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苯胺与邻氨基酚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袁文娟 张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4,共7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了二苯胺(DPA)和邻氨基酚(OAP)在4mol/L H2SO4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电化学过程。DPA和OAP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时不同的电化学行为表明DPA和OAP之间发生了共聚作用。原位紫外-可见光... 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了二苯胺(DPA)和邻氨基酚(OAP)在4mol/L H2SO4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电化学过程。DPA和OAP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时不同的电化学行为表明DPA和OAP之间发生了共聚作用。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在DPA与OAP的共聚过程中,DPA与OAP首先被氧化生成阳离子自由基,然后,两者的阳离子自由基与溶液中的DPA和OAP单体或其自由基发生交互反应产生混合二聚物中间体,其吸收峰位于508 nm处。进一步研究发现,DPA和OAP的共聚过程与溶液中各单体的浓度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胺 邻氨基酚 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与邻甲氧基苯胺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郎秋华 张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1-766,共6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了苯胺(AN)和邻甲氧基苯胺(OMA)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电化学过程。在1.0 mol/L HCl溶液中,AN和OMA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时不同的电化学行为表明AN和OMA之间产生了共聚作用。原位紫外-... 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了苯胺(AN)和邻甲氧基苯胺(OMA)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电化学过程。在1.0 mol/L HCl溶液中,AN和OMA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时不同的电化学行为表明AN和OMA之间产生了共聚作用。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表明,在AN与OMA的共聚过程中,AN和OMA首先分别被氧化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然后,AN和OMA的阳离子自由基与溶液中的AN和OMA单体发生交互反应产生混合二聚物中间体,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应于440 nm处的吸收峰。进一步研究发现,AN和OMA的共聚过程与溶液中各单体的浓度比有关,当混合溶液中OMA的浓度较大时,会对共聚产生抑制作用。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共聚机制。结果表明,在AN和OMA共聚过程中,OMA分子掺杂进入AN聚合物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邻甲氧基苯胺 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氨基酚与邻苯二胺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研究
3
作者 徐文茹 张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4-1341,共8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法分别研究了邻氨基酚(OAP)和邻苯二胺(OPD)在1 mol/L HCl溶液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电化学过程。OAP和OPD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时呈现出的不同电化学行为表明OAP和OPD发生了共聚反应。原位... 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法分别研究了邻氨基酚(OAP)和邻苯二胺(OPD)在1 mol/L HCl溶液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电化学过程。OAP和OPD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时呈现出的不同电化学行为表明OAP和OPD发生了共聚反应。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在共聚过程中,OAP和OPD首先分别被氧化生成其相应的阳离子自由基,然后,OAP和OPD的阳离子自由基与溶液中的OPD和OAP单体或其阳离子自由基发生交互反应生成类苯胺和类吩嗪结构的二聚物/低聚物中间体,生成的中间体继续发生耦合反应生成OAP和OPD的共聚物,呈现出两个波长分别位于477 nm和419 nm处的吸收峰。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共聚物的生成。进一步研究发现,OAP和OPD的共聚过程与溶液中OAP和OPD单体的浓度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氨基酚 邻苯二胺 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与邻-氨基苯磺酸电化学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文华 王百木 +1 位作者 郎秋华 张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3,共6页
运用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苯胺(AN)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0.1mol/L HClO4溶液中的单独聚合及共聚过程。结果表明,在AN和ABSA的共聚过程中,ABSA首先被氧化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然后ABSA阳离子自由基与继而生成... 运用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苯胺(AN)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0.1mol/L HClO4溶液中的单独聚合及共聚过程。结果表明,在AN和ABSA的共聚过程中,ABSA首先被氧化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然后ABSA阳离子自由基与继而生成的AN阳离子自由基和溶液中的AN及ABSA单体发生交互反应,生成混合低聚物中间体,在吸收光谱中对应于550 nm处的吸收峰。另外,随着混合溶液中AN浓度的增加,AN的聚合逐渐占主导地位,说明AN与ABSA的共聚过程与单体浓度比有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BSA有效地连接在聚苯胺(PAN)骨架上,得到了自掺杂聚苯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氨基苯磺酸 电化学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胺和邻-氨基苯磺酸电化学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5
作者 郭成叶 袁文娟 +1 位作者 郎秋华 张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2,共5页
