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纳米ZrB_(2)颗粒与稀土Sc协同增强7N0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
1
作者 怯喜周 陈锐崐 +1 位作者 彭艳杰 赵玉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稀土Sc后,原位ZrB_(2)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同时,Sc的加入还可有效改善粗大的含铁析出相,细化基体晶粒;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Sc的协同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7N01基体的性能大幅提高,当ZrB_(2)和Sc的引入量分别为3wt%和0.2wt%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匹配最优,分别为447 MPa、481 MPa和9.6%,相比7N01铝合金基体的性能分别提高16.1%、11.3%和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N01基复合材料 原位纳米ZrB_(2)颗粒 稀土Sc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活化纳米材料提高油基钻井液乳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罗陶涛 欧阳伟 苏志刚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95,共3页
根据纳米颗粒材料可以提高乳状液稳定性的基本原理,将提高乳状液稳定性的纳米颗粒材料引入到油基钻井液中。研究了纳米颗粒材料与原位活化纳米颗粒材料的性质,他们提高油基钻井液乳化稳定性的程度,及其他们加入密度为2.1 g/cm3的油基钻... 根据纳米颗粒材料可以提高乳状液稳定性的基本原理,将提高乳状液稳定性的纳米颗粒材料引入到油基钻井液中。研究了纳米颗粒材料与原位活化纳米颗粒材料的性质,他们提高油基钻井液乳化稳定性的程度,及其他们加入密度为2.1 g/cm3的油基钻井液后的综合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原位活化的纳米颗粒材料小于100 nm并可以在油相中分散,随着原位活化纳米颗粒材料加量的增加,油基钻井液破乳电压稳定性也增加,最大增加幅度可达1倍;添加了0.5%的原位活化纳米颗粒材料的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在120℃条件下老化16 h后与未添加原位活化纳米颗粒材料相比,破乳电压从479 V提高到773 V,高温高压降滤失性能从8.4 mL降低到3.8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活化纳米颗粒材料 油基钻井液 Pickering乳状液 破乳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雯 陈刚 +3 位作者 赵玉涛 张振亚 李蒙蒙 李泽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4-2252,共19页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_(2)O_(3)颗粒由碎片化尖角形转变为近球形,粗大的Al_(2)CuMg析出相得到细化。当Ce添加量由0.4%增加到0.8%时,α-Al_(2)O_(3)颗粒由近球形转变为四方块体,同时形成粗大的稀土析出相。当Ce添加量为0.4%时,近球形α-Al_(2)O_(3)颗粒与α(Al)晶体学匹配关系最好,1%Al_(2)O_(3np)(体积分数)/7085复合材料基体平均晶粒尺寸从199.00μm降至96.00μm;抗拉强度达到最高,为646.36 MPa,伸长率达到8.20%,较未添加稀土Ce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9.96%和54.72%,其拉伸断口的韧窝细小且均匀。当Ce添加量为0.8%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变差,拉伸断口出现解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α-Al_(2)O_(3)颗粒 晶粒尺寸 7085基复合材料 稀土Ce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N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晟全 郭永春 +2 位作者 李高宏 李建平 杨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4,共2页
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室温拉伸强度、塑性 ,并与基体合金进行比较。发现 N2 (g)的加入一方面可明显细化 Al- 7% Si晶粒 ,另一方面可生成约 80纳米 Al N增强相 。
关键词 原位反应 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纳米Al_3Ti/LY12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永春 李建平 +3 位作者 李高宏 董晟全 赵玉厚 杨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29,共2页
利用 Ti O2 颗粒与铝合金液原位反应制备了 Al3Ti/ L Y12复合材料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材料的室温拉伸强度、塑性与冲击韧度 ,并与 L Y12合金进行比较。发现 Ti O2 与 L Y12合金液反应后生成约 4 0 n... 利用 Ti O2 颗粒与铝合金液原位反应制备了 Al3Ti/ L Y12复合材料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材料的室温拉伸强度、塑性与冲击韧度 ,并与 L Y12合金进行比较。发现 Ti O2 与 L Y12合金液反应后生成约 4 0 nm的 Al3Ti颗粒 ,弥散分布在 L Y12基体合金中 ,Al3Ti/ L Y12界面良好结合 ,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塑性、冲击韧度均比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3Ti颗粒 原位铝基复合材料 界面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辅助原位清洁制备Ag/AgCl纳米颗粒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学川 刘轩 +2 位作者 韩庆鑫 朱镜柏 殷若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08-1614,共7页
