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沉积法制备脲醛树脂电子墨水微胶囊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金换 王秀峰 +1 位作者 朱宛琳 方俊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以溶有油溶蓝的四氯乙烯为油相,以甲醛和尿素溶液为水相,分别利用明胶和聚乙烯醇作为改性剂,在不同pH条件下,利用一步原位沉积法制备出脲醛树脂微胶囊,方便快捷。用AJX-02型光学显微镜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球形度、分散度及粒径进行表征... 以溶有油溶蓝的四氯乙烯为油相,以甲醛和尿素溶液为水相,分别利用明胶和聚乙烯醇作为改性剂,在不同pH条件下,利用一步原位沉积法制备出脲醛树脂微胶囊,方便快捷。用AJX-02型光学显微镜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球形度、分散度及粒径进行表征。对合成的微胶囊分散液进行离心分离,计算包封率。结果表明,用聚乙烯醇作为改性剂,pH=2.0,乳化时间为60 min时制备出来的微胶囊表面光滑、球形度好,粒径分布在40~500μ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320μm,脲醛树脂的包封率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墨水 微胶囊 原位沉积法 脲醛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沉积法制备g-C3N4/Ag3PO4复合光催化剂降解卡马西平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乔帅 赵朝成 +4 位作者 贺凤婷 赵洪飞 董培 林飞飞 台兆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010-19017,共8页
通过原位沉积法制备g-C 3N 4/Ag 3PO 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光谱(PL)以及比表面积分析(BET)等表征手法对所制备的催... 通过原位沉积法制备g-C 3N 4/Ag 3PO 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光谱(PL)以及比表面积分析(BET)等表征手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其可能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究。同时以10 mg/L的卡马西平(CBZ)模拟废水为目标污染物测试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相比于g-C 3N 4单体和Ag 3PO 4单体,g-C 3N 4/Ag 3PO 4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光催化能力,其中以g-C 3N 4与Ag 3PO 4理论质量比为1∶0.5的复合光催化剂CN/AP-0.5效果最佳,在可见光光照80 min后,卡马西平(CBZ 10 mg/L)降解率可达到80%,催化性能较g-C 3N 4单体与Ag 3PO 4单体均有很大的提高。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在光催化降解CBZ过程中空穴(h+)为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沉积法 g-C3N4/Ag3PO4 卡马西平(CBZ)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沉积法制备掺杂柠檬酸PI/ZnO复合薄膜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尹华平 李青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9-533,共5页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甲酸酐(PMDA)、硝酸锌和柠檬酸(CA)为原料,采用原位沉积法制备PI/ZnO复合薄膜,通过络合剂柠檬酸的加入改善纳米ZnO在聚酰亚胺(PI)表面的分散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甲酸酐(PMDA)、硝酸锌和柠檬酸(CA)为原料,采用原位沉积法制备PI/ZnO复合薄膜,通过络合剂柠檬酸的加入改善纳米ZnO在聚酰亚胺(PI)表面的分散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和红外(FTIR)等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来评价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络合剂可使ZnO颗粒更均匀地分散在PI薄膜中,掺杂柠檬酸的复合薄膜比不掺杂柠檬酸的复合薄膜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当柠檬酸与硝酸锌摩尔比为2∶1,煅烧至350℃,并保温2h制得的复合薄膜对亚甲基蓝降解2h时降解率达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原位沉积法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原位沉积法制备硅化微晶纤维素及其粉体性能研究
4
作者 修慧娟 王芝 +5 位作者 周兆祥 李金宝 赵欣 黎金桂 郑昕怡 白雨柔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0-67,共8页
本研究采用溶胶原位沉积法在微晶纤维素(MCC)表面形成SiO_(2),制备了硅化微晶纤维素(SMCC)。结果表明,随着共溶剂中异丙醇量的增加,SiO_(2)粒径减小且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当异丙醇为共溶剂,正硅酸乙酯添加量为0.8 mg/L时,自制SMCC性能最佳... 本研究采用溶胶原位沉积法在微晶纤维素(MCC)表面形成SiO_(2),制备了硅化微晶纤维素(SMCC)。结果表明,随着共溶剂中异丙醇量的增加,SiO_(2)粒径减小且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当异丙醇为共溶剂,正硅酸乙酯添加量为0.8 mg/L时,自制SMCC性能最佳;表面被SiO_(2)基本均匀覆盖,且比表面积大于进口SMCC;自制SMCC和原料MCC的整体粒径分布无明显差异,但自制SMCC的各项粉体综合性能指标均优于原料MCC及国产SMCC,且接近于进口SM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原位沉积法 硅化微晶纤维素 SiO_(2)正硅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沉淀技术制备整体型Mn/Ti-Si/堇青石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海凤 周小燕 +2 位作者 卢晗锋 俞河 陈银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50-54,共5页