运用原位光谱电化学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苯胺(DPA)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4.0mol/L H2SO4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过程。CV结果表明,DPA和ABSA单独聚合与二者共聚过程具有不同的电化学行为,且共聚过程与... 运用原位光谱电化学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苯胺(DPA)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4.0mol/L H2SO4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过程。CV结果表明,DPA和ABSA单独聚合与二者共聚过程具有不同的电化学行为,且共聚过程与二者浓度比有关。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采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电位保持为0.8V。结果表明,在DPA与ABSA的共聚过程中有中间体生成,此中间体是由DPA阳离子自由基和ABSA的阳离子自由基发生交互反应产生的,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应于570nm处的吸收峰。另外,随着混合溶液中DPA浓度的增加,DPA的聚合逐渐占主导地位,说明DPA与ABSA的共聚过程与单体浓度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胺 -氨基苯磺酸 电化学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二胺的电化学及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焦奎 吕刚 +1 位作者 杨涛 吴俊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研究了间苯二胺 (MPD)在金电极和 Sn O2 ∶ F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及在 Sn O2 ∶F膜电极上的紫外 -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性质 .获得了间苯二胺在 Sn O2 ∶F膜电极上电氧化的薄层恒电势电解 -吸收光谱图 ,采用双对数法对紫外 -可见薄层... 研究了间苯二胺 (MPD)在金电极和 Sn O2 ∶ F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及在 Sn O2 ∶F膜电极上的紫外 -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性质 .获得了间苯二胺在 Sn O2 ∶F膜电极上电氧化的薄层恒电势电解 -吸收光谱图 ,采用双对数法对紫外 -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数据进行了处理 .研究了间苯二胺的光谱及电化学性质 ,求得了间苯二胺的动力学修饰式量电位 E0 和 αn等热力学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胺 电化学 紫外-可见薄层光谱 循环伏安法 单电位跃-计时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二茂钛二甲硫氨酸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及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7
作者 杨辉琼 刘又年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二茂钛二甲硫氨酸配合物(TMC)与DNA在pH=3.0的KCl水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TMC在玻碳电极上分别于-412 mV和-528 mV(υs.SCE)有一个氧化峰和相应的还原峰。加入DNA后,TMC的式量电位负移5 mV,峰电流增加,电化学... 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二茂钛二甲硫氨酸配合物(TMC)与DNA在pH=3.0的KCl水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TMC在玻碳电极上分别于-412 mV和-528 mV(υs.SCE)有一个氧化峰和相应的还原峰。加入DNA后,TMC的式量电位负移5 mV,峰电流增加,电化学参数(α和ks)改变。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TMC与DNA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一种具有电活性的复合物,且TMC与DNA之间的结合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分别为4.36和2.74×1016。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结果,加入DNA后TMC的紫外-可见光谱在393 nm处呈现增色效应,进一步确证了TMC与DNA之间主要以静电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二茂钛二甲硫氨酸 DNA 循环伏安法 紫外-可见光谱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离子与微过氧化物酶-11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锋 姜慧君 +2 位作者 陈婷婷 黄晓华 陆天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镉离子 微过氧化物酶-11 相互作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电化学 重金属污染 植物污染生态学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P-H_2O_2-HRP酶促反应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书圣 牛淑妍 +1 位作者 马立波 焦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0-632,共3页
The pure product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was prepared by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and analyze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on a glass carbon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 The pure product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was prepared by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and analyze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on a glass carbon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and 2-aminophenoxazine-3-one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UV-Vis spectroscopy. The peak potential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in pH 6.8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DNA shifts posi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bind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with DNA is intercalation action. The influence of reacting time was also studied. The binding ratio of the complex of DNA and 2-aminophenoxazine-3-one at room temperature is calculated to be 1∶1, and the binding constant is to be 6.60×10 4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酚噁嗪 DNA 邻氨基酚 循环伏安法 紫外-可见光谱 嵌插作用 电化学 酶促反应 放线菌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反射谱用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表征
10
作者 王家正 刘佳 +2 位作者 周剑章 吴德印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73-374,共2页
