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科教融合的小孔腐蚀原位电化学信号观测综合教学实验
1
作者 周勇 郭嘉 +2 位作者 熊芸 何禄英 李辉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27,共8页
将前沿科学研究仪器用于实验教学可以拓宽教学实验的设计思路、提高教学实验的实施效果,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甚至是对理论教学的兴趣。首先介绍了XMU-BY&CS310系统,该系统由改装了电极平台的XMU-BY扫描电化学工作站外接一台CS310电... 将前沿科学研究仪器用于实验教学可以拓宽教学实验的设计思路、提高教学实验的实施效果,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甚至是对理论教学的兴趣。首先介绍了XMU-BY&CS310系统,该系统由改装了电极平台的XMU-BY扫描电化学工作站外接一台CS310电化学工作站组装而成、拥有诱导并控制局部腐蚀发生以及观察和测量局部腐蚀原位宏观和微观电化学信号的双重功能;接着将XMU-BY&CS310系统用于实验教学设计了Q235碳钢在NaHCO3+NaCl溶液中小孔腐蚀原位电化学信号观察、测量和分析这一综合教学实验,并对实验仪器、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结果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总结了此综合教学实验在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XMU-BY&CS310系统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未来扩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教学实验 小孔腐蚀 原位电化学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t纳米空心球甲醇电催化氧化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新文 甘亚利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71-2076,共6页
采用化学还原和电位置换法制备了CoPt纳米空心球,该催化剂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镜(TEM)、能量散射光谱(EDS)和电化学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H2SO4+0.1mol·L-1CH3OH中进行测试时,CoPt纳米空心... 采用化学还原和电位置换法制备了CoPt纳米空心球,该催化剂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镜(TEM)、能量散射光谱(EDS)和电化学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H2SO4+0.1mol·L-1CH3OH中进行测试时,CoPt纳米空心球发生了去合金化过程,催化剂表面Co元素溶解,形成了富Pt表面,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同时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稳定性.采用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在分子水平研究了CoPt纳米空心球上甲醇氧化过程,发现甲醇在CoPt纳米空心球氧化中间产物主要为CO,且CO表现出异常红外效应,与CO为探针分子在CoPt纳米空心球上得到的红外光谱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去合金化方法是一种有效调节催化剂表面组成和性能的手段,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是潜在的原位研究有机小分子氧化机理的方法,在燃料电池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t纳米空心球 去合金化 甲醇氧化 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铬污染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段祥宝 朱亮 +1 位作者 谢丽娅 谢罗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5,30,共6页
以重金属铬为地下水污染物,研究了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恒压条件和恒流条件的电化学动力原理,开展了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模拟试验,揭示了电场作用下地下水中重金属迁移规律。成果表明:该法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较... 以重金属铬为地下水污染物,研究了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恒压条件和恒流条件的电化学动力原理,开展了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模拟试验,揭示了电场作用下地下水中重金属迁移规律。成果表明:该法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较好,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95%以上,出水浓度满足相关标准,应用于实际工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在铝表面的原位电化学聚合涂层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映初 顾志忙 张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24,共4页
采用恒电位在铝阴极上原位电化学聚合丙烯腈(AN)形成聚合涂层,研究了支持电解质、电聚合电位及单体浓度等的影响,考察了电流随电聚合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室温下当电聚合电位为7.0V时,在含DMF和0.05mol/L的AlCl3支持电解... 采用恒电位在铝阴极上原位电化学聚合丙烯腈(AN)形成聚合涂层,研究了支持电解质、电聚合电位及单体浓度等的影响,考察了电流随电聚合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室温下当电聚合电位为7.0V时,在含DMF和0.05mol/L的AlCl3支持电解质水溶液中,一定浓度的AN电聚合3h可得到约15μm原位聚合涂层.用SEM和FTIR等技术表征了膜层的形貌,讨论了AlAN阴极电化学聚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原位电化学 铝表面 聚合 涂层 聚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组装法制备核壳SiO2/Pt粒子及其CO电氧化和原位电化学FTIR光谱
