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生成法制备纳米TiO_2改性聚丙烯酸酯涂料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智宇 林旭添 +2 位作者 陈海锋 樊先平 钱国栋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8期28-31,共4页
以TiC l4、三乙醇胺为原料于常温下制备的可溶性络合物为先驱液,分别在制备不含填料和含填料的聚丙烯酸酯(PA)涂料的过程中加入上述先驱液,使纳米TiO2在涂料中原位生成,从而获得纳米TiO2改性的PA涂料。对不含填料的透明涂料涂膜的UV-V i... 以TiC l4、三乙醇胺为原料于常温下制备的可溶性络合物为先驱液,分别在制备不含填料和含填料的聚丙烯酸酯(PA)涂料的过程中加入上述先驱液,使纳米TiO2在涂料中原位生成,从而获得纳米TiO2改性的PA涂料。对不含填料的透明涂料涂膜的UV-V is透过光谱分析表明,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紫外光屏蔽作用;采用美国ATLASc i5000型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机检测含填料的纳米TiO2改性PA涂料的耐老化性能表明,改性的PA涂料1 800 h后仍未出现粉化,比普通涂料延长了2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成法 纳米涂料 TIO2 聚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法制备单分散的纳米氧化锌分散液 被引量:6
2
作者 白凡飞 贺平 +2 位作者 贾志杰 黄新堂 何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用ZnCl2作原料,PVP作分散剂,在160℃下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得单分散、具有良好晶体结构和规则外形的ZnO纳米单晶分散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工艺条件对纳米ZnO尺寸和形貌的... 用ZnCl2作原料,PVP作分散剂,在160℃下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得单分散、具有良好晶体结构和规则外形的ZnO纳米单晶分散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工艺条件对纳米ZnO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并对其生长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PVP 原位生成法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离子液体法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德金 袁文博 吕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建立原位生成离子液体法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以溴化1-己基-3-甲基咪唑([C_6MIM][Br])和六氟磷酸钠为提取剂,甲硝唑为内标物,样品经涡旋振荡、离心等处理后,以甲醇复溶下层沉淀作为供试液。供试... 建立原位生成离子液体法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以溴化1-己基-3-甲基咪唑([C_6MIM][Br])和六氟磷酸钠为提取剂,甲硝唑为内标物,样品经涡旋振荡、离心等处理后,以甲醇复溶下层沉淀作为供试液。供试液测定采用BEH C_(18)柱,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18℃。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等完全符合定量测定要求。本法测定准确,与临床常用的免疫分析法结果比较,重复性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成离子液体微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CaCO_3/聚丙烯酸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柯昌美 汤宁 +5 位作者 胡永 陈卉 刘君兰 易祥 李艳群 汪厚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CaCO3/聚丙烯酸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UV-Vis、SEM和TG分析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无机组分质量分数低于8%时,所得纳米复合材料是透明的,纳米CaCO3对紫外线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并使复合材... 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CaCO3/聚丙烯酸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UV-Vis、SEM和TG分析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无机组分质量分数低于8%时,所得纳米复合材料是透明的,纳米CaCO3对紫外线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并使复合材料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原位生成法 纳米CACO3 丙烯酸树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生成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庆平 姚明 陈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综述了反应生成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参与合成增强体的两个反应组分的状态不同,现有的反应制备工艺可分为固-固、气-液、液-液、固-液四种反应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反应模式所包含的方法和技术 笔者对各种工艺的优缺点... 综述了反应生成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参与合成增强体的两个反应组分的状态不同,现有的反应制备工艺可分为固-固、气-液、液-液、固-液四种反应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反应模式所包含的方法和技术 笔者对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 原位反应生成 固-固反应 气-液反应 液-液反应 固-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_(3)矿化装饰薄木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
6
作者 何叶 卢钰鑫 +3 位作者 刘琼瑶 屈熙 方露 唐启恒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装饰薄木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在家具饰面、室内装饰等领域的应用。为了提升装饰薄木的阻燃性能,采用仿生呼吸法将氯化钙(CaCl_(2))溶液与碳酸氢钠(NaHCO_(3))溶液分段浸渍于薄木中以制备矿化装饰薄木。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环... 装饰薄木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在家具饰面、室内装饰等领域的应用。为了提升装饰薄木的阻燃性能,采用仿生呼吸法将氯化钙(CaCl_(2))溶液与碳酸氢钠(NaHCO_(3))溶液分段浸渍于薄木中以制备矿化装饰薄木。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矿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并且采用宏观燃烧试验、热重分析法(TG)与锥形量热仪(CONE),对改性处理后薄木的阻燃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化处理后薄木表面与内部均原位生成了方解石型CaCO_(3),且CaCO_(3)的生成量随着浸渍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加。附着于薄木表面的CaCO3具有防火屏障功能,当浸渍溶液浓度由0.2 mol/L增加到1.0 mol/L及以上时,矿化薄木的着火时间得到明显延长。CaCO_(3)能催化纤维素热解,有利于产生稳定焦炭,TG结果显示,当浸渍溶液浓度为1.8 mol/L时,矿化薄木残炭率为28.05%,与未处理薄木相比提升了81.55%,阻燃效果最佳。CONE测试结果显示:与未处理薄木相比矿化薄木的热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大幅降低,阻燃性能显著提升;但是矿化薄木的横向抗拉强度随浸渍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对后续使用存在影响。综合考虑认为采用1.0 mol/L浓度的浸渍溶液对薄木进行矿化处理,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阻燃性能,同时保持一定的横向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薄木 阻燃改性 原位生成法 矿化木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赵惠忠 强敏 刘兴重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介绍制备聚合物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成键方式及制备的主要方法、原理及其特点,包括溶胶-凝胶法、插层复合法、共混法、原位聚合法、纳米微粒原位生成法和微乳液法等,并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聚合物 制备方 制备研究 聚合物基 插层复合 原位聚合 原位生成法 成键方式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材料研究进展Ⅱ.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8