在锁相放大技术的基础上,搭建了光检测系统与恒电位系统联用的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电反射光谱测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表面等离激元体系的反射率表征。对光滑银电极和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原位反射光谱测量,得到在不同电位下的... 在锁相放大技术的基础上,搭建了光检测系统与恒电位系统联用的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电反射光谱测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表面等离激元体系的反射率表征。对光滑银电极和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原位反射光谱测量,得到在不同电位下的反射光谱变化,发现在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产生强的反射谱峰。推测这种谱峰来自于纳米间隙结构造成的热点效应,电位可显著地调控纳米间隙结构的光散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电化学原位光谱 纳米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合成及光谱表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沈理明 姚建林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98-2001,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各种形状的金纳米粒子,生成的金纳米粒子形貌与施加电流有关,通过匀速 递增电流电解的方法,可制备得到哑铃形,球形以及棒状金纳米粒子,采用恒电流电解方法主要获得球形及 哑铃形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 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各种形状的金纳米粒子,生成的金纳米粒子形貌与施加电流有关,通过匀速 递增电流电解的方法,可制备得到哑铃形,球形以及棒状金纳米粒子,采用恒电流电解方法主要获得球形及 哑铃形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及拉曼光谱对金纳米粒子进行相关表征。紫外-可见光谱研 究发现金纳米棒出现位于近红外区间的吸收峰(985 mn),由此推测棒的长径比约为6。以结晶紫为探针分 子,研究了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应,并分析得出其平躺的吸附模式。根据形貌表征的 结果推断了纳米粒子的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合成 金纳米粒子 紫外-可见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胸腺DNA与细胞色素C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家宏 冯玉英 +3 位作者 吴晓红 杨辉 邢巍 陆天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06-1308,共3页
利用电化学和紫外-可见(UV-Vis)反射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固定到带正电的尼龙膜上的小牛胸腺DNA(CT-DNA)与马心细胞色素C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马心细胞色素C能以其带正电的活性区域一端吸附到带负电的CT-DNA表面,因此CT-DNA能促进马心细胞... 利用电化学和紫外-可见(UV-Vis)反射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固定到带正电的尼龙膜上的小牛胸腺DNA(CT-DNA)与马心细胞色素C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马心细胞色素C能以其带正电的活性区域一端吸附到带负电的CT-DNA表面,因此CT-DNA能促进马心细胞色素C的直接电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NA 马心细胞色素C 尼龙膜 电化学 紫外-可见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电极表面聚赖氨酸固定微过氧化物酶-11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凤彬 郑军伟 +4 位作者 李晓伟 季媛 高颖 邢巍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68-2270,共3页
通过聚赖氨酸修饰将微过氧化物酶 -1 1 ( MP-1 1 )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制备成 MP-1 1修饰电极 .修饰在电极表面上的 MP-1 1的血红素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可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反应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为-0 .3 9V.该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具有... 通过聚赖氨酸修饰将微过氧化物酶 -1 1 ( MP-1 1 )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制备成 MP-1 1修饰电极 .修饰在电极表面上的 MP-1 1的血红素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可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反应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为-0 .3 9V.该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具有电催化活性 .当 MP-1 1与咪唑发生轴向配位反应时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发生负移 ,此时对氧的还原不再具有电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电极 聚赖氨酸 微过氧化物酶-11 电化学 咪唑 电催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生物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建波 朱燕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34,共7页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技术已从常规的化合物定性鉴定及含量测定拓展应用到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测定的许多方面。为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该技术开展实验及研究,通过引用文献中的实例和本实验室的实测数据,从多方面概括了UV-Vis光谱技术...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技术已从常规的化合物定性鉴定及含量测定拓展应用到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测定的许多方面。为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该技术开展实验及研究,通过引用文献中的实例和本实验室的实测数据,从多方面概括了UV-Vis光谱技术在化学反应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一元/多元酸碱离解反应、配合反应、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等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测定,以聚合反应为例的动力学速率常数测定,以及基于薄层长光程电解池的电化学反应原位光谱电化学测量等。这些实例表明,通过恰当的实验方案设计,UV-Vis光谱技术可以在化学反应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平衡常数 反应速率常数 光谱电化学 循环伏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他脒和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冉 杨素玲 +1 位作者 屈凌波 李建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33-436,共4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差示脉冲伏安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喷他脒和DNA的相互作用。在pH 8.5的0.1 mol/L 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喷他脒于电位-1.56 V处有一灵敏的还原波,向其溶液中加入DNA,喷他脒峰电位稍微负移,峰电流下降;DNA使喷他脒的... 应用循环伏安法,差示脉冲伏安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喷他脒和DNA的相互作用。在pH 8.5的0.1 mol/L 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喷他脒于电位-1.56 V处有一灵敏的还原波,向其溶液中加入DNA,喷他脒峰电位稍微负移,峰电流下降;DNA使喷他脒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紫移且增色,DNA和喷他脒相互作用形成1∶2非电活性缔合物,结合数为2,结合常数为3.5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脒 DNA 电化学 紫外-可见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β-二酮取代基的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质
