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在研究甘油氢解Pt/NbOx-WOx/ZrO2催化剂表面性质中的应用
1
作者 仝庆 孙敬方 +2 位作者 朱卫 杨煜 范以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05-2408,2431,共5页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技术,结合NH 3-TPD、XRD、BET和CO化学吸附的表征技术,对甘油氢解催化剂Pt/NbOx-WOx/ZrO2的催化剂表面性质与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Pt/WOx/ZrO2催化剂中,适量的...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技术,结合NH 3-TPD、XRD、BET和CO化学吸附的表征技术,对甘油氢解催化剂Pt/NbOx-WOx/ZrO2的催化剂表面性质与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Pt/WOx/ZrO2催化剂中,适量的NbOx可以增加催化剂的Br nsted酸性,促进甘油的仲羟基的活化,提高甘油的转化率和1,3-丙二醇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多相催化 Pt/NbOx-WOx/ZrO2催化剂 甘油氢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碱性溶液中对氯苯酚电还原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淳安 刘艳娜 +1 位作者 李美超 叶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9-203,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和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对氯苯酚(4-CP)在碱性体系中的电化学还原反应。对氯苯酚在Ag电极、Pt电极和GC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表明,Ag电极对4-CP有较好的电还原活性,能在较正的电位下还原4-CP。通过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4-CP... 采用循环伏安和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对氯苯酚(4-CP)在碱性体系中的电化学还原反应。对氯苯酚在Ag电极、Pt电极和GC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表明,Ag电极对4-CP有较好的电还原活性,能在较正的电位下还原4-CP。通过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4-CP在Ag电极上的电还原机理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4-CP首先在电极表面形成自由基负离子,随着电位的进一步负移,生成苯酚负离子,从而实现4-CP电化学脱氯降解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苯酚 银电极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红外光谱研究白油的热氧老化过程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雪娟 周涛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采用原位红外研究了白油在氧气中的热氧老化过程,并通过热分析动力学研究了其热氧老化的反应速率及反应机理。研究表明,白油在热氧老化过程中主要发生断链和氧化反应。白油的断链为一级反应。在白油中加入多种不同类型添加剂,可以发现,... 采用原位红外研究了白油在氧气中的热氧老化过程,并通过热分析动力学研究了其热氧老化的反应速率及反应机理。研究表明,白油在热氧老化过程中主要发生断链和氧化反应。白油的断链为一级反应。在白油中加入多种不同类型添加剂,可以发现,白油的分解、断链和氧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油 热氧老化过程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动力学 添加剂 环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苯胺和环氧丙烷的共聚机理及共聚物的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美超 胡佳琦 +1 位作者 刘艳娜 马淳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44-1548,共5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苯胺和环氧丙烷的电化学共聚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氧丙烷能在苯胺及其低聚物阳离子自由基的催化作用下发生α位开环,与苯胺发生电化学共聚,生成了含有芳香-脂肪醚结构的共聚物.采用显微红外成像技术研...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苯胺和环氧丙烷的电化学共聚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氧丙烷能在苯胺及其低聚物阳离子自由基的催化作用下发生α位开环,与苯胺发生电化学共聚,生成了含有芳香-脂肪醚结构的共聚物.采用显微红外成像技术研究苯胺和环氧丙烷共聚物在电极表面的生长特点发现,该共聚物能在电极表面从中间向两侧有规律地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环氧丙烷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显微红外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钼催化剂上CO加氢反应的原位红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柳云骐 刘东 +1 位作者 刘晨光 阙国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2-64,共3页
采用MoO3 或CoMoOy 与N2 /H2 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 ,合成出了BET比表面积为 16 5m2 /g和 15 8m2 /g的Mo2 N和CoMoNx。用CO的加氢反应作为探针反应 ,并结合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技术评价了合成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 ,氮... 采用MoO3 或CoMoOy 与N2 /H2 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 ,合成出了BET比表面积为 16 5m2 /g和 15 8m2 /g的Mo2 N和CoMoNx。用CO的加氢反应作为探针反应 ,并结合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技术评价了合成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 ,氮化钼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O加氢活性和CH4 选择性 ,催化剂的预处理条件对其反应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钝化态的氮化钼经在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加氢 氮化钼 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技术 加氢催化剂 活性 一氧化碳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海洋鱼类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菁 黄月群 +3 位作者 庞荣聪 黄亮亮 朱亮 王才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127,共10页
作者采集北部湾9个地区的23种鱼类,结合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和激光拉曼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FESEM-EDS)技术对鱼体内微塑料表面形貌特征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5.3%的鱼类胃肠道和2.59%的鳃中发现微塑料... 作者采集北部湾9个地区的23种鱼类,结合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和激光拉曼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FESEM-EDS)技术对鱼体内微塑料表面形貌特征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5.3%的鱼类胃肠道和2.59%的鳃中发现微塑料,鱼类微塑料个数在0~1.11个/个体之间;(2)微塑料颜色主要为透明色,形状主要为纤维类和碎片类;(3)微塑料类型主要有聚丙烯、聚对苯聚碳酸酯和尼龙;(4)微塑料表面出现褶皱、凹槽、划痕等形态特征,并携带了微量的Fe、Al、Zr、Ti等金属元素和Ca、K、Mg等盐类化合物元素。以上结果确定了北部湾周边区域鱼类微塑料的丰度、类型及其表面特征,为北部湾区域微塑料的污染程度和分布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丰度 微塑料特征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激光拉曼光技术 FESEM-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