以Ag NO3和反渗透水(RO)中的Cl–为原料,在波长为395 nm的紫外光源(20 W)下原位合成Ag/Ag Cl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的透射电镜(HRTEM)和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样品的形貌和尺寸分布,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 以Ag NO3和反渗透水(RO)中的Cl–为原料,在波长为395 nm的紫外光源(20 W)下原位合成Ag/Ag Cl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的透射电镜(HRTEM)和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样品的形貌和尺寸分布,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分别对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元素价态以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g/AgCl复合材料是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100 nm。AgNO3溶液形成复合纳米颗粒的过程能有效降解罗丹明6G,银离子溶液在光照3 min时罗丹明6G的降解率和猝灭率分别可达96.5%和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合成过程 Ag/AgCl纳米颗粒 光催化 染料降解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红霞 胡树兵 涂江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364,共5页
为了研究颗粒增强相对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类型铜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颗粒相的生成机制,重点论述了颗粒增强相的类型及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铜基体中引入纳米分散相进行复合,可... 为了研究颗粒增强相对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类型铜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颗粒相的生成机制,重点论述了颗粒增强相的类型及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铜基体中引入纳米分散相进行复合,可以使铜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极大改善,其中机械合金化和原位复合化学反应获得的纳米陶瓷颗粒在铜基复合材料中效果最佳;反应喷射沉积成型法、液相反应原位生成法和机械合金化法在制备纳米粒子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机械合金化 原位复合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法制备铜-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清英 刘向兵 +4 位作者 褚克 贾成厂 陈晓华 盖国胜 郭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0-214,219,共6页
首先采用颗粒复合法(PCS,Particle Composite System)对Cu-碳纳米管(CNT)粉末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得到CNT镶嵌或包覆于较软微米Cu颗粒表面的复合粉,其形貌近似球形,然后将复合粉通过SPS烧结工艺制备成Cu-2%(质量分数)CNT复合材料。... 首先采用颗粒复合法(PCS,Particle Composite System)对Cu-碳纳米管(CNT)粉末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得到CNT镶嵌或包覆于较软微米Cu颗粒表面的复合粉,其形貌近似球形,然后将复合粉通过SPS烧结工艺制备成Cu-2%(质量分数)CNT复合材料。通过硬度测试、密度测试、SEM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PCS处理时间对Cu-2%CNT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粉后的复合材料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PCS处理时间的延长,复合粉末粒径不断减小,在40min以后,随时间的延长,粒径基本保持不变。与纯Cu相比,经PCS处理后制备的Cu-2%CNT复合材料硬度有26%-34%的提高,与普通混粉24h相比提高了20%-26%;CNT在铜基体中呈连通的网状结构,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纳米管(CNT) 颗粒复合法(PCS) 放电等离子活化烧结(S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溶胶“纳米粘合剂法”制备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和应用
9
作者 冯乙巳 张立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165-167,共3页
介绍了一种制备介孔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SiO2溶胶“纳米粘合剂法”。应用此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是介孔材料,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空隙率的特点;复合材料中的纳米颗粒或固体微粒保持复合前的形态和大小,没有被包覆而有自由... 介绍了一种制备介孔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SiO2溶胶“纳米粘合剂法”。应用此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是介孔材料,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空隙率的特点;复合材料中的纳米颗粒或固体微粒保持复合前的形态和大小,没有被包覆而有自由表面并直接同外界环境相通,且可复合量较高。因此,这类纳米复合材料不但具有浸泡法和原位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优点,而且克服了这2种方法固有的缺点,在光电材料、特种电荷贮存材料、敏感材料和催化材料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SIO2溶胶 粘合剂 制备 应用 介孔材料 比表面积 固体微粒 纳米颗粒 自由表面 光电材料 电荷贮存 催化材料 敏感材料 空隙率 环境相 复合量 原位 浸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含量对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滕赟 王松 +1 位作者 王健 李三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89-11093,共5页
用有机蒙脱土(OMMT)/MgCl2负载TiCl4的Ziegler-Natta插层型催化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不同MMT含量的PE/MM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DHR-Ⅱ型动态流变仪和熔融指数(MFI)仪分析了MMT含量对其动态流变行为和熔融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M... 用有机蒙脱土(OMMT)/MgCl2负载TiCl4的Ziegler-Natta插层型催化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不同MMT含量的PE/MM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DHR-Ⅱ型动态流变仪和熔融指数(MFI)仪分析了MMT含量对其动态流变行为和熔融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MT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复合粘度(η*)和粘流活化能(ΔEη*)先升高后降低且低于HDPE;熔融指数(MFI)和损耗因子(tanδ)先降低后升高且低于HDPE。相比于HDPE,MMT含量为4.58%的复合材料,在高频区域tanδ高于HDPE;MFI提高489%;ΔEη*降低22.4%,该性质有利于PE/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动态流变行为 粘流活化 熔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析出纳米合金的PrBaFe_(2)O_(6-δ)基阳极构筑及其在固体碳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艾承燚 乔金硕 +2 位作者 王振华 孙旺 孙克宁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708-3719,共12页