16
作者 赵国欣 杜晨霞 冶保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2-746,共5页
以4-乙酰基苯甲酸甲酯和水合肼为原料,通过脱水反应合成了4-(5-甲基-噁二唑基)-苯基-1,3丁二酮,并由IR和1H NMR测试技术得以确证。考察了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另外,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起峰波长λonset确定所对... 以4-乙酰基苯甲酸甲酯和水合肼为原料,通过脱水反应合成了4-(5-甲基-噁二唑基)-苯基-1,3丁二酮,并由IR和1H NMR测试技术得以确证。考察了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另外,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起峰波长λonset确定所对应能级轨道差(Eg)能量值为2.72 eV,而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的能量大小则由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共同测得。测量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明显高于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2-(4-联苯基)-5-(对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因而将其用作电子传输层时,可以大大提高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二唑 Β-二酮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电化学 能量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红电聚合的热电化学与现场光谱电化学行为
17
作者 易建龙 唐新军 曾跃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2,共4页
 用现场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以及热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的pH下中性红的电聚合过程.实验表明,聚合前的电引发作用是产生阳离子自由基,该阳离子自由基与中性红或另外一个阳离子自由基反应生成中性红低聚合物.中性红低聚合物能在较低的...  用现场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以及热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的pH下中性红的电聚合过程.实验表明,聚合前的电引发作用是产生阳离子自由基,该阳离子自由基与中性红或另外一个阳离子自由基反应生成中性红低聚合物.中性红低聚合物能在较低的电位下氧化成相应的阳离子自由基,并进一步与中性红或另外一个阳离子自由基反应生成更大分子量的中性红聚合物.因此聚合前的电引发有利于中性红单体在较低电位区间的电聚合并获得好的聚中性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现场紫外-可见光谱 中性红 电聚合 热敏电极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醇抗氧化剂构效关系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欣荣 何建波 程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共4页
为探讨不同结构黄酮醇化合物的氧化机理及其抗氧化性构效关系,对杨梅素和二氢槲皮素的氧化过程进行循环伏安法和原位薄层长光程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测试,并与槲皮素氧化的随后转化机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杨梅素的氧化亦遵守随后转化机... 为探讨不同结构黄酮醇化合物的氧化机理及其抗氧化性构效关系,对杨梅素和二氢槲皮素的氧化过程进行循环伏安法和原位薄层长光程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测试,并与槲皮素氧化的随后转化机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杨梅素的氧化亦遵守随后转化机理,但其分子中B环5'-OH的存在对随后转化步骤有阻碍作用,导致抗氧化性减弱;二氢槲皮素分子中C环2,3位C-C饱和键则完全阻断了随后转化步骤的进行,从而导致抗氧化性大幅度减弱。可见随后转化步骤对黄酮醇抗氧化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活性 循环伏安法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 杨梅素 二氢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式”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迟兴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47-851,共5页
2,3 -二 (2 -氰乙硫基 ) -6,7-(1 ,3 -亚丙基 -二硫基 )四硫富瓦烯 (5 )在甲醇钠的作用下分 2次消去氰乙基基团。第 1次消去后化合物中的硫醇钠 (6)与对氯二甲苯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一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7) ,该衍生物再依次与甲醇... 2,3 -二 (2 -氰乙硫基 ) -6,7-(1 ,3 -亚丙基 -二硫基 )四硫富瓦烯 (5 )在甲醇钠的作用下分 2次消去氰乙基基团。第 1次消去后化合物中的硫醇钠 (6)与对氯二甲苯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一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7) ,该衍生物再依次与甲醇钠和对氯二甲苯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二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 (8) ,为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2种“桥式”-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循环伏安图有 2个双电子氧化 -还原电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电化学行为 “桥式”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 合成 循环伏安法 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dmit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小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7期15-17,共3页
以4,5-二氰乙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为原料,经醇钠消去保护基团,再与二价金属离子配位,合成了8种双(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4,5-二硫)金属配合物,为dmit型配合物合成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有特殊的电化学性质... 以4,5-二氰乙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为原料,经醇钠消去保护基团,再与二价金属离子配位,合成了8种双(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4,5-二硫)金属配合物,为dmit型配合物合成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有特殊的电化学性质和很强的紫外吸收,并对其形成中性产物的主要原因和室温电导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4 5-二硫金属配合物 合成 电化学 紫外可见光谱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