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脱朝伟 吴泽全 +2 位作者 刘秋珍 张宁 王明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517,T003,共4页
为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将 11例胃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移植裸鼠胃粘膜下层 ,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 ,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 ,及其形态学特征 (光镜 ,电镜 ,免疫组化)。从 11例胃恶性淋巴瘤标本中筛选出 ... 为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将 11例胃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移植裸鼠胃粘膜下层 ,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 ,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 ,及其形态学特征 (光镜 ,电镜 ,免疫组化)。从 11例胃恶性淋巴瘤标本中筛选出 1株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和 1株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分别传至 36代和 2 7代 ,共移植裸鼠 32 9只。自第 3代起移植成瘤率及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 10 0 %。出现淋巴道、血道及种植转移。原位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与来源人胃恶性淋巴瘤相似。人胃恶性淋巴瘤在裸鼠胃内自主生长 ,浸润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表明此模型可用于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胃恶性淋巴瘤 裸小鼠 原位移植模型 生物学特性 研究 肿瘤转移 动物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发现并建立近交系TAII鼠乳腺癌肺转移原位移植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慧 韩宝国 +1 位作者 战忠利 高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99-79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肺转移 原位移植模型 近交系TAll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JH-OS人骨肉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师长宏 施新猷 朱德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LJH- OS的传代移植瘤组织作为移植材料,进行胫骨原位移植及皮下移植。结果发现胫骨原位移植的潜伏期较短,生长快。皮下移植瘤呈局限性膨胀性生长,有不完整的纤维包膜,未见肺转移,观察7 周无明显消瘦;而胫骨原位移植... 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LJH- OS的传代移植瘤组织作为移植材料,进行胫骨原位移植及皮下移植。结果发现胫骨原位移植的潜伏期较短,生长快。皮下移植瘤呈局限性膨胀性生长,有不完整的纤维包膜,未见肺转移,观察7 周无明显消瘦;而胫骨原位移植瘤浸润基层,无纤维包膜,且发生肺转移,7 周时有明显消瘦。原位移植的裸鼠血清ALP水平高于皮下移植者。说明裸鼠胫骨微环境较皮下组织更适于人骨肉瘤的浸润及转移表达,裸鼠胫骨原位移植模型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临床骨肉瘤患者的实际情况,该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为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原位移植模型 裸鼠 人骨肉瘤 肺转移 皮下移植 纤维包膜 生长 生物学特性 传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细胞悬液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建立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平 赵志泉 +3 位作者 张小勇 潘世扬 杨国平 丁小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观察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 (SGC- 790 1)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 ,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 (成瘤率 )为 6 7%。移...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观察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 (SGC- 790 1)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 ,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 (成瘤率 )为 6 7%。移植瘤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 85 % ,远处淋巴结转移率 5 0 % ,肝转移发生率为 30 %。荷瘤鼠的中位生存期为 16周 ,晚期出现消瘦和全身衰竭。结论 该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 ,但还不能达到理想的肿瘤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细胞 原位移植模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HG-5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承平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 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脑内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 ,将人脑CHG 5胶质瘤细胞接种于裸鼠大脑实质内。分别于接种后 8、14、19、2 4和 3 0d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 目的 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脑内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 ,将人脑CHG 5胶质瘤细胞接种于裸鼠大脑实质内。分别于接种后 8、14、19、2 4和 3 0d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肿瘤移植成瘤率为 10 0 % ,肿瘤生长稳定 ,肿瘤病理学检查符合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论 本移植瘤模型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生、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接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G-5 胶质瘤细胞 原位移植模型 生物学特性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染料对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靶向识别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勇 张彩勤 +4 位作者 赵宁宁 谭邓旭 赵亚 张海 师长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7-571,578,共6页