开发高性能阳极材料对于固体碳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原位析出Fe以及FeNi合金的PrBaFe_(2)O_(6-δ)(PBF)基层状双钙钛矿材料在SOFCs中的应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i... 开发高性能阳极材料对于固体碳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原位析出Fe以及FeNi合金的PrBaFe_(2)O_(6-δ)(PBF)基层状双钙钛矿材料在SOFCs中的应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i掺杂的(PrBa)_(0.95)Fe_(1.7)Ti_(0.2)Ni_(0.1)O_(6-δ)(PBFTN)阳极材料。XRD表明合成的材料呈现钙钛矿结构且在阳极还原性气氛下保持稳定。XRD、SEM、TEM、XPS结果表明在还原性气氛下材料表面析出大量均匀分布的纳米金属颗粒。当采用纯的纳米活性炭为燃料时,电解质支撑型的以PBFTN为阳极的单电池在800℃下实现了698 m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性能十分优异,表明其是一种具有潜力的SOFCs阳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燃料电池 原位析出 纳米颗粒 阳极材料 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纤维/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2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81,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型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聚苯胺纳米纤维/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以往材料相比,本发明所得导电型纳米复合材料是由高岭土纳米片层与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而组成的纳米复合颗粒,并且采用快速混合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型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聚苯胺纳米纤维/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以往材料相比,本发明所得导电型纳米复合材料是由高岭土纳米片层与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而组成的纳米复合颗粒,并且采用快速混合原位聚合法制得。本发明的明显效果是,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组分与性能易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纤维 制备方法 高岭土 聚苯胺 大连理工大学 纳米复合颗粒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硼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3
作者 丁硕 温广武 雷廷权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碳化硼陶瓷具有高硬度、高熔点和低密度的特点,是优异的结构陶瓷,在民用、宇航和军事等领域都得到了重要应用.研究了碳化硼结构陶瓷的优异性能和制备新工艺,综述了碳化硼材料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碳化硼陶瓷烧结的主要难点——... 碳化硼陶瓷具有高硬度、高熔点和低密度的特点,是优异的结构陶瓷,在民用、宇航和军事等领域都得到了重要应用.研究了碳化硼结构陶瓷的优异性能和制备新工艺,综述了碳化硼材料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碳化硼陶瓷烧结的主要难点———致密化和韧化机理,提出利用原位自生法和前驱体热解法等新工艺制备纳米颗粒增强的碳化硼复合材料,是制备高性能碳化硼复合材料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材料 致密化 韧化 陶瓷 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原位自生法 前驱体热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韧金属材料中微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云柯 陈晓华 +5 位作者 李坤淑 朱谕至 潘士伟 陈凯旋 王艳林 王自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94,共16页
金属结构材料中的共格界面强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虽然,该方法被证明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强度、韧性双增的有效途径,但该类材料的制备往往受到尺寸、设备或工艺的制约。近期,一种全新的原位纳米颗粒强化技术被提出,旨在通过弥散分布的共... 金属结构材料中的共格界面强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虽然,该方法被证明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强度、韧性双增的有效途径,但该类材料的制备往往受到尺寸、设备或工艺的制约。近期,一种全新的原位纳米颗粒强化技术被提出,旨在通过弥散分布的共格纳米粒子实现材料微观组织的优化及综合性能的提升。文中以铁基合金、铜合金、铝合金为例,对原位纳米颗粒增强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方法及加工工艺选取进行详细介绍,建立该类共格粒子的强韧化机制理论,分析其对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综述原位纳米颗粒高强高韧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其瓶颈与不足。在金属材料中引入原位纳米颗粒,可以实现共格纳米增强增韧,同时具有抑制偏析、细化晶粒、细化第二相/夹杂物、优化材料组织的作用,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实现材料的强韧双增,可被广泛应用于铁基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高熵合金等领域。最后对原位纳米强化技术的推进与工业化生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颗粒 金属材料 强韧化机制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