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光谱原位跟踪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靖民 华峰君 +1 位作者 邱江 杨玉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3,共7页
使用新型可插入式红外光谱仪原位检测在 4 羟基 2 ,2 ,6 ,6 四甲基氧化哌啶醇 (HTEMPO)存在下苯乙烯稳定自由基活性均聚合反应和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的共聚合反应以及苯乙烯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三个过程 ,分别考虑... 使用新型可插入式红外光谱仪原位检测在 4 羟基 2 ,2 ,6 ,6 四甲基氧化哌啶醇 (HTEMPO)存在下苯乙烯稳定自由基活性均聚合反应和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的共聚合反应以及苯乙烯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三个过程 ,分别考虑了它们的反应动力学 ,并给出了可能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均相的苯乙烯 (St)均聚合反应和苯乙烯 (St)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HPMA)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体系 ,聚合反应动力学为一级 ,聚合物分子量随着转化率逐步增加 ,显示出典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但是这两个聚合反应显示一定的诱导期 ,与反应体系中存在的HTEMPO捕捉自由基有关。而对于St/HPMA共聚合体系 ,诱导期更长 ,这是因为HPMA易和HTEMPO捕捉自由基有关。而对于St/HPMA共聚合体系 ,诱导期更长 ,这是因为HPMA易和HTEMPO自由基发生氢转移反应 ,导致游离的HTEMPO浓度升高。最后用红外光谱实时跟踪苯乙烯非均相ATRP过程 ,发现苯乙烯聚合反应动力学接近于表现零级 ,因为单体分子在由增长自由基、卤化铜和联二吡啶形成的络合物的界面增长 ,与单体相内St浓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自由聚合 红外光谱 原位跟踪 聚合反应动力学 苯乙烯 丙烯酸羟丙酯 氮氧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EPA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准固态钠离子电池
2
作者 孔剑锋 黄杰成 +2 位作者 刘兆林 林存生 王治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1-1338,共8页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由于使用价格低廉且钠资源储量丰富,在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储能方面极具优势与市场竞争力。但高度易燃、易泄漏的液态电解液使常规钠离子电池在破损、短路、热失控等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液态电解液较低...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由于使用价格低廉且钠资源储量丰富,在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储能方面极具优势与市场竞争力。但高度易燃、易泄漏的液态电解液使常规钠离子电池在破损、短路、热失控等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液态电解液较低的电化学稳定性也制约了钠离子电池应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原位热聚合方法,基于二季戊四醇戊-/己-丙烯酸(DPEPA)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离子电导率为1.97mS·cm^(–1),钠离子迁移数为0.66,且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的高性能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研究发现DPEPA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低于碳酸乙烯酯(EC)与碳酸二乙酯(DEC)溶剂,可与NaPF_6在负极表面共同优先分解形成稳定的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抑制电解液溶剂分解。在此电解质中匹配Na(Ni_(1/3)Fe_(1/3)Mn_(1/3))O_(2)(NFM)正极与硬碳(HC)负极,构建的准固态钠离子全电池在120 mA·g^(–1)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92%,并在20~80℃温度区间具有99~120 mAh·g^(–1)的比容量。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仪揭示了NFM正极的高度结构可逆储钠机制与Na^(+)在HC负极中的“吸附-填孔”存储机制。研究表明引入含有低LUMO能级聚合物的凝胶电解质是在增强电池安全性的同时,提升固态钠离子电池电化学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准固态电池 聚合物凝胶电解质 原位热驱动自由基聚合 储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S及其对SBS的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唐龙祥 石洪莹 +1 位作者 刘春华 梁甘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0,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与热重分析(TGA)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SBS...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与热重分析(TGA)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SBS中分散比较均匀,使SBS/Si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明显高于纯SBS与SBS/SiO2复合材料。动态力学分析(DMA)测试结果表明,与纯SBS及SBS/SiO2复合材料相比,SBS/SiO2-g-PS的高温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纳米SIO2 接枝 聚苯乙烯 复合粒子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力学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酪醇酶促聚合产物的表征及其抗氧化和热稳定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普军 黄立新 +3 位作者 张彩虹 丁莎莎 邓叶俊 王晓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90-97,共8页
利用漆酶对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进行酶促氧化聚合,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聚合物呈现多分散性(D=2.1),主要生成了三聚体、四聚体、六聚体... 利用漆酶对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进行酶促氧化聚合,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聚合物呈现多分散性(D=2.1),主要生成了三聚体、四聚体、六聚体化合物。同时,以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dibutyl hydroxy toluene,BHT)为阳性对照,分别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联用的方法对其进行抗氧化性及热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HT聚合物较HT和BHT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分别约是其2.28倍和5.7倍,接近于VC(约是其72%)。基于热重微分曲线峰值温度(315.1℃)和残余质量所占百分比(66.09%)结果可知,HT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较VC(228.1℃)、BHT(236.2℃)和HT(314.9℃)更强,且FTIR结果表明,HT聚合物及其他受试化合物均是以羟基断裂开始,脱氢形成醌式结构或脱水碳碳双键。这些数据可为HT的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醇(HT) 漆酶 聚合 凝胶色谱(GPC) 自由清除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大孔硅基囊泡材料孔道内原位接枝有机聚合物
5
