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煤气化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的过程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雨 赵海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6-1032,共7页
运用Aspen Plus软件构建了以Fe_(2)O_(3)/FeO为氧载体的600 MW原位煤气化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基于系统的仿真结果,分别进行了能量、[火用]和[火用]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原位煤气化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的净热效率为35.38%;系统中内部[火用... 运用Aspen Plus软件构建了以Fe_(2)O_(3)/FeO为氧载体的600 MW原位煤气化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基于系统的仿真结果,分别进行了能量、[火用]和[火用]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原位煤气化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的净热效率为35.38%;系统中内部[火用]损失最大的组件为空气反应器,占原位煤气化化学链燃烧子系统组件总内部[火用]损失的28.39%;水汽系统总内部[火用]损失在整个系统中占比较小,仅为化学链燃烧子系统的14%;原位煤气化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中单位[火用]成本最大的组件为空气预热器,其值为3.88,再热器、省煤器和过热器的产品单位[火用]成本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煤气化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 [火用]分析 [火用]成本分析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侯正瑜 郭常升 +2 位作者 王景强 付永涛 李铁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6-1984,共9页
为了能够精确地测量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声学参数,自主研制了一种新型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系统,与国内外传统的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相比,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声波波形,调整测量参数,其工作方式除了站位式测量之外,还实现了拖行式连续测量,... 为了能够精确地测量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声学参数,自主研制了一种新型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系统,与国内外传统的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相比,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声波波形,调整测量参数,其工作方式除了站位式测量之外,还实现了拖行式连续测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前期海试情况,对海底仪器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之可以同时测量海底沉积物及海底海水的声学参数,同时建立了双向数字信道,解决了测量过程中系统信号的干扰问题.该系统的结构分为两部分:甲板控制单元和水下测量单元,整套系统通过主机控制程序进行控制,采用GPS定位系统测定仪器的大地坐标.为了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及准确性,分别进行了实验室水槽实验和海上试验.利用水声测量设备对测量系统进行实验室水槽标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值相对误差仅为0.04%,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海上试验在青岛胶州湾和东海海域进行,获得了试验区域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的测量数据,将测量数据与他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测量数据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较为准确.该原位测量系统在站位式测量和拖行式测量中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可以作为海底底质声学测量的调查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声学参数 原位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凝胶原位植入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于杰 蒋国强 +1 位作者 孙佳丽 丁富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6,共7页
