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Gd^(3+)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乙烯性能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雅丽 李旦振 +1 位作者 付贤智 王绪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68-872,共5页
The Gd3+-doped TiO2 photo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the sol-gel and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effect of Gd3+ doping on crystalline size, BET surface area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studied by XRD, FTIR, BET, UV-Vis ... The Gd3+-doped TiO2 photo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the sol-gel and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effect of Gd3+ doping on crystalline size, BET surface area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studied by XRD, FTIR, BET, UV-Vis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oscopy,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 (SPS). The activities of TiO2 and Gd3+-doped TiO2 catalysts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ethylen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in situ FTIR. Th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rate constant of ethylene becomes larger through Gd3+ doping. The rate constant of TiO2 was k1=8.51×10-4 min-1, while that of Gd/TiO2 was k2=1.85×10-3 min-1. At the same time, the yield of CO2 increased with Gd3+ doping. The enhancement i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s probably due to the increase of light absorption, higher content of anatase, smaller crystal line size and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In addition, the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Gd3+-doped TiO2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掺杂二氧化钛 光催化氧化降解 乙烯 原位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沸石催化剂上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海 杜迎春 陈曙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5-199,共5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于 1 2 0~ 2 0 0℃下 ,对沸石催化剂上苯与乙烯烷基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乙烯、苯和乙苯吸附在催化剂的同一类活性中心上 ,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吸附 ,乙烯的吸附能力较苯和乙苯强 ;吸附的乙烯可与...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于 1 2 0~ 2 0 0℃下 ,对沸石催化剂上苯与乙烯烷基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乙烯、苯和乙苯吸附在催化剂的同一类活性中心上 ,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吸附 ,乙烯的吸附能力较苯和乙苯强 ;吸附的乙烯可与吸附的苯或乙苯发生烷基化反应 .催化剂上已吸附乙烯时 ,由于乙烯在强吸附位上吸附较牢 ,苯和乙苯不易吸附 ,烷基化反应难以进行 ,且吸附的乙烯间可发生反应 .乙烯与乙苯的反应较丙烯与异丙苯的反应难于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催化剂 烷基化 乙烯 原位红外光谱法
原文传递
富氧气氛中Ag/Al2O3催化C3H6与C2H5OH还原NO的原位红外对比研究
3
作者 余运波 贺泓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15-1317,共3页
利用原位红外分析手段,探讨了真实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富氧条件下以Ag/Al2O3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时,C2H5OH是一种比C3H6更具活性的还原剂.C2H5OH部分氧化时,主要以烯醇式物种吸附于催化剂的表面,该物种与N... 利用原位红外分析手段,探讨了真实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富氧条件下以Ag/Al2O3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时,C2H5OH是一种比C3H6更具活性的还原剂.C2H5OH部分氧化时,主要以烯醇式物种吸附于催化剂的表面,该物种与NO迅速反应转化为NCO是以乙醇为还原剂时能高效还原NO的关键.而以C3H6为还原剂时,与NO反应形成NCO起主导作用的却是反应活性较低的羧酸盐,并最终导致NO去除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l2O3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 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 乙醇 烯醇式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戊基钛在MCM-41表面的接枝反应及产物性质 被引量:6
4
作者 连文浩 郑瑛 +1 位作者 王绪绪 付贤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38-1143,共6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在真空系统中考察了MCM-41分子筛表面与四新戊基钛Ti(CH2CMe3)4的反应,发现这个反应可在室温下定量进行,得到表面新戊基钛(≡Si-O)2Ti(CH2CMe3)2.这种表面新戊基钛很容易与CH3OH、H2O和O2进一步发生反应分别得到(≡Si...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在真空系统中考察了MCM-41分子筛表面与四新戊基钛Ti(CH2CMe3)4的反应,发现这个反应可在室温下定量进行,得到表面新戊基钛(≡Si-O)2Ti(CH2CMe3)2.这种表面新戊基钛很容易与CH3OH、H2O和O2进一步发生反应分别得到(≡Si-O)2Ti(OCH3)2、(≡Si-O)2Ti(OH)2和(≡Si-O)2Ti(OCH2CMe3)2等表面化合物.在氧气中焙烧由(≡Si-O)2Ti(CH2CMe3)2水解所得的(≡Si-O)2Ti(OH)2可制得表面含钛MCM-41介孔分子筛(Ti-MCM-41).元素分析、低温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FTIR等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反应和后续的处理不破坏分子筛的介孔结构;Ti-MCM-41的比表面积和孔直径较MCM-41略有降低;Ti原子在Ti-MCM-41表面以TiO4四面体配位状态分散,并对乙烯氧化有较明显的光催化活性.