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质烃源岩中蒙皂石与有机质的水桥结合作用——来自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的证据 被引量:16
1
作者 卢龙飞 蔡进功 +2 位作者 刘文汇 腾格尔 胡文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5,63,共10页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烃源岩粉碎后,提取粒径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运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有机质与蒙皂石结合作用机制。当升温至250℃以上时,谱图显示水与羧基振动峰位置发生同步性对应变...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烃源岩粉碎后,提取粒径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运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有机质与蒙皂石结合作用机制。当升温至250℃以上时,谱图显示水与羧基振动峰位置发生同步性对应变化,在400℃附近两峰同时消失。将每50℃间水和羧基振动峰面积的差值量作对比发现,在250℃以上温度段面积损失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蒙皂石层间由于物质柱撑作用,d001衍射峰直到450℃才收缩至1.0 nm,表明含羧基有机分子主要通过氢键与蒙皂石层间水合阳离子相互作用,层间水分子作为"桥梁"将有机质和蒙皂石联结起来。由于"水桥"的联结作用,"水桥"水分子的脱附温度和所联结羧酸分子的分解温度均明显升高,在较高温度下水桥断裂,二者才从蒙皂石层间一同排出。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粘土相互作用机制——水桥机理及其排水滞后性特征,对源岩的生烃、排烃和油气的初次运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桥 蒙皂石 原位反射红外光 有机粘土复合体 泥质烃源岩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中水分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东涛 李文 李保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25-2328,共4页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 ( DRIFT)法 ,以 1 4 0℃时褐煤的单光束图为背景研究了两种褐煤中的水分 .结果表明 ,褐煤中水分的含量与光谱图相应区域的积分面积呈线性关系 ;在计算煤中水分形成的氢键键能的基础上 ,讨论了水分与煤表面间的氢键...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 ( DRIFT)法 ,以 1 4 0℃时褐煤的单光束图为背景研究了两种褐煤中的水分 .结果表明 ,褐煤中水分的含量与光谱图相应区域的积分面积呈线性关系 ;在计算煤中水分形成的氢键键能的基础上 ,讨论了水分与煤表面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根据 DRIFT谱 ,将煤中的水分分为游离态的水与以弱氢键与煤表面结合的水和与煤形成强氢键的水 .低于 80℃时主要脱除前者 ,而高于 80℃则主要脱除后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水分 原位反射红外光 褐煤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和NH_3在CuO/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9
3
作者 孙路石 赵清森 +4 位作者 向军 石金明 王乐乐 胡松 苏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449,共6页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吸附的NO物种被氧化成高价的NO2。暂态实验中,吸附NH3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而NH+4没有参加反应。吸附NO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H3和O2后,吸附态NO特征峰基本没有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NO之间,吸附态的NO及其氧化生成的亚硝基和硝基物种不参与SCR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射红外光 选择性催化还原 CUO/Γ-AL2O3 NH3 NO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中采用新的实验手段研究煤岩显微组分中的氢键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东涛 李文 +1 位作者 孙庆雷 李保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3-706,共4页
首次提出采用小瓷片反应器 ,结合增大载气流量的方法进行产生挥发组分固体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实验 ,研究了两种煤的镜质组和丝质组中的氢键分布及热稳定性 .两种显微组分间氢键分布的规律相似 ;镜质组中 SH—N、羧酸二聚体和自缔合羟... 首次提出采用小瓷片反应器 ,结合增大载气流量的方法进行产生挥发组分固体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实验 ,研究了两种煤的镜质组和丝质组中的氢键分布及热稳定性 .两种显微组分间氢键分布的规律相似 ;镜质组中 SH—N、羧酸二聚体和自缔合羟基等的热稳定性比丝质组中的高 .但对 OH— N、羟基四聚体和OH— OR2 的热稳定性随煤岩组分的变化无明显规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 ,OH-π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于 3 5 0~3 80℃达最大值 ,其中镜质组 OH-π的含量增加较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显微组分 氢键 原位反射红外光 小瓷片反应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升温速率对HMX炸药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学涌 王蔺 +2 位作者 郑敏侠 姜燕 罗毅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51-1954,共4页