采用温敏凝胶的原位给药系统是理想的长效给药系统。该文从凝胶材料和给药系统的制备、凝胶的机体反应和体内降解以及药物控释三方面,综述了该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与解决途径。水凝胶网络的... 采用温敏凝胶的原位给药系统是理想的长效给药系统。该文从凝胶材料和给药系统的制备、凝胶的机体反应和体内降解以及药物控释三方面,综述了该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与解决途径。水凝胶网络的不规则形态和较低的机械强度,其植入后引起的机体炎性反应、组织融合与水分快速流失及这些反应造成的凝胶网络结构和降解速率的个体差异性变化,是控制药物释放的主要困难。通过提高凝胶表面亲水性,降低其表面正电荷,或在其表面修饰抗炎性多肽,可减轻炎性作用、减缓组织融合;通过与亲水性高分子形成共混凝胶或互穿凝胶网络以及共价交联等方式,可提高凝胶强度,保持凝胶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水分;通过在凝胶表面建立扩散屏障、加强药物和凝胶骨架的相互作用、构建微粒/原位凝胶复合释药系统等技术,可进一步改善药物释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凝胶 原位给药系统 炎性反应 降解 控释 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近海底环境原位观测系统集成与实现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刚 赵铁虎 +1 位作者 章雪挺 季念迎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6期30-35,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将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洁净能源之一。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试开采,必须对天然气水合物海底环境变化规律和试开采的环境效应先行研究。介绍了一种适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地区而研发的海底环境原位观测系统,并对该观测系...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将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洁净能源之一。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试开采,必须对天然气水合物海底环境变化规律和试开采的环境效应先行研究。介绍了一种适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地区而研发的海底环境原位观测系统,并对该观测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系统的集成与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该系统的应用将为天然气水合物海底环境变化规律研究和试开采环境效应研究提供可靠的原始数据,这是进行海底长时间原位观测的良好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环境 原位观测系统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度原位瞬态压力脉冲渗透性测试系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伟 李小春 +3 位作者 李强 石露 王颖 白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85-3189,3195,共6页
基于原位瞬态压力脉冲法原理及求解方法,研发了由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脉冲压力施加系统、测杆系统3部分组成的小尺度原位瞬态压力脉冲渗透性测试系统(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使用方便,可用于快速原位测量核废... 基于原位瞬态压力脉冲法原理及求解方法,研发了由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脉冲压力施加系统、测杆系统3部分组成的小尺度原位瞬态压力脉冲渗透性测试系统(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使用方便,可用于快速原位测量核废料地下处置、能源地下储存和深埋等地下工程中低渗透围岩的渗透率以及测试空间狭窄和岩体扰动要求严格的其他工程岩体渗透率。利用该系统实施了原位瞬态压力脉冲渗透率测量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渗透性测试系统 小尺度 瞬态压力脉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原位研究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6
作者 邓宗武 郭伟民 +1 位作者 刘焕明 曹立礼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1-325,335,共6页
介绍一套具有质量分辨能力的低能离子束原位研究系统及其性能。在该系统中 ,低能离子束能量可调范围为 5~ 2 0 0eV ,束流为 1~ 6 μA ;在 10 0eV的能量下 ,束流密度可达 10 0 μA/cm2 ;离子束能量降至 10eV时 ,束流密度为 10~ 2 0 μ... 介绍一套具有质量分辨能力的低能离子束原位研究系统及其性能。在该系统中 ,低能离子束能量可调范围为 5~ 2 0 0eV ,束流为 1~ 6 μA ;在 10 0eV的能量下 ,束流密度可达 10 0 μA/cm2 ;离子束能量降至 10eV时 ,束流密度为 10~ 2 0 μA/cm2 。能量分散为± 0 5eV。离子的质量和能量分别由四极质谱仪和筒镜能量分析器表征 ,离子束束流和束流密度分布用两个法拉第杯进行测量。WienFilter的质量分辨率为 4 0。系统上装有XPS ,UPS ,LEED等分析仪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 离子束 原位研究系统 费米能级 磷化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底质声学原位测量电路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吕斌 祁国梁 +2 位作者 李官保 王景强 刘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39,共8页
介绍了一种液压驱动贯入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电路控制单元的研究实现过程,以及该控制单元在南海北部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该电路控制单元以Cortex-A8处理器为核心,集成大容量FLASH存储器,与单片机接口控制板进行串口通讯... 介绍了一种液压驱动贯入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电路控制单元的研究实现过程,以及该控制单元在南海北部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该电路控制单元以Cortex-A8处理器为核心,集成大容量FLASH存储器,与单片机接口控制板进行串口通讯,实现对声学发射采集单元和机械液压贯入单元的可视化控制和监测。基于该电路控制单元,海底底质声学原位测量系统兼具自容式和在线式两种工作模式,可自容记录或实时采集声学原位测量单元在海底的工作状态数据、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等声学特性数据。