目的研究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NIRF)染料在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活体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标记荧光酶素的人胃癌细胞系Hep G2原位移植裸鼠建立肿瘤模型,同时诱发制备胃溃疡模型;对上述模型分别采用生物发光成像和NIRF成像,观察胃癌组织... 目的研究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NIRF)染料在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活体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标记荧光酶素的人胃癌细胞系Hep G2原位移植裸鼠建立肿瘤模型,同时诱发制备胃溃疡模型;对上述模型分别采用生物发光成像和NIRF成像,观察胃癌组织对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吸收;探索缺氧和阴离子转运肽(OATP)对胃癌组织吸收NIRF染料的影响,明确NIRF染料靶向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果 NIRF信号与生物发光信号在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活体成像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胃癌组织部位可获得较强的NIRF荧光信号,而胃溃疡部位未检测到荧光信号。缺氧能够增强胃癌细胞对NIRF染料的吸收,而阴离子转运肽特异性抑制剂磺溴酞钠(BSP)能够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对NIRF染料的吸收。结论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染料能够靶向识别胃癌原位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染料 胃癌 肿瘤原位移植模型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7
作者 汪芳裕 朱人敏 +3 位作者 王琳 孙敬芳 田小芸 潘震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40-42,共3页
作者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的瘤组织块为材料,将其移植到裸鼠胃壁,成功地建立了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原位瘤沿胃壁呈浸润性生长,潜伏期为3~4周,以后迅速增长并与网膜粘连,约12周以后部分动物... 作者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的瘤组织块为材料,将其移植到裸鼠胃壁,成功地建立了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原位瘤沿胃壁呈浸润性生长,潜伏期为3~4周,以后迅速增长并与网膜粘连,约12周以后部分动物(2/6)出现肝转移,生存期为16~24周。本方法原位成瘤率及局部浸润率均为100%,且可出现肝脏转移,肿瘤生长过程与临床胃癌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裸鼠 原位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ULC对胶质母细胞瘤原位移植瘤模型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宇辰 尹恬恬 +3 位作者 李倩 叶珊 吴景 何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LncRNAHULC对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株体内体外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HULC过表达组(H ULC-over)及其对照组(V EC)和沉默表达组(H ULC-siRNA)及其对照组(N C)中HULC表达水... [目的]初步探讨LncRNAHULC对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株体内体外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HULC过表达组(H ULC-over)及其对照组(V EC)和沉默表达组(H ULC-siRNA)及其对照组(N C)中HULC表达水平。CCK8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U87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U87细胞凋亡能力。小鼠异种原位移植模型按照注射U87细胞对应分为HULC-over组(n=10)和VEC组(n=10)及HULC-siRNA组(n=10)和NC组(n=10),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期。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HULC-over组较VEC组HULC表达量显著升高,HULC-siRNA组较NC组HULC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1)。CCK8增殖实验显示HULC-over组较VEC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HULC-siRNA组较NC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第2、3、4天,均P<0.01)。细胞克隆实验显示VEC组和HULC-over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4.47±1.56)%和(95.4±2.74)%;NC组和HULC-siRNA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3.83±0.92)%和(10.23±0.61)%,过表达HULC克隆形成率升高,沉默表达HULC克隆形成率降低(均P<0.01)。细胞凋亡实验显示VEC组和HULC-over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55±0.56)%和(0.09±0.01)%;NC组和HULC-siRNA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89±0.67)%和(7.13±0.14)%,过表达HULC细胞早期凋亡率降低,沉默表达HULC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P<0.01)。小鼠生存期数据表明HULC-over组比VEC组存活时间更短,而HULC-siRNA组比NC组存活时间更长(P<0.05)。与VEC组相比,Ki67蛋白在HULC-over组中表达上调;与NC组相比,Ki67蛋白在HULC-siRNA组中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LncRNAHULC对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体内体外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ULC 胶质母细胞瘤 增殖 凋亡 异种原位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紫杉醇肺原位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晓华 郭莉莉 路丽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83,共9页
目的建立肺原位移植耐紫杉醇肿瘤动物模型以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经获得的耐紫杉醇肺癌细胞株(A549-Taxol),测定其耐药指数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后,采用穿刺法将约为每毫升5×10^(6)细胞注入小鼠肺部,3周后统... 目的建立肺原位移植耐紫杉醇肿瘤动物模型以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经获得的耐紫杉醇肺癌细胞株(A549-Taxol),测定其耐药指数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后,采用穿刺法将约为每毫升5×10^(6)细胞注入小鼠肺部,3周后统计存活率以及成瘤率并且观察小鼠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中耐药基因GST-π、P-gp170和MMP-7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A549-Taxol肺癌细胞的耐药指数为508倍;GST-π、P-gp170和MMP-7耐药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且A549-Taxol组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高于A549组。用5×10^(6)细胞量进针5 mm的注射入肺部的存活率与成瘤率分别为100%和85%,成瘤后免疫组化显示耐药蛋白在A549-Taxol组裸鼠中明显表达,且耐药蛋白高于A549裸鼠组。结论GST-π、P-gp170和MMP-7的表达与肺癌紫杉醇耐药相关,初步建立了耐紫杉醇的肺癌原位动物模型,耐药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保持稳定并可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裸鼠 原位移植模型 紫杉醇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活体荧光成像检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钟元 赵振凯 +5 位作者 相庚 倪清蓉 才延辉 席宇菁 赵晶 阎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3-707,共5页