5
作者 李永军 周宥辰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3-1778,共6页
采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核壳SiO2/Pt粒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SiO2/Pt粒子对CO分子的氧化和吸附行为.透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包覆SiO2的Pt壳是由团聚的Pt纳米微粒构成,其平均厚度大约为26nm... 采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核壳SiO2/Pt粒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SiO2/Pt粒子对CO分子的氧化和吸附行为.透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包覆SiO2的Pt壳是由团聚的Pt纳米微粒构成,其平均厚度大约为26nm.CO在SiO2/Pt粒子修饰的玻碳(GC)电极上的主氧化峰为0.49V(vsSCE),表现出比本体Pt金属好的催化性能.电化学FTIR光谱研究发现:线性CO在SiO2/Pt粒子上的IR吸收带的方向发生倒反,而且在不同的研究电位下,每个吸收带劈裂为两个间隔约为14cm-1的吸收带,这种劈裂现象在饱和吸附CO的Pt金属表面上是很难观察到的.这些异常的红外吸收现象可能是由SiO2/Pt粒子的结构效应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粒子 一氧化碳 电氧化 原位电化学FTIR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电化学与核磁共振联用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萍 张思月 +4 位作者 汪明畅 张钰桐 苗莎菻 王瑜 孙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电极表面微观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无法通过孤立的传统电化学方法直接揭示,核磁共振技术能在分子水平上提供待测样品的化学位移和J耦合产生的微小分裂等信息,它可以更容易地鉴定同分异构体、分子构象和电子变化。因此,原位电化学与核... 电极表面微观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无法通过孤立的传统电化学方法直接揭示,核磁共振技术能在分子水平上提供待测样品的化学位移和J耦合产生的微小分裂等信息,它可以更容易地鉴定同分异构体、分子构象和电子变化。因此,原位电化学与核磁共振联用技术可以从分子层面上对物质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原位无损实时研究,发现非原位技术无法监测的短寿命中间体,揭示反应机理和构效关系等相关信息,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原位谱学技术。但是由于电化学池和核磁共振的不兼容性,对原位电化学与核磁共振的研究及应用相对较少,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原位电化学与核磁共振联用这一新技术,文章分别阐述了该技术的国内外进展、工作原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在电化学催化及物质反应机理、燃料电池和药物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电化学 核磁共振 电化学-核磁共振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钠合金的原位电化学制备及“锂+钠”共储特性
7
作者 吴利军 郭守杰 +3 位作者 张超 李知声 李唯聪 杨长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57-1765,共9页
锂钠合金相较于单一锂或者单一钠具有更优异的性能,以钠金属为正极、锂金属为负极,以LiPF_(6)、NaClO_(4)以及锂钠混合离子电解液作为电解液,组装成纽扣电池,在梯度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成功实现了锂钠合金的原位电化学制备。得益于锂... 锂钠合金相较于单一锂或者单一钠具有更优异的性能,以钠金属为正极、锂金属为负极,以LiPF_(6)、NaClO_(4)以及锂钠混合离子电解液作为电解液,组装成纽扣电池,在梯度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成功实现了锂钠合金的原位电化学制备。得益于锂、钠双电化学活性离子的协同效应,不同钠含量的锂钠合金为负极的锂钠混合离子电容器均呈现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低钠量的锂钠合金负极,添加NaClO_(4)电解液时,活化的柠檬酸钾衍生碳(SCDC-活化)正极在1 A/g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时仍能保持238 mA·h/g的比容量和99%的容量保持率。高钠量的锂钠合金负极,添加锂钠混合离子电解液时,SCDC-活化呈现了319 mA·h/g的比容量,并在循环1040圈时仍能保持93 mA·h/g的高比容量和98%的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钠合金 原位电化学制备 锂钠共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田中群 任斌 +1 位作者 佘春兴 陈衍珍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3,共13页