为提高整体型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reduction,SCR)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牢固度和分散性,以堇青石为载体,通过原位沉淀技术制备整体构件型的低温MnOx/TiO2-SiO2催化剂,考察催化剂涂层的牢固度和脱硝活性。结果表明,利... 为提高整体型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reduction,SCR)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牢固度和分散性,以堇青石为载体,通过原位沉淀技术制备整体构件型的低温MnOx/TiO2-SiO2催化剂,考察催化剂涂层的牢固度和脱硝活性。结果表明,利用原位沉积技术可以使TiO2-SiO2复合氧化物涂层均匀、致密地分散在堇青石载体上,并且具有很强的黏附性,SiO2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涂层的比表面积和与载体的结合强度。在TiO2-SiO2涂层表面同样可以通过原位沉积使MnOx活性组分高度分散在涂层表面,晶相以Mn2O3为主,颗粒尺寸分布在0.5~1.0μm。SCR脱硝活性测试表明,整体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低温SCR脱硝活性,尤其是当涂层n(Ti):n(Si)=1:1时,催化剂在180℃时脱硝效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原位沉积法 TIO2-SIO2 MN 堇青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骨科材料制备的新方法
6
作者 陈际达 王远亮 +1 位作者 蔡绍皙 曹颖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8期22-2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仿真骨材料制备方法———电化学原位沉积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基质中无机相的分布 ,红外光谱和X衍射测定无机相的组成 ,X射线荧光测定无机相的Ca/P摩尔比 ,结果表明 ,应用本方法制备出的材料 ,在无机相的组成、性...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仿真骨材料制备方法———电化学原位沉积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基质中无机相的分布 ,红外光谱和X衍射测定无机相的组成 ,X射线荧光测定无机相的Ca/P摩尔比 ,结果表明 ,应用本方法制备出的材料 ,在无机相的组成、性质、无机相的分布状态以及有机相的组成、结构方面均与自然骨非常一致。干燥状态时试样的极限压缩应力 112 .5 5± 4 .37MPa ,与人的尺骨和桡骨的极限压缩应力相当 ,说明本方法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全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人工骨 仿真骨 复合材料 电化学原位沉积法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负载硫化体系制备高性能天然橡胶复合材料
7
作者 程帅帅 程华涛 段晓圆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29-9236,共8页
天然橡胶(NR)因其自结晶性而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轮胎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其粘弹性导致的滞后生热问题严重影响轮胎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采用化学原位沉积法先后在氧化石墨烯(GO)上沉积纳米硫磺(S)和硫化促进剂N-环己基-2-... 天然橡胶(NR)因其自结晶性而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轮胎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其粘弹性导致的滞后生热问题严重影响轮胎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采用化学原位沉积法先后在氧化石墨烯(GO)上沉积纳米硫磺(S)和硫化促进剂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CZ),得到兼具界面增强与硫化功能的GO-S-CZ填料。通过胶乳共混法和热压硫化工艺制备得到NR/GO-S-CZ复合材料。结果表明,GO-S-CZ填料有效改善了GO在NR中的分散性,减少了GO在NR中的再团聚,增强了填料与橡胶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橡胶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和硫化速率。当GO-S-CZ填充量为1 phr时,相比于NR/GO复合材料,NR/GO-S-CZ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升了8.7%,达到28.8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589.9%,压缩疲劳生热值降至9.6℃。此外,基于NR/GO-S-CZ制备的实心轮胎,在模拟工况下其动态温升降低17.1%,滚动阻力降低16.7%。这表明GO负载硫化体系补强橡胶有望为高性能、长寿命轮胎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天然橡胶 硫化体系 化学原位沉积法 生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二氧化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程帅帅 程华涛 段浩瑜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3-4199,共7页
天然橡胶(NR)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橡胶产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填料的分散性和填料与橡胶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一直是制约填料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利用化学原位沉积法在填料二氧化硅(SiO_(2))上生成硫磺,制得兼具增强和硫... 天然橡胶(NR)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橡胶产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填料的分散性和填料与橡胶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一直是制约填料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利用化学原位沉积法在填料二氧化硅(SiO_(2))上生成硫磺,制得兼具增强和硫化功能的SiO_(2)-S填料。