该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实验室联调及南海海试结果表明,使用该电路控制单元对海底底质声学测量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是有效的,对精确获取海底底质的原位声学特性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海底底质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产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量电路控制系统 海底沉积物 CORTEX-A8 声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测量技术在黄海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阚光明 刘保华 +2 位作者 韩国忠 李官保 赵月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4,共7页
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基于液压驱动贯入的自容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及其在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进行原位测量,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将四根声学探杆匀速贯入到海底沉积物中,减... 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基于液压驱动贯入的自容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及其在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进行原位测量,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将四根声学探杆匀速贯入到海底沉积物中,减少了对沉积物的扰动,可按照预设的工作参数在海底全自动工作,无需甲板上人员实时控制,采集的声波信号自容式存储于存储单元。系统工作水深为500 m,测量深度为1 m,测量频率为30 kHz,采样频率为10 MHz。使用该系统在南黄海中部获得了40个站位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声学特性原位测量数据,并使用CTD剖面仪对该系统声速测量进行了标定,相对误差均小于0.5%,表明该系统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量系统 声速 声衰减系数 海底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声学原位测试声速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红星 陶春辉 +5 位作者 刘财 邓显明 周建平 张金辉 顾春华 何拥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4-479,共6页
海底沉积物的声学声速特性是沉积物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正确提取声学原位测量的声速对海底沉积物声学反演至关重要。分析了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的输出子波特性,提出了基于子波提取的互相关双向极值声速提取法。在声速提取过程... 海底沉积物的声学声速特性是沉积物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正确提取声学原位测量的声速对海底沉积物声学反演至关重要。分析了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的输出子波特性,提出了基于子波提取的互相关双向极值声速提取法。在声速提取过程中,发现某些通道实测声波到达时会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分析后认为异常通道的到达波相位出现180°反至现象。通过互相关数值的负极小值提取的声波到达时对互相关正极大值所获得的到达时曲线进行校正后提取声速,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说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 声速提取 互相关双向极值法 换能器源 海底沉积物声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光谱仪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晨 亓夫军 +1 位作者 郭金家 程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70-175,共6页
为优化深海激光原位拉曼光谱系统,对控制模式和数据通信方案进行了升级,以实现了光谱原位探测系统小型化。采用单一的STM32微控制器实现了光谱数据采集、光谱仪与激光器工作状态控制和系统工作环境参数监测等功能。取代了原型机由PC104... 为优化深海激光原位拉曼光谱系统,对控制模式和数据通信方案进行了升级,以实现了光谱原位探测系统小型化。采用单一的STM32微控制器实现了光谱数据采集、光谱仪与激光器工作状态控制和系统工作环境参数监测等功能。取代了原型机由PC104和MSP430组成的双控制器系统,优化了控制机制。使用优化的激光拉曼光谱系统,实地测量了青岛近海海水和校内人工湖水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浓度,通过TCP/IP协议上传光谱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拉曼系统小型化改进的可行性,本研究为海洋探测仪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激光原位拉曼光谱系统 STM32 光谱仪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冻土区露天矿水传输涵养系统构建模式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伟超 王佟 +5 位作者 王明宏 李永红 梁振新 赵欣 孙玉琦 李有鑫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179,共12页