常规电化学研究方法是以电信号为激励和检测手段,它提供的是电化学体系的各种微观信息的总和,难以准确地鉴别复杂体系的各反应物、中间物和产物,并解释电化学反应机理.近年来,由谱学方法(以光为激励和检测手段)与常规电化学方法... 常规电化学研究方法是以电信号为激励和检测手段,它提供的是电化学体系的各种微观信息的总和,难以准确地鉴别复杂体系的各反应物、中间物和产物,并解释电化学反应机理.近年来,由谱学方法(以光为激励和检测手段)与常规电化学方法相结合产生的谱学电化学技术得到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原位拉曼光谱 SERS 原位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基硼掺金刚石电极的电化学-原位核磁共振波谱电解池的设计、制备与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浩 孙惠军 +4 位作者 周志有 申琳璠 黄龙 曹烁晖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电化学与核磁共振波谱联用技术(EC-NMR)可以实时监测电化学反应过程,从分子水平阐释反应机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本文首次报道以硅基硼掺金刚石(Si/BDD)作为工作电极的原位EC-NMR三电极单室电解池的设计和制作。研究... 电化学与核磁共振波谱联用技术(EC-NMR)可以实时监测电化学反应过程,从分子水平阐释反应机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本文首次报道以硅基硼掺金刚石(Si/BDD)作为工作电极的原位EC-NMR三电极单室电解池的设计和制作。研究表明,由于尺寸12.5 mm×1.2 mm×0.5 mm的Si/BDD电极在核磁检测区的体积较小且电极材料厚度较薄,因此该电极对射频场的阻碍较小,对磁场均匀性破坏也相应较小。运用自制的EC-NMR电解池并以经典的对苯二酚(QH2)电氧化生成对苯二醌(Q)作为模型体系,原位研究了该电化学反应的整个动态过程。在1.2 V恒电位下电解0.1 mol·L^(-1) QH264分钟,监测到位于位于6.83 ppm处的Q特征峰逐渐生成,反应过程中核磁谱峰未发生裂分或明显的展宽。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所设计并制备的原位EC-NMR电解池,可有效对电化学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可在后续的电化学原位核磁波谱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硼掺金刚石 原位电化学核磁波谱联用技术 EC-NMR电解池 电氧化 对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对金电极表面生物分子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霞琴 曹晓卫 +2 位作者 王浙苏 孟晓云 章宗穰 《电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1-427,共7页
报道腺嘌呤在裸金电极及其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图 ,着重分析了不同电位下腺嘌呤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金电极上的吸附及其相互作用 ,初步讨论了腺嘌呤对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电子传递过程的作用机制 .
关键词 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 腺嘌吟 SOD 金电极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同步辐射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正良 张炜 +4 位作者 吕东平 郝晓罡 文闻 姜政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2-522,共11页
同步辐射光源及其相关的谱学技术因其亮度高、单色性好及能量可调等突出特点,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关系的解析,尤其是其充放电循环过程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电极老化及失效的原位、实时动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本文主... 同步辐射光源及其相关的谱学技术因其亮度高、单色性好及能量可调等突出特点,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关系的解析,尤其是其充放电循环过程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电极老化及失效的原位、实时动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本文主要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综述同步辐射的电化学原位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研究的应用.重点总结、分析及评述了电化学原位XRD及XAFS等技术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结构演化、离子荷电态及反应动力学过程等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电化学原位方法 锂离子电池 X-射线衍射 X射线吸收精细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与邻-氨基苯磺酸电化学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文华 王百木 +1 位作者 郎秋华 张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3,共6页
运用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苯胺(AN)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0.1mol/L HClO4溶液中的单独聚合及共聚过程。结果表明,在AN和ABSA的共聚过程中,ABSA首先被氧化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然后ABSA阳离子自由基与继而生成... 运用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苯胺(AN)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0.1mol/L HClO4溶液中的单独聚合及共聚过程。结果表明,在AN和ABSA的共聚过程中,ABSA首先被氧化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然后ABSA阳离子自由基与继而生成的AN阳离子自由基和溶液中的AN及ABSA单体发生交互反应,生成混合低聚物中间体,在吸收光谱中对应于550 nm处的吸收峰。另外,随着混合溶液中AN浓度的增加,AN的聚合逐渐占主导地位,说明AN与ABSA的共聚过程与单体浓度比有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BSA有效地连接在聚苯胺(PAN)骨架上,得到了自掺杂聚苯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邻-氨基苯磺酸 电化学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上的电化学还原和原位红外光谱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声培 楼乔奇 +1 位作者 陈燕鑫 孙世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5-29,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体[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测... 