作者 任申勇 张卡 +4 位作者 闫慧 张建华 曾鹏晖 郭巧霞 申宝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507-3514,共8页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甲酯(TMOS)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合成出孔径大于100 nm的硅基囊泡材料。同时采用两步法合成出带有硅烷偶联基团的有机自由基引发剂2-溴-2-甲基丙酸丁酯基三乙氧基硅...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甲酯(TMOS)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合成出孔径大于100 nm的硅基囊泡材料。同时采用两步法合成出带有硅烷偶联基团的有机自由基引发剂2-溴-2-甲基丙酸丁酯基三乙氧基硅烷(BPE)和2-溴-2甲基丙酸丁酯基二甲基氯硅烷(BPCM)。再利用偶联基团与囊泡材料孔道内表面的硅羟基偶联反应将自由基引发剂BPE和BPCM分别接枝到囊泡内表面,元素分析发现BPCM具有更高的接枝效率。然后在囊泡孔道内分别引发烯烃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使单体在表面自由基上逐一反应形成聚合物刷。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孔道内表面接枝上了聚合物后囊泡保持较为完好。通过化学方法将聚合物切割下来,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发现接枝的PMMA和PBMA的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7600和11400,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均为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泡材料 孔道 原位接枝 自由 聚合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键型活性自由基聚合引发体系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姚献东 祁茵 +4 位作者 季根忠 孙旭东 王芸 郑小明 齐陈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5,39,共5页
与其它引发剂相比,碳-碳键型引发剂由于其自身的优良性能,因而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碳-碳键型引发剂在热引发转移终止剂和反向ATRP引发体系中的引发机理,及这两种活性自由基的聚合方法。
关键词 碳-碳键型引发剂 活性自由 聚合方法 高分子产品 引发转移终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POSS的嵌段聚合物的制备及热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磊 王文平 +2 位作者 费明 郭晓冉 揭晓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9-161,166,共4页
以单官能团笼状结构倍半硅氧烷(POSS)为引发剂,氯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甲苯为溶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了大分子引发剂POSS/PMMA和POSS/PMMA-PS嵌段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1H-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凝胶... 以单官能团笼状结构倍半硅氧烷(POSS)为引发剂,氯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甲苯为溶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了大分子引发剂POSS/PMMA和POSS/PMMA-PS嵌段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1H-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大分子引发剂和嵌段聚合物的结构,实现了POSS在聚合物中的单分散。此外,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POSS/PMMA和POSS/PMMA-PS嵌段聚合物的分解温度与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相比分别提高了60℃和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状结构倍半硅氧烷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嵌段聚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b-PS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8
作者 宋颖 马晓燕 +1 位作者 唐林 周华龙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5-339,358,共6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了含刚性聚苯乙烯(PS)链段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MMA-b-PS)。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了该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PMMA-b-PS的数均...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了含刚性聚苯乙烯(PS)链段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MMA-b-PS)。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了该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PMMA-b-PS的数均分子量为2.69×105,分子量分布为1.53。以合成的PMMA-b-PS为基体,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薄膜,研究了其电导率。PMMA-b-PS质量分数为40%的GPE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和导电性,室温下其电导率为8.82×10-5S/cm;热失重分析表明,该GPE在质量损失5%时的热分解温度为139°C,比相应的纯PMMA基GPE高49°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丙烯酸甲酯-b-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凝胶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在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中的聚合及其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玲玲 张玉梅 +1 位作者 王华平 郁铭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2-426,共5页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为溶剂,研究了丙烯腈(AN)的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反应,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分析了聚合产物的化学结构,研究了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MA)的含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结果...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为溶剂,研究了丙烯腈(AN)的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反应,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分析了聚合产物的化学结构,研究了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MA)的含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离子液体为溶剂所得聚丙烯腈(PAN)的化学结构与在常规溶剂中的一致,聚合产物的组成比与投料比接近,分子量随着A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反应转化率随着AN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所得PAN的分子量分布窄(<1.7)、分子量高。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MA含量低于2%时有利于环化反应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离子液体 自由聚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钨酸锆杂化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永森 杨娟 程晓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原位聚合法制备出聚酰亚胺(PI)/钨酸锆(ZrW2O8)杂化薄膜,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所得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ZrW2O8粉体均匀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同时,偶联剂的使... 以原位聚合法制备出聚酰亚胺(PI)/钨酸锆(ZrW2O8)杂化薄膜,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所得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ZrW2O8粉体均匀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同时,偶联剂的使用有助于提高ZrW2O8粉体在PI基体中的分散性。