通过胶乳共混法和热压硫化工艺制得NR/SiO_(2)-S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结构的SiO_(2)对NR复合材料的交联结构、界面相互作用、力学性能、生热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iO_(2)-S增强的NR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生热值、导热系数分别为21.2 MPa、33.75 N/mm、8.9℃、0.54 W/(m·K)。并且,当其用作胎面胶时可有效降低胎心温度11℃,表现出较好热控制能力。这表明该研究有望为高性能、长寿命胎用橡胶复合材料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天然橡胶 硫磺 化学原位沉积法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y@FeOOH/CFs纸基柔性电极的原位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窦天佑 钱学仁 安显慧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本研究以纤维素纤维(CFs)为基底,通过两步原位沉积法,先后在CFs基底上沉积了羟基氧化铁(FeOOH)和聚吡咯(PPy)制得PPy@FeOOH/CFs纸基柔性电极材料(PF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 本研究以纤维素纤维(CFs)为基底,通过两步原位沉积法,先后在CFs基底上沉积了羟基氧化铁(FeOOH)和聚吡咯(PPy)制得PPy@FeOOH/CFs纸基柔性电极材料(PF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纸基柔性电极材料进行了表征,表明PFC成功制备。在0.6 mol/L的H_(2)SO4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GCD)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制备的PFC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发现相较于PPy@CFs,PFC拥有更快的电子转移和离子扩散速度以及更高的电化学储能性能。其中以添加量3 mmol的FeSO4·7H_(2)O作为铁源生成的PFC-3在1.0 A/g电流密度下的质量比电容为357.8 F/g,高于同等条件下PPy@CFs的比电容219.3 F/g,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此外PFC-3在电流密度为4.0 A/g时质量比电容为0.5 A/g时的47.47%,而电流密度为4.0 A/g时,PPy@CFs质量比电容仅为0.5 A/g时的29.57%,PFC-3表现出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电极 原位沉积法 羟基氧化铁 聚吡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BiOI/g-C_(3)N_(4)光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提高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杰 凌敏 +2 位作者 马润东 王瑞芬 安胜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0,共7页
稳定高效光催化剂的合成是光催化技术的关键。本工作采用原位沉积法构建了不同质量比的BiOI/CNx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与BiOI的复合未影响g-C_(3)N_(4)的晶体结构,复合产物中晶型BiOI紧密附着在片层g-C_(3)N_(4)表面,BiOI的引入使禁带宽... 稳定高效光催化剂的合成是光催化技术的关键。本工作采用原位沉积法构建了不同质量比的BiOI/CNx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与BiOI的复合未影响g-C_(3)N_(4)的晶体结构,复合产物中晶型BiOI紧密附着在片层g-C_(3)N_(4)表面,BiOI的引入使禁带宽度明显减小,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也显著增强,BiOI/CNx中光生电子-空穴的寿命随BiOI复合量的增加而逐渐延长。BiOI/CN15对罗丹明(RhB)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和光催化活性,暗反应30 min时的吸附率达到55.15%,为同等条件下g-C_(3)N_(4)的2.68倍;光降解10 min时的降解率为87.69%,是相同条件下g-C_(3)N_(4)的1.9倍;其催化反应速率常数为5.551×10^(-2)min^(-1),循环使用五次后降解率仅下降4.5%,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BiOI与g-C_(3)N_(4)复合后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和电子在界面之间的快速转移,在BiOI/CN15复合光催化剂降解RhB的过程中,h^(+)和·O_(2)^(-)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碘氧化铋 原位沉积法 光催化活性 寿命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蚀多壁碳纳米管/硫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惠 李庆洲 +1 位作者 李亚娟 刘又年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6-259,共4页
采用水热高温高压法用KOH刻蚀多壁碳纳米管(MWCNT),得到管长较短、管壁多孔的刻蚀MWCNT,用水热原位沉积法将刻蚀前后的MWCNT与硫复合。采用SEM、高角度环形暗场(HAADF)、XRD、比表面积分析、热重分析(TGA)、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 采用水热高温高压法用KOH刻蚀多壁碳纳米管(MWCNT),得到管长较短、管壁多孔的刻蚀MWCNT,用水热原位沉积法将刻蚀前后的MWCNT与硫复合。采用SEM、高角度环形暗场(HAADF)、XRD、比表面积分析、热重分析(TGA)、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材料进行测试。刻蚀MWCNT与硫复合均匀,含硫量为80%的刻蚀MWCNT/S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5-2.8 V充放电,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118.9 m Ah/g,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17.6 m Ah/g,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在607.6 m Ah/g,循环稳定性良好,库仑效率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碳纳米管 碳硫复合物 水热原位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