目的:建立可动态实时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fLuc+)注入裸鼠后肢根部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待皮下移植瘤瘤块长至直径0.5 cm时,剥取肿瘤组织,应用叠合法将瘤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 目的:建立可动态实时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fLuc+)注入裸鼠后肢根部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待皮下移植瘤瘤块长至直径0.5 cm时,剥取肿瘤组织,应用叠合法将瘤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小弯处,形成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每4日监测移植瘤的进展情况。荷瘤3周后,解剖荧光成像阳性小鼠,利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态。结果:应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在荷瘤裸鼠胃部检测到逐渐增强的荧光信号。荷瘤裸鼠胃部存在肿瘤包块贴附于胃壁,包块直径为0.5~1.0 cm,包块周围与相邻组织器官边界清晰,未见粘连,检查腹腔未见转移,未见腹水形成。应用叠合法构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95%(19/20)。对荷瘤胃组织H-E染色后,可见异常肿瘤细胞,肿瘤包膜完整,符合胃癌组织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操作简便、成瘤率高的可动态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胃癌发生机制、研发抗癌药物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移植模型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 SGC-7901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的建立及活体荧光成像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小飞 闫博 +3 位作者 张熠杰 蒋帅 赵晶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建立能够通过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实时监测肿瘤进展的肝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重组质粒pcDNA3.1-Luc转染细胞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将该细胞注入裸鼠肝脏实质内,应用活体成像技术动态监测肿瘤进展情况,解剖荧... 目的建立能够通过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实时监测肿瘤进展的肝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重组质粒pcDNA3.1-Luc转染细胞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将该细胞注入裸鼠肝脏实质内,应用活体成像技术动态监测肿瘤进展情况,解剖荧光信号阳性裸鼠观察肿瘤组织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中HBsAg表达。结果对裸鼠肝原位移植瘤应用活体荧光系统成像,在肿瘤细胞注射部位检测到荧光信号,解剖动物后可在肝脏组织中观察到异质细胞团块。免疫荧光证实移植瘤中有HBsAg表达。结论肝脏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建立成功,为抗肝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 活体荧光成像 荧光素酶 PLC PRF 5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阿霉素前体药PDOX对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珏 邵丽华 +5 位作者 王群 袁静萍 唐利 钟燕军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10-1715,共6页
目的:比较PDOX与DOX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建立MGC-803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35只,随机分为PDOX组(n=12)、DOX组(n=12)和Control组(n=11),接种后第10、17、24天按体质量给药,每周进行两次详细全面记录。末次... 目的:比较PDOX与DOX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建立MGC-803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35只,随机分为PDOX组(n=12)、DOX组(n=12)和Control组(n=11),接种后第10、17、24天按体质量给药,每周进行两次详细全面记录。末次给药后1周终止实验,取血行常规、生化检查;解剖裸鼠,详细记录胃部肿瘤及腹腔播散情况,对肿瘤进行称重,计算抑瘤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研究终点时,Control组和PDOX组全部存活,DOX组6只死亡。在肿瘤局部控制指标中,PDOX组和DOX组的胃肿瘤质量、体积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PDOX组和DOX组抑瘤率分别为26.4%和24.9%,两组疗效相当(P>0.05)。在血常规指标中,PDOX组血小板计数高于Control组(P<0.05),淋巴细胞比例低于Control组(P<0.05),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功能指标中,PDOX组CK-MB水平高于Control组(P<0.01)。CK、LDH、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OX组和DOX组淋巴管癌栓发生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DOX组Ki-67水平显著低于DOX与Controll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Bcl-6、Tunel、VEG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D2-40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PDOX治疗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整体疗效优于DOX,毒副作用低于D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治疗PDOX前体药 胃癌原位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癌裸鼠卵巢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詹光熙 彭书敏 +1 位作者 美丽古丽.莫合买提 郭晓青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574-579,共6页