原位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新兴的动态研究方法。该方法具有原位实时监控和红外光谱精确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优点,能够实时跟踪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变化,测定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温度的关系。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炸药1,3,5,7-四硝基-... 原位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新兴的动态研究方法。该方法具有原位实时监控和红外光谱精确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优点,能够实时跟踪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变化,测定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温度的关系。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炸药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HMX)分别在每min5,10,20和40℃四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5℃.min-1升温速率下,断裂的HMX环发生分子内结合,在10,20和40℃.min-1升温速率下,断裂的HMX发生分子间成环,形成稳定的八元环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C—N键的断裂数率远高于N—N键的断裂速率。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C—N键的起始分解温度增加,表明增加升温速率会引起HMX分解的滞后。检测到HMX的分解所释放出CO2,N2O,CO,NO,HCHO,HONO,NO2和HCN共八种气体,升温速率的变化未改变HMX的分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 反射 红外光 HMX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和漫透射测量方法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兴田 邬文锦 +3 位作者 郭婷婷 贾仕强 严衍禄 安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31-1534,共4页
研究了适合进行玉米群体样品品种真实性鉴定的光谱测量方法。分别用近红外光谱仪的全波漫反射和短波漫透射测量方法采集8个玉米品种的光谱数据,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做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建立8个玉米品种的仿生模式识别模型。分别统计... 研究了适合进行玉米群体样品品种真实性鉴定的光谱测量方法。分别用近红外光谱仪的全波漫反射和短波漫透射测量方法采集8个玉米品种的光谱数据,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做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建立8个玉米品种的仿生模式识别模型。分别统计用两种方法所测数据建立的品种识别模型对本类样品的平均正确识别率和对异类样品的平均正确拒识率,漫反射方法达到94.5%和96.71%,漫透射方法达到98.50%和98.00%,均满足玉米品种初筛所要求的精度,其中短波漫透射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测试样本的平均正确识别率和拒识率分别比全波漫反射方法高出4%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反射 透射 仿生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氨吸附漫反射红外光谱法探测蒙脱石的固体酸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冬 袁鹏 +6 位作者 刘红梅 蔡进功 覃宗华 樊明德 陶奇 何宏平 朱建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9,共7页
用氨吸附漫反射红外光谱学方法,借助图谱拟合解谱手段,探测了不同预处理温度下蒙脱石表面酸性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后的蒙脱石,其B酸和L酸量增大;经较高温度(400、600℃)煅烧的样品,层间距急剧减小,氨分子... 用氨吸附漫反射红外光谱学方法,借助图谱拟合解谱手段,探测了不同预处理温度下蒙脱石表面酸性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后的蒙脱石,其B酸和L酸量增大;经较高温度(400、600℃)煅烧的样品,层间距急剧减小,氨分子难以进入层间与酸位发生反应,可探测到的两种酸量都将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吸附 蒙脱石 反射红外光 固体酸性 图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的含量 被引量:20
8
作者 程存归 应桃开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7-340,共4页
建立阿莫西林胶囊中阿莫西林的含量的检测方法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定量分析技术测定了阿莫西林胶囊的含量。结果 :可排除辅料的影响 ,且吸光度与阿莫西林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63 %,RSD为 5 .0 4%。本方法简... 建立阿莫西林胶囊中阿莫西林的含量的检测方法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定量分析技术测定了阿莫西林胶囊的含量。结果 :可排除辅料的影响 ,且吸光度与阿莫西林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63 %,RSD为 5 .0 4%。