8
作者 夏和生 王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聚合物纳米材料包括纳米聚合物和聚合物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聚合物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溶胶 凝胶法、包裹法、原位生成法、模板法、插层复合、沉积法、机械粉碎、分子组装。
关键词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溶胶-凝胶 包裹 原位生成法 模板 插层复合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朱光明 王汝敏 钱德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8-61,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和已研究的体系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制备 共混 原位生成法 辐射合成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殷华茹 姜继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121-124,共4页
对氧化铁—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详细探讨了目前常用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在细胞分离、固定化酶、催化剂分离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聚合物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 直接共混 单体聚合 分子组装 高能球磨 原位生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增强无铅钎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剑豪 薛松柏 +2 位作者 吕兆萍 王刘珏 刘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33-2145,共13页
电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封装材料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器件集成度逐渐提高,引脚尺寸和间距不断减小,而电子产品的服役条件也日趋复杂,因此对钎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苛。与无铅钎料相比,传统的SnPb钎料因为成本低廉、性能优异,... 电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封装材料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器件集成度逐渐提高,引脚尺寸和间距不断减小,而电子产品的服役条件也日趋复杂,因此对钎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苛。与无铅钎料相比,传统的SnPb钎料因为成本低廉、性能优异,得到了电子工业的青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有毒元素铅在电子产业中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推动了电子封装材料朝着无铅化发展。但是目前,无铅钎料合金体系均存在成本高、润湿性差、可靠性不足、熔化特性与生产体系不匹配等问题,难以满足电子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改善无铅钎料性能的方法,研发性能优异的无铅钎料以替代SnPb钎料成为电子封装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无铅钎料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合金化和纳米颗粒增强两个方面。微合金化就是向钎料中添加微量的合金元素,通过改变钎料合金成分来改善钎料的组织性能。无铅钎料微合金化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添加如Ag、In等元素均可以显著改善钎料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其中稀土元素由于活性较高,被视为无铅钎料合金化的理想合金元素。但是微合金化只能部分地提高钎料的性能,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纳米材料以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优异的理化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纳米颗粒作为增强材料,在改善金属材料组织性能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将细小的纳米颗粒弥散地分布于钎料基体中,能够显著影响无铅钎料的性能,这也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常见的纳米增强颗粒主要有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物纳米颗粒、陶瓷纳米颗粒和碳基材料纳米颗粒等。本文综合评述了纳米颗粒增强无铅钎料的研究进展。首先对目前纳米颗粒复合无铅钎料的三种制备方法的工艺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SnAgCu、SnZn、SnBi和SnCu几种应用广泛的无铅钎料组织性能的影响,如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润湿性能、熔化特性和可靠性等,同时对纳米颗粒增强无铅钎料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整理了目前纳米颗粒增强无铅钎料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能够为未来无铅钎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无铅钎料 直接混合 电化学沉积 原位生成法 微观组织 润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b-B中间合金对Al-12Si-4Cu-2Ni-1M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毋启龙 郭永春 李建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0,45,共6页
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Al-Nb-B中间合金,主要研究了Al-Nb-B中间合金的组织,以及Al-Nb-B中间合金对Al-12Si-4Cu-2Ni-1Mg合金的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Nb-B中间合金主要含有NbB2、Al3Nb两种颗粒。Al-Nb-B中间合金可以细化A... 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Al-Nb-B中间合金,主要研究了Al-Nb-B中间合金的组织,以及Al-Nb-B中间合金对Al-12Si-4Cu-2Ni-1Mg合金的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Nb-B中间合金主要含有NbB2、Al3Nb两种颗粒。Al-Nb-B中间合金可以细化Al-12Si-4Cu-2Ni-1Mg合金中的α-Al晶粒,并减小二次枝晶间距,进而提高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当Al-Nb-B中间合金添加量为2.5wt%时,α-Al晶粒平均尺寸为128.4μm,二次枝晶间距为11.67μm,相较于基体合金分别减小21.5%和32.3%。随着Al-Nb-B中间合金添加量的增加,Al-Si合金的抗拉强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当Al-Nb-B中间合金添加量为2.5wt%时,Al-12Si-4Cu-2Ni-1Mg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37 MPa,相较于基体合金增加10.7%。通过断口形貌分析可知,Al-Si合金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断裂机理为解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b-B中间合金 Al-12Si-4Cu-2Ni-1Mg合金 原位生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