为探讨人卵巢癌进展机制的相关研究,构建适宜的体内动物模型。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稳定过表达绿色荧光报告基因(GFP)的人EOC细胞模型:SKOV3(人卵巢浆液性腺癌细胞株)和ES-2(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株);异氟烷吸入麻醉4-6周龄BALB/C(nu... 为探讨人卵巢癌进展机制的相关研究,构建适宜的体内动物模型。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稳定过表达绿色荧光报告基因(GFP)的人EOC细胞模型:SKOV3(人卵巢浆液性腺癌细胞株)和ES-2(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株);异氟烷吸入麻醉4-6周龄BALB/C(nu/nu)雌性裸鼠,从裸鼠背部正中纵切口进入腹腔,显微多点注射法分别将细胞模型悬液,移植于裸鼠的单侧卵巢,每组6只裸鼠;Night OWL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移植术后4-6周解剖裸鼠,取卵巢和转移瘤组织行HE染色。结果显示,携带GFP的EOC细胞模型SKOV3和ES-2,均可成功构建裸鼠卵巢原位移植瘤模型,裸鼠未发生手术原因死亡,成功率均100%;活体成像系统通过检测GFP的荧光强度和范围,能够动态监测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SKOV3细胞模型构建的卵巢癌和转移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浆液性腺癌;ES-2细胞模型构建的卵巢癌和转移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由此可知,异氟烷吸入麻醉、从背部正中纵切口进入腹腔、显微多点注射法移植携带GFP的EOC细胞模型,能成功构建可动态监测的裸鼠卵巢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与人卵巢癌生物学特征类似,适宜作为研究人卵巢癌演变进展的体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裸鼠 卵巢原位移植模型 显微多点注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细胞原位移植转移裸鼠原发灶及转移灶中锌指蛋白13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群 李勇 +5 位作者 范立侨 檀碧波 侯五辉 李兆星 王冬 刘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观察人胃癌细胞原位移植转移裸鼠模型原发灶及转移灶中锌指蛋白139(ZNF139)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建立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原位移植转移裸鼠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139、基质金... 目的观察人胃癌细胞原位移植转移裸鼠模型原发灶及转移灶中锌指蛋白139(ZNF139)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建立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原位移植转移裸鼠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13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原发灶、肝转移灶、脾转移灶、腹膜种植转移灶、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人胃癌细胞原位移植转移裸鼠模型成瘤率为93.3%(28/30),其中75.0%(21/28)发生肝转移、67.9%(19/28)发生脾转移、85.7%(24/28)发生腹膜种植转移、39.3%(11/28)发生淋巴结转移。ZNF139、MMP-2、MMP-7在肝转移灶、腹膜种植转移灶及转移淋巴结中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原发灶(P<0.05),原发灶、各转移灶中ZNF139 mRNA与MMP-2 mR-NA、MMP-7 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人胃癌细胞原位移植转移裸鼠模型可很好地模拟胃癌在人体内的侵袭、转移过程。与原发灶比较,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可能与转移过程中ZNF139促进MMP-2、MMP-7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原位移植模型 裸鼠 锌指蛋白139 侵袭 肿瘤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抑制原位移植性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金柱 蔡卫华 +2 位作者 朱任飞 邵建国 窦志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在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EPI-PBCA-MNPS)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生理盐水(NS)组、表阿霉素(EPI)组、EPI-BCA-MNPS组和EPI-PBCA-MNPS+磁场(EPI-P... 目的:探讨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在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EPI-PBCA-MNPS)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生理盐水(NS)组、表阿霉素(EPI)组、EPI-BCA-MNPS组和EPI-PBCA-MNPS+磁场(EPI-PBCA-MNPS+MF)组进行实验;用药2周后解剖裸鼠,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并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并分析组织中细胞增殖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肿瘤体积抑制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PBCA-MNPS+MF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PI-PBCA-MNPS+MF组PC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对裸鼠人肝癌模型有显著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 原位移植模型 靶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力学方法转染IκBαSR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抑制
16
作者 赵亮 刘巧玉 +4 位作者 殷爱红 姜润秋 时建 王学浩 孙倍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6-740,892,共6页
目的:使用流体力学方法向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转染含突变型IκB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BABE-puro-IκBα super repressor(pBABE-puro-IκBαSR),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MHCC97-L,建... 目的:使用流体力学方法向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转染含突变型IκB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BABE-puro-IκBα super repressor(pBABE-puro-IκBαSR),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MHCC97-L,建立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分为MHCC97-H组(对照组)、MHCC97-H+IκBαSR组(转染组)、MHCC97-L组(对照组)和MHCC97-L+IκBαSR组(转染组),1周后,使用流体力学方法通过尾静脉向对照组注射pBABE-puro空载体质粒,向转染组注射pBABE-puro-IκBαSR质粒。每周1次,共3次。观察荷瘤鼠的生存率,检测原位移植瘤块的大小、重量、以及转移瘤数目,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核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使用Westernblot检测总蛋白中IκBα蛋白含量。结果:pBABE-puro-IκBαSR质粒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转染组肿瘤的体积、重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29.3%和33.0%(均P<0.05);转染组荷瘤小鼠ALT和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NF-κBp65在对照组胞浆中及在细胞核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转染组胞浆中呈浅棕色,为弱阳性表达,胞核中极少或没有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IκB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流体力学方法向人肝癌原位移植瘤转染突变型IκBαSR质粒,可以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IκBαSR抑制了NF-κB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κBαSR MHCC97-H MHCC97-L 肝肿瘤 原位移植模型 流体力学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对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抗肿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佳南 汪紫易 +6 位作者 卢洪胜 陈浩轩 陶玲珑 王峥涛 陈晨 汪旭明 胡琼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1-1577,共7页
