讨人胚胎发育早期脊髓内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和图像分析(NIS-DR)软件测量第2、3、4三个月龄段,人胚胎脊髓组织中凋亡细胞的积分光密度(IOD)值,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第2、3、4三个月胎龄段,人胚胎脊髓中央管、前角和后角处均有凋亡细胞存在。2个月胎龄组脊髓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的IOD值为134.9954±10.5326(n=4),3个月组IOD值为149.0331±5.6619(n=5),4个月组IOD值为140.7892±7.6532(n=5),可见IOD值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人胚胎脊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细胞凋亡 胚胎 人类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蛋白尿与肾脏细胞凋亡及氧自由基代谢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袁海平 陈佩杰 +2 位作者 史仍飞 柯湘 张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强度运动后肾脏细胞凋亡及氧自由基变化与运动性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以期进一步阐明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运动后 2小时取材 ,采用原位缺...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强度运动后肾脏细胞凋亡及氧自由基变化与运动性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以期进一步阐明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运动后 2小时取材 ,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大鼠肾脏凋亡细胞及Bax、Bcl- 2基因的表达 ;同时检测大鼠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丙二醛 (MDA)含量及运动后各实验组大鼠尿蛋白含量。结果 :运动后大强度组肾脏凋亡细胞显著增加 ,凋亡调控基因Bax/Bcl - 2比值上升 (P <0 0 1) ,尿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反映肾脏组织细胞抗氧化能力的SOD及GSH -Px活性显著下降 ,而MD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大强度运动造成肾脏细胞凋亡及氧自由基增加可能参与了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蛋白尿 肾脏疾病 细胞凋亡 氧自由基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流式细胞术 运动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其信号转导蛋白TRAF2在喉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海洋 路秀英 +1 位作者 马婧 李晓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和其转导蛋白TRAF2的表达及其与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末端标记法,对33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TNFR1、TNFR2和TRAF2的表达及其凋亡指数进行检测。结果:①33例喉鳞状细...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和其转导蛋白TRAF2的表达及其与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末端标记法,对33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TNFR1、TNFR2和TRAF2的表达及其凋亡指数进行检测。结果:①33例喉鳞状细胞癌中,21例TNFR1表达阳性(63.6%),2例TNFR2表达阳性(6.1%),两者表达染色阳性部位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表达程度与喉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无关(P>0.05);②33例喉鳞状细胞癌中,23例TRAF2表达阳性(69.7%),其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细胞浆中。TRAF2的表达程度与喉鳞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其他的生物学行为无关(P>0.05);③TRAF2的表达与TNFR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r=0.637,P<0.01);④TNFR1、TRAF2表达阳性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3.12±1.47及2.85±1.19)显著低于TNFR1、TRAF2表达阴性组织(4.28±1.34及5.12±0.81)(P<0.05及P<0.01)。结论:TNFR1信号转导过程中募集TRAF2增强肿瘤细胞抗凋亡能力,与肿瘤的分化和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缺乏表达TNFR2可能对喉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TNFR1 TNFR2 TRAF2 喉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P2及P16^(INK4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凤玉 王丽梅 +3 位作者 魏淑霞 吕洋 李秀娟 李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47-3250,共4页
目的探讨ASPP2、P16^(INK4a)在食管癌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12例食管癌及31例正常食管黏膜ASPP2、P16^(INK4a)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上述蜡块中随机选取37例食管... 目的探讨ASPP2、P16^(INK4a)在食管癌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12例食管癌及31例正常食管黏膜ASPP2、P16^(INK4a)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上述蜡块中随机选取37例食管癌及12例正常食管黏膜,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凋亡阳性率与以上二标记物在食管癌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SPP2、P16^(INK4a)在食管癌与正常食管黏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异常表达均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UNEL检测显示正常食管黏膜与食管癌的凋亡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与ASPP2、P16^(INK4a)在食管癌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 ASPP2、P16^(INK4a)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凋亡等过程,联合检测二者可辅助食管癌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ASPP2 P16INK4A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冻和石蜡切片对TUNEL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志胜 计慧琴 王丙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01-1801,1810,共2页
目的与方法:为比较不同组织切片方法对细胞凋亡TUNEL反应结果的影响,用雏鸭胸腺分别制成冰冻(8μm)和石蜡(6μm)切片,然后进行TUNEL染色。结果:冰冻切片组细胞凋亡阳性率高,背景清晰,特异性好。石蜡切片组则阳性率相对较低,反差较小,容... 目的与方法:为比较不同组织切片方法对细胞凋亡TUNEL反应结果的影响,用雏鸭胸腺分别制成冰冻(8μm)和石蜡(6μm)切片,然后进行TUNEL染色。结果:冰冻切片组细胞凋亡阳性率高,背景清晰,特异性好。石蜡切片组则阳性率相对较低,反差较小,容易出现假阳性。结论:不同制片法对TUNEL结果有影响,即冰冻切片可能较石蜡切片具有更高的反应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 石蜡包埋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学红 张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fos蛋白和凋亡因子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16例人胎小肠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第2~4个月龄段,PCNA和C-fo...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fos蛋白和凋亡因子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16例人胎小肠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第2~4个月龄段,PCNA和C-fos蛋白在人胎小肠壁组织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随着胎龄增加,人胎小肠壁组织细胞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数量和染色强度平均值(AI)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C-fos蛋白的阳性表达数量则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而AI值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第2~4个月龄段时,TUNEL染色阳性细胞在人胎小肠壁各层组织内均有分布,随着胎龄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量和AI值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P<0.01)。结论 PCNA和C-fos蛋白参与人胎早期小肠壁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人胎发育第3个月龄段,细胞增殖和凋亡数量明显增多,此期可能是小肠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胚胎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脂瘤患者外耳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7
作者 井玲 祝威 +1 位作者 黄冬雁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2-744,共3页
目的 :检测胆脂瘤上皮及胆脂瘤患者外耳道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Ki- 67抗原和凋亡细胞。方法 :取后天继发性中耳胆脂瘤患者和正常人外耳道皮肤 (各 5例 )及胆脂瘤上皮 ( 1 3例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切口末端标记 ( TUNUL)法检查... 目的 :检测胆脂瘤上皮及胆脂瘤患者外耳道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Ki- 67抗原和凋亡细胞。方法 :取后天继发性中耳胆脂瘤患者和正常人外耳道皮肤 (各 5例 )及胆脂瘤上皮 ( 1 3例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切口末端标记 ( TUNUL)法检查 PCNA、Ki- 67抗原和凋亡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 :胆脂瘤患者外耳道皮肤 PCNA、Ki- 67抗原的分布和数量与胆脂瘤上皮相似 ,而较正常外耳道上皮分布范围广 ,阳性细胞多且深染 ;凋亡细胞数量与正常外耳道上皮相比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 中耳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抗原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