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体[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测得扩散系数为1.0×10^(-7)cm^2·s^(-1);in situ FTIRS研究发现, [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还原发生在其中的一个羧基位上,即马来酸首先获得一个电子生成阴离子自由基,随后再获得一个电子生成二价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体 马来酸 电化学还原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的方法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艳霞 李广 +3 位作者 叶进裕 李君涛 周志有 孙世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207,共17页
研究电化学体系多相界面的精细结构和电化学过程对于发展电化学基础理论、认识电催化反应机理和界面过程,以及指导高效电催化剂的可控构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电化学方法不具备分子识别能力,局限于对复杂电化学体系的宏观和唯像研究.电化... 研究电化学体系多相界面的精细结构和电化学过程对于发展电化学基础理论、认识电催化反应机理和界面过程,以及指导高效电催化剂的可控构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电化学方法不具备分子识别能力,局限于对复杂电化学体系的宏观和唯像研究.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将电化学调制和红外光谱方法相结合,利用红外光谱的指纹特征和表面选律实现对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种的成键方式和浓度变化的特异性识别,获取电极表界面的物理结构和化学变化特征,以及对参与电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实时、定性和定量检测,为研究电化学反应过程和机理,建立电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本文以本课题组的工作为主,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综述外反射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的基础与研究进展.首先介绍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的原理、方法及其新技术,重点综述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在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能量转化与储存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 方法 应用 表界面过程 电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膜电化学原位导电性的测定及其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贵福 宋继霞 +3 位作者 袁福宇 王伟 许晓宇 牛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62-2166,共5页
自行开发了电化学原位膜导电性测量仪(ECC).该测量仪将电化学的电位控制方法与电导率的测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辅以双带及阵列探针电极,可在电化学电位调制下测定原位聚合物膜导电性的变化,特别是可以进行高时间分辨的动力学测量.以... 自行开发了电化学原位膜导电性测量仪(ECC).该测量仪将电化学的电位控制方法与电导率的测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辅以双带及阵列探针电极,可在电化学电位调制下测定原位聚合物膜导电性的变化,特别是可以进行高时间分辨的动力学测量.以此为基础,测定了对电化学电位调制下导电聚合物膜导电性能,研究了电化学聚合的聚苯胺膜在一系列不同电位老化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电化学原位 导电性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在离子液体[BMIM]BF_4中的电化学还原和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声培 楼乔奇 +1 位作者 陈燕鑫 孙世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0-1113,共4页
作者自行合成了离子液体[BMIM]BF4,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从分子水平考察了离子液体中马来酸在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4中马来酸在GC电极上的还原为不可... 作者自行合成了离子液体[BMIM]BF4,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从分子水平考察了离子液体中马来酸在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4中马来酸在GC电极上的还原为不可逆过程,测得扩散系数D=9.62×10-8cm2/s;in situFTIRS研究发现,马来酸在离子液体[BMIM]BF4和水溶液中的电还原生成丁二酸的机理不同。在[BMIM]BF4中马来酸还原发生在其中的一个羧基上,即马来酸首先获得一个电子生成阴离子自由基,随后可能获得一个电子生成二价阴离子,或者获得一个电子并在2个H+的作用下生成醛类物质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体 马来酸 电化学还原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步进扫描时间分辨显微镜FTIR反射光谱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志有 孙世刚 +2 位作者 陈声培 司迪 贡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结合步进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建立了电化学原位步进扫描时间分辨显微镜FTIR反射光谱.采用微电极和利用纳米结构表面的异常红外效应,显著提高表面吸附物种的红外检测灵敏度和红外电极表面对极化电位的响应速度,使广泛... 结合步进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建立了电化学原位步进扫描时间分辨显微镜FTIR反射光谱.采用微电极和利用纳米结构表面的异常红外效应,显著提高表面吸附物种的红外检测灵敏度和红外电极表面对极化电位的响应速度,使广泛应用的外反射型薄层红外电解池的时间常数(τ=R1Cd)从使用常规盘电极的约40ms降低到0.65ms.研究了酸性介质中CO在Pt电极上的吸附过程,谱图的时间分辨率达5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位步进扫描时间分辨显微镜 FTIR 反射光谱 时间分辨红外光谱 红外显微镜 铂微电极 CO 吸附 一氧化碳 酸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界面的核磁共振谱学研究方法