热重(TG)分析表明ZrW2O8粉体的加入,提高了PI/ZrW2O8杂化薄膜的耐热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杂化薄膜 原位聚合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原位分散聚合制备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云力 董擎之 +2 位作者 孙扶 王晶 胡春圃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5-679,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结构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含氟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无规-丙烯腈)-嵌段-聚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PSAN-b-PFOMA)。并以此共聚物为稳定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介质中采用原位分散聚合制备了聚苯...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结构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含氟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无规-丙烯腈)-嵌段-聚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PSAN-b-PFOMA)。并以此共聚物为稳定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介质中采用原位分散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丙烯腈/蒙脱土(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失重分析(TGA)对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PSAN相比,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有所提高;通过调节蒙脱土的含量,可以制备形态结构不同的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在蒙脱土质量分数为0.05时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超临界二氧化碳 原位分散聚合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OLED柔性基板用聚酰亚胺薄膜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陶琦 周雨薇 +2 位作者 蔡阿丽 聂麒曌 刘晓旭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本研究以4,4’-二氨基苯酰替苯胺(DABA)和4,4’-二氨基-2,2’-二甲基联苯(m-TB)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为原料,成功合成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基板用聚酰亚胺(PI)薄膜。结果表明:当二胺与二酐摩尔比... 本研究以4,4’-二氨基苯酰替苯胺(DABA)和4,4’-二氨基-2,2’-二甲基联苯(m-TB)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为原料,成功合成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基板用聚酰亚胺(PI)薄膜。结果表明:当二胺与二酐摩尔比为0.990、加料时间为120 min、反应温度为0~30℃、搅拌速度为200~250 r/min、反应时间为240 min时,聚酰胺酸合成过程凝胶量少,黏度满足工业化合成要求。经400℃热亚胺化后,所得PI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0℃,1%热失重温度为554℃,热膨胀系数为4.1×10^(-6) K^(-1),拉伸强度为326.9 MPa,拉伸模量为9 572.8 MPa,电气强度为623 kV/mm,介电常数为3.251,这些参数指标满足OLED柔性基板的工业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 柔性 聚酰亚胺薄膜 原位聚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TRP合成含梳形磺化侧链的全氟环丁基芳基醚聚合物
13
作者 李世宁 闭丽萍 +2 位作者 贾光耀 朱正芳 朱园勤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7-812,共6页
全氟环丁基芳基醚聚合物是一类新型的部分氟化聚合物,在光学材料、空间材料、膜材料和静电纺丝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发展全氟环丁基芳基醚聚合物合成的新策略,利用ATRP将对苯乙烯磺酸钠接枝到含溴甲基的全氟环丁基芳基醚聚合物(... 全氟环丁基芳基醚聚合物是一类新型的部分氟化聚合物,在光学材料、空间材料、膜材料和静电纺丝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发展全氟环丁基芳基醚聚合物合成的新策略,利用ATRP将对苯乙烯磺酸钠接枝到含溴甲基的全氟环丁基芳基醚聚合物(Br-PFCB-XX)的主链上,通过改变对苯乙烯磺酸钠的量,合成了一系列含梳形磺化侧链的全氟环丁基芳基醚聚合物(PFCB-XX-g-PSSS-YY)。DSC和TGA测试表明所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溶解性测试表明所得聚合物在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丙酮和DMF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环丁 部分氟化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接枝共聚物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α-甲基苯乙烯增强PMMA树脂的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浩 梁帅 +2 位作者 张志彬 杨凤敏 曹春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7,共6页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在聚合温度为130℃的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组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α-甲基苯乙烯(AMS)共聚物Poly(MMA-co-AMS)。利用核磁共振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热失重分析仪对共聚物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耐热性...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在聚合温度为130℃的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组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α-甲基苯乙烯(AMS)共聚物Poly(MMA-co-AMS)。利用核磁共振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热失重分析仪对共聚物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耐热性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研究了AMS单体的引入对Poly(MMA-co-AMS)共聚物的共聚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耐热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温自由基聚合可以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Poly(MMA-co-AMS)共聚物;共聚单体AMS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的耐热性,当共聚物中AMS共聚含量为10.7%(质量分数,下同)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132.6℃;共聚单体AMS的加入会导致PMMA树脂开链解聚温度降低,热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丙烯酸甲酯 Α-甲苯乙烯 自由聚合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生物活性分子生物质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明 褚旭东 +2 位作者 王春鹏 王春歌 金春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8-153,共6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到纤维素大分子上,制备纤维素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衍生物(Cellulose-g-GMA),再将末端被氨基修饰的选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单链通过环氧基团与氨基的加成反应合成新型纤...