论文还通过对Ti-MCM-41与水热合成骨架含钛犤Ti犦-MCM-41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比较,对分子筛类材料光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新戊基钛 MCM-41分子筛 表面接枝反应 光催化活性 原位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比对HZSM-5分子筛催化正丁烷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芳 王鹏照 +2 位作者 张敏秀 杨朝合 李春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3,共6页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法对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微反评价装置上对不同硅铝比分子筛催化正丁烷高温裂解活性进行评价,揭示了HZSM-5分子筛"硅铝比-活性位性质-催化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硅铝比[n(S...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法对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微反评价装置上对不同硅铝比分子筛催化正丁烷高温裂解活性进行评价,揭示了HZSM-5分子筛"硅铝比-活性位性质-催化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硅铝比[n(SiO_2)/n(Al_2O_3)]分别为38和200的HZSM-5分子筛表面活性位类型、数目和强度均存在巨大差异。HZSM-5-38分子筛表面存在较多的强酸性的硅铝桥键羟基和非骨架铝羟基,而HZSM-5-200分子筛表面仅存在少量的弱酸性或不具酸性的微孔内邻位孤立硅羟基和外表面孤立硅羟基。HZSM-5-200分子筛表现出更高的低碳烯烃收率,因而较低的酸密度和酸强度有利于多产烯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 活性位 原位红外光谱法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20晶型ε→γ等温相变动力学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清 朱一举 +1 位作者 王明 高红旭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研究多晶型炸药CL-20的晶相转变规律,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L-20的晶型ε→γ等温相变动力学,通过ε-CL-20红外特征峰强度的降低表征相转变程度;采用Avrami-Erofeev方程描述了温度为160、165、170和175℃下CL-20晶型的ε→... 为研究多晶型炸药CL-20的晶相转变规律,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L-20的晶型ε→γ等温相变动力学,通过ε-CL-20红外特征峰强度的降低表征相转变程度;采用Avrami-Erofeev方程描述了温度为160、165、170和175℃下CL-20晶型的ε→γ相转变程度-时间曲线,获得等温相变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以相转变程度18%为转折点,相变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并分别符合不同的动力学机理函数;当相转变程度为1%~18%时,其相变机理符合随机成核与生长(n=0.60~0.76)的Avrami-Erofeev方程,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ln(A/s^(-1))分别为150.6kJ/mol和38.1;当相转变程度为18%~94%时,其相变机理符合随机成核与生长(n=1.18~1.25)的Avrami-Erofeev方程,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ln(A/s^(-1))分别为289.4kJ/mol和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化学 CL-20 晶型转变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 等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溴苯甲酸在Pt电极上的电氧化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咏薇 王希 +2 位作者 郑万芳 李美超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3-558,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间溴苯甲酸(3-BBA)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反应.3-BBA在Pt电极上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较低的氧化电位作用下(1000mV),3-BBA自由基负离子先在Pt电极上失去一个电子,生...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间溴苯甲酸(3-BBA)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反应.3-BBA在Pt电极上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较低的氧化电位作用下(1000mV),3-BBA自由基负离子先在Pt电极上失去一个电子,生成对应的自由基,继而发生脱羧反应生成溴苯自由基阳离子和二氧化碳.随着电位的正移,吸附在电极表面的羟基自由基进攻溴苯阳离子,发生脱溴反应,生成苯酚.随着电位的升高,苯酚继续氧化生成苯二酚以及苯醌等,部分苯环还可经开环得到马来酸和富马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溴苯甲酸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电氧化 脱羧反应 脱溴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灌封料的固化动力学及固化工艺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爱 崔华楠 +6 位作者 余清 徐文卿 朱洨易 吕亚栋 安卫军 孔米秋 李光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112,120,共9页
采用流变学手段、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原位升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2种环氧树脂灌封料的固化动力学,并对其固化工艺进行设计与验证。采用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方程计算得到2种灌封料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0.76 kJ/mo... 采用流变学手段、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原位升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2种环氧树脂灌封料的固化动力学,并对其固化工艺进行设计与验证。采用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方程计算得到2种灌封料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0.76 kJ/mol和61.61 kJ/mol。根据DSC非等温曲线外推法获得体系的理论固化温度及时间,并依此得到的固化物与原始条件制备的固化物进行力学性能对比,发现影响固化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和时间。研究结果可为环氧树脂灌封料的固化工艺条件设计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灌封料 固化动力学 固化工艺设计 原位升温傅里叶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