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胶囊 羟氨苄青霉素 含量 测定 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SAPO-34分子筛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平 王乐夫 李雪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5-757,共3页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原位考察了 2 98~ 773K范围H2 O ,NH3 和NO在SAPO 34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SAPO 34对水的吸附是可逆的 ,对NH3 和NO的吸附则是不可逆的。吸附水在 6 2 3K完全脱附 ,脱水后的分子筛在 36 2 5~ 36 0 0cm-1...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原位考察了 2 98~ 773K范围H2 O ,NH3 和NO在SAPO 34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SAPO 34对水的吸附是可逆的 ,对NH3 和NO的吸附则是不可逆的。吸附水在 6 2 3K完全脱附 ,脱水后的分子筛在 36 2 5~ 36 0 0cm-1出现表征桥式羟基 (Si OH Al)的特征峰。发现SAPO 34对NH3 和NO均有良好的吸附 催化活性。吸附NH3 后 ,桥式羟基消失 ,位于 3135 ,30 32和 1399cm-1处在 42 3K时出现三个吸收峰 ,在 6 73K达最大 ,且峰高分别是SAPO 34骨架峰高的 3 9,1 7和 6 7倍 ;吸附NO后 ,在室温下位于 136 4cm-1也观测到一强而尖锐的峰 ,其强度与骨架峰强度相当。对这些峰进行归属表明 ,吸附NH3 和NO后产生了新的物种NO-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 吸附性能 原位反射红外光 吸附行为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法测定剑麻果胶的酯化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先超 张雪红 +2 位作者 韦金锐 黄艳伟 林翠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78,共5页
采用小波变换,基于漫反射红外光谱(DR IFTS)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剑麻果胶酯化度(DE)的分析方法。小波变换作为信号处理工具可有效消除信号失真,信噪比(SNR)由84∶1增至96∶1,信号基线比(SBR)由7.7∶1升至8.3∶1,同时提高了果胶样品... 采用小波变换,基于漫反射红外光谱(DR IFTS)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剑麻果胶酯化度(DE)的分析方法。小波变换作为信号处理工具可有效消除信号失真,信噪比(SNR)由84∶1增至96∶1,信号基线比(SBR)由7.7∶1升至8.3∶1,同时提高了果胶样品测定的精确度。以不同酯化度的果胶为标准,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采用漫反射法建立DE与KM1740/(KM1740+KM1630)间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0.988。3种不同工艺提取的剑麻果胶ASP-w、ASP-h、ASP-u的酯化度分别为72.09%、62.98%和35.31%。F检验、t检验及配对t检验显示,DR IFTS法的测定结果与酸碱滴定法无显著差异。该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反射技术 剑麻果胶 酯化度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液体咖啡中的速溶咖啡、植脂末、糖含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冬 闵顺耕 +2 位作者 段佳 熊艳梅 李倩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2-984,共3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结合积分球附件对20个液体咖啡样品以漫反射方式采集近红外光谱,分别针对速溶咖啡、植脂末、糖建立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速溶咖啡、植脂末、糖的模型因子数分别为4,5和4;测定系数(R2)分别为98.97%,99.94%...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结合积分球附件对20个液体咖啡样品以漫反射方式采集近红外光谱,分别针对速溶咖啡、植脂末、糖建立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速溶咖啡、植脂末、糖的模型因子数分别为4,5和4;测定系数(R2)分别为98.97%,99.94%和99.18%;校正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calibration,RMSEC)分别为1.62,0.42和1.58;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分别为2.12,0.72和2.01;F检验结果表明,三个模型的预测值-化学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液体咖啡中的三种主要成分同时进行定量测定,可为液体咖啡质量控制以及液体配方食品中具有一定组成的混合物的定量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反射 定量校正模型 速溶咖啡 植脂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CO、CO_2在Rh-Mn-Li/SiO_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文 王存文 +2 位作者 应卫勇 余传波 吴元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4-628,共5页