水源涵养修复与保护一直是露天矿从开采到闭坑后全生命周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涉及高寒冻土区复杂背景下多学科、多圈层环境下更为错综复杂的水问题,其中相互联动水文过程的分析研究更是巨大挑战。在分析自然环境及高寒冻... 水源涵养修复与保护一直是露天矿从开采到闭坑后全生命周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涉及高寒冻土区复杂背景下多学科、多圈层环境下更为错综复杂的水问题,其中相互联动水文过程的分析研究更是巨大挑战。在分析自然环境及高寒冻土环境下水传输涵养的影响因素和矿山开采活动对水传输涵养影响的基础上,从不同形式和环境圈层中水的相互交织传输过程,重点分析在自然环境、露天矿生产活动破坏影响和人工修复保护3种情形下的水传输涵养机理。基于全面联系分析查找问题的思路和综合系统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传输涵养系统的概念,并从3个基本构架提出了露天矿水传输涵养系统模式构建:(1)从治理区到与自然水系联通的20余种组合模式及不同类型对象基本适用条件,提出了地表水系联通搭接顶层系统构建;(2)按照近似原位涵养、汇水传输、过水传输、输排通道等功能单元定位,从生态截排水沟、不同截排水沟空间展布样式和输排水骨干网、汇水支网、功能单元分区提出生态截排水网络构建;(3)从微地貌整形、地表毛细沟网络和垂向上多元生态地质层重构理念支撑原位水源涵养系统重构的底层设计。基于以上研究,以5号井为例将其规划建造成10个功能单元分区,实现分区引导下地表水补径排汇空间分布的重新调整分配,最终形成5号井新的地表水传输涵养系统。研究旨在为高寒冻土区露天矿水的修复保护工作提供新的系统思路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冻土区 水传输涵养机理 水传输涵养系统 地表水系联通 生态截排水网络 原位水涵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微裂纹萌生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施祎 杨晓光 +1 位作者 苗国磊 石多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06-1612,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疲劳裂纹在萌生阶段的特点,本文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DIC)设计并组建了配合液压疲劳试验机加载的原位观测系统。同时针对DIC测量方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别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视... 为了进一步研究疲劳裂纹在萌生阶段的特点,本文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DIC)设计并组建了配合液压疲劳试验机加载的原位观测系统。同时针对DIC测量方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别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视场宽度2mm下DIC计算的微小散斑制备方法,以及空间调节方法以提高试验可靠性。最后应用该系统开展针对航空发动机火焰筒材料GH536的微裂纹自然萌生试验。通过采取两种不同的DIC分析策略,分别获得疲劳过程中的总应变幅以及最大累积塑性应变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总应变幅演化可确定自然萌生裂纹位置,最小可识别50μm裂纹;最大累积塑性应变分析可得萌生寿命占比约85%,并在裂纹出现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原位系统 散斑制备 微裂纹 裂纹萌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丝瓜络填料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高效脱氮特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尉 常雅军 +3 位作者 崔键 刘晓静 杜凤凤 姚东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7,共8页
生物膜技术是污水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存在挂膜时间长、反硝化碳源供给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照组、2%、5%和10%)对丝瓜络进行改性处理,再将其作为挂膜填料构建BDBR (biofilm denitrification batch react... 生物膜技术是污水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存在挂膜时间长、反硝化碳源供给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照组、2%、5%和10%)对丝瓜络进行改性处理,再将其作为挂膜填料构建BDBR (biofilm denitrification batch reactor,生物膜原位脱氮系统),研究BDBR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①当系统运行至第4天时,对照组、2%组、5%组和10%组反应器的CODCr去除率趋于稳定,分别为78. 9%、76. 8%、80. 8%和73. 9%;当系统运行14 d时,对照组、2%组、5%组和10%组反应器的TN去除率趋于稳定,分别为67. 2%、90. 8%、91. 9%和83. 2%;而当系统运行至第10天时,2%组、5%组和10%组反应器对NH3-N的去除率趋于稳定,依次为82. 8%、88. 4%和78. 8%,显著高于对照组(68. 1%).②改性丝瓜络反应器的膜生物量(2%组、5%组和10%组)均显著高于未进行改性处理的对照组,且随NaOH溶液浓度从2%增至10%,对应反应器膜生物量从12. 12×10^6nmol(以每g干质量磷脂计)增至24. 02×10^6nmol.③改性丝瓜络填料上的生物膜的硝化、反硝化菌数量均显著高于未改性处理的丝瓜络填料的硝化、反硝化菌数量.研究显示,丝瓜络填料所构建的BDBR对富营养化河道水中的CODCr均有较高的去除能力,这与丝瓜络是否进行改性无关.但用浓度为2%NaOH溶液对丝瓜络进行改性处理后构建的BDBR体现出了最高的生物膜硝化、反硝化菌数量和最好的脱氮效果,可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BDBR中,以实现生物膜的快速构建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丝瓜络 生物膜原位脱氮系统(BDBR) 富营养化 脱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