目的建立人肺癌裸鼠皮下与原位移植瘤模型,比较地高辛对两种模型抗肿瘤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地高辛抗肺癌的机制。方法裸鼠皮下接种H460组织块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后,测量肿瘤体积,瘤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将H460-Luc细胞悬液穿刺... 目的建立人肺癌裸鼠皮下与原位移植瘤模型,比较地高辛对两种模型抗肿瘤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地高辛抗肺癌的机制。方法裸鼠皮下接种H460组织块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后,测量肿瘤体积,瘤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将H460-Luc细胞悬液穿刺注射到裸鼠肺部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活体成像并记录荧光值,解剖后观察裸鼠脏器肿瘤病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皮下移植模型中吉西他滨组有明显抑瘤效果(P<0.05),地高辛各剂量组均无明显抑瘤效果(P>0.05);各给药组的肿瘤细胞排列密度降低,坏死、纤维增生明显,并且p-p38、p-ERK、Nur77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原位移植模型中,吉西他滨和地高辛中(P<0.05)、低剂量组均有抑瘤效果,但地高辛高剂量组加速肿瘤发展(P<0.05)。结论地高辛对原位移植瘤敏感性优于皮下移植瘤,可能通过上调肿瘤组织的p-p38、p-ERK、Nur77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原位移植模型 皮下移植模型 地高辛 P38 ERK Nur7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方法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莎 黄映辉 +2 位作者 王世宝 孙延霞 卢振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76,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方法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阐明基因组甲基化状态与细胞生长环境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模型及小鼠肿瘤细胞原位移植(Ti)模型培养M...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方法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阐明基因组甲基化状态与细胞生长环境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模型及小鼠肿瘤细胞原位移植(Ti)模型培养MDA-MB-231细胞并收集,分别用DNA提取试剂盒对收集的细胞进行DNA提取,DNA甲基化芯片检测3种模型培养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应用Genomestudio软件计算每1个基因CpG位点的β值、DiffScore和Delta_Beta,并在2种模型之间比较,筛选出差异甲基化基因;采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筛选的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3D与2D模型培养的MDA-MB-231细胞共发现48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3D与Ti模型有86 448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Ti与2D模型有90 005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3D与2D、3D与Ti和Ti与2D模型的差异甲基化基因在多细胞生物体发育和细胞分化条目上有富集(P<0.05);亦在MAPK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和肌动蛋白骨架调节通路上有富集(P<0.05)。结论:采用2D、3D和Ti模型3种方法培养MDAMB-231细胞其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细胞培养 肿瘤 DNA甲基化 二维细胞培养 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Y1203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义 宋莱荣 +5 位作者 徐晓颖 吴震 李晓杰 解磊 陈峰 李文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3-740,共8页
目的构建一株具备干细胞表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Y1203,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干性维持以及治疗耐药的潜在机制。方法Y1203细胞来源于一位49岁女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复发再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使用Y1203细胞构建人源胶质母细胞瘤原位及皮下... 目的构建一株具备干细胞表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Y1203,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干性维持以及治疗耐药的潜在机制。方法Y1203细胞来源于一位49岁女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复发再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使用Y1203细胞构建人源胶质母细胞瘤原位及皮下移植(patient 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代数Y1203细胞的细胞周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Y1203细胞的干细胞标志物转录因子SOX-2(transcription factor SOX-2,SOX2)和细胞黏附分子分化抗原簇-4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44,CD44)表达。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比较Y1203细胞和U87细胞表达谱差异。结果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鉴定确认Y1203细胞与患者肿瘤组织同源,且其与ExPASy数据库中涵盖的常见细胞系完全不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无突变,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启动子突变,原癌基因(B-Raf proto-oncogene,BRAF V600E)、抑癌基因(tumor protein p53,TP53)和转录调控因子(ATRX chromatin remodeler,ATRX)基因突变。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Y1203可实现在体外无限增殖并用于建立PDX模型。与其他胶质瘤细胞系相比,Y1203细胞中高表达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为SOX2和CD44,并显著富集胶质瘤干细胞相关通路。结论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Y1203分化低,恶性程度较高,对放射性治疗和化学治疗抵抗性强,具有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特性。该细胞系的建立为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前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原代培养 干细胞特性 胶质母细胞瘤原位及皮下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