在温度25-300℃和压力0.1-3.0 MPa范围内,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O和CO2在Rh-Mn-Li/SiO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在0.1 MPa和25℃时CO在该催化剂上存在线式、孪生和桥式吸附,以桥式吸附为主,3种吸附均能快速达到吸附平衡。压力保... 在温度25-300℃和压力0.1-3.0 MPa范围内,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O和CO2在Rh-Mn-Li/SiO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在0.1 MPa和25℃时CO在该催化剂上存在线式、孪生和桥式吸附,以桥式吸附为主,3种吸附均能快速达到吸附平衡。压力保持0.1 MPa,温度由25℃升至300℃时,线式比桥式先脱附,至265℃时,3种吸附基本脱附完全;当温度维持205℃不变而压力逐步由0.1升至3.0 MPa时,线式吸附增量较少,桥式吸附增量较多;CO2在0.1 MPa,25℃时就能发生快速的解离吸附,即CO2→CO+O,其吸附行为表现为CO的线式吸附,但吸附峰与纯CO吸附时不同;当温度稳定在25℃而压力逐步升至2.5 MPa时,不仅CO2吸附量增大,而且其2052 cm^-1吸附峰有向高波数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基催化剂 吸附 CO CO2 原位反射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食盐中的硫酸根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进 何鑫 +1 位作者 姚思童 刘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8-122,共5页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S-FTIR)定量测定食盐中硫酸根含量。选择硫酸根1138cm-1特征吸收峰作为定量分析峰,吸光度与硫酸根浓度5~480μg(SO_4^(2-))/0.1g NaCl,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645。以NaCl为背景,分辨率8cm^(-1),...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S-FTIR)定量测定食盐中硫酸根含量。选择硫酸根1138cm-1特征吸收峰作为定量分析峰,吸光度与硫酸根浓度5~480μg(SO_4^(2-))/0.1g NaCl,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645。以NaCl为背景,分辨率8cm^(-1),扫描次数30次,用DRS-FTIR法测定了3种食盐样品中硫酸根的含量,测定结果(μg/0.1g NaCl)分别为9.78±0.15,86.39±4.95,288.40±9.35,RSD(n=6)分别为1.4%,4.7%,3.1%,与国家标准方法重量法结果一致,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81%,100.33%,96.94%。漫反射法测定食盐中的硫酸根除需对样品研磨外无需任何其他前处理,分析速度快,分析过程无需任何试剂,无废液产生,是非破坏和非污染的绿色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食盐 硫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在Ag/SAPO-34催化剂上的选择性催化还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平 王乐夫 徐建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在Ag/SAPO 34催化剂上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考察了以丙烯为还原剂 ,在富氧及 573~ 773K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通过比较初始混合气中加氧或不加氧时反应的原位光谱 ,探讨了氧在NO还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在Ag/SAPO 34催化剂上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考察了以丙烯为还原剂 ,在富氧及 573~ 773K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通过比较初始混合气中加氧或不加氧时反应的原位光谱 ,探讨了氧在NO还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氧能充分促进丙稀活化以及增加NOx 吸附态含量 ,并且氧的存在是有效产生有机 氮氧化物 (R NO2 ,R ONO)不可缺少的条件。基于光谱实验 ,认为反应机理为 :NO ,丙烯和氧反应 ,在Ag/SAPO 34催化剂上生成吸附的有机 氮氧化物 ,再由这些吸附物种分解成N2 ,催化还原的关键是形成有机 氮氧化物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射红外光 Ag/SAPO-34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银催化剂 一氧化氮 分子筛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表征的影响及其消除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运兵 纪红兵 +1 位作者 徐建昌 王乐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6,共6页
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 DRIFTS)研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催化氧化时,水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催化剂上其它物种峰的识别,并对催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文中比较了浓硫酸、无水CaC l2和无水CuSO4、硅胶及5A分子筛对... 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 DRIFTS)研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催化氧化时,水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催化剂上其它物种峰的识别,并对催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文中比较了浓硫酸、无水CaC l2和无水CuSO4、硅胶及5A分子筛对物料中水分的脱除效果,并考察了抽真空对原位池中气相水分脱除的影响.结果发现:温度和所选干燥剂对物料中水分的脱除有很大影响,温度越高,水分影响的消除越容易;5A分子筛的脱水效果最佳,并对催化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改善,而其它几种的脱除效果均不理想;此外可通过抽真空的方法来消除或降低气相中水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水分 脱水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表征钛硅分子筛TS-1催化苯乙烯氧化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平 王乐夫 陈永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6-888,共3页