18
作者 欧阳意梅 赵蒙蒙 +1 位作者 钟贵明 彭章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深入认识电化学储能体系(如锂离子电池与锂金属电池等)表界面层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相关的物质传递、电荷存储与转移机理,对于开发宽温区、长循环与高倍率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电化学表界面层呈现出稀薄、无序和敏感等... 深入认识电化学储能体系(如锂离子电池与锂金属电池等)表界面层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相关的物质传递、电荷存储与转移机理,对于开发宽温区、长循环与高倍率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电化学表界面层呈现出稀薄、无序和敏感等特征,直接观测并获取准确信息充满了挑战。在众多表征技术中,核磁共振技术表现出非侵入性和可定量等特点,是物质鉴别以及微观结构与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原位电化学核磁共振技术还能够观测电化学表界面生成的亚稳态中间相或发生的动态结构演变,为电化学储能体系表界面研究提供了独特而关键的见解。本文综述了电化学储能界面的典型核磁共振研究方法,着重介绍了一维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动态核极化技术和交叉极化技术以及原位电化学核磁共振技术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策略。通过上述方法在电极与电解质、复合固态电解质等界面的组成结构、离子输运与界面电荷存储机理等电化学储能界面的应用实例,展示了核磁共振技术在电化学储能界面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和重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电化学 电化学原位核磁共振 离子输运 电化学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反射谱用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表征
19
作者 王家正 刘佳 +2 位作者 周剑章 吴德印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73-374,共2页
在锁相放大技术的基础上,搭建了光检测系统与恒电位系统联用的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电反射光谱测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表面等离激元体系的反射率表征。对光滑银电极和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原位反射光谱测量,得到在不同电位下的... 在锁相放大技术的基础上,搭建了光检测系统与恒电位系统联用的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电反射光谱测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表面等离激元体系的反射率表征。对光滑银电极和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原位反射光谱测量,得到在不同电位下的反射光谱变化,发现在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产生强的反射谱峰。推测这种谱峰来自于纳米间隙结构造成的热点效应,电位可显著地调控纳米间隙结构的光散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电化学原位光谱 纳米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胺和邻-氨基苯磺酸电化学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20
作者 郭成叶 袁文娟 +1 位作者 郎秋华 张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2,共5页
运用原位光谱电化学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苯胺(DPA)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4.0mol/L H2SO4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过程。CV结果表明,DPA和ABSA单独聚合与二者共聚过程具有不同的电化学行为,且共聚过程与... 运用原位光谱电化学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苯胺(DPA)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4.0mol/L H2SO4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过程。CV结果表明,DPA和ABSA单独聚合与二者共聚过程具有不同的电化学行为,且共聚过程与二者浓度比有关。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采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电位保持为0.8V。结果表明,在DPA与ABSA的共聚过程中有中间体生成,此中间体是由DPA阳离子自由基和ABSA的阳离子自由基发生交互反应产生的,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应于570nm处的吸收峰。另外,随着混合溶液中DPA浓度的增加,DPA的聚合逐渐占主导地位,说明DPA与ABSA的共聚过程与单体浓度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胺 邻-氨基苯磺酸 电化学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