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到纤维素大分子上,制备纤维素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衍生物(Cellulose-g-GMA),再将末端被氨基修饰的选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单链通过环氧基团与氨基的加成反应合成新型纤维素基含单链DNA生物质材料(Cellulose-GMA-DN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对该生物基质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热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新型Cellulose-GMA-DNA材料;热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材料的玻璃化温度与原料纤维素相比降低到426.2℃,熔融峰温度为444.7℃,熔化热为456.4 J/g;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材料呈玻璃凝结状态,光泽度增加。研究结果为纤维素基生物活性分子材料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脱氧核糖核酸 自由聚合反应 结构表征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P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热性能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斌 王文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99,103,共4页
以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POSS-Cl为引发剂,采用ATRP法制备了POSS/PS纳米复合材料,用FT-IR1、H-NMR、XPS、XRD对产物进行了合成表征,并用DSC、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TRP法制备POSS/PS核壳型复合材料是可行的,P... 以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POSS-Cl为引发剂,采用ATRP法制备了POSS/PS纳米复合材料,用FT-IR1、H-NMR、XPS、XRD对产物进行了合成表征,并用DSC、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TRP法制备POSS/PS核壳型复合材料是可行的,POSS在PS中的分散性较好,POSS的加入对PS的Tg和Td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状倍半硅氧烷 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PMMA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斌 王文平 +1 位作者 马祥梅 鲁道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文章以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单功能基POSS-Cl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POSS/PMMA核壳型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FTIR1、H-NMR、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用DSC、TGA等检测手段对其热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以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单功能基POSS-Cl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POSS/PMMA核壳型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FTIR1、H-NMR、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用DSC、TGA等检测手段对其热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TRP法制备POSS/PMMA纳米复合材料是可行的,POSS的加入对PMMA的热性能有较大程度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状倍半硅氧烷 聚甲丙烯酸甲酯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丙烯酸盐聚合物改性聚酯薄膜表面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洪文 张敏艳 +1 位作者 姜彦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4-177,184,共5页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将丙烯酸盐聚合物接枝到聚酯(PET)薄膜表面。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接枝改性对聚酯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将丙烯酸盐聚合物接枝到聚酯(PET)薄膜表面。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接枝改性对聚酯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失重仪对接枝改性前后的聚酯薄膜进行相关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酯薄膜的接枝百分率和接触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接枝百分率最大为2.58%,接触角为110°。热失重数据得出,改性薄膜的初始分解温度和引发剂的一致,为395℃,表明接枝的丙烯酸盐聚合物对聚酯薄膜本体热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薄膜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丙烯酸盐聚合 表面性能 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佳 陆卫良 +2 位作者 陈传祥 高玉华 陈苏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507-512,共6页
本文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法制得Cd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采用FT-IR、TEM、TGA、UV-vis、荧光光谱考察了CdS纳米晶及CdS/PMMA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巯基乙醇是以化学键形式与镉原子相结合,CdS纳米晶和CdS/PMMA材料均发... 本文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法制得Cd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采用FT-IR、TEM、TGA、UV-vis、荧光光谱考察了CdS纳米晶及CdS/PMMA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巯基乙醇是以化学键形式与镉原子相结合,CdS纳米晶和CdS/PMMA材料均发出明显的橙红色光,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纳米晶 聚甲丙烯酸甲酯 乙醇 原位自由聚合 光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脂肪族磺酸基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恒 魏荣卿 +1 位作者 刘晓宁 曲伟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4-869,共6页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CuCl/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体系,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为大分子引发剂,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于微球表面接枝聚脂肪族磺酸(PAMPS)链段获得脂肪族磺酸...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CuCl/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体系,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为大分子引发剂,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于微球表面接枝聚脂肪族磺酸(PAMPS)链段获得脂肪族磺酸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PS-g-PAMPS)。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体系、pH值、催化剂、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使用氯乙酰基担载量为3.82 mmol g 1的PS-acyl-Cl,10 h可获得担载量为1.99 mmol g 1的PS-g-PAMPS。产物经过红外,元素分析表征。该PS-g-PAMPS较传统的磺酸基树脂有较长的手臂长度,位阻小,易于和其它物质反应,TG分析显示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丙烯酰胺-2-甲丙磺酸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氯乙酰化聚苯乙烯 脂肪族磺酸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