采用高温漫反射红外光谱考察了钛硅分子筛TS-1的稳定性,发现960cm-1吸收峰在673K时没有变化,表明所表征的骨架钛具有一定的高温稳定性,而表征分子筛骨架振动的两个吸收峰在673K下向低波数位移了约13cm-1。探讨了H2O2吸附对TS-1分子筛骨... 采用高温漫反射红外光谱考察了钛硅分子筛TS-1的稳定性,发现960cm-1吸收峰在673K时没有变化,表明所表征的骨架钛具有一定的高温稳定性,而表征分子筛骨架振动的两个吸收峰在673K下向低波数位移了约13cm-1。探讨了H2O2吸附对TS-1分子筛骨架钛的影响,发现960cm-1处的吸收峰在吸附H2O2后强度减弱,并且向高波数位移了11cm-1;抽真空或加热,吸收峰又复原,表明骨架钛可能存在TiO结构,H2O2与分子筛中的TiO作用,使相应的960cm-1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考察了TS-1催化苯乙烯氧化反应,谱图分析表明,苯甲醛是主要产物,TS-1催化氧化的关键是H2O2吸附在TS-1的骨架钛上形成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射红外光 钛硅分子筛 H2O2 苯乙烯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法测定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庆年 杨之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1984年第4期11-15,共5页
用漫反射法测定了不同类型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讨论了影响漫反射光谱质量的某些因素,以及该法用于实际红外定量分析的可能性。
关键词 反射 定量分析 反射 质量 平均粒度 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注射液中的维生素C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进 万瑞英 贾宏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2-435,共4页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将稀释后的注射液直接注射到溴化钾基质中,烘干、研磨、过筛。以波数1 702cm^(-1)酯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作为定量吸收峰,在波数1 685~1 736cm^(-1)范围内以峰面积积分测量吸...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将稀释后的注射液直接注射到溴化钾基质中,烘干、研磨、过筛。以波数1 702cm^(-1)酯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作为定量吸收峰,在波数1 685~1 736cm^(-1)范围内以峰面积积分测量吸光度。以维生素C钠为标准物质。维生素C钠的线性范围为0.2%~2.0%,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64mg·g^(-1)。方法应用于维生素C注射液的测定,测定值与碘量法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1.9%~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维生素C 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丙烯反应催化剂积炭行为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玥祺 虞贤波 +1 位作者 王靖岱 阳永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5-611,共7页
基于催化剂固体表面吸附态物种产生红外信号的机理,借助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甲醇制丙烯(MTP)反应催化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积炭行为,分别考察了4种不同性质的ZSM-5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的甲醇制丙烯(MTP)反应中的积炭历程... 基于催化剂固体表面吸附态物种产生红外信号的机理,借助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甲醇制丙烯(MTP)反应催化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积炭行为,分别考察了4种不同性质的ZSM-5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的甲醇制丙烯(MTP)反应中的积炭历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上积炭组分中多环芳烃等重组分比例均提高。磷改性或水热处理使ZSM-5催化剂的孔道结构、酸性位点及其分布发生改变,从而使催化剂上积炭物质的种类增多,多环芳烃等重组分比例升高。相同操作条件下,催化剂强酸位的酸强度越高,其积炭量越大,并在反应后期积炭速率相对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丙烯 积炭 原位反射红外光 改性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法测定纺织纤维样品的红外光谱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药镜 钱和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12,20,共4页
本文用漫反射法研究纺织纤维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并与透射法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观察了苧麻纤维经碱处理前后及涤纶帘子线在N_2等离子体、空气等离子体照射前后的纤维表面结构变化。将纤维缠绕在铝片上进行漫反射测定是一种观察样品... 本文用漫反射法研究纺织纤维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并与透射法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观察了苧麻纤维经碱处理前后及涤纶帘子线在N_2等离子体、空气等离子体照射前后的纤维表面结构变化。将纤维缠绕在铝片上进行漫反射测定是一种观察样品表层结构变化的方法。此法的制样简便、测定快、无损伤